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2 16:23:13 作者:灵魂曲 第二曲线读后感(专业16篇)

读后感是对于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回顾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读后感好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思考。

《学生第二》读后感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本周学习了《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本书是李善友老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的创新理念的一本书,书里有很多理论确实对认知、对生命的成长有很多指导意义。

一、“美好的事物”是自然“长”出来的

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很多美好的'体验都是在成长、探索的体验中,自然生出的。

二、从“经验”上升到“思维模型”

什么叫思维模型?

以前的认知叫“眼见为实”,我们眼睛所获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然后把这种信息提炼成具象的“经验”来指导未来。但个人的经验边界太窄了,也无法跨领域。这是农业社会的模式。后来发展成理性,用“思想”看世界。就是把经验再抽象化(升级),拓宽了边界;在思想里边再提炼一个模型(工具)出来,这个东西就叫思维模型。这是现代社会的模式。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

就是通过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同的维度,来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最好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芒格)。就像下围棋,一个专业的围棋选手,一定会去练定式,定式练得越多,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反应就越快;又像学画画,对工具、笔触的理解越多越深,画得就会越好。所以要多学多思,学到老活到老。

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与分形创新

创新是渐进性的,我们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在说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说“分形”。“分形”指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比如树叶、雪花、海岸线,都是大自然分形的体现。

同样的,如果我们放大第一曲线,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尺寸,比如公司、产品和部件,都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小的s曲线。其中的一条s曲线,通过革新、迭代,就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曲线,这就是第二曲线。这种在第一曲线成长出来的创新,就叫“分形创新”。(这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就能出来”的具象。)

四、如何识别破局点、击穿破局点

当任何一个领域发生快速(比如十倍速)变化的时候,就是有可能的破局点要出来的时候;就像互联网(手工办公到电脑办公)、智能手机(人人机不离手,美团从pc端全面转入移动端)。我们要在其中单一(关键)因素发生快速变化时,做出预判。

一旦发现这个破局点、这一关键要素,我们就要用十倍的资源投入其中,善友教授称之为“单一要素最大化”。

第二次宣言读后感

今天中午,陈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小故事的名字叫做《没有第二次》,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哲学家叫做苏格拉底。有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你们从果园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在途中一定要挑选一个最大最好的果子。”结果许多学生都空着手来到了老师的面前。它们请求老师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苏格拉底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通过这一句话,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妈咪给我听写语文生字,我错了很多。我很难过地对妈咪说:“妈咪,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妈咪意味深长地说:“你自己去复习吧!没有第二次的?”听了妈咪的话,我赶紧认真的复习。

还记得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姐姐、妹妹去树林采树叶,看谁采的树叶最好看,最有形。我们规定只能向前走,不可往回走。这里的树叶好多呀!红的、绿的、黄的……有圆形的、五角形的、梭子形的……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五彩缤纷的,好看极了!

我们开始采树叶了!我看见了一个很特别的叶子。可是我认为前面还有很多漂亮的树叶,所以并没有弯腰把它捡起来。20分钟后,我们在一个地方集合。我空着手来到集合的地方,看的姐姐和妹妹都采到了很多美丽的树叶,我忙说:“我再去找一下。”“不可以!”姐姐严肃地说:“我们说过,不可以往回走,”我听了。非常后悔,心里想:要是我把第一次看到的漂亮树叶拿起来就好了。

这些事告诉了我“没有第二次机会,人生就是这样!”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仔细,这些事也就想做人一样的!力求一次成功,不可以马马虎虎,白白留下遗憾!你知道了吗,我们做人不要马虎!

雪国第二章读后感

暑期拜读《雪国》,本试着去寻找书中描绘的爱情最终却未看见爱情,而是生命的脆弱与渺茫。

雪国描述的是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三次前往雪国,与驹子、叶子之间发生的情感纠纷的故事:在远方的一个岛国小镇,那里有温泉,产丝织品,终年积雪,每年都会有像岛村一样无目的前来的游客。作者通过岛村在火车上遇到的一对打扮得很像夫妻的描写,引出许多其它的话题,像是雪国小站的景物,岛村对驹子的想念等等。从而过渡到描写他们的情感纠纷。其中写驹子的笔墨是最多的。驹子出身贫寒最中而沦为歌妓,本来她有未婚夫,但未婚夫不幸患上绝症,她只得委身成为歌妓,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但她与别的歌妓格外不同,身为笼中鸟的她却向往着自由的生活,并希望自己与岛村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能为世俗所接受。为此,她小心而细腻地呵护着自己也呵护着这份感情。而岛村是个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的过客而已,他只是想维持现状,而绝非像驹子一样对自己的所爱进行大胆而热烈的追求,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绝不可能坦然走在一起,而驹子也知道这份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她抛开了一切,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时候跑去车站送岛村。我赞扬驹子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但似乎这份微茫的爱早就被束缚在了这座偏远的雪国,随着时间一同被冻结并流逝,可望而不可及。

与驹子相比,叶子的形像是美丽的虚无,在小说结尾作者安排了一场意外的火灾,叶子在大火中丧生,岛村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却从叶子突如其来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华雨心灵的顿悟,顿悟了生死这一人类永恒的思考。他想,这不过是她“内在生命在变形”,叶子会因“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在火的洗礼之下,叶子已然超越了驹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层面,超越了肉体。当驹子把叶子抱在胸前,“她因抱着她的牺牲或是对她的惩戒。”当时,驹子的灵魂与叶子的肉体同时幻灭于大火中,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消亡于虚无中,这样一种生死无常的观点正是川端康成本人借助岛村这个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死和人生的虚无的看法。

雪国谧静悠远,以雪景著称,可偏偏这白茫茫的世界,萦绕着短暂的春日气息,也许是岛村与驹子所度过的那美好的短暂春日;也许是初见时“杉树亭亭如盖”的幽深静谧;只是美都是转瞬即逝的,如同泡沫湮灭于汪洋,美丽的驹子和叶子,仿佛生来就就束缚在了男人身上一样,为自己不爱的男人卖身治病,在牵动自己内心的男人面前却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可能这样卑微的情感,也会如亮丽的春日般,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散在风中吧。

不同于日本传统的“以自然为友,以回时为伴”的风格,川端康成是以“虚无”本来面目表现社会人生的,在《雪国》里,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精神田野。借男女恋情的悲哀,把虚无世界对感动贯穿在人情世故中,暗示人生徒劳。回望,远方一望无际的原野白雪皑皑,白茫茫的夜空挂着稀落的星星,月色笼罩山头,清冷而幽静。

看似写爱情,实则尽绘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雪是种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彻骨,却又给人柔软温柔的感觉。《雪国》也是如此,明明凄冷无比,却又透出丝丝温暖。这副温暖的画卷,一遍遍鉴赏,从万里白雪,走到春暖花开。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只能投奔外祖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为了分得家产,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外公经常毒打他们。有一次,高尔基被外公打得没有了知觉。在这里,小小的高尔基,目睹了当时那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在这个家里,只有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是高尔基苦难生活的唯一太阳,可是没几年,外祖母也患病去世了。

记得有一次在家弹钢琴,因为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开始变的不耐烦,使劲的敲打钢琴,妈妈过来安慰我,我却对着妈妈发火。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很羞愧。《孟子·告子下》中有这样一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高尔基的《童年》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不怕困难,敢于奋斗,永远要抱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战胜一切困难。仰望历史,我们的祖国曾经在侵略者的炮轰下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但是千百万的革命烈士英勇奋战,才换来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感受着童年的幸福,但我们更要在这美好的时代去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好好学习,砥砺前行,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根鸟第二章读后感

在一次私自上山打猎的过程中,根鸟遇到了一只白色的鹰,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布条。就因为这布条上的“大峡谷”“紫烟”,根鸟背井离乡,穿过寂寞的荒漠、恐怖的戈壁,在青塔镇遭遇欺骗的同时也受到了真善美的垂爱,还神话般得到一匹白色的宝马。接着又陷入鬼谷,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经历了死亡的边缘后,根鸟第一次回到现实,强烈地思念起家乡——菊坡的老父。这段经历是根鸟在难以想象的孤独、困苦、艰辛的极端环境中抗争的生命里程,根鸟也因此逐渐成熟、智慧、果敢、坚忍起来。第二次踏上西行的孤旅是在父亲死后,根鸟烧毁了房子,也烧毁了自己的根。这一去似乎意味着更彻底,更义无返顾。这次,根鸟在和美富庶的米溪用自己的智慧、善良、勇敢和诚实博得了爱情之神的怜爱,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秋蔓让根鸟深深的留恋在米溪,而忘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又是一次幻觉,让这个少年恍惚起来。根鸟重新踏上寻梦的征途,然而根鸟再也不像上次那么义无返顾,那么纯粹无念。米溪的安逸与富庶滋生了根鸟的惰性。在一个糜烂的小镇——莺店,根鸟学会了赌博、酗酒,甚至变卖白马,所有的理想以及之前磨练的好品质不复存在。当根鸟再次邂逅板金,那个最纯粹的梦,又重新燃起,终于根鸟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寻到了梦中的梦。

曹文轩要通过一个虚构的小说把整个人生的喜怒哀乐、坎坷曲折浓缩在根鸟短短的四五年的成长过程中。每处景每个人每样物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理想就是那遥远又似在眼前的缭绕的洁白的烟雾、幽香的繁茂的纯洁的百合和忧伤的柔弱的纯真的紫烟。追寻理想的征途艰辛又不乏乐趣,一路付出一路回报,一路播撒一路收获,寻梦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收获,或是预定的或是意外的。根鸟和板金就是这样的两个代表。一路上,支撑你前行的除了理想、信念、责任,还有亲情,爱情,友情,恩情,随时涌动的一点感动……父亲的鼓励、板金的教导、驼队的关爱、老奶奶的照料、和尚的馈赠、独眼老人的相救、米店老板的赏识、秋蔓的爱慕、金枝的柔情……都是根鸟寻梦的支持,也是人生会遇到的好心人,好好把握根鸟们吧,感激根鸟们吧!一路上更有磨练你让你成长的的沟沟坎坎,饥饿、寒冷、劳累、疾病、孤独、折磨、诱惑,旅途的寂寞艰辛,时时围困的饥饿,长脚的虚伪、疤子的凶横、金毛的狡诈、班主的冷酷、店家的势力、豪赌的诱惑、挥霍的快感、酗酒的麻醉……也好好感激吧,因为有了根鸟们的磨砺,人生才变得丰富,才发育得成熟,才懂得珍惜!

好好读读此书,在曹问轩纯美的文字里玩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扣人心弦的情节里品位人生百味;在根鸟的成长经历中感悟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第二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李希贵,是在全国轰轰烈烈学习他领导的潍坊教育的2006年冬,我校组织部分教师参观安丘四中,我们折服于潍坊教育人的信心、感恩教育和非凡的成绩。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现在我又认真地阅读了他写的《学生第二》,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只有那“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考和高远的目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魂牵梦绕的教育的诠释,用脚踏实地的实践去改变周围教育现实的决心。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对我们是耳熟能详;这个“人”应为“学生”,这好像也成了我们的共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思想深入人心,这一句话无疑是对教育人本化的高度经典概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奉其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的追求,无人有异议。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多年来,忙忙碌碌的教师生涯,这个问题我们都一直在思索,铺路石、蜡烛、春蚕、园丁,没有比这样的词更令人感动了,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样说,无异把教师神化了。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时候,确实我们也要考虑到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李希贵校长认为: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于是就有了李校长对训斥学生,上课迟到,发生矛盾的教师的理解,因为,在没有教师幸福感的.校园里,学生不会好到哪里去。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于是就有了“功勋四中人”、“我最爱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民主平等,让学校文化“股份制”,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你在这个群体中那么重要,别人是如此看重你,你不好好工作,能辜负人家的心意吗?“如果我们的教职工都以校长的心态去工作,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呢?”归根结底,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

读完此书不得不被作者具有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所吸引;不得不被作者的决策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指挥、组织、协调的能力,学校经营和公共关系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所倾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校长职业化””,这就意味着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从作者身上充分看到了一个现代校长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处理问题的机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市场经济大潮无处不在,企业管理思想也无处不适用。《学生第二》的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进行移植、整合、加工,然后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振聋发聩的企业、人名: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玛丽·凯,还有史密斯、高尔、佛罗里斯·梅尔杰斯、鲍伯·加尔文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作者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

“学生第二”口号的喊出,本身就够超常规的了。“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曾经对安丘四中的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在“说说不能‘而已’”一文中,作者通过简单浅显的到德国人家里做客喝水例子说明要说到做到这个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制定的制度,在很多情况下是随意的,如同橡皮筋一样可以伸缩,往往有时候也是说说而已,过后自己说过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教育管理中不注意这点,会使得自己以后说话信服率大打折扣,影响管理效果。他“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未雨绸缪;进行一场没有压力的改革,“换药不换汤”;“项目管理,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借水行舟”,使大家付出的成本降低了,得到的实惠更多了;“无中生有”,让苦恼了多少年的事情,一下子就解决了;他常将工作和休息混在一起,从学生不调皮但师生关系紧张的根子追究到学校的制度。所有这些超常规的思维,都为我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提供了好的范例。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这,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好好思索。

《学生第二》读后感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作者单位: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洪山教育”.

《学生第二》读后感

9月30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安昼安子所写的《第二代魔女的芳香配方》这本书,于是,我先构思好,再用两张心得纪录纸,将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在学校的读书角完成。接着,从图书馆回到教室后,一直到放学回家后,晚上就寝前的时间。那一天,我几乎除了吃晚饭的时间外,都沉醉在要将这本书的内容,用四格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文章附图所见。并将这本书心得内容稍加整理,跟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中。

在特巴丝庄园里,有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孩—嘉利德,因为爸、妈去外地工作,所以嘉利德非常孤单,一开始大家都把嘉利德当作是外人,也因为嘉利德的认真与不斤斤计较的态度,让大家慢慢接受她。

嘉利德虽然没有魔法,但因为她拥有善良的心,使那本神奇的书,可让她变有魔法。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爸、妈不在身边,会很孤单,但嘉利德不但振作了起来,也没有灰心。因此觉得应该要自己独立,不要太依靠大人,才不会很胆小,这一点是我须要改进,并向嘉利德学习的。

《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学校提出的“每位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风格”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第一”的具体体现。)如何让每一位教师能够“成就学生的时候也成就自己”?(学校“一律优成绩,一项棒特长”是成就每一个成功的学生个体的目标。)。

《第二地球》读后感

尊敬的罗亚博士:。

您好!

我是第二地球的首领,我谨代表第二地球邀请您来我们这里参观,敬请光顾!

此致

敬礼

您的朋友。

xxx。

283月18日。

就是这一封奇怪的请贴,罗亚博士本来不怎么在意它,但是现在想来,这件事也真是蹊跷,将计就计吧,既然来了,就看看这所谓的第二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还能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就在这时,飞船开始着陆,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停下了,罗亚博士站了起来,机舱门缓缓地打开了,罗亚博士走下飞船,他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自己看到了什么,都不要慌张,但是,当他看着这一切时,却意外的发现,这,这根本就是地球,就是我们生存的那个地球啊,无论是人物,地形,环境,一切地一切,都是地球的原貌,只是她更加活力,更加富有生气,这,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第二地球吗,这下好了,这下人们就不用再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地球里生活了,他兴奋地走过去和每个人问好,可是,他们好像把他当空气一样,根本看不见他,他就这样看着,看着这些人忙碌的干着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这些场景会如此的熟悉,好象,好象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样,天啦!这些愚蠢的第二地球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快看,他们正将一股股的工业污水排进干净的河里,他们正把一车车垃圾在路旁焚烧,看啊,看那一缕缕的黑烟,正直冲那广阔并美丽的蓝天,那一片蓝色的世界,正在慢慢地,慢慢地消失,而那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黑云,然后变成一滴滴酸雨,从空中坠落下来,害了庄稼,害了树木,害了花草,更害了这些人,人们还是忙碌的工作着,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得意,那么兴奋,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高科技,他们的生活更值得享受了,天啦,这些愚蠢的人们,你们还在高兴些什么,你们抬头看看你们的天,看看你们的第二地球,看看吧!她都机警被你们摧残成什么样子了,迟早有一天,你们的第二地球会被你们折磨成和地球一样苍白无力,了无生机.

等等,和地球一样?难道说第二地球就是地球的过去,是的,一定是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曾在地球上发生过,不行,在这么下去,就算研究出第三地球,第四地球.......甚至是第一百地球,也不能让人们长期生存下去,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人而不是地球,如果不是人们只顾着提高生活质量,而不管地球,那么地球又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回想一下那远古时代的地球,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活力,人类的出现推动了文明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大地伤害了地球,大家想想,要是连家都没有了,还要这么多可以高享受的物质干什么,到了地球消失的那一天,一切的一切也都会随之而逝,到了那时候,什么忏悔,什么行动也都没有办法来挽救我们可爱的家了.

哎,原来只是一场梦,多可怕的梦啊,罗亚博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提起打开高新笔记本,写下了探索第二地球行动取消的说明稿,他已经决定在今天下午就举行取消仪式,然后和全球人民一起来拯救我们奄奄一息的地球母亲,拯救我们唯一的家......

《第二课堂》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名叫《广东第二课堂》的书,里面有十多个版块,如天天爱朗读文、王海逍遥游、故事连连看……我最爱看的是今年第七、八期中的《盗贼和小羊羔》。

内容讲的是一个盗贼太二了,因为没钱,所以在原卷中踹了只小羊羔,想杀了来吃,因为看到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便把他带到了一个村庄,拿它换些面包吃。盗贼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决定不换了,便把她送回羊圈。

其实,每个人心都是善良的,有的时候善恶只在一念间,我们要心怀善意,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我以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给同学借了本书看,因为我实在太喜欢了,就想偷偷藏起来,第二天我就给他说我把他的书放不知哪去了,他直接大哭起来,我顿时感觉心就像被什么压住似的。我安慰说:“你别哭了,我回家再找一找,明天还给你”。晚上我回到家拿出书,第三天回到学校我就把书还给了她,心顿时感到轻松多了。

阅读这个文章,让我得知善良是美好的通道,我们要坚信善良。

《第二春》读后感字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姚女士的小说是苦的,在满屏明星八卦和企业家造富故事的“正”能量充斥的当下,我们读着报纸一样的文字,经过多重杀菌消毒的书,随着主旋律起降,掐灭体内的闪电,低头赶路,不计方向。

男女多机心,朋友难同行,要冒多大的风险,揭去爱情的面纱,将生活的真相公布与众?在宏大的纪事面前,个体卑微而温驯,冬日里,股股凉意,我枯坐无语。

“奴隶只能奉行,不许妄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莫谈国事,亦不敢谈论爱情,像赵老先生说的:“q,你配吗?”。

2019年,关注庄稼和收成,读书、写作、画画,多么希望能如此虚度一生。凶险来自内部,做一个牧羊人,浮游草之间,文字是灾难。那些花远去了,书上的温情和梦见的手,都不再浮现。

闭心,闭口,闭门。

翻过群山,已经耗尽了力气。2019年,整个人像被秋风吹卷着的叶子,身心是疲惫的,终不能在焦灼不安中写出几行诗文,不再有耐心读一本书,与爱情,与婚恋有关的,统统跳过,仿佛这个话题离自己很是遥远。

创作不仅要有非凡的才能,更需社会的呵护。人均年读书个位数,动辄发言得咎,如此躁动而充满不安的城里,还能安静地写作,一笔笔将人世的冷暖呈现在文字里,真的佩服姚女士,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环顾四周,身边的80后,已经活成了姚女士书中的样子。又一次从等级森严铁幕一样的秩序中出逃,没有挥挥衣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深感前方无路的艰难,这个冬天,很冷。

2019年,一直在做着减法,减去了那些疼进命里的人,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在生存线上,无力去想那些想要过的生活。——读书,写作,也悄悄地减去了。

多年来,像躲避虱子一样,回避着身边的人,深怕一不小心暴露了自身的黑,生怕被写出的原型照图索命,诗歌,成了最好的护身符。

直面书写自身及周遭人的境遇,这是我最为佩服姚女士的地方。——不管承不承认,小说都是有自传色彩的。

《第二春》里,有替姐妹们发声的仗义,有一味相信爱情最后赔个精光过来人的告诫,冰冷的语言,难掩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网络上,某聪微博下以万计的喊着“老公”留言,铺天盖地“你穷,凭什么谈恋爱?”的月薪二三千幻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中华田园女斗士,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能赚到钱更能代表强了,没有比腰缠万贯更能让人有安全感了。

pua也好,杀猪盘也好,利用的,无非是人性的趋利避害与势利贪婪。婚姻不过是利益大致对等的交换,贪图岁月安稳的背面无不千疮百孔。

“才不要稀罕被男人养!男人肯养一个女人,那这女人生活中肯定少不了一些忍气吞声的讨好。不要被那些玛丽苏的故事欺骗,一个男人养了几年还能客客气气地尊重你,那才算是生活中的童话。在任何领域都是一样,别人的钱和尊重,只能任选其一。”

男女都一样,谁占据了物质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感情的主导权。去上海的火车上,想起这些年慢慢减去的人,满目苍凉。

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拒绝消费他人,也不愿一直被消费。行走远方,将故乡的月亮装进胸膛,我有着葵花焚烧的荒凉,以一种虚构的纯粹面对故乡。

《第二课堂》读后感

寒假的一个上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do嘟城体验生活。我最喜欢的项目是报社。我们是小记者,负责采访和编辑。do城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去采访贝因美护理中心采访应该怎样给宝宝洗澡。贝婴美护理中心的小工作人员他们跟着do嘟城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宝宝”洗澡。工作人员给“宝宝”放在一个盆子里,先用温水把“宝宝”冲湿;再用肥皂往“宝宝”身上擦;洗完以后用热水把肥皂冲掉;再用热毛巾轻轻的给“宝宝”擦身:先擦“宝宝”的小脸蛋,然后擦下巴,接着擦身体、擦腿,最后擦脚。

擦完身以后用酒精给“宝宝”的肚皮眼消毒,再给“宝宝”穿上衣服,采访完我们回到报社开始写采访的报道。记者们多么辛苦啊!他们每天都要跑到各地区采集新闻,采访有关人物。通过体验,我才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一份份报纸都是报社的记者先去采访,然后编辑,再投稿,最后印刷,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使我们每天都能按时看上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一些喜怒哀乐的新闻。后来,我们又来到了警察局、动漫屋、印染店和其他地方体验是怎样工作的。最高兴的就是我们拿着辛苦赚到的工资来到do嘟城百货店都购买商品。百货店里有夹子、书签、小挂件、橡皮、手链、铅笔等一些小商品,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

我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手链正要购买时,才发现这条手链好贵呀!我赚的钱根本买不起!这时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是多么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不能随便乱花零用钱。通过体验,使我知道了: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都能做得出色!

《学生第二》读后感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近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亩一中李海锋。

一、走近名家,感受思想。

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高密四中做语文教师,26岁奋斗十年,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中校长。

当人们与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特别”的人: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他的教育思想很多,我收集了他的一些教育管理思想。比如: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一个管理者可以用制度、规章、督导、检查来约束部下,但作为领导者,必须靠目标、愿景和激励,使每一个下属有内在的动力、有内在目标和愿景。

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干好!还没有统一的思想,宁愿放下不做。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量体裁衣。

二、读有所获,理性教育。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在教育、、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是他从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多个视角对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论述,也是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的思考和升华。

《学生第二》共九个章节,其中印象比较深是李希贵提出一些独道的观念,如:“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学会终点思考”、“让资源流向哪里”、“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等。

作者源于对教育对人尤其是对教师的极大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管理者怎么使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谁获了奖仅仅谁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别的人清楚”.

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确实难以做到。因为简单还好,做好也行,天天就相当难了。所以重在坚持!

明确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事。一方面要了解自己处于什么境地,在哪里,什么时间准备干什么,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要做就及时做。对我们教师要求如此,对学生也要努力培养他们这样的做事风格。

一个人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一般人只学会了取,却没学会舍,于是便取得很有限,取得不多不精。那些表面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的人,由于他两手抓满了很多不见得那么需要的东西,因此在碰到他真正喜欢或需要的东西时,他不是茫然不觉而错失机会,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手去掌握了。

李希贵觉得做校长的经常遇到一些甚至完全相反的叫你两难的“忠言”,你不能说这些“忠言”没道理,但你仍然可以不去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有自己鲜明的旗帜并一路走下去。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支持。管理者有更大的目标,就必须学会“借水行舟”,向上下左右来寻找一些支持你的力量。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创造资源,那才叫不同凡响。

李希贵用企业运作的方法来管理学校,从该书的若干小标题中你可以感受一斑:“经营学校文化”、“制度塑造文化”、“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限度”、“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等等。

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我们可以看出李希贵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

学以致用,分享智慧。

一要处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工资发放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是正道,让干工作的老实人不吃亏。(进一步完善制度)。

二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在讲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不鼓励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有条件我们每年要组织教师体检。工会上要让文体活动系列化,鼓励老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活跃教师的生活。

三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疾苦。学校就象老师们的家一样,要体贴老师,要关心他们生活和疾苦,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温暖之手,我们要尽可能把困难老师的事情处理好。

四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把培训当作是给教师最大在福利。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快速成长,成为学校骨干。

五是要让每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我们要让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更加光鲜,同时,我们也要让“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价值得到体现。

六要创造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勇于争先”、“要做就做最好”的工作理念,先实现在重点工作上的突破,力争在全市范围取得佳绩,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从而带动整体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实现以点带面,由局部带动全局的发展策略。

总之,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加关心教师,尽量为教师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让老师们感觉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有人说:李希贵――“因稀而贵”,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些李希贵,多一些“平民思维”,多一些“一线思维”,我们的教育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