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优质5篇)

时间:2023-10-03 19:52:24 作者:字海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流程

为规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改革工作步伐,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成立领导机构(1月11日至13日)

各村委会于1月13日以前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本村辖区内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相关材料报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宣传发动及工作人员培训(1月12日至16日)

1.于1月16日前召开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会议及村民会议,广泛宣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政策、目的及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改革工作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2.于1月16日以前对村“两委”及村民小组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相关政策,通过培训使所有参加改革的工作人员掌握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各项要求,明确各自责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3.做好宣传:各村在1月16日以前出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黑板报1期,粘贴标语20条。

三、摸底调查,制定方案(1月12日至25日)

1.调查摸底。1月20日以前各村委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完成所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登记造册工作。

2.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在乡改革领导工作组的指导下,1月25日前完成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同时, 根据工程实际,绘制工程平面图和四至界限,确定位置和管护范围,特殊工程实测确定。

3.实行一村一策,一塘一策,因地制宜,于1月25日前制定村、组改革实施方案。在制定村、组改革方案过程中,采用何种改革模式,改革后如何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由群众讨论决定。在“一事一议”过程中,实行“四签”(即:会议通知签收、参会签到、表态签字、决议签名),实行两个“五分之四”(即: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村民代表或户长到会,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坚持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和结果“四公开”。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改什么,如何改,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让改革真正做到由受益群众说了算。

四、公开实施,签订合同(1月25日至2月12日)1月25日前各村将各个工程的改革形式在工程受益范围内公示7天,群众无异议后,按照改革程序明确工程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后,签订合同,完善相关手续。

五、颁发产权证(2月12日至17日)

1.对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工作组将摸底调查资料(资产评估表,产权界定表),连同《改革实施方案》、《承包合同书》、《委托管理书》报送县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查合格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颁发产权证。

2.《产权证》发证时,根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所属颁发给所有权者持有。

3.领证人必须凭身份证、《受理产权证登记回执单》领取,并在《产权证发放登记表》上签名或盖章。

六、查缺补漏,立卷归档,接受县级组织检查验收(年2月17日-2月20日)

在乡指导组的指导下,各村负责对本村的改革进行查缺补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工作。立卷归档工作结束后,各村要对本村的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总结和验收请示,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各村改革工作进行验收。结束初验后,要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做好迎接州县检查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七、工作要求

1.各种表格要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填写的数字要准确规划、工整清楚,不涂改,使用国家公布的简化字。对工程四至界限表述要清楚、明确,文字叙述不能抽象或模棱两可。

2.产权证的填写、审核、发证各环节工作都要指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并明确责任制,不得乱填、乱发。对不按规定填写,发放产权证出现问题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六日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推出“专常结合”执法模式,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一、创新设立应急管理“安全阀”,有效破解“监管难度大”难题

一是打造智能安全监管平台。依托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5g网络,在花炮生产企业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建成覆盖所有花炮企业的县、乡、企三级“联网、联运、接警”智能监控平台,由县应急管理局负责日常监管,完善第一时间、第一信息、第一现场、第一处置“四个第一”安全监管流程,发现苗头性问题可立即派员处置。

二是建立“‘四长’赴一线抓安全”机制。确定每月16日为安全生产日,要求全县“四长”(县长、局长、乡镇长、应急管理所长)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找隐患、找问题、找薄弱环节,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至县应急管理部门汇总,督促限时整改销号。

三是建立“专家体检”隐患排查机制。每年聘请业内专家、高校教授定期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体检”,深入企业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体检报告”,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应急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织牢加固应急管理“安全网”,有效破解“业务水平低”难题

一是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依托县满天星安全培训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夜间集中培训,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课表,并采取送教入企、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丰富授课形式,实现安全学习培训“全覆盖”。

二是探索“科技强安”应用机制。为降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药物装载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全风险,县里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出台县花炮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设备帮扶补贴方案,并从重点培育的优势企业中按10大类产品建设若干标杆企业,持续推进爆竹、组合烟花等产品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示范线建设。

三是创新应急综合执法机制。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方面执法监管标准,形成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防灭火等18个领域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烟花爆竹、危化生产企业强制规范操作守则,出台执法人员行为和记录规范操作办法,明确“刚性处罚”标准,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监督、可回溯、可追责,避免弹性执法、人情执法。

三、选优配强应急管理“安全员”,有效破解“队伍力量弱”难题

一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大应急”工作体系。为更好发挥应急工作队伍工作效能,进一步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等职能,如将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工作职能由单一森林灭火向抗洪抢险、安全事故救援、地质灾害救助等多科目拓展,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大应急”工作队伍,形成综合救援、专业救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二是首创基层应急人员“垂直管理”模式。明确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乡镇(街道)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应急办主任由县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任免,同时大力推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构建了统一指挥、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流动”机制。每年对全县应急管理干部开展一次考评,成绩排名前10%的人员可交流到县应急管理局,排名倒数的县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同时选择部分县、乡两级优秀应急管理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队伍中,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流动”通道,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府工作,是政府坚持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县委、县政府一贯非常重视,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了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这些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增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要求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尽快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做到“定人、定位、定责任;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将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并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两级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并做好上报备案工作;乡镇政府的应急预案,由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指导基层编制预案,完成乡镇应急预案,并做好备案;乡镇负责组织编制行政村应急 预案,社区、居委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做好备案。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

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各乡(镇)、各部门加强综合应急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基层警务室、医疗队、民兵、预备役部队、企事业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适时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应急演练,做到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以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切实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公共[突发事件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做好阶段性风险隐患调查、登记、检查和监控工作,并建立信息数据库,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切实做好隐患整治与消除工作。

健全完善本部门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室建设,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并进行不定时抽查。加强居委会及社区、企业的值班工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州政府规定的时限要求,及时、准确向上报告信息。尤其是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两小时内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信息报告简明、准确。

建立应急管理责任制,行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责任制的组织与实施,抓好逐级落实。对于出现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不服从县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以及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等情况,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以上是本次应急管理工作的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现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目标

**县是个农业大县,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居多,有小型水库8座、灌溉机井2975眼,节水灌溉面积万亩等等,这些小型水利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乡村水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由于管理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管护乏力、重减轻管、老化失修,效益日益衰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不适应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优化资产组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小型水利工程效益,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真正达到“工程有人管、农户有水用”的改革目标。

二、改革的范围

小型水库,即总库容100万立方米-1000万立方米的小(1)型水库和总库容10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小(2)型水库。即海子洼水库、海流图水库、大营滩水库、单晶河水库、七里河水库、石湾子水库、小二台水库、马家村水库8座水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包括控制灌溉面积1万亩、面积3万亩以下的农田水利工程等配套建筑物,膜下滴灌、喷灌、微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等配套设施设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包括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1000立方米的集中供水工程和日供水规模小于200立方米的集中式供水工程。

三、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改革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小型农田水利机井水源工程全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高效节水工程建成后,为确保工程长久发挥其效益,达到使农民增产、增收,节约水资源,减缓我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速度,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节水工程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受益村集体所有。

2.工程管理主体及责任。工程运行管护方式和管护主体:借鉴澳援项目在坝上开展用水户参与的经验,我县已成立了农村用水协会,用水协会制度健全,运行有效,协会由用水者和投资者组成,由投资者中产生理事会,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用水代表组成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协会下设用水组,用水组以机井及其配套工程为单位划分,用水组具体负责灌溉管理、工程管护、水费征收等工作。用水组管理成员既是工程的建设者和投资者,又是管理者,使他们的利益和责任挂勾,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3.工程管护经费。在农业用水重点村设立农业节水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政府先期注入发展资金;二是按一定比例从水资源补偿费中提取;三是按一定比例从国家水利设施建设补贴资金中提取,其中提取比例要针对不同补贴对象有所区别。农业节水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农田水利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是用于现有水利设施的管护维修改造;三是用于高效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四是用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正常运营经费;五是用于本村社会民生事业。节水基金的管理使用权归用水者协会所有,协会要加强管理,在全体会员通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确保节水基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

3 / 9

4.工程管理模式。以农业用水大乡(镇)为重点,以行政村为单位,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各自然村设立分会,全面负责辖区内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管理、供水调度、节水基金的管理使用和水利工程的管护、维修、运营等。辖区内所有用水户原则上应全部入会。

(二)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农村小型水库的产权及管理权关系。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产发〔1996〕5号)第二十三条:“对于由国家投资、群众投工、投料兴建现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1994年3月31日以前兴建的,其形成的资产,全部界定为水利国有资产”和第二十五条:“凡没有证明属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水利资产依法界定为水利国有资产”的规定。我县8座小型水库,均应属于国有水利资产。

2、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和管理责任。根据产权关系农村小型水库安全责任主体为县人民政府。防汛及运行安全实行属地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镇长负责小(1)小(2)型水库日常防汛及安全运行工作,县行政首长负责重大汛情、险情等紧急状态及突出隐患的小(1)、小(2)型水库防汛及安全运行工作。县水务局负责有管理单位的小(1)型水库的具体管理和维修养护,及小(1)小(2)型水库工程维修养护和发生重大险情水库的防汛抢险及安全运行工作;乡镇水利站负责无管理单位的小(1)、小(2)型水库具体的日常管理、维修养护及安全运行工作,确保水库安全。

3、落实水库管护人员,明确管护人员职责,落实管护经费。目前,我县无管理单位的小型水库均由乡镇管理。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计划对没有管理单位的小型水库,其管理权均调整到县水务局。由乡镇水利站在当地为每座水库聘用2名相对固定的农民劳务工全年管护水库。人员经费由县财政每座水库每年补贴2万元;维修养护经费由县财政根据当年水库的维修养护工程量,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列支。

水库管护员的主要职责是:(1)汛期负责水库值班看守,每天巡查水库大坝2次以上。(2)强降雨期间和水库排洪期间以及水库发生险情时要24小时值守,加密巡查水库大坝;(3)非汛期每天巡查水库一次以上;(4)发现水库大坝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乡镇水利站和县防汛办;(5)做好值班记录;(6)负责水库大坝坝面杂草清除和坝面排水沟清淤等;(7)负责水库蓄水、放水、关闸等工作。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5 / 9 权移交受益村集体管理。并由受益村选派责任心较强人员进行管理。供水工程运行按照“三证、三卡、五公开”的要求进行,并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

二、明确工程产管护主体和责任。受益村集体负责工程的运行管护。安全、正常的制水、供水是良性运行的基础;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护是良性运行的保障;水费的足额、及时收取是良性运行的根本;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使居民饮用水达到标准,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检测体系,建立水源地保护带,水源地周围50m无人为环境污染;接受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定期采水化验监督。

受益村建立饮水安全突发事件预案,当突发饮水安全事件时,供水管理责任人要立即停止供水,并上报当地水务、卫生部门。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清楚,查明原因,科学处理。凡因采矿、建厂等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

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水价确定本着“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加强与各村村委或用水协会的协调与沟通,由各村水管员根据水量计量资料收取水费。水费使用和管理要严格财务制度,保持透明公开并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三、工程管护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属公益性项目,工程投资由国家和群众共同投资完成,为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初步按每年水费收入的10%提取,用做工程运行管护经费。水费中提取的费用微乎其微,难以满足供水管网的维护及供水设备的维修更换。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用做于工程运行管护经费,将更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长久。

四、改革的步骤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体上分为以下阶段:

(一)调查摸底、明晰工程产权。由县级水行政部门牵头,组织乡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全面调查摸底,根据工程性质、建设出资方投资及产权移交情况,划分类型、造册建档。

7 / 9 产权归属关系。

(二)公开实施、签订合同,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本次改革涉及三个类型的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并对于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改革的工程,要完善登记造册,审核批准,签订合同,发放证书等相关手续。**县水务局负责工程产权界定工作,向明晰产权的工程所有者颁发产权证书,载明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执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规范承包、租赁、拍卖等程序。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划分范围、界定所有权、资产评估、确定方案、公开招标、签订合同、报批备案、建档立案等步骤组织实施,规范化操作。

1.确定工程范围和所有权。对工程进行摸底,界定范围,明确产权归属,提出管理使用要求。

2.搞好资产评估,合理确定工程底价。根据工程设施的规模、使用年限、完好状况等,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3.组织公开招标。由产权所有者成立招标委员会,张贴或刊登公告,召开招标大会,竞价转让所有权、经营权或管理使用权。

4.签订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水利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规定发包方与承包方、出租方与承租方、卖方与买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5.工程改革所回收的资金归工程产权所有者。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改革后回收资金归国家所有,缴入国库后由县级财政和水利部门监督使用,专项用于发展当地农村小型水利事业。

6.工程承包、租赁等合同年限可结合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实际分别予以确定。

(三)总体评估、查漏补缺。要通过采取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的方式,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验收,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整改完善措施。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资料、各种会议记录、产权证、合同书等资料认真进行清理,分类立卷归档,确保档案完整。

9 / 9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推出“专常结合”执法模式,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一、创新设立应急管理“安全阀”,有效破解“监管难度大”难题

一是打造智能安全监管平台。依托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5g网络,在花炮生产企业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建成覆盖所有花炮企业的县、乡、企三级“联网、联运、接警”智能监控平台,由县应急管理局负责日常监管,完善第一时间、第一信息、第一现场、第一处置“四个第一”安全监管流程,发现苗头性问题可立即派员处置。

二是建立“‘四长’赴一线抓安全”机制。确定每月16日为安全生产日,要求全县“四长”(县长、局长、乡镇长、应急管理所长)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找隐患、找问题、找薄弱环节,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至县应急管理部门汇总,督促限时整改销号。

三是建立“专家体检”隐患排查机制。每年聘请业内专家、高校教授定期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体检”,深入企业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体检报告”,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应急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织牢加固应急管理“安全网”,有效破解“业务水平低”难题

一是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依托县满天星安全培训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夜间集中培训,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课表,并采取送教入企、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丰富授课形式,实现安全学习培训“全覆盖”。

二是探索“科技强安”应用机制。为降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药物装载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全风险,县里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出台县花炮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设备帮扶补贴方案,并从重点培育的优势企业中按10大类产品建设若干标杆企业,持续推进爆竹、组合烟花等产品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示范线建设。

三是创新应急综合执法机制。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方面执法监管标准,形成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防灭火等18个领域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烟花爆竹、危化生产企业强制规范操作守则,出台执法人员行为和记录规范操作办法,明确“刚性处罚”标准,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监督、可回溯、可追责,避免弹性执法、人情执法。

三、选优配强应急管理“安全员”,有效破解“队伍力量弱”难题

一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大应急”工作体系。为更好发挥应急工作队伍工作效能,进一步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等职能,如将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工作职能由单一森林灭火向抗洪抢险、安全事故救援、地质灾害救助等多科目拓展,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大应急”工作队伍,形成综合救援、专业救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二是首创基层应急人员“垂直管理”模式。明确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乡镇(街道)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应急办主任由县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任免,同时大力推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构建了统一指挥、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流动”机制。每年对全县应急管理干部开展一次考评,成绩排名前10%的人员可交流到县应急管理局,排名倒数的县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同时选择部分县、乡两级优秀应急管理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队伍中,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流动”通道,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