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4 22:02:27 作者:曼珠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模板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一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魔幻的颜色

11

巧巧手

2

万花筒

12

变废为宝

3

大人国与小人国

13

梦幻中的'城堡

4

前前后后

14

我设计的自行车

5

天然的斑纹

15

星空的联想

6

校园里的花

16

新颖的电脑

7

最受尊敬的人

17

电脑美术

8

今天我值日

18

会响的玩具

9

有趣的鞋

19

美术小记者

10

团包手工

20

迷人的动画片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二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质量目标意识。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

(1)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说明,全面、系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用好教材。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克服困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新课改规定的各项课程,特别是创新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2、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全体教师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保证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摆脱目前教师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真正的出路是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三年级数学教师2人,担任三年级3个班的教学任务,成立备课组,具体措施为:备课组活动时间确定为每双周一下午,并采用固定时间与随机集体备课相结合,以年级组为单位,地点固定在三年级办公室,主要内容:对讲课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备课,备课负责人做好考勤记录。以单元为模块,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或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三

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淀粉碰到唾液后又会消失了。

教学准备:

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纸、棉签、小毛巾、蔬果、米饭、馒头、马铃薯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看谁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秘密。

2、演示实验(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踪迹”的贴纸上)揭示课题。

3、引入新课:对。这和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一样的道理。这秘密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就在纸条上。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板书:淀粉+碘酒变蓝)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碘酒寻找淀粉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碘酒,说说看,你对碘酒知多少?

活动一:做一个有趣的消毒活动(让学生把碘酒分别涂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组活动(将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

(2)汇报。

活动二:

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观察、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科学家也像你们一样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的道理科学、快捷的找到淀粉在哪儿。

讨论研究不同比例的滑石粉和淀粉混合后滴碘酒出现的情况

(2)实验要求。

(3)小组实验。

(4)汇报。

(5)小结:淀粉含量多蓝色就深,几乎接近黑色。淀粉含量少蓝色就浅。

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淀粉吗?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吗?下面我们就依靠“碘酒”的特殊功能,寻找淀粉的踪迹,看看哪些食品含有淀粉,看看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

2、寻找淀粉的踪迹

活动三:各种食物遇碘发生的变化

(1)实验要求:

a、先推测后实验验证;

b、注意观察碘酒碰到什么物品会变蓝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c、作好纪录和汇报工作。

(2)小组实验。

(3)汇报。

(4)小结:它们里面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淀粉,它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会“唰”的一下变成蓝色了。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淀粉失踪了

过渡:同学们今天你们太棒了!这么多的活动,你们的收获肯定是很多的,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1、演示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唾液是一种消化液,它能把淀粉变成糖,糖氧化分解后供给我们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我们的人体是多么奇妙啊!

四、总结、呼应引题

今天这节课你们找到淀粉了吗?在哪里?怎么找?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王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把这个魔术带回家跟父母玩。

板书设计:

依据:淀粉+碘酒变蓝

淀粉的踪迹

发现:淀粉的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同。

学生记录表:

我来找淀粉

小学班组长年月日

食物

猜测

实验

馒头

+碘酒

马铃薯

鸡蛋

白菜

我的发现: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四

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物体和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具预备:手电筒、一瓶矿泉水、玻璃杯、书本、玄色布料、报纸、卡片纸、小玩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进: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二、活动一:

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纵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的间隔,且间隔不变)

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

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影子

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

2、将烛炬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

四、总结全课

省略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出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愿意跟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教学设计是沿直线传播的。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

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

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就不告诉学生直接的答案,引导学生设法进行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1.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

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活动的最后任务,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三)拓展知识

许多光源可以发热。太阳光会使空气变得很热。火和电灯既产生光又产生热。你见过在炉子上被烧热的铁板了红光吗?我们感觉不到星星发出光的热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事实上许多星星发出的光比太阳还要热。萤火虫儿不发热是因为荧光不产生热。

(四)拓展活动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六

曲别针、铁钉、铜线、铝片是导体。

塑料尺、陶瓷片、气球、干木条、橡皮是绝缘体。

(十八)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优点:能在互相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的传递信息。

不足:不太准确,比较麻烦,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

(十九)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信息传递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译码等过程

(二十)从古到今的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喊话、骑马送信、驿站、烽烟、烽火台、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

(二十一)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么样?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塑料制品遇热有的会变软,有的没有明显变化,有的不发生变化。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可以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二十二)怎样制作小磁针?

材料: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

方法步骤: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二十三)怎样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1)用悬吊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在小磁针的中间系一根细绳,悬吊起来,旋转,静止后,指南的一端是s极,指北的一端是n极。

(2)用水浮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把小磁针放在塑料泡沫上,放在水中,静止后,指南的一端是s极,指北的一端是n极。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七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五、总结全课

7光的传播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

六、总结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八

《光的传播》一节教学力求体现自主创新教育的主要思想,力求探索有效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本节教学自主创新教学的优势表现无遗,基本做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但是,也有几点疑问和思考:

1.由于学生手头资料限制,对光源的发展史和同种均匀物质中关沿直线传播认识不多,影响了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类似难找的资料,应由教师指定或提供大致范围,使学生容易找到。

2.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查资料的局限性,而忽略了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留下一个较大的遗憾。

3.光学实验的器材,部分让学生准备或许更有挑战性和多样性。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九

学生分析:

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播放课件: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三、寻找声音

师:现在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野外旅游。在这里,你会听到哪些声音呢?你能找出来吗?(播放课件)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声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还听到过那些声音?说得越完整越好。

生说一个,师提出要求:用“我在……听到过……发出……的声音。”

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描述一下。

五、倾听声音

(课件展示)共同倾听。教师点出一种声音,学生倾听并说出是谁的声音。

六、游戏巩固。

1、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模仿声音,另一个同学猜。一会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配合得更默契。

2、师生配合表演。师说:现在,我要到农场去参观,你们都是农场的小动物,我走到谁的面前,叫出谁的名字,你就来模仿它的叫声。

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篇十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想个办法,不让磁铁沾水,取出杯中的曲别针。

(三)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有哪些优点?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

优点:(1)提高行驶速度(2)降低噪音

(3)节省能源(4)不污染环境

(四)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好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耐磨、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六)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另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透水性好;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不透水。

(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

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八)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弱噪音?(减弱噪音的方法)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1)可以禁止鸣喇叭

(2)摩托车尾部安装消声器

(3)室内安装隔音玻璃

(4)马路两旁种植树木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