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读后感(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5 16:33:59 作者:文锋 第二曲线读后感(优秀18篇)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表述的文章类型,它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我觉得写一篇读后感非常有必要。随后是一些小编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第二曲线》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二曲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无论是生命还是由生命创造的产物,都难逃一个生物周期的自然规律,会经历诞生,成长,衰退直至结束,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利用创新及其他行为能力,无限延长成长的过程。

生命周期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条s型曲线表示,最开始是投入期,伴随着尝试和实验等过程,如果投入高于产出,曲线会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都运行正常,曲线会一直呈上升状态,但到某一时刻,曲线无例外会持续下降。

长一点的周期,例如“罗马帝国”存在400年,最终还是灭亡了,而现如今企业平均寿命仅14年,本书的启发点,在于如何在曲线上升状态时找到第二曲线,类似“plan b”需强调的是第二曲线要产生在第一曲线上升趋势中。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好似启迪我们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才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可如何才能知道,哪个阶段该发展第二曲线了呢?直至阅读完毕,也没有理解明白,好像更多在于“天才”的成分。例如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推出的mac电脑大获成功后,乔布斯和他的创意团队就已经着手推出ipod,而当ipod站领市场后,又开始设计完全不同的商品iphone,同样获得成功后,又开发了ipad,每一条新曲线的.诞生都是源于前一条曲线的上升过程中。乍一看,都是来自不用市场,做法甚至有一丢丢冒险,却在人为的情况下,生成天衣无缝的体系。

我们可能会想是只有电子产业,日新月异,需要快速谋求第二曲线,其实不然,时间证明,第二曲线思维来之不易,不仅需要理性分析,还需要想象力、直觉甚至是天分。就个人成长和来说,自律和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和成功,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裂变出成长路上的“第二曲线”则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永远都在重复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事情,将永远徘徊在第一曲线,人生变没有了意外,没有新意。有人说,我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满意了。但当下大环境的改变和迁移,我们都不自觉地被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裹挟着发生改变。而不尝试着在做好既定的事情后,将其余看剧、打游戏的精力去思考还能在做得事情,从而改变当下处境。

通过两年的时间,我将一线顾问的工作变为熟悉的本能,甚至有想法觉得这个本能就够用了,惰性的思想使得看书时务必羡慕找的第二曲线的成功人士,虽然现在闲暇之余还未完整的想到自己的“第二曲线”,但务必会再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律和努力。

第二次宣言读后感

下午,我和妈妈去华润万家超市,妈妈上三楼购物,我在二楼看书,我看到一本《影响孩子一生的三百个故事――哲理故事》我看了其中一篇《没有第二次》。

一群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苏格拉底让学生沿一行果树往前走选择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但走到果园的尽头,学生们对自己的选择都不满意。想让苏格拉底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苏格拉底却说:“没有第二次,人生就是如此。”

一句多么深奥的话呀!我似懂非懂,这时,妈妈过来了,我就问妈妈:“没有第二次,人生就是如此,为什么没有第二次呢?”妈妈告诉我,人生充满选择,看起来似乎有无限多的机会,然而选择都是唯一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一旦作出决定,我们就失去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人生就像穿过苏格拉底的这片果林,谁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时间不会倒流就像你现在正在上小学,如果不好好学知识,到了初中,你后悔上小学时没好好学习,你能重新回到小学时间在学吗?我恍然大悟,我们应该认真地、投入地、自信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许多个第一次,珍惜它,不能让“第一次”轻易流去,白白地留下遗憾。

我要把苏格拉底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它就是――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雪国第二章读后感

暑期拜读《雪国》,本试着去寻找书中描绘的爱情最终却未看见爱情,而是生命的脆弱与渺茫。

雪国描述的是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三次前往雪国,与驹子、叶子之间发生的情感纠纷的故事:在远方的一个岛国小镇,那里有温泉,产丝织品,终年积雪,每年都会有像岛村一样无目的前来的游客。作者通过岛村在火车上遇到的一对打扮得很像夫妻的描写,引出许多其它的话题,像是雪国小站的景物,岛村对驹子的想念等等。从而过渡到描写他们的情感纠纷。其中写驹子的笔墨是最多的。驹子出身贫寒最中而沦为歌妓,本来她有未婚夫,但未婚夫不幸患上绝症,她只得委身成为歌妓,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但她与别的歌妓格外不同,身为笼中鸟的她却向往着自由的生活,并希望自己与岛村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能为世俗所接受。为此,她小心而细腻地呵护着自己也呵护着这份感情。而岛村是个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的过客而已,他只是想维持现状,而绝非像驹子一样对自己的所爱进行大胆而热烈的追求,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绝不可能坦然走在一起,而驹子也知道这份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她抛开了一切,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时候跑去车站送岛村。我赞扬驹子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但似乎这份微茫的爱早就被束缚在了这座偏远的雪国,随着时间一同被冻结并流逝,可望而不可及。

与驹子相比,叶子的形像是美丽的虚无,在小说结尾作者安排了一场意外的火灾,叶子在大火中丧生,岛村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却从叶子突如其来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华雨心灵的顿悟,顿悟了生死这一人类永恒的思考。他想,这不过是她“内在生命在变形”,叶子会因“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在火的洗礼之下,叶子已然超越了驹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层面,超越了肉体。当驹子把叶子抱在胸前,“她因抱着她的牺牲或是对她的惩戒。”当时,驹子的灵魂与叶子的肉体同时幻灭于大火中,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消亡于虚无中,这样一种生死无常的观点正是川端康成本人借助岛村这个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死和人生的虚无的看法。

雪国谧静悠远,以雪景著称,可偏偏这白茫茫的世界,萦绕着短暂的春日气息,也许是岛村与驹子所度过的那美好的短暂春日;也许是初见时“杉树亭亭如盖”的幽深静谧;只是美都是转瞬即逝的,如同泡沫湮灭于汪洋,美丽的驹子和叶子,仿佛生来就就束缚在了男人身上一样,为自己不爱的男人卖身治病,在牵动自己内心的男人面前却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可能这样卑微的情感,也会如亮丽的春日般,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散在风中吧。

不同于日本传统的“以自然为友,以回时为伴”的风格,川端康成是以“虚无”本来面目表现社会人生的,在《雪国》里,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精神田野。借男女恋情的悲哀,把虚无世界对感动贯穿在人情世故中,暗示人生徒劳。回望,远方一望无际的原野白雪皑皑,白茫茫的夜空挂着稀落的星星,月色笼罩山头,清冷而幽静。

看似写爱情,实则尽绘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雪是种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彻骨,却又给人柔软温柔的感觉。《雪国》也是如此,明明凄冷无比,却又透出丝丝温暖。这副温暖的画卷,一遍遍鉴赏,从万里白雪,走到春暖花开。

第二课堂读后感

我爱读书,特别爱读《广东第二课堂》。每次一发下《广东第二课堂》,我就会爱不释手地捧在手中,如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记得我读过的短文《兄弟俩》,它讲一位农夫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懒惰”和“勤劳”,勤劳十分勤快,懒惰十分懒散。后来,农夫死了,他留了两盒钱给儿子,渐渐地,懒惰的钱用得所剩无几,而勤劳却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当上了大超市的老板。

读完文章,我收获不少。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勤劳征服一切。人生需要踏实地走前面的道路,不要浪费时间,要用勤劳来换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看看我们周围的许多同学,何尝不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家务活从不沾边,生活自理能力差,已经读上五年级,连做饭洗衣的'小事都做不好。谁能在父母的庇护下活一辈子呢?终有一天,我们需要自立。可见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多么重要。从古到今,勤劳走向成功的现象比比皆是:鲁滨逊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很多企业家白手起家,这些人在创业前期都是吃了苦中苦的,但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挺过了很多关,最终才带领自己的事业走上轨道,他们诚实劳动,出人头地。

《广东第二课堂》里耐人寻味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为我开启了一扇扇大门,让我走进大千世界,为我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还赠我一支生花妙笔,让我写出生活中的缤纷色彩。它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艘小船,指引我正确的方向,带领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根鸟第二章读后感

在一次私自上山打猎的过程中,根鸟遇到了一只白色的鹰,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布条。就因为这布条上的“大峡谷”“紫烟”,根鸟背井离乡,穿过寂寞的荒漠、恐怖的戈壁,在青塔镇遭遇欺骗的同时也受到了真善美的垂爱,还神话般得到一匹白色的宝马。接着又陷入鬼谷,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经历了死亡的边缘后,根鸟第一次回到现实,强烈地思念起家乡——菊坡的老父。这段经历是根鸟在难以想象的孤独、困苦、艰辛的极端环境中抗争的生命里程,根鸟也因此逐渐成熟、智慧、果敢、坚忍起来。第二次踏上西行的孤旅是在父亲死后,根鸟烧毁了房子,也烧毁了自己的根。这一去似乎意味着更彻底,更义无返顾。这次,根鸟在和美富庶的米溪用自己的智慧、善良、勇敢和诚实博得了爱情之神的怜爱,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秋蔓让根鸟深深的留恋在米溪,而忘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又是一次幻觉,让这个少年恍惚起来。根鸟重新踏上寻梦的征途,然而根鸟再也不像上次那么义无返顾,那么纯粹无念。米溪的安逸与富庶滋生了根鸟的惰性。在一个糜烂的小镇——莺店,根鸟学会了赌博、酗酒,甚至变卖白马,所有的理想以及之前磨练的好品质不复存在。当根鸟再次邂逅板金,那个最纯粹的梦,又重新燃起,终于根鸟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寻到了梦中的梦。

曹文轩要通过一个虚构的小说把整个人生的喜怒哀乐、坎坷曲折浓缩在根鸟短短的四五年的成长过程中。每处景每个人每样物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理想就是那遥远又似在眼前的缭绕的洁白的烟雾、幽香的繁茂的纯洁的百合和忧伤的柔弱的纯真的紫烟。追寻理想的征途艰辛又不乏乐趣,一路付出一路回报,一路播撒一路收获,寻梦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收获,或是预定的或是意外的。根鸟和板金就是这样的两个代表。一路上,支撑你前行的除了理想、信念、责任,还有亲情,爱情,友情,恩情,随时涌动的一点感动……父亲的鼓励、板金的教导、驼队的关爱、老奶奶的照料、和尚的馈赠、独眼老人的相救、米店老板的赏识、秋蔓的爱慕、金枝的柔情……都是根鸟寻梦的支持,也是人生会遇到的好心人,好好把握根鸟们吧,感激根鸟们吧!一路上更有磨练你让你成长的的沟沟坎坎,饥饿、寒冷、劳累、疾病、孤独、折磨、诱惑,旅途的寂寞艰辛,时时围困的饥饿,长脚的虚伪、疤子的凶横、金毛的狡诈、班主的冷酷、店家的势力、豪赌的诱惑、挥霍的快感、酗酒的麻醉……也好好感激吧,因为有了根鸟们的磨砺,人生才变得丰富,才发育得成熟,才懂得珍惜!

好好读读此书,在曹问轩纯美的文字里玩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扣人心弦的情节里品位人生百味;在根鸟的成长经历中感悟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其实,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创新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哪怕是一个全职在家的宝妈,当你具有了创新思维,你也会做出不一样的事情!

在刚刚出台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已经是和国家规划方向切实相关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意识到需要创新,但不知道怎么做,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老师的这本《第二曲线创新》可以拿来看看。其中非常完整的介绍了12个关于创新的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一共有创新、战略、竞争、组织4个模块,每个模块当中有3个思维模型,汇总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思维。带你了解创新的底层逻辑,结合大量的经典应用案例,让你也可以开始实践。

《学生第二》读后感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读后感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读后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亩一中李海锋。

一、走近名家,感受思想。

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高密四中做语文教师,26岁奋斗十年,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中校长。

当人们与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特别”的人: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他的教育思想很多,我收集了他的一些教育管理思想。比如: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一个管理者可以用制度、规章、督导、检查来约束部下,但作为领导者,必须靠目标、愿景和激励,使每一个下属有内在的动力、有内在目标和愿景。

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干好!还没有统一的思想,宁愿放下不做。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量体裁衣。

二、读有所获,理性教育。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在教育、、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是他从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多个视角对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论述,也是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的思考和升华。

《学生第二》共九个章节,其中印象比较深是李希贵提出一些独道的观念,如:“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学会终点思考”、“让资源流向哪里”、“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等。

作者源于对教育对人尤其是对教师的极大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管理者怎么使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谁获了奖仅仅谁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别的人清楚”.

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确实难以做到。因为简单还好,做好也行,天天就相当难了。所以重在坚持!

明确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事。一方面要了解自己处于什么境地,在哪里,什么时间准备干什么,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要做就及时做。对我们教师要求如此,对学生也要努力培养他们这样的做事风格。

一个人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一般人只学会了取,却没学会舍,于是便取得很有限,取得不多不精。那些表面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的人,由于他两手抓满了很多不见得那么需要的东西,因此在碰到他真正喜欢或需要的东西时,他不是茫然不觉而错失机会,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手去掌握了。

李希贵觉得做校长的经常遇到一些甚至完全相反的叫你两难的“忠言”,你不能说这些“忠言”没道理,但你仍然可以不去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有自己鲜明的旗帜并一路走下去。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支持。管理者有更大的目标,就必须学会“借水行舟”,向上下左右来寻找一些支持你的力量。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创造资源,那才叫不同凡响。

李希贵用企业运作的方法来管理学校,从该书的若干小标题中你可以感受一斑:“经营学校文化”、“制度塑造文化”、“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限度”、“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等等。

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我们可以看出李希贵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

学以致用,分享智慧。

一要处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工资发放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是正道,让干工作的老实人不吃亏。(进一步完善制度)。

二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在讲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不鼓励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有条件我们每年要组织教师体检。工会上要让文体活动系列化,鼓励老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活跃教师的生活。

三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疾苦。学校就象老师们的家一样,要体贴老师,要关心他们生活和疾苦,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温暖之手,我们要尽可能把困难老师的事情处理好。

四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把培训当作是给教师最大在福利。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快速成长,成为学校骨干。

五是要让每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我们要让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更加光鲜,同时,我们也要让“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价值得到体现。

六要创造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勇于争先”、“要做就做最好”的工作理念,先实现在重点工作上的突破,力争在全市范围取得佳绩,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从而带动整体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实现以点带面,由局部带动全局的发展策略。

总之,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加关心教师,尽量为教师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让老师们感觉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有人说:李希贵――“因稀而贵”,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些李希贵,多一些“平民思维”,多一些“一线思维”,我们的教育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第二地球》读后感

尊敬的罗亚博士:。

您好!

我是第二地球的首领,我谨代表第二地球邀请您来我们这里参观,敬请光顾!

此致

敬礼

您的朋友。

xxx。

283月18日。

就是这一封奇怪的请贴,罗亚博士本来不怎么在意它,但是现在想来,这件事也真是蹊跷,将计就计吧,既然来了,就看看这所谓的第二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还能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就在这时,飞船开始着陆,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停下了,罗亚博士站了起来,机舱门缓缓地打开了,罗亚博士走下飞船,他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自己看到了什么,都不要慌张,但是,当他看着这一切时,却意外的发现,这,这根本就是地球,就是我们生存的那个地球啊,无论是人物,地形,环境,一切地一切,都是地球的原貌,只是她更加活力,更加富有生气,这,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第二地球吗,这下好了,这下人们就不用再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地球里生活了,他兴奋地走过去和每个人问好,可是,他们好像把他当空气一样,根本看不见他,他就这样看着,看着这些人忙碌的干着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这些场景会如此的熟悉,好象,好象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样,天啦!这些愚蠢的第二地球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快看,他们正将一股股的工业污水排进干净的河里,他们正把一车车垃圾在路旁焚烧,看啊,看那一缕缕的黑烟,正直冲那广阔并美丽的蓝天,那一片蓝色的世界,正在慢慢地,慢慢地消失,而那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黑云,然后变成一滴滴酸雨,从空中坠落下来,害了庄稼,害了树木,害了花草,更害了这些人,人们还是忙碌的工作着,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得意,那么兴奋,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高科技,他们的生活更值得享受了,天啦,这些愚蠢的人们,你们还在高兴些什么,你们抬头看看你们的天,看看你们的第二地球,看看吧!她都机警被你们摧残成什么样子了,迟早有一天,你们的第二地球会被你们折磨成和地球一样苍白无力,了无生机.

等等,和地球一样?难道说第二地球就是地球的过去,是的,一定是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曾在地球上发生过,不行,在这么下去,就算研究出第三地球,第四地球.......甚至是第一百地球,也不能让人们长期生存下去,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人而不是地球,如果不是人们只顾着提高生活质量,而不管地球,那么地球又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回想一下那远古时代的地球,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活力,人类的出现推动了文明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大地伤害了地球,大家想想,要是连家都没有了,还要这么多可以高享受的物质干什么,到了地球消失的那一天,一切的一切也都会随之而逝,到了那时候,什么忏悔,什么行动也都没有办法来挽救我们可爱的家了.

哎,原来只是一场梦,多可怕的梦啊,罗亚博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提起打开高新笔记本,写下了探索第二地球行动取消的说明稿,他已经决定在今天下午就举行取消仪式,然后和全球人民一起来拯救我们奄奄一息的地球母亲,拯救我们唯一的家......

《第二课堂》读后感

寒假的一个上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do嘟城体验生活。我最喜欢的项目是报社。我们是小记者,负责采访和编辑。do城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去采访贝因美护理中心采访应该怎样给宝宝洗澡。贝婴美护理中心的小工作人员他们跟着do嘟城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宝宝”洗澡。工作人员给“宝宝”放在一个盆子里,先用温水把“宝宝”冲湿;再用肥皂往“宝宝”身上擦;洗完以后用热水把肥皂冲掉;再用热毛巾轻轻的给“宝宝”擦身:先擦“宝宝”的小脸蛋,然后擦下巴,接着擦身体、擦腿,最后擦脚。

擦完身以后用酒精给“宝宝”的肚皮眼消毒,再给“宝宝”穿上衣服,采访完我们回到报社开始写采访的报道。记者们多么辛苦啊!他们每天都要跑到各地区采集新闻,采访有关人物。通过体验,我才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一份份报纸都是报社的记者先去采访,然后编辑,再投稿,最后印刷,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使我们每天都能按时看上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一些喜怒哀乐的新闻。后来,我们又来到了警察局、动漫屋、印染店和其他地方体验是怎样工作的。最高兴的就是我们拿着辛苦赚到的工资来到do嘟城百货店都购买商品。百货店里有夹子、书签、小挂件、橡皮、手链、铅笔等一些小商品,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

我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手链正要购买时,才发现这条手链好贵呀!我赚的钱根本买不起!这时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是多么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不能随便乱花零用钱。通过体验,使我知道了: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都能做得出色!

《第二课堂》读后感

自从学校老师给我们订了一本书,叫做《广东第二课堂》之后,我就特别爱读《广东第二课堂》。每次一发下《广东第二课堂》,我就会爱不释手地捧在手中,如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记得我读过的短文《兄弟俩》,它讲一位农夫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懒惰”和“勤劳”,勤劳十分勤快,懒惰十分懒散。后来,农夫死了,他留了两盒钱给儿子,渐渐地,懒惰的钱用得所剩无几,而勤劳却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当上了大超市的老板。读完文章,我收获不少。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勤劳征服一切。人生需要踏实地走前面的道路,不要浪费时间,要用勤劳来换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看看我们周围的许多同学,何尝不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家务活从不沾边,生活自理能力差,已经读上五年级,连做饭洗衣的`小事都做不好。谁能在父母的庇护下活一辈子呢?终有一天,我们需要自立。可见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多么重要。从古到今,勤劳走向成功的现象比比皆是:鲁滨逊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很多企业家白手起家,这些人在创业前期都是吃了苦中苦的,但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挺过了很多关,最终才带领自己的事业走上轨道,他们诚实劳动,出人头地。

《广东第二课堂》里耐人寻味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为我开启了一扇扇大门,让我走进大千世界,为我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还赠我一支生花妙笔,让我写出生活中的缤纷色彩。它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艘小船,指引我正确的方向,带领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学生第二》读后感

9月30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安昼安子所写的《第二代魔女的芳香配方》这本书,于是,我先构思好,再用两张心得纪录纸,将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在学校的读书角完成。接着,从图书馆回到教室后,一直到放学回家后,晚上就寝前的时间。那一天,我几乎除了吃晚饭的时间外,都沉醉在要将这本书的内容,用四格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文章附图所见。并将这本书心得内容稍加整理,跟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中。

在特巴丝庄园里,有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孩—嘉利德,因为爸、妈去外地工作,所以嘉利德非常孤单,一开始大家都把嘉利德当作是外人,也因为嘉利德的认真与不斤斤计较的态度,让大家慢慢接受她。

嘉利德虽然没有魔法,但因为她拥有善良的心,使那本神奇的书,可让她变有魔法。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爸、妈不在身边,会很孤单,但嘉利德不但振作了起来,也没有灰心。因此觉得应该要自己独立,不要太依靠大人,才不会很胆小,这一点是我须要改进,并向嘉利德学习的。

《第二春》读后感字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姚女士的小说是苦的,在满屏明星八卦和企业家造富故事的“正”能量充斥的当下,我们读着报纸一样的文字,经过多重杀菌消毒的书,随着主旋律起降,掐灭体内的闪电,低头赶路,不计方向。

男女多机心,朋友难同行,要冒多大的风险,揭去爱情的面纱,将生活的真相公布与众?在宏大的纪事面前,个体卑微而温驯,冬日里,股股凉意,我枯坐无语。

“奴隶只能奉行,不许妄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莫谈国事,亦不敢谈论爱情,像赵老先生说的:“q,你配吗?”。

2019年,关注庄稼和收成,读书、写作、画画,多么希望能如此虚度一生。凶险来自内部,做一个牧羊人,浮游草之间,文字是灾难。那些花远去了,书上的温情和梦见的手,都不再浮现。

闭心,闭口,闭门。

翻过群山,已经耗尽了力气。2019年,整个人像被秋风吹卷着的叶子,身心是疲惫的,终不能在焦灼不安中写出几行诗文,不再有耐心读一本书,与爱情,与婚恋有关的,统统跳过,仿佛这个话题离自己很是遥远。

创作不仅要有非凡的才能,更需社会的呵护。人均年读书个位数,动辄发言得咎,如此躁动而充满不安的城里,还能安静地写作,一笔笔将人世的冷暖呈现在文字里,真的佩服姚女士,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环顾四周,身边的80后,已经活成了姚女士书中的样子。又一次从等级森严铁幕一样的秩序中出逃,没有挥挥衣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深感前方无路的艰难,这个冬天,很冷。

2019年,一直在做着减法,减去了那些疼进命里的人,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在生存线上,无力去想那些想要过的生活。——读书,写作,也悄悄地减去了。

多年来,像躲避虱子一样,回避着身边的人,深怕一不小心暴露了自身的黑,生怕被写出的原型照图索命,诗歌,成了最好的护身符。

直面书写自身及周遭人的境遇,这是我最为佩服姚女士的地方。——不管承不承认,小说都是有自传色彩的。

《第二春》里,有替姐妹们发声的仗义,有一味相信爱情最后赔个精光过来人的告诫,冰冷的语言,难掩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网络上,某聪微博下以万计的喊着“老公”留言,铺天盖地“你穷,凭什么谈恋爱?”的月薪二三千幻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中华田园女斗士,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能赚到钱更能代表强了,没有比腰缠万贯更能让人有安全感了。

pua也好,杀猪盘也好,利用的,无非是人性的趋利避害与势利贪婪。婚姻不过是利益大致对等的交换,贪图岁月安稳的背面无不千疮百孔。

“才不要稀罕被男人养!男人肯养一个女人,那这女人生活中肯定少不了一些忍气吞声的讨好。不要被那些玛丽苏的故事欺骗,一个男人养了几年还能客客气气地尊重你,那才算是生活中的童话。在任何领域都是一样,别人的钱和尊重,只能任选其一。”

男女都一样,谁占据了物质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感情的主导权。去上海的火车上,想起这些年慢慢减去的人,满目苍凉。

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拒绝消费他人,也不愿一直被消费。行走远方,将故乡的月亮装进胸膛,我有着葵花焚烧的荒凉,以一种虚构的纯粹面对故乡。

《学生第二》读后感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

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

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第二课堂》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我在《第二课堂》这本书中知道,田螺和蜗牛一样,都是低级软体动物,自己的武装就是坚硬的`外壳。如果没有外壳的话,它们将难以在这个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生存下来。

田螺真的靠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的吗?我一直在思考着。一天,爸爸下乡回来,带回一些田螺。这回,我可要探索它的“秘密”了。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被包裹在那个墨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我慢慢地蹲下身子察看,只见一个个田螺躺在盆里,把“门”慢慢地开启了,触角和柔软的身体从“房子”里伸出来了,我好奇地用筷子碰它的身体,谁知筷子刚碰到它的外壳,它的身体就很快地缩了进去,把“门”紧闭起来,一连碰了几次都是这样,让你奈何不得。我想蜗牛也是这样子的,蜗牛的壳是它的家,也是它的保护伞,它背着它的家,到处觅食,它时刻和它的家在一起,有点同生死,共存亡的味道,它爱它的家,因此就把它背在了背上,不管它有多重,真的有点像誓死都要保家卫国的战士。

这时,我明白了,原来田螺和蜗牛就是这样利用外壳作“房子”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的。由此,我便想到了古代战士的披甲和现代的坦克、装甲车,它们不就是利用“外壳”来保护自己的吗?还有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它们就像“外壳”那样保护着自己的国家。

《第二课堂》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培养了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第二》读后感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