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模板9篇)

时间:2023-09-05 01:09:33 作者:XY字客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模板9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高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执法办案职责全面履行。五年来,市高法院监督、指导全市法院依法履职、公正司法,在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受理各类案件1491904件,审执结1457557件,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3%。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4667件,判处罪犯158632人。依法保障人权,共对12名公诉机关指控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公诉机关撤回起诉63件115人。依法妥善处理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民商事纠纷。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849484件。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1316件。努力破解“执行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共执结各类案件269781件,兑现债权459.2亿元。20xx年以来全市法院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连续四年超过97.5%。

(二)司法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五年来,全市法院围绕中心工作,积极调整司法政策,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涉及的重组改制、合同贸易、民间借贷、农村金融创新以及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案件,为金融危机化解、经济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改革以及开发新区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开通“院长电子邮箱”,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阅、处理群众诉求30400余件,其中市高法院院长直接收阅、处理8800余件,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全市法院涉诉信访量从20xx年的56429件降至20xx年的12295件,连续五年降幅均超过30%。涉诉涉执进京信访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中一直保持低位。建成“便民诉讼网络”,充实山区、边远地区基层司法服务力量,“老百姓不出乡镇就能打官司”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司法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全市法院共用共享的审判、执行、信访、政务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全面实现。依托信息化数据中心,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审判管理机制。全市法院审判质效综合排名由20xx年全国法院的第二十位上升到20xx年的第三位,20xx年继续保持稳定态势。深化司法拍卖改革,构建涉讼资产阳光交易平台。司法拍卖改革入选中央综治委牵头评选的首届“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且列首位。深入推进执行分权改革,构建执行联动机制。20xx年以来,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年均增长11%,案件平均执行时间由20xx年的98天缩短为20xx年的69天。

(四)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面向全国法院、全国高校选拔、引进优秀人才1881名,高、中级法院从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才122名。依托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培养高知识层次和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聘请全国一流法学专家成立市高法院专家智库,定期举办智库论坛。全市法院现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3.2%。现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4名,专家人数在全国法院位列第二。学术论文获奖排名连续四年进入全国法院前十。实行“零容忍”、“终身禁业”,建立法官任职“单方退出”机制,治理离职法官“隐性代理”,预防、惩治腐败的思想和制度防线进一步筑牢。

(五)科学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五年来,全市法院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实现跨越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目标,谋长远,重规律,打基础,求实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根本改善。“朝华科技”和“星美联合”重整案、“聚金万佳苑”强制执行搬迁案等一批重大复杂案件得以妥善处理。重庆法院的审判质量效率、高端人才数量和综合研究能力已跃居全国前列。重庆法院推行的司法拍卖改革、执行分权改革、“单方退出”机制、“院长电子邮箱”,以及诉讼心理干预等创新举措已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并向全国法院推广。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一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不动摇,审判与侦查、公诉机关既要坚持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又要互相制约,依法纠正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必须坚持为大局服务不动摇,切实践行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四是必须坚持司法为民不动摇,努力做到审判、执行工作“在理念上更加为民、在程序上更加便民、在结果上更加护民”。五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创造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市高法院严格按照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要求,指导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为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86088件,审执结351741件,同比分别增长6.2%和4.9%。其中,市高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659件,审执结4293件,同比分别增长9.2%和8.6%。5个中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4761件,审执结41243件,同比分别增长0.2%和4.8%。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7887件,判处罪犯36441人,同比分别增长6.6%和0.9%。

依法惩治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共审结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12149件,判处罪犯17237人。赵云华等22人流窜粤湘蒙渝等十个省份,抢劫、盗窃50余次,被依法惩处。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4883件,判处罪犯5570人。吴雅等12人利用“流动制毒车”制毒贩毒150余公斤,被依法严惩。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共审结该类案件674件,判处罪犯914人。

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及证券、期货等金融犯罪的惩治力度,共审结此类案件947件,判处罪犯1650人。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季敏波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大量未公开信息,非法买卖股票获利53万余元,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共审结此类案件131件,判处罪犯254人。纪春杰等5人销售含有罗丹明b、亮蓝等非法添加剂的“毒花椒”1.1吨,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维护和保障律师、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利,努力确保无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对7名公诉机关指控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公诉机关撤回起诉14件22人。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唐元兴被宣告无罪后,最高人民法院专门通报全国,予以肯定。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依法从宽处理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共判处缓刑、管制及免予刑事处罚10078人。

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行社会调查、心理干预、前科封存等做法,改革完善审判方式,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罪犯。共判处未成年罪犯1360人,同比下降12.9%。依法向管制犯、缓刑犯发出禁止令,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共同做好特殊群体的跟踪帮教,促进其融入社会。健全减刑、假释公示和听证制度,审结减刑、假释案件17040件。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社会管理方面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92件。

(二)充分发挥保障职能,积极服务发展大局

出台《关于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优化法治环境,化解矛盾纠纷,为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共审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审民商事案件89967件,同比增长11.2%。

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公平对待、平等保护不同国别、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制裁违约行为,促进公平交易,维护市场诚信。共审结商贸流通、加工承揽、承租代理等合同案件45096件。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14件,同比增长69.7%。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促进金融中心建设。共审结借贷、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案件23800件,同比增长4.8%。依法审理房地产案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共审结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等案件17309件,同比增长17.5%。

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方式,促进国家产业政策有效落实。共审结重组兼并、破产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案件473件。开展“审务进园区”活动,协调解决法律难题,助推产业集群和开放高地建设。妥善审理涉及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各类纠纷案件。及时开展司法指导,强化法律风险预警,促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助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深入调研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农村新型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土地交易改革中的涉法问题,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法律支持。共审结涉农案件2444件,同比下降14.7%。依靠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审慎开展司法强拆,尽最大努力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满足被拆迁人的合法合理诉求,促成自动搬迁,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共组织司法强拆424次,无一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

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万州、渝北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对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集中管辖,依法发布环境保护禁止令,构筑生态环境司法防护网。共审结环境保护案件306件。易章会、杨付贵在嘉陵江流域多次非法捕捞水产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教育后自愿到嘉陵江放养鱼苗17000余尾。依托设立在市高法院的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18件,同比增长19.3%。

(三)坚持为民便民护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共审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审民事案件128346件,同比增长8.8%。

加大民生权益保障力度。加强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司法保护,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共审结婚姻家庭案件47980件、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案件42684件。高度重视涉军维权案件审判,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坚持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4259件。联合相关部门在保险、消费、劳资、医疗、物业、交通事故赔偿等量大面广、关系民生的领域,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平台,促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67.7%,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巴南法院办理的雷敏平诉福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分公司、福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伤保险待遇案入选“全国法院十大调解案例”。

启动新一轮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整合优化便民诉讼站点设置,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指导管理,确保便民诉讼网络更加规范实用。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共有便民诉讼联络站272个、便民诉讼联系点1142个,便民诉讼联络员6227名。基层法院派出法庭依托便民诉讼联络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有效解决了约占全市法院案件总量1/6的矛盾纠纷。垫江法院还在务工人员集中的昆明设立便民诉讼联络站,积极拓展便民诉讼服务范围。

有效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院长电子邮箱”打造为密切沟通法院院长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20xx年,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电子邮件4200余件。其中,市高法院院长直接收阅、处理1900件。“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上线运行,开通网上预立案、网上信访、网上监督、网上执行线索举报等功能,进一步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向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对21743件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收诉讼费1690万元。

切实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建成规范化的“文明立案窗口”,引入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更加有效地维护权利、化解“心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采取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约谈接访、公开听证等措施,集中清理涉诉涉执信访案件。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各类交办进京访案件息诉罢访910件,息诉罢访率84.2%;各类交办到市访案件息诉罢访325件,息诉罢访率88.1%。

(四)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提升司法权威公信

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优化职权配置,规范权力运行。圆满完成重庆铁路运输法院移交工作。

司法拍卖改革走向全国。20xx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渝召开“全国法院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工作会议”,将我市“诉讼资产网”升格为全国性的“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全国所有涉讼资产交易信息均在该网发布,拍卖也将逐步在该网进行。市高法院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和交易市场,积极推行司法拍卖项目网上报名、网上交纳保证金、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完善监督机制,改进委托程序,严格机构选定,规范司法评估中介行为。

继续深化执行分权改革。开展“深化执行改革、强化执行管理”专题活动,将执行裁决权从执行局剥离,将执行实施权中的查控与处置分段运行,分别交由执行局不同内设机构行使,实现分权制衡,最大限度堵塞执行权寻租空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住房公积金查询、冻结和扣划机制,与市内主要商业银行开通“点对点”网络查控功能,加快建设执行联动机制,加强执行威慑,提高执行实效。共受理执行案件58059件,执结53458件,实际执行率达90%。

不断健全司法公开机制。认真落实市人大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审议意见,积极深化立案、庭审、执行公开,扩大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率,让当事人更加便捷地知晓审判、执行的进展和结果。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布法院重大工作举措、重要工作进展和热点案件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市五中法院率先开发了司法公开短信服务平台。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达5.5万件。

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机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安排,市高法院在全市15个中、基层法院开展了“推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构建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机制”试点工作。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引导当事人一并提起相关民事诉讼,实行并案审理,统筹解决相互关联的行政、民事纠纷,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432件。行政相对人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89.2%。

(五)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司法能力

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和廉政建设,打造“靠得住、信得过、有本事”的法官队伍。

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抓好全市法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崇法秉正、厚德为民”的重庆法院精神,引导广大法官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法治信念,提高职业素养。全面总结近年来重庆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系统规划今后五年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努力提升重庆法院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全市法院有12个先进集体、21名先进个人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市委表彰。酉阳法院“摩托法官”白明德当选“20xx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全市法院围绕恪守法律底线、司法拍卖改革、执行分权改革等12个专题展开“大讨论、大调研”,总结成绩经验,找准差距不足,凝聚思想共识。广泛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努力优化全市法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能。全年共举办综合素能研修班、专项业务研讨班21期,培训法官8067人次。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10个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中,重庆法院中标3个,在全国法院位列第一。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181名法官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扎实推进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努力确保司法裁判尺度统一。

深入改进司法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依托信息化数据中心健全完善涵盖流程管理、质量评查、审判监督、业绩考评“四位一体”的审判管理体系,确保结案均衡和数据保真。开展庭审、裁判文书“两评查”和审务督查活动,实行明察暗访,公开曝光、限期整改服务意识不强、庭审行为失范、纪律作风散漫等现象。20xx年以来,文书带错出门、怠慢诉讼群众、执行进度随意等一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努力确保司法廉洁。在全面落实法官任职“单方退出”、解决离职法官“隐性代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岗位、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重点排查审执权力运行、财产交付兑现等关键环节,切实解决制度存在漏洞、权力运行失范的问题。全市法院执行法官定期轮换交流全部完成。对违法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落实“四个一律”规定。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9件14人,6人被“终身禁业”,8人被清除出法院队伍。

(六)自觉接受监督,有效改进工作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人民法院改进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主动报告重大工作部署和依法履职情况。市高法院向市人大会专项报告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的情况,并按照市人大会的审议意见,狠抓督促检查,切实加以改进。各级法院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拓展接受监督的渠道。共办结代表建议27件、政协提案10件。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共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283件,依法改判和发回重审50件。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司法资源配置尚不均衡,大多数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如20xx年主城区法院法官人均结案164件,比同期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多68.7件,比20xx年增长了66.4件。而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的司法保障不足,留不住人。二是司法公信、司法权威有待提高,“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三是司法能力有待提升,妥善处理复杂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四是少数法官群众观念、法治观念不强,道德操守和司法作风仍需改进。五是法院系统产生腐败的因素未完全清除,司法不公、司法不廉等现象不容轻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严格依法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刑事犯罪,依法惩治各类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犯罪。弘扬司法文明,恪守司法理性,保持司法审慎,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与效率、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努力确保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害。加强调研,结合实际,做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工作。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确保罪刑相适、罚当其罪,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妥善处理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及重大战略项目推进,完善司法政策,优化法律服务。处理好涉及金融信贷、征地拆迁、重组改制、民间借贷、知识产权,以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农村金融创新等涉法问题,依法平等保护资本、技术、知识与劳动力等要素。完善环境保护案件“三审合一”审判工作机制和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环保司法新机制。

三是司法为民保障民生。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权利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审判、执行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抓好新一轮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提升基层司法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推出更多便民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诉讼中遇到的难题。巩固和完善“大调解”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完善“院长电子邮箱”、“诉讼心理干预”、“公众服务网”等工作机制,畅通民意表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努力确保经济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四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完善司法拍卖互联网交易体系。推进执行分权改革,加快建成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深化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各项改革措施,确保裁判尺度统一。全面实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完善民事审判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依托数据中心,提升法院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司法程序化解信访问题。在政策、人才和经费方面加大对边远山区和库区法院的倾斜力度,促进全市法院司法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取信于民。加强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继续面向全国选拔、引进优秀人才,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理论研讨,不断优化法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六是更加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主动向市人大会报告法院工作,做好相关专项工作的报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联系人大代表的制度,邀请代表视察工作、旁听庭审、担任廉政监督员,认真办理代表建议。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进程中,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3页,当前第3123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二

法院工作报告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院制度,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产生与被产生、监督与被监督的宪法关系,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重庆高级法院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市高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下,贯彻党的精神,按照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的要求,指导全市法院严格依法履职,狠抓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10348件,审执结371182件,比上年分别增长6.3%和5.5%。其中,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5519件、一审民商事案件235685件。市高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581件,审执结3911件;5个中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5351件,审执结39920件。

一、坚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依法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10298件,判处罪犯14534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审结6410件,判处罪犯7229人。

依法惩治经济、职务犯罪。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惩处力度,审结646件,判处罪犯1019人。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59件,判处罪犯83人。加大贪污贿赂犯罪打击力度,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审结572件,判处罪犯732人。

加强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严格遵循程序公正、罪刑法定和证据裁判原则,保障被告人、辩护人依法行使辩护权利,确保无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对公诉机关指控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12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公诉机关撤回起诉25件46人。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判处缓刑、管制及免予刑事处罚7433人,占生效裁判判决罪犯人数的32%。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采取社会调查、心理干预、犯罪记录封存等措施,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判处未成年罪犯1136人,比上年下降16.5%。推进社区矫正,共同做好特殊群体帮教。健全完善减刑、假释公示和听证制度,审结减刑、假释案件16219件。严格依法审查涉黑案件申诉。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285件。

二、发挥保障职能,服务改革发展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国内国外、市内市外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审结买卖、物流、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53306件。规范涉及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经营活动的法律适用,审结金融纠纷案件24661件。开展“集中清理金融债权执行积案”专项活动,为金融机构追回债权9.2亿元。

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依法保障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优化的经济活动,妥善审理涉及“云端计划”、汽车化工、新型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中产生的各类纠纷案件。慎用司法强制措施,帮助资金暂有困难的企业度过难关。对因不适应市场竞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破产案件,依法适用破产清算程序。审结重组兼并、破产改制等案件415件。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法维护农民权益,审结农村“三权”抵押、土地流转、林权转让等涉农案件2649件。妥善处理“棚户区”改造、土地征收等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依法开展司法强拆655次。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18132件。发挥万州、渝北环境保护法庭作用,构建生态发展司法保护新机制。审结环保案件320件。

保障开放高地建设。审结国际货物买卖、国际信用担保等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310件。深入开发新区和重点园区,开展巡回审判、法治讲座。依托设立在市高法院的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加强审判实务研究,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877件。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保护意识。

三、坚持司法为民,方便群众诉讼

强化民生权益保障。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医疗卫生、劳动社保等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一审民事案件132576件。在劳动、交通事故赔偿、消费、物业、医疗等领域建立诉调对接平台,与司法行政、妇联、保监等部门共建婚姻家庭、保险纠纷联动化解机制。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66.2%。依法审理涉军案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落实诉讼费缓、减、免2239.6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01.4万元。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阅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的电子邮件4950件。市高法院院长直接收阅、批示交办1910件。推行案件回访制度,主动听取当事人对审理工作的意见。市高法院从高校教师、执业律师、社区工作者中聘请第三届特邀监督员20名,定期听取意见,落实改进措施。

提高诉讼服务质量。全市法院全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信访、诉讼指导、进度查询、判后答疑等诉讼服务功能有机整合。市一中法院、沙坪坝等12个区县法院设立志愿者法律服务平台。77797件案件快审快执,审理周期不超过10天,占全市法院案件总数的21%。“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 预立案、案件进度查询等便民功能逐渐发挥。九龙坡、巴南等14个区县法院试行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当事人或代理人借助手机、网络即可接收法律文书。

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依法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483件,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83.8%。继续在江津、忠县等18个区县法院开展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试点,在行政诉讼中引导当事人一并提起相关民事诉讼,统筹解决关联纠纷。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四、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司法公信

优化执行工作机制。建立全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强化统一管理和协调。在与金融、公安、工商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执行联动的基础上,又与国土房管、机场、交通、边防等部门建立联动威慑机制,运用公示曝光、限制高消费、限制离境等措施,制裁失信被执行人,最大限度实现胜诉方权益。在公众服务网曝光“老赖”13264名。全年执结案件59091件,兑现金额78.1亿元,实际执行率84.2%。以“重庆诉讼资产网”升级为全国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司法评估、拍卖,将司法拍卖保证金及价款资金纳入“联付通”结算管理,报名、竞拍、结算全程网上进行。成功实施司法拍卖460件,成交率85%,变现涉讼资产18.6亿元,升值率5.3%。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全市三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已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上网公布,并已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南岸、云阳等10多个区县法院探索案件庭审图文直播。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在公众服务网开通律师执业在线服务平台。推进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全市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1962名,参审案件57450件,比上年增长4.5%。

落实信访机制改革。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建立诉访争议确认机制,严格依法办访,规范终结备案。坚持“有理推定”,加强信访当事人的心理疏导,消解对立情绪,引导理性信访。采取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公开听证等措施,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办理涉诉信访10154件,比上年下降17.4%。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优化基层一线人员编制、物质装备和经费保障,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薄弱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法院审判数据中心,科学设置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全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92.5%,比上年上升0. 3个百分点;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率0.49%,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普遍设立裁判文书校核室,提高文书质量。研发“远程庭审”、“裁判文书生成和校核”等辅助软件,方便法官办案。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

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关于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动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年来,全市法院9个单位和部门、18名个人受到中央、市委和最高人民法院表彰。荣昌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光荣称号,酉阳法院第二人民法庭副庭长白明德荣获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国优秀法官”光荣称号。

改进司法作风。高、中级法院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制定《关于改进司法作风的十一条意见》,开展专项治理,及时整改服务不到位、庭审不规范、审判效率不高等问题。全市法院上诉案卷平均移送时间比上年减少35天,司法评估、拍卖平均用时分别减少20天和40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市高法院积极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增强队伍素质。实施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和“一线磨砺”计划,帮助青年法官养成职业良知、提高审判技能。最高人民法院在市高法院设立全国审判管理理论专业委员会,立足司法实践,强化理论创新。完善案件质量通报、文书庭审评查、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与北大、清华、西政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组织专家讲坛、法官沙龙和素能培训。全市254名法官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全市法院审判质效综合排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人数、承担重大理论课题数、学术论文获奖排名继续保持全国法院前列。

保持司法廉洁。强化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法官良知是最好的法律”理念,引导全市法院干警坚守“不贪赃、不枉法”底线。完善“单方退出”机制,治理隐性代理,明确法院现职工作人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离任工作人员不得以公民身份代理诉讼。完善司法巡查和审务督查制度。坚持“零容忍”,查处违法违纪案件8件8人,2人被终身禁止从事审判工作。

六、自觉接受监督,切实改进工作

全市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确保审判权、执行权的正确行使。向市人大会专题报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狠抓审议意见、决定的落实整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件、政协委员提案16件,满意率100%。定期通报工作,赠阅联络专刊,邀请视察调研、旁听庭审,在公众服务网建立专门联络平台,方便代表委员了解、监督法院工作。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276件,改判和发回重审49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取得的成绩,是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司法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大多数法院“案多人少”,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98件,主城区基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165.1件,渝北法院法官人均结案233.4件。而三峡库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法院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司法能力亟需加强。司法效率、司法公开方面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执行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三是司法作风仍需改进。少数法官服务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对人民群众的诉求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处理效果不好。四是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有待提高。五是司法不廉、司法不公现象不容轻视。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一是公正司法文明司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经济领域犯罪和职务犯罪,依法惩处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敲诈勒索等犯罪。加强司法领域人权保障,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妥善处理依法独立审判与侦查、公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切实防范冤假错案。推行律师代理诉讼“一卡通”制度,强化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严格规范减刑、假释程序,确保刑罚执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罪刑相适、罚当其罪。

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完善司法政策。在两江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案件。依法平等保护资本、技术、知识与劳动力等要素,规范经济秩序,增强市场活力。依法处理涉及金融信贷、民间借贷等案件,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依法处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收入分配权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案件,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财产权利。进一步完善环保案件跨区域管辖和“三审合一”审判机制,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犯罪,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信守司法为民承诺。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加强人民法庭、便民诉讼网络建设。依托公众服务网,完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开通12368司法服务热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实行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全面推行司法文书电子送达。规范繁简分流,完善小额诉讼、速裁快审程序,严格审限管理,提高司法效率。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从现在起至6月,开展追索劳动报酬、工伤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强化民生权益保障。

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中央、市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下,积极稳妥推进司法管辖制度、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司法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工作机制,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社会诚信系统对接,共同构建诚信、惩戒失信。深化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扩大选任范围,促进司法民主。今年底前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将增至3800名左右,与法官人数之比达到1︰1。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市四中法院及黔江、渝中、江北、秀山法院为全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市一中法院为全国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试点法院。积极支持相关法院的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第一位,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加强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司法能力。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业绩考核、职业保障以及任免奖惩制度,扎实推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人财物继续向库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法院倾斜。加大对基层法院法官的培养交流力度,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有序的人才流动和遴选机制,努力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解决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旗帜鲜明地反对司法腐败,继续实行“零容忍”,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六是自觉接受监督。深入贯彻市委第四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主动向市人大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市人大会开展执法检查。完善代表委员联络机制,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积极接受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意,不断改进工作。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页,当前第1123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三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由南昌大学申报举办,于2001年8月1日经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学院座落于英雄城南昌高校云集、人才济济的城东,占地面积600亩,其中:青苑校区54亩,青山湖南校区550亩。学院设有南昌大学优势本科专业43个,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层次学生11921人。2003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文件精神,学院把握机遇,规范办学,于当年年底被国家教育部作为全国首批符合要求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2005年教育部专家对我院进行了专项检查,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尤其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得到了专家的很高评价。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科学认识、切实把握、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出发,切实按照教育部8号文件办学,始终坚持独立学院“民、独、优”三大原则,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灵活、高效和母体优质教育资源两大核心优势,坚持独立办学,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在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不断探索和逐步形成了适合独立学院办学实际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确定了“科学定位、发挥优势、依法办学、创新发展、多作贡献”的办学思路;明确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作为整个办学事业的基本要求;确定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把学院办学定位为教学型学院,将来朝着教学研究型学院方向发展;学院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把创建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型的全国一流独立学院作为长期奋斗的宏伟目标。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具有法人地位,设有独立财务;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学院设有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设16个教工、学生党支部,有老师、学生党员607人,其中学生党员492人,占学生总数的5.5%;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7153人,占学生总数的72.6%。学院机构设置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即设学院、学科部、系三级,学院、学科部两级管理,系无行政职能。学科部设有人文、理工、财经、信息和基础5个学科部;学院行政机构只设9个,即院长办公室、教务处、资产财务处、人事处、学工处、科学技术处、行政处、公共安全管理处和国际交流处;院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与院长办公室联合办公,另外设党务工作部,赋予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职能。这是我院的一个创新尝试。

学院按照人才高地就是办学高地的理念,启动并实施人才战略,构筑和抢占办学的人才高地,形成办学优势。为了千方百计引进、留住、用好人才,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制定了《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以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和环境为引进高精尖人才加盟学院搭建平台,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学院采用人事代理聘用制方式吸纳各类人才,现有专职人员564人,其中,专职教师351人、专职教辅人员72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3人,中级职称的6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

学院把质量视为独立学院的生命线,实行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先后制定和实施了40多个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学院、学科部和系三级督导体制。学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包括通识课、泛学科选修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和素质能力任选课五大课程模块。与此相配套,我院经批准在全省率先试行按学分制收费,并自行开发相关软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学院重视教育质量,按照一流独立学院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我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685个,其中:国家级奖126个,省级奖559个。在全国比赛中,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个;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二等奖1个;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33个;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决赛中江西赛区演讲“十佳”称号1个。

学院十分关心贫困生生活,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精神,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有效资助模式,其主要内容是:(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贫困生档案,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基本状况,为资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其中:最高奖金金额10000元/人.学年,最低奖金金额1000元/人.学年;(3)组织指导贫困生申报、享受国家助学贷学金,并承担国家所规定的风险抵押金;(4)对特别困难的优秀学生给予一定学费减免;(5)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学院专门成立了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提供必要服务。

学院坚持走创新之路,作特色文章,创品牌效益。经过几年来的励精图治,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办学声誉日益提高。当前,学院业已走上了规范化办学的轨道,将继续按照教育部8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争创全国一流独立学院而努力奋斗!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四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乘着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学校坚持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励精图治,向着本科院校的目标奋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升格为本科院校。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五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突出特点是“四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96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增长39%,动力结构更趋协调。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13.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长9%和11.5%,效益结构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

(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全市“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布局、载体和平台,相继出台产业布局、财政扶持、生态环保、考核评价等分类扶持、差别约束的配套措施,促进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8%;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提速发展,片区开发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0.8%和48.8%;城市发展新区加速扩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启动实施,工业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56.2%;渝东北和渝东南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涵养和保护得到加强,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亮点纷呈。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区县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各功能区域呈现出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局面。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4%。“6+1”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全面发力。长安福特三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投产,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自主品牌占比和单车均价明显上升。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2亿台件,sk海力士芯片封装、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巨腾机壳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投产,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高。对装备、材料、轻纺等处于不景气周期的行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品升级,努力降本增效,奋力开拓市场,扭转了低迷态势,产值增幅均超过10%。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锁定并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页岩气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一批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发挥工业园区支撑作用,产业集中度提高到76%。持续推进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实施7个重大科技专项和42个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竣工运行。

服务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谋划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新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额增长25%,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资产规模超过3.8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增长,开业分行和法人机构达到95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45%的低位。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都市区“1+16”核心商圈和专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双福国际农贸城开业,百亿级商圈和市场分别增至10个和15个。会展规模刷新纪录。餐饮住宿业扭转了下滑态势。依托铁路、公路和水运,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市配送体系加快形成。加大跨区域旅游协作力度,推进度假区建设,新增4a级景区14处,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游人次分别增长13.1%、8.9%。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133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25项重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落实西部大开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税让利379亿元。实施新一轮区县政府机构改革。两江新区试点大部制改革。璧山、铜梁完成撤县设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新办企业增长29.9%,市场主体达到17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61.3%。改革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创设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投融资改革,启动了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完善政府性债务管控机制,削减债务1016亿元,做到了风险可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项目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1130亿元,5家企业成功上市,2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2家新型金融机构获准设立,信用保证保险等10家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年交易量突破9000亿元。全年新增社会融资5500亿元。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累计交易地票15.2万亩、交易额306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685亿元,新增农民工转户25.3万人。稳步推进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

(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纵深推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准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06亿美元。两江新区功能开发全面展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开区、高新区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又有新提升。渝港、渝澳、渝台交流合作得到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五)城市枢纽功能和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铁路枢纽加快建设,渝黔铁路货运专线建成通车,火车北站扩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顺利开工,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第三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提速实施,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926万人次,货邮量增至3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运量达到1.5亿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商务集聚区加速开发,悦来新城、中央公园、龙洲湾等片区开发展示出新形象,各区县城面貌不断改善。累计建成公租房2768万平方米、配租17.4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93万平方米,惠及8.1万市民。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增至202公里,新增一批桥梁隧道和市政设施。改造城市道路323万平方米,新增室内公共停车位15.6万个,改建路灯2.4万盏。实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密闭转运,城市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8%。

(六)“三农”和库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保供增收,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生猪、牛羊、渔业、柑橘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日趋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畅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新增农村客运线路393条,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提前实现客运通达目标。推进一批重点水源项目和河流治理工程,整治山坪塘5.1万口,解决了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65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改造农村危旧房8.1万户。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万人。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

实施三峡后续项目1844个,落实国家专项补助201亿元,撬动上千亿社会资金投入库区发展。累计建成94个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商贸服务和旅游项目,库区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对外通道、城镇排水管网和渡改桥设施。累计完成生态屏障区造林255万亩,发展生态渔场3万亩。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常态推进。加强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和应急防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4个,应急避险应搬尽搬,实现“无人员伤亡、无疫情发生、无重大事故”。

(七)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目标,兜底线、保基本、促均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年末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9%。扶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回引农民工就业创业30.6万人。推动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缴费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增至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4%。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善计划,3499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到83%。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累计建成28所三甲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9家试点区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交所完成交易额190亿元。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实有床位占比达到20.4%。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稳妥实施。覆盖市、区县、镇街、村居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业近1万户。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8部作品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新建了一批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运动员在亚运会获3金1银好成绩。

这里,特别要报告的是,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努力,142亿元中央专项补助民生项目已落实到位,22件城乡民生实事有5件提前完成、其他各项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人民群众反映急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八)平安建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深化平安重庆建设意见》,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恢复和新建派出所187个、警务室614个,实现“一镇街一所”目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市区及区县城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区减负工程,社区工作负担大幅减轻。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接访行动,化解了久拖不决的群众房屋办证难等大量问题和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财案件和110警情均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3%和8%。加强城乡消防基础建设,火灾形势保持稳定。成功预报和处置“8·31”、“9·13”暴雨洪灾,灾后重建有序展开,最大限度保障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九)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步建设美丽山水城市。制定产业禁投清单,强化环保差别化约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2.5%,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一批工业项目废气深度治理,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脱硫脱硝除尘,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和燃煤锅炉,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7.1%。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区20个污染湖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9.5%。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等。完成营造林32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和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了政风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切实强化制度约束,认真抓好立查立改立纠,会议活动、文件简报、评比表彰等大幅缩减,“三公”经费做到了零增长。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会审议6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9件行政规章,全面清理并统一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及时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监察、国家安全、档案、保密、参事、史志、应急、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长远看,重庆仍处于“双欠”阶段和“四个关键节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近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项目引进竞争加剧,消费热点不多,外需增长遭遇外部压力。二是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融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对产业发展形成双重压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多。四是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和民生刚需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反腐倡廉仍须常抓不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坚定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必须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持之以恒加强政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纯洁健康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履职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辛和智慧,实属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奉献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x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走势可能略有回升,但整体复苏的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既面临众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全市“一盘棋”,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既实施引导性措施,又严格约束性手段,发挥直辖体制优势,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合理分享,努力实现各区域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特色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战略上勇于进取,在战术上稳妥审慎,制定实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广聚国内外资源,形成全民创新创业创富的生动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同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社会财富与促进公平正义有机结合起来,把做强经济硬实力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我们要遵循规律,积久为功,奋力抒写伟大“中国梦”的重庆篇章!

三、20xx年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完善和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全市一体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落实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聚焦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抓好城市发展新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发挥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完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优化开发空间,减轻环境荷载,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认真落实功能分区配套措施。针对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充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税分类扶持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市与区县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新增社会融资6000亿元。大幅提高工商企业面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和约束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形成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和其他融资25∶45∶30的比例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用地需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搞好能源等资源要素的统筹调度。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加强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和统筹调度,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质发展工业集群。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放量,稳定工业经济基本面。支持长安汽车城建设,开工现代汽车等项目,实施福特变速箱二期、浦项熔融炼铁、鞍钢汽车薄板等配套项目。抓好电子信息产业新订单,引进大项目,提升附加值,加快零部件企业放量生产。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建设通用航空、轨道车辆等产业集群。顺应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走低的趋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内部管理,巩固装备及摩托车制造、建材、轻纺等行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快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行业调整,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努力实现转型增效。

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项目引进、生产配套和销售物流,加快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sk海力士芯片封装要形成规模化产能,抓好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显示模组投产达产,促进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穿戴设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跨界融合。依托mdi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推动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煤化工为前端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国家页岩气勘探开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产能50亿立方米,促进资源产业化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出一批生物医药大品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依托南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两江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平台,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用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研发设计、成果交易、检测认证、创新孵化、中试转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强功底、添动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集聚功能,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依托“渝新欧”和铁路口岸,发展平行贸易,扩大对欧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进口商家入驻,丰富展销品种,创新交易机制,做大交易规模。推进保税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管,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企业交易,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加快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渝北仙桃大数据谷等园区建设,引进一批租用服务器从事数据存储、处理和外溢业务的公司,形成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完善便民商业设施。培育会展品牌,壮大会展经济。引导住宿餐饮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适应消费模式新变化,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经济,加快引进和培育电商及关联产业,拓展本地产品和服务市场空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广网购店取店送,促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乡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稳定住房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促进绿色消费。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服务业。加强旅游整体规划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带”及周边区域旅游协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促进旅游休闲房地产发展。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扩大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融入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的进程,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和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加快国民经济证券化步伐,鼓励各类企业上市。争取保险交易所落地,筹建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支持各类交易所业务拓展。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集群的发展质量。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统筹好各区域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都市区组团式发展,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配套体系,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和配套措施,让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对外通道,强化都市区中心枢纽功能。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开通成渝客运专线,建成兰渝铁路重庆段,开工郑万高速铁路。启动都市区铁路环线及其枢纽建设,推进货运铁路进园区,并与其他货运方式无缝衔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5公里,实施第四个千公里建设计划。推进7000公里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投用果园港,加快新田、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推动船型标准化改造,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继续实施“千万千瓦”电源和特高压入渝项目,基本完成天然气“县县通”。建设国际通信专线及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引领生态涵养保护、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速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外环之间骨干连接道,建成双碑桥隧等节点工程,促进各组团高效链接。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人口聚居区建设,合理布建学校、医院、商业、养老、文体等公共设施。推进嘉陵帆影、来福士广场等地标性项目建设,带动都市商务集聚区开发。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城镇组团供水管网、防洪防涝设施和备用饮用水源建设。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筑,加强背街小巷治理,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完善基础数据库及应用平台,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交通规划设计,建成一批公共停车站场和人行过街设施。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提高通勤效率。倡导公交优先,提高城市公交水平。

(五)继续抓好“三农”和三峡后续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强化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政策倾斜,稳定粮油、蔬菜、生猪等基础产业,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广良种繁育和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倡导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超对接、基地直营、网上直销,合理布建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山地农业综合开发,推广山地丘陵农机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坪塘整治,形成长效管护和监测机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加强产业培育、科教培训、信贷扶持和创业扶助,提高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确保精确到户、细化到人。整合扶贫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年度任务。抓好年度项目申报和二期项目库建设,滚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推进21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强化库区水污染防治,建设库周生态保护带,加大消落带治理力度,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加强监测预警,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奉节藕塘和武隆羊角等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实施库岸综合整治、城市安全通道、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等工程,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后续工作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六)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接续推进25项重点改革,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步伐。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企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认真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中央优化信贷结构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价格改革。认真贯彻《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径预算体系,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金运营。抓住物价总体平稳的时机,稳步实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城市资本下乡投资经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新机制。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发挥地票对农村危旧房改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的资金补充作用。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欧亚的大通道、大通关体系。依托各类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和保税园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积极组织周边地区货物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

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增辟国际客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空中走廊。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成本优势,依托果园港等内河港区,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争取新设一批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或保税仓库,实现“就近报关、口岸验放”。进一步推动与沿海沿边口岸的通关协作,实现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广聚海内外高端生产要素,推动江北嘴、悦来、礼嘉、鱼复、龙兴、水土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设、释放能量,展现国家级新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推动丰都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办好中韩产业园和中新合作项目,加快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或高新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外资准入备案制,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引导外资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经营与本土企业广泛合作。做大智能手机、精密仪器和高端饰品等出口产品基地,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重庆制造”的国际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人才,倡导形成与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的开放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和港、澳、台经贸往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协作,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区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社保体系。适应就业市场新特点,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加强“五险统征”,实施参保缴费激励。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跨省结算合作范围。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编织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国有文化资源,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万达文旅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保基本、促公平、达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惠民票价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好科普和档案工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度增加城镇学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入学考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规模,搭建中职、高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促进孩子成长机会公平。

提供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投入补偿和运营监管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构建县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药交所建设,完善药品交易制度。做好中医药工作。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和应急处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今年,拟投入277亿元,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万人,全面实现2606个撤并村公路通达,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装1000公里农村公路防撞护栏,解决9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1.3万口,完成36个湖库污染治理,推进村卫生室配置标准化,免除35万孕妇产前检测费用,实施80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改造农村危旧房5.5万户,完成9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14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20xx套教师宿舍周转房,建成小区同步配建中小学,改造城市棚户区146万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厕建设任务,改造657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安装城市供水“一户一表”20万户,改造20xx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新建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动文化服务进村3.3万场,实现520个行政村光纤和410个乡镇4g网络全覆盖,完成2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将按照“五个坚持”原则,着力构建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尽心竭力解民忧、救急难、兜底线,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镇街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管和专项治理,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扎实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种设备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推进区域应急中心建设,建成应急指挥系统,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法落实居委会和村委会组织法,支持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自治。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监管与第三方评估制度。完善社工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落实特殊群体管理安置帮教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扩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范围,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弘扬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律师等第三方参与调处机制。实施“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好维护群众权益。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关系和谐。做好新时期对台、外事和侨务工作。

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完善各功能区域环保标准,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规划环评制度,推进能效评价前期介入。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强度,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示范,扩大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试点,鼓励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实施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设施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扬尘控制、机动车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推进重庆发电厂等环保搬迁,开展大气污染预警预控和联防联控。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和重点湖库整治。建设和用好集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资源和城市绿地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工业、交通、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噪声源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体系。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快制定和修订规范畜禽养殖、保护林地和湿地资源等行政规章。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努力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坚持管好与放活并举,强化战略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政府职责权限,做到上下联动、前后衔接、权责一致。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和职能整合。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进区县、镇街和村居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方便办事成为常态。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传递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政府规章立改废释,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制保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更好服务重大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增强公务员守法意识,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禁征收和罚没收入与部门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支持仲裁工作。

(三)强化权力监督,抓好廉洁自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真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认真执行审计五年轮审规划,保障和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强化行政监察,完善重点领域的反腐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政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以认真精神、从严举措,完善长效机制,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和“保卫战”,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个专项整治”。强化问责问效,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建设节约型政府,不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发挥政府在公共节能中的示范作用。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敬畏法律、敬畏程序、敬畏纪律,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

“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加强调研、集思广益,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重庆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明确重大战略任务和工作思路,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勾画蓝图。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蕴含新机遇,呼唤新作为。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安定,需要众志成城、合力向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3页,当前第2123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六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于1960年由国家卫生部创办,先后隶属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3年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是国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医疗器械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8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培育高职院校。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办学基础坚实,教学底蕴深厚,现有20个专业(方向),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专业3个,教育部高等工程专科改革试点专业3个,上海市精品课程1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3门,并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地处杨浦(营口路)、东沪(吴淞)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浦东)的三个校区支撑互补,构建起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生成长环境。学校拥有医疗器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医学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医学影像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药剂设备实验实训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并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13个。学校还与23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医院和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140多家企业与医院内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实施“校企医监研”全方位合作育人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启动“专本硕立交桥”工程,积极推进分层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医疗器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教学及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2%,博士及硕士学历教师占72%。同时,学校还聘请一大批来自医疗器械企业、医院和监管系统的教授级高工、技术大师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目前学校在校专科生4300余名。学校开设的专业具有鲜明的医疗器械行业特色,所培养的毕业生在专业领域中具有研制、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较强的应用能力,特别适合在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器械与医药行业的经营公司及相关生产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单位工作,就业面广阔,就业率一直高达98%以上。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医疗器械行业,成为各地医院、企业一线的中坚力量。2009年度学校获得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被评为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性创新基地,是上海市公办高职高专中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建设单位。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培养了20000余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及医疗器械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七

一、主要做法

(一)超前谋划准备,广泛组织发动。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安友(主持工作)任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各股(室、站、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学区、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安排部署,教育局党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学区、学校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方案;三是全面开展思想动员。截至**月9日教育系统187个参学单位,分别都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整个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启动,全面推开。

(二)抓好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原则,通过以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本系统各单位近阶段坚持每周抽一个下午进行了集中统一学习,并坚持学习考勤制度。在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安友同志统一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四集中五促进八落实”的专题辅导报告。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等,之后,按照局党委的安排,各学区学校也由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题辅导会,为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各参学单位巨使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本,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以提高学习效果。**月9日到29日,局机关讲师团到各学区作主题辅导报告14次。

(三)开展思想讨论,形成发展共识。

在学习过程中,各单位统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到五破除五突破。破除“旧”的教育传统观念,在树立教育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应试教育”思想,在更新素质教育上实现突破;破除小成即满的思想,破除教学质量连年提升而不思进取的守业意识,实现教育强校的新突破;破除畏难发愁、不思进取的思想,在树立事在人为、勇于突破的观念上实现新突破;破除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僵化落后,工作松松垮垮的思想,在树立奋发进取、严谨勤奋上实现新突破。在此活动中全县教育系统参加讨论人员达3000余人,通过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切实提升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

(四)广泛调研走访,深入查找问题。

在认真讨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以“三入三问”、“一人一题”为主要形式的调研活动。局班子成员及分管股室负责人深入学校、各单位负责人深入师生,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分别确定一个调研课题。紧紧围绕“立足教育实际,解决教育问题,谋划科学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力争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要在缓解城区上学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是要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四是要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改善教育民生问题有新突破。

(五)边学边查边改,解决实际问题。各单位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评边改,即学即行,促进了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在各项工作上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密切了与广大师生的联系。

(六)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教育局党委成立了检查指导活动小组,并于**月中旬由局党委委员带队,深入到学区、学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七)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基层学校的橱窗、板报、横幅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影响。及时宣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积极向市、县报送稿件,广泛宣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及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和成功经验。

二、初步成效

(一)科学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了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实干意识,在本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愿不愿科学发展、会不会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

(二)“两个加快”步伐明显加快。通过系列的学习和讨论,使基层干部和党员的认识得以提高、思想更加统一,决心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在各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紧密将科学重建相结合,将化解广大教职工等民生工程相结合,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基层党建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局党委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开拓创新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见成效。

三、下步打算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成绩不能有丝毫的自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巩固扩大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创和谐教育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在学习实践上力求深入。前段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教育工作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强化系统、全面的学习,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员干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力争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思想上有新收获,在实践上有新突破,不断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引向深入。

2、进一步完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在党建工作发展创新上力求深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考虑党员队伍建设的长远性、机制性和制度性问题。

3、坚持学习实践活动与教育工作共同推进,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上力求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教育系统进一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长期深入开展下去。我们必须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履行好职能。

重庆科学城工作报告篇八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由沈阳农业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200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有农学等19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3600名。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由沈阳农业大学负责。学院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从沈阳农业大学选聘,所聘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以上。学院的管理干部全部由沈阳农业大学选派,严格按全日制普通高校进行规范管理。学院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的生命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位于沈阳市东陵路133号,与沈阳农业大学相邻,具有独立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备,学生公寓、食堂、体育运动场所一应俱全,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还可以共享沈阳农业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校园宽带网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等。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学院设有综合奖学金和各种单项奖学金,受奖面达36%以上。

学生毕业颁发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件的,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规定授予学位。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自创建以来,坚持“高起点开局、高目标管理、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办学”的办学思路,继承和发扬沈阳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突出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综合办学优势,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实行专业导师制,聘请沈阳农业大学相关院系的主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为学院专业导师。在教学中注重外语、计算机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