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经典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04 01:21:33 作者:笔砚 最新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经典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文(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一

护理中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心理健康等的重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为高超的护理技术,也对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对培养优秀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由于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的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文修养课程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薄弱,在护理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1]。受以往以“疾病”和“治疗”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影响,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对自己关心不够,出现心理落差,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之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人文修养的欠缺,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

二、人文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缓解医患矛盾

人际沟通是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做出详细的解释,保证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另外,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社会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病患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状态等,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交流中避免冲突的发生,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

(二)提升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道德伦理素养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在护理人员身上,道德伦理依旧是核心素养。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真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人文主义关怀,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护理理念。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一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身份,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影响更加在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时刻注意用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

(三)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日后护理实践奠基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是近些年才逐渐被纳入到护理专业的学习当中的,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护理人文修养以护理为中心,其内容综合考虑了与护理相关的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和精神文化层次等多方面内容,涵盖礼仪、美学、沟通、伦理等模块[3]。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护理人文内涵与专业课程中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与技巧等有效相融合,在护理实践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其中,有关礼仪以及美学方面素养的教育培养,是提升学生审美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能够成功适应护理实践的保障。

(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第一,人文修养教育可以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大幅缓解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全面提升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第二,使我国医护系统人员构成更加稳定。医疗系统中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护理人员。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困难,诸如工作量大、相对劳累以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等,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最终选择离职。人文修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应对工作中的困难,降低人员流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与保证服务的水平。

三、结语

护理是极具人文性的一项工作,在护理教育中强化人文修养教育,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伦理水平、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在护理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邹亮.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必要性[j].新课程,(18):7.

[2]米娅莉,赵俊夺.浅谈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14):69.

[3]蒋燕红.浅谈中职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时代教育,2016(18):116.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二

作者/赵恒耐

摘要:人文性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语文教育有优秀的人文传统,培育出一代代道德文章彪炳千秋的文人学子,哺育出千千万万的美诗佳文,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今日的语文教育对汉语文的人文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感到陌生。要走出困境,提高质量,需弘扬人文。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三

随着国家的发展,军队力量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强军,才能为国家发展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部队基层建设是我国军队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政治教育在基层建设中具有重要性。然而,在基层建设中,政治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对基层建设的重要影响。对此,本文主要从阐述政治教育在基层建设中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政治教育问题和提出提高政治教育质量的建议。

前言

军队建设始终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发挥着保障性作用。对于军队建设而言,基层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政治教育是强化基层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基层建设中,政治教育问题相对较多,直接影响基层建设成效。要充分发挥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对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要明确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问题等,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部队基层有效开展政治教育活动,推进部队基层建设进程。

一、政治教育在基层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部队基层建设中,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其不仅对我军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和归属进行阐释,而且规定政治教育内容和指明政治教育目的,对基层部队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党先进思想理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政治教育的作用下,可以维护基层部队有序建设和促进“打得赢、不变质”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一)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国军队诞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将我党政治主张得以落实,并为军队建设与发展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有利于增强武装力量。首先,部队基层是党组织和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对基层人员加强政治教育,既能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又能增强基层部队人员的政治素养,使其始终坚持我党领导,为军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部队人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播,对提升官兵政治觉悟有利。在军队基层建设中,组织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鸟之两翼,二者联系紧密,不可或缺,共同推进基层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由此可见,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二)政治教育在基层部队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层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效能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对提升基层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能够使官兵始终坚持军队的领导,并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地位,确保基层部队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党政治方针、路线,展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增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强化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素质,为基层军队建设增添生机活力,成为推动军队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柱。此外,基层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中心环节,属于意识形态的工作,可以通过精神激励法作用于官兵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政治思想理论的灌输和给予官兵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和规范行为方式,使其能够更好投入到基层部队建设中[2]。

二、基层建设中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教育主体功能的问题与建议

在基层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功能逐渐得到弱化,如组织领导形式化、思想教育队伍能力素质水平低等,直接降低基层部队政治教育效率。所以,基层部队在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从以下角度而着手。首先,选择能力较强的教育者而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基层部队思政队伍建设,为基层建设提供思想教育保障。其次,增强教育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对本职工作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以投入更多的热忱。再次,对教育主体进行必要的培训教育,增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提升其教育能力,以更好开展基层部队的政治教育活动。最后,针对政治教育主体而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使教育主体可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增强政治教育的效率[3]。

(二)关于教育对象的.问题与建议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因而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应积极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并给予充分尊重与肯定,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然而,在基层部队建设的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未能对教育对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如对官兵人格素质、思想意识未能有效把握;缺乏针对性教育等,降低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在开展政治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联系官兵实际特点,从全方位角度对官兵加以了解,开展针对性的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推动基层部队建设进程。首先,通过分层教育法而开展政治教育,尤其针对新兵、老兵、特殊士兵等的分层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全面提升基层部队官兵的思政意识。其次,加强军队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围绕价值观来开展政治教育工作。

(三)关于教育环境的问题与建议

教育环境对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只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增强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但是,在政治教育中,未能对教育环境加以有效营造,如针对小、远、偏单位等基层部队的教育环境把握不当。因此,要充分发挥政治教育在基层建设中的重要性,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即:打造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政治教育体系。首先,社会对基层部队政治教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创设良好的部队环境,如设置政治宣传标语、板报等,有利于增强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最后,关注官兵的家庭环境,最大限度帮助官兵解决家庭困难,以营造良好的政治教育氛围[4]。

(四)关于教育实效的问题与建议

在基层部队建设中,教育实效问题比较突出,如对教育目标定位不合理、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手段单一等,降低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应采取有效对策而开展政治教育。首先,对基层建设的政治教育目标进行有效定位。政治教育是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应树立长远的政治教育目标,并使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其次,对教育内容加以完善。根据基层部队建设中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而完善教育内容,旨在提高基层部队官兵的政治素养。最后,对政治教育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以增强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促进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例如: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调动基层部队官兵的感官神经,增强教育实效。

结论

对于部队基层建设而言,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意义和占据重要地位,对部队基层建设和总体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基层建设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并针对政治教育不足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一是强化教育主体功能,提高教育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二是根据不同层次教育对象而采取差异性教育策略;三是营造良好的政治教育环境;四是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和确定教育目标及手段,以增强教育实效性。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四

我国大专体育教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的教师在传达教学内容的时候,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把人文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达到现代化教学的目的,因此大专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将其引入教学之中,只有把人文理念和体育理念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形成终生受用的体育观。本文侧重强调了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人文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末期,当时学者把“人文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当中,针对当时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社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学校只是片面的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根本没有把人文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底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学生们仅仅是枯燥的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和人文理念相结合,学习中缺乏创造性。

一、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把人文教育理念渗透在大专体育的教学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这一重要理念,在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也不是和谐的,常常处于一直对立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且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人文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改善这样的尴尬局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充分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觉悟,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同学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是轻松自在的,不仅使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消除抵触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可以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同时,教学中引入人文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程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面对,增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一点很好的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我国社会正高速发展,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席之地,除了娴熟的技能之外,健康的体魄是工作的基础,大专体育教学必须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为基础,为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条件。人文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有目的的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并且能够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一时的,要贯穿整个人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一种终生锻炼的体育素养,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二、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重视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教育,认可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向学生传授人文理念的主要内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意识,认识到他们所学体育课的实际意义,只有学生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去。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摒弃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习的机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在体育课中完全释放自己。

此外,人文教育的渗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人都是感性的,他们的情感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细微的变化,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学生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及时开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言语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计划稍作调整,让学生感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温馨的体育课氛围,这样的人文教育贯穿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高效、和谐的环境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加强教师人文知识培训,深度优化教师资源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直接影响了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传达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训,从教师的言语、行为和思想上进行培训,加强教学的人文素养训练,形成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配合教学过程更好的实施人文理念。假如教师都不具备这样的人文知识,根本不可能要求他的学生有这么高的人文觉悟,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优化学校的教师资源是人文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步,加强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训和人文素养训练,是人文教育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加强教师认为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人文教授、学者来学校给教师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内部进行人文理念的交流会,或者通过书籍浏览、视频的播放等方式来进行相关学习,这些方法都能有很好的作用。只有通过交流和学习才能进步,思想观念才能更新,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提高了,教学中自然无时无刻都体现着人文理念。

3、课堂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都是不一样的,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校把不同的学生都放在相同的班级进行授课,所学内容一样,无法体现学生的特长,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定向发展。因此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体育课,让学生有自主选课的权利,一方面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愉悦度,让学生感到充实和快乐,教学效果极佳。

4、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理念

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在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同样课堂上的人文教育也非常重要。在大专教学计划中,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给同学们灌输人文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文化,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同学的文人关怀,提升个人情感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

三、结语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各个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除了教会他们基础知识的学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因此大专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五

摘要:音阶和琵音练习属于技术类型的训练,在钢琴教学训练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要想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音阶、琶音练习。该文主要论述了音阶和琵音练习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音阶;琶音练习;钢琴教学

所谓音阶,就是将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此排列起来,形成阶梯状的序列。所谓琶音,就是将同时发音的和弦各音按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此奏出而不是同时奏出的音。

在钢琴教学中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这些基础训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曲子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阶琶音和弦和分解和弦(包括它们的种种变体)作为表现音乐的手段。例如,尔尼740练习中的第一条就是各种音阶组成的,第二条则是由各类琶音组成的。音阶和琶音等基本功训练不可取代的作用还可以从以下事实中得到印证。拉萨列夫是俄国著名钢琴家,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每天应该练一小时左右的音阶、琶音。鲁道夫塞金也十分重视音阶、琶音等技术训练,他认为没有技巧,即没有音乐。巴克豪斯也强调音阶、琶音的练习,他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而且都加上表情。钢琴大师们尚且如此,可见一个学生在他学习技术的七、八年里,音阶、琶音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学实践也证明,虽然音阶琶音弹起来和教起来都枯燥乏味,不易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钢琴演奏技艺性很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音阶和琶音训练。如果一个学琴者缺乏这种扎实的训练的话,当他开始跨入中级程度后不久就会遇到困难,使他无法再取得更大的进步。

由此可见,要想弹好乐曲的前提是先打好基础,把音阶琶音等基本功练好。那么用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谈一下音阶、琶音在这方面的重要性。

1、音阶作为基本功的重要性

人的十个手指天生能力不一样,而音阶练习要求每个音的力度要均匀一致,练习音阶能够使手指得到平衡发展,并提高控制手指、运用手指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位置。

全部的音阶,是由24个大小调式组成的。我们接触最多的欧洲钢琴音乐,几乎全部属于这些调式。熟悉了音阶,也就熟悉了这些调式、调性。而在乐曲中,常有音阶和音阶式的进行,往往这也正是技术难点。平时练习音阶,就为克服乐曲中的难点事先做好了准备。相反,没有音阶练习的基础,一旦在乐曲中遇到音阶临时练习,就要延误正常的学习进度了。表面上,音阶的音符是按顺序排列的,认起来并不难。但实际上,把音阶弹奏得较快而又均匀是很难的。我们必须每天认真地练习并长期坚持才能弹好音阶。

那么,要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练习音阶呢?要将音阶弹得速度快而又力度强,不是短时期练习所能达到的。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孩,在速度力度的要求上,应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始阶段,应该慢而又弱,要求在最自然、最省力、腕和指最协调的状态下弹出最均匀的音阶。然后依次过渡到比较快比较强。在经过长期的慢练达到快而又强时,本质上应当依然是自然、省力、协调的状态和感觉。

2、琶音作为基本功的重要性

钢琴音乐是一种和声音乐,和声的基础是和弦的连续,琶音又是和弦的一种形式。因此,琶音在钢琴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欧洲古典音乐中,琶音或琶音类的进行相当普遍。弹好了琶音,也就是弹好了许多钢琴曲的片断。

由于琶音是和弦的'一种形式,练习琶音的过程也就是熟悉各个调性、调式的各种和弦的位置、和弦的不同色彩的过程。弹琶音时,由于手位迅速转移,其难度比弹音阶要大。其中,关键又在于手腕灵活的协调配合。所以,琶音练习可以帮助获得良好的感觉和状态。弹好琶音,也离不开手指的积极主动。而且,手指是在比弹音阶时更大的范围里运动,必然对手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弹琶音,也就是训练手指的灵敏和活力。在速度方面也可以和弹音阶一样,先慢后快。相比而言,练习琶音的速度可略慢于音阶。但最终掌握技术之后,并不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差别。琶音所能达到的速度并不低于音阶。由于琶音的音和音之间的距离较宽,在慢速练习中比音阶更容易显得孤立,所以尤其要强调动作、线条、观念意识上的整体感和连贯感。

综上所述,音阶、琶音的弹奏水平是学生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所以各种“考级”都把音阶、琶音作为基本考试内容之一。它是钢琴技术最基本的两种技术。可以说不论演奏哪种风格、哪个时代的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音阶和琶音。可见音阶、琶音在钢琴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

3、音阶、琶音在技术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3.1弹好一首乐曲还要有很好的技巧训练。技巧训练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让大脑能加以完善的控制。也就是所说的基本功的训练。这只有通过练习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手法以后,练习的量就是决定因素。集中的、大量的手指技术训练,在一定阶段上能使学生的手指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总的来说,在这方面,音阶、琶音练习比练习曲或乐曲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只要连续弹上十几分钟的音阶、琶音,手掌就会有隐约发酸的感觉,如果连续弹上半小时到一小时,手指的活动量就相当可观了。这就是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3.2还有些特定的技术要求。要想把这些特定的技术弹好,就必须让手得到很好的训练,就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而在弹奏音阶、琶音的练习时才能得到集中的、大量的训练,才能达到训练目的。一个学琴者要想把音阶、琶音都弹好,不花费很大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3.3练习音阶、琶音最好每一遍都能弹得持久一些,使手能够得到充分的连续活动。车尔尼通过他的练习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阐明了这一点。他要求弹奏每一小段都要反复弹十几遍,使手得到大量的练习。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音阶、琶音,能在很少的几个月里达到纯熟的程度,而用通常的办法练习,只有通过几年辛勤刻苦的练习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3.4弹奏音阶、琶音时如果把同向、反向法结合起来弹并加以一次或几次反复,就能达到持久弹奏的目的。反向练习还能够增加弹奏中的趣味。半音阶也可用相同的方法来弹。这一部分练习会花去很多的时间,但也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不仅加强了手的锻炼,还加强了手指的独立能力和整只手的力量,可为弹好乐曲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来钢琴技术各种类型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一个学琴者要想弹好大的乐曲,不弹各种各样的类型的基础练习是不行的,只要将各种类型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技术才会进步很快,才会弹奏得越来越好。

总之,基本功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需要经过艰苦磨练。实践证明,通过练习大量的音阶、琶音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打好良好的基本功,技术才能进步得越来越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宝生.黄金分割的美学观点在巴赫赋格主题构思中的表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3).

[2]陈比纲.钢琴教学中的音阶、琶音的训练问题[m].北京:华乐出版社,.

[3]童忠良.论我国民族音乐的数列结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六

前言

在进行软件的开发时,技术人员大都会通过面对对象描述的方法进行建模,该方法是将软件系统的对象看做是构建模块。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uml建模技术可以创建系统的静态结构以及动态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对于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指导价值。

建模技术概述

uml是一种规范定义、文档化或者可视化的最标准的建模语言,可以应用于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uml建模语言拥有统一的符号以及语义,可以将所有项目根植与一种建模语言中,并对这些项目中的所有概念进行明晰的表示与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系统的应用范围,使uml建模技术的应用更为灵活。在uml中,主要包括图、事物以及关系这三个基本构造。具体而言,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优势:第一,uml建模技术可以在系统模型中实现完全独立,虽然uml建模技术会与其余建模工具进行配合应用,但是并不会与系统的开发过程不产生交集;第二,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是面向对象的,打破了传统建模语言的差异性,可以通过统一的模型元素进行方法与图形的表述;第三,uml建模技术可以捕捉软件系统中的静态行为信息与动态行为信息,静态行为信息主要是指软件系统中对象,动态行为信息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和状态角度对对象通讯的定义;第四,uml建模技术的和具体的实现没有关系,适用于所有语言平台或者工具平台,还能够应用于具有代码生成功能的交互式可视化建模工具,该工具可以为uml建模技术提供多种编程语言代码和程序构筑模型[1]。

2.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应用模式

在软件工程中,uml建模技术主要通过视图的应用进行软件开发,uml建模技术一共可以提供八种图,实现软件系统开发的可视化以及模型化,以此获取软件系统的主要资料,从而明确软件系统的架构与体系。本文主要对常用的四种图进行分析:第一,用例图。在uml建模技术中,用例图是最基本的图。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阶段的重点在于需求获取,需求获取的重点在于系统模型的构建,系统模型构建的最佳方法就是用例图。用例图可以构建的用例模型可以为系统软件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类图。在uml建模技术中,类图主要用于表示不同实体(包括人、数据或者事物等)间的相关关系。在软件工程中,类图能够表示软件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逻辑类图和实现类图这两种。其中,逻辑类图是指业务人员所说的事物种类,如保险-住房抵押-信贷-利率等;实现类图是指程序员负责的实体,但是并不会通过相同的属性进行描述,因为实现类图会进行hashmap或者vec-tor等事物的引用。第三,序列图。在uml建模技术中,序列图能够主要用于具体用例流程的详细定义,主要通过自描述进行用例流程的定义,还能够表示用例流程中不同对象的不同调用关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序列图的绘制过程较为简单,在横跨图的上部区域,不同的框代表每个类的对象,每个框中类的对象名称和类的名称使用空格/冒号/空格进行分隔,比如,myreportgenerator:reportgenera-tor。如果其中一个类对象向另一个类对象进行消息的发送,需要通过带有指向接收性质的连线来实现,技术人员需要将消息/方法的名称标注于于连线上。如果发送的消息较为重要,技术人员需要绘制带有指向发起性质的虚线,并将返回值标注于虚线上。第四,协作图。在uml1.1版本的时候,协作图被称作collabo-rationdiagram,翻译为中文是协作图;在uml2.0版本的时候,协作图被称作communicationdiagram,翻译为中文是通讯图。但不论哪一种翻译方式,协作图都可以看做是序列图的全新表达方式。对于uml建模技术来说,序列图注重前后顺序,通过循环图或者分支结构来表示,而协作图则更为注重协同关系,协作图不能通过图像来表示[2]。

3.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应用流程

在软件工程中,rationalrose能够满足现有全部建模环境的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支持开发人员、分析人员和系统工程师将需求以及系统的机构转变为代码,从而实现需求以及系统的可视化。一般来说,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现、测试与配置等环节。

3.1需求分析环节

在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阶段,技术人员主要应用uml建模技术中的用例图,了解系统的所有需求,并对需求进行相应的描述。对于用例图而言,技术人员通过事件的应用实现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并在用例图中表明用户能够实现的目标,还能够将功能分析以及需求分析中包含的系统模块,根据角色平均分配到不同用户中,提高系统模型的清晰度。

3.2设计环节

在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全面考虑所有软件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对需求分析阶段的系统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与细化。设计阶段的目标在于将系统模型转变为代码,对需求分析阶段提取的系统属性与操作进行细化,并添加更多的类处理,比如,用户接口、设备、数据库以及通信等。一般来说,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包括两个部分,其一,结构设计,又被称作高层设计,主要任务是对包(即子系统)进行定义,主要定义的内容为包与包之间的依赖性以及通信机制,进一步实现结构的清晰化与简化,尽量减少各部分的依赖性,避免双向依赖关系的构建;其二,详细设计,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包的细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详细设计了解所有类的清晰全面描述。设计阶段中uml建模技术的应用包括类图和序列图这两种。首先,类图的应用,在软件工程中,类图属于静态视图,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定义:通过问题域的概念进行定义、通过该类实际表示的内涵进行定义,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用例进行类图的构建;然后,序列图的应用,在软件工程中,序列图属于动态视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的交互以及通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序列图了解对象实现某种功能时,是如何进行序列消息的发送与接受。

3.3实现环节

在软件工程中,实现环节就是指构造或者实现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为类的编程。一般来说,技术人员会将c#语言作为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因为c#语言在逻辑试图转变为代码部件这一映射过程中,有显著的优势。在uml建模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图用于编码过程:第一,类的规格说明,不同类的规格说明体现了不同的属性与操作;第二,类图,能够显示软件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以及类之间的关系;第三,状态图,能够体现软件系统中类的对象现有的状态、需要处理的转移和转移需要触发的操作;第四,动态图,在编程过程中,动态图主要包括顺序图、活动图以及合作图这三种,主要用于体现对象应用该类对象的过程;第五,用例图及其规格说明,能够体现出软件系统的需求以及结果。

3.4测试与配置环节

当软件工程的系统编码全部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保障软件工程的质量。具体而言,测试环节分为系统测试、单元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集成测试这几种。对于系统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技术的用例图,测试开发的软件系统是否充分满足了用例图描述的需求;对于单元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技术的类图以及类的规格,对软件系统中单独的类或者成组的类进行测试;对于集成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就似乎的组件图以及合作图,测试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合作状况[3]。

4.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的应用实例

本文主要将在线人才招聘系统的市场管理和信息管理作为实例分析对象,进行软件工程中uml建模技术的应用研究。4.1人才招聘系统的登录界面设计对于人才招聘系统软件而言,登录界面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在进行登录界面的设计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customloginui进行界面参数的传递,当用户输入登录信息并点击确定按钮之后,系统可以自动进行“sendmessage”,并应用http进行服务器请求,在接收到customloginui的合法回复之后,即为用户登录成功,可以应用人才招聘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4.2人才招聘系统中用例图的应用分析第一,人才招聘系统的管理人员会通过管理功能设定系统的基本信息,比如,招聘的岗位、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的薪酬待遇等内容,招聘信息主要通过web形式上传到internet上。第二,应聘人员通过customloginui界面进行人才招聘系统的登录操作,当系统确认应聘人员的身份之后,即可登录系统。应聘人员可以在招聘信息下面填写个人信息,系统会将应聘人员的个人信息上传到在线人才管理系统中,个人信息也会通过web形式上传到internet上。第三,招聘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应聘人员的个人信息,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应聘人员的履历,决定是否邀请应聘人员面试。需要邀请应聘人员时,招聘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e-mail的发送。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将应聘人员的信息添加到人事档案库中,以数据文本的格式进行存储。第四,当招聘工作完成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将人才招聘系统关闭。在关闭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决策可以看作是抽象角色,通过“fromusecaseview”表示。管理人员实施的操作主要包括招聘活动的启动与停止、招聘信息的管理、人事档案与招聘信息的导出等。4.3人才招聘系统中类图的应用分析第一,类图的选择,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人才资源系统的特点,通过同时得到类图的方式,应用stereotypeobject-entity、control、boundary等方法,确保角色可以有效应用于对象的通讯过程中,还能够保障序列图和协作图间的有效转换。第二,组件设计,技术人员需要将上一个步骤得到的类图进行实体映射,以此得到类图表。具体的映射方法如下:首先,将人才招聘系统中的实体进行单独的表的定义;然后,将实体表的继承网络结构删除,确保不同层次的实例具备一致的属性;最后,将人才招聘系统中的子类文件状态配置于相应的表中,并在组件中建立数据库,用于taxdate等映射表的存储。第三,组件图的构建,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控制类组件进行组件图的构建,如果技术人员采用的编程语言为c++,可以将控制类组件存储为(.h文件)或者(.ccp文件)。另外,对于源代码文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包进行源代码的分组,并通过关联进行序列图的类信息显示。当组件图构建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将能够执行的主程序(文件)以及java语境链接库加入到组件图中,实现人才招聘系统的开发[4]。

5.结论

综上所述,uml建模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通过对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分析可知,开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uml建模技术的各种视图及应用特点,在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正确应用视图,充分发挥出uml建模技术的作用,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希望本文可以为技术人员进行软件开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冠元.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05):47.

[2]刘传会.基于uml2.0顺序图的高可信实时软件建模技术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研究院,,8.

[3]夏志龙.使用uml和event-b构建基于云平台的应用软件模型[d].江苏科技大学,.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七

在高校教学中开展法律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适应当代青年人才培养的需要。法律是用来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用来惩罚罪犯,自然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法律教育。加强高校的法律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3、1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阶段,但许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比较片面的,对法律的理解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对比较被动,对法律研究和内部需求还缺乏一定的研究,高校法律教育的的环境和学校的工作不到位,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法律的实际作用,没有感觉到学习法律知识是自己进行生存的必要,甚至一些学生认为法律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

3、2高校法律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法律教师一直是按照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多的只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展示的地方,以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显得枯燥乏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不高,这样就更不会谈学生受到法律教育的影响了。一些接受法律教育的学生,其中大多是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对法律的认识还只是比较浅薄,不能够将学习法律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很难用法律来调节他们的学习行为。

3、3高校法律教育的说服力不强

高校的管理还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许多学校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且逐渐意识到加强学校管理的必要性。许多高校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的干扰、学校的管理机制和系统不够完善,管理方法不灵活等。总是存在一些学生违反了纪律、违反法律的现象,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甚至只是采取简单的方法进行惩罚,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纪律事件还没有得到处理,另一些纪律情况就会再次发生。学校在开展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其说服力和法律效应还不明显,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4加强高校法律教育的具体措施

4、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法律教育

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还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再加上法律教育的内容比较空,而且比较大,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法律教育就是政治教育的延伸。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并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出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监狱、创建模拟法庭等,学校还可以设立法律广播节目,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获得法律经验,了解法律的含义。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将法律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丰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法律效果和社会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提高法律教育的教学效果。

4、2营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

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场所,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对于提高学校法律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法律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通过灵活和创新的教育手段,能够让学生改变以往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从而将自身的法律知识应用到社会生存当中只有用使用这种方式,才能够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4、3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仅仅由于课堂教育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应该需要学校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校企合作进行管理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法律教育的效果能够得到体现。学校内部管理井井有条,整个学校的环境和氛围都是和谐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校的管理人员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重要就是需要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进行内部管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合法化,学生就能够体验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5总结

总之,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还比较薄弱,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高校法律教育的重要性。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创造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采用创新的法律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提高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篇八

[摘要]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中的重要方面,它具有四种属性:协同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共益性。教学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确保教师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保证教学和谐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学生合理的发展。教学公平的主要实施策略有:教师交往要公平,教师评价要公平,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要公平,学生参与机会要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学公平;教学过程

培养具有公平意识与精神的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无歧视原则”就认为所有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教育公平应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里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主要就是教学公平问题。现在我国教育起点公平问题正在越来越好地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公平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教学公平的内涵与属性、意义和实施策略三部分对教学公平进行阐释。

一、教学公平的内涵与属性

教学公平是指教学主体在教学态度、教学参与机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比较合理性行为。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要求与体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它具有以下四种属性。

(一)协同性

协同性是营造教学公平氛围的前提,也是教学公平显示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教学公平。

第一,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主体性太弱,就会在教学中缺乏热情、缺乏创造,影响教学有效性。若教师主体性发挥过当,学生就可能失去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有失公平。同理,如果学生主体性发挥过当,就有可能出现过分自由,影响教师指导。因此,教学公平应该表现在师生主体性协同发挥上。第二,生生主体性发挥的协同问题。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学生失当的主体性都会影响其他学生,进而影响教学有效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既需要同振,也需要倚让。第三,师生主体性发挥与教学其他因素的协同关系。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与社会大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协同,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师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手段也应与师生的主体性相匹配。

(二)差异性

真正的教学公平必须是基于差异发展的公平。尤其在我们重视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差异发展更应得到重视。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充满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也有差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个体在已有发展水平、发展的潜能、发展的优势领域、追求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差异会形成教学动力以及较为活跃的教学局面。只有正视并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公平。

(三)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历时性过程的连续状态与共时性参与主体发展的全面状态。只有历时性过程的连续状态才能保证共时性参与主体发展的全面状态,也才能保证教学的公平。历时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公平都会影响整体教学有效性。目前在教学起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起点不公平,即按照分数作为分班的依据。过程不公平,即分在重点班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与分在普通班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不公平,教学过程不公平会导致“好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等教学结果的不公平。为了实现整体优化,教学中应保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的公平性。此外,教师在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采取了目的不同的教学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是连续的,则有利于实现学生最终的全面发展;如果随意放弃一些活动,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能使他们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四)共益性

共益性既是达到教学公平的努力标准,也是教学达到公平状态的重要属性。这里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受益,既突出了全体性与共时性,又突出了效益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赋予每个学生发展权利;关注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差异发展。教师还应该从效率、效果、效益三个维度考虑教学有效性,如果只是某一个方面,例如只考虑其效果而不考虑效率、效益,则对学生而言也会是不公平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二、教学公平的意义

(一)教学公平确保教师责任的履行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岗位责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其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师都有很高期待,教师的志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志向。因此教师不但应该有追求公平的志向,还应坚持公平信念,在教学中践行公平原则,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公平的要义。这是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效益的体现。如果教师无法承担教学公平的重担,教学公平就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

(二)教学公平保证教学和谐

首先,教学公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学和谐。教学公平使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减少教学中的冲突与不和谐因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学公平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和谐发展:第一,教学公平使更多学生获得自主和自由,教师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以及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二,教学公平有利于教学主体间的互相理解和谅解,提高彼此的包容度;第三,教学公平能保障教学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以及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公平。所有这些都促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产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环境保障。

(三)教学公平保证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是教学公平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起正向作用,对其不公平利用会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形成与教师的对立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其次,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与充分性。广泛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共时性特点,它是对全体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状态描述。充分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历时性特点,是每个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度。这两方面都决定着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决定教学资源使用的充分性,而公平则解决教学资源使用的广泛性。只有充分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确保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四)教学公平有利于实现学生合理的发展

教学公平关注学生合理的发展。第一,合理的发展是关注学生需要的发展,教学公平能满足学生不同需要。教学公平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及时鼓励,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主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满足了自身各层次需要,实现了发展。第二,合理的发展是一种个性发展,教学公平能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学公平的基本要求。差异教学就是为了体现教学公平,保护与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第三,合理的发展必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发展,公平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教学公平重视学生参与,给予学生充分自主,保障他们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三、教学公平的实施策略

基于教学公平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以保障教学公平的顺利实施。

(一)教师与学生交往要公平

交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其能力、提高其智力、使其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交往的范围应该是全覆盖的,他们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虽然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在某一时间片段上具有选择性,但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保证,在一个总的时间阶段。他们与学生的交往应该是非选择性的全体交往。在教师与学生公平交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公平的认识,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为今后自身践行公平以及公正对待他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师评价要公平

为保证教师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正向评价原则,以鼓励引导为主。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少采用负向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第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实际进行评价。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及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合理公正的评价。第三,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最新变化,给予适切性评价。第四,评价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价应当使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感受到上进的动力。第五,应当把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但能自我评价,还能客观评价他人。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的塑造。

(三)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要公平

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对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公平的现象,要消除这类现象,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诸如,教室后排同学看不清黑板,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变换座位,简明扼要书写板书或边写边读进行说明使情况得以改善。实验教学中的不公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师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提倡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第二,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学生实验能力;第三,学生在实验时的角色分工不断变化,使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第四,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和实验课程比例,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

课堂教学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有研究者从人化和个性化时间概念出发,对时间进行了具有某种逻辑先在性的性质划分,大致有三种情况:“正时间”“零时间”“负时间”。相对应,教学中的时间也分为三种:“零时间”,即学生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教学活动对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没有任何意义;“负时间”,对学生发展不但无益,反而损害其积极性或自尊心的时间;“正时间”,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时间。为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学中应尽可能减少零时间和负时间,增加正时间,使课堂时间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加强教学设计。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问题性,强调情境性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注意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全面性。第二,要始终处于对学生活动的关注状态。教师的关注是教师的一种主体参与形态,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教师,课堂就会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教学时间就会是一种零时间或负时间。

(四)学生参与机会要公平

学生参与机会公平有助于更多学生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小班化教学是实现学生参与机会公平的主要策略。

首先,小班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有机会倾听更多学生的见解,并据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就使教学不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是师生和谐共创的结果。教学中充满了变化,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积极参与,并以较高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小班化教学还带来了课堂组织结构和学生座位等变化,这些灵活多样的变化有助于更多学生获得参与机会及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

最后,小班化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学者史密斯(smithmaryl.)和格拉斯(classgeev.)等人先后两次出版了两份对班级规模与成绩关系的实验研究的元分析。他们发现在所有年级中人数较少的班级都与较高成绩相关,尤其当学生在小班学习的时间超过100个小时并且学生的任务受到细心的管理时,成绩更好。他们发现,当班级规模缩小到20人以下时,这些主要的好处都发生了。他们的第二份研究结论更清晰地表明,小班在学生反应、教师士气和教学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优势。由此可见,较小的班级规模使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促进了师生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