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时间:2023-09-29 22:21:01 作者:紫衣梦 2023年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看雪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看雪

台湾

北京

盼着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

1. 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我结合远程教育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本节课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2、打破传统农村教师一只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悦地学习。

3、本节课突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即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不同的季节展示着不同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那美丽的雪景吧!”然后,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欣赏雪景,感受雪中的美及乐趣,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提升。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最后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技巧。

出示课件,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借助农远资源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教师小结,教会学生识记生字的技巧,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充分合理利用农远资源,让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前进。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我会说”“我会问”“我会答”三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谈一谈对课文的认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既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接着让学生再次欣赏雪景图,感受雪美的同时,体会台湾儿童看不到雪的那种心情,并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最后通过师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所以在这里,我大胆质疑:小朋友们,学了本课,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看雪教学设计篇三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问题二: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问题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此处不展开,见教材分析)。

问题五: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本文是张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参阅问题研究,不展开)。

看雪教学设计篇四

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第二组:(朝暮)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锋上夕照三潭印月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

学生吟诵: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与学生互动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品读?探究课文

一)读课文同学们提出难懂或不懂的问题;

对课文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

教师预设:“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还是凌晨五、六点?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

(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找出文中景物描写雪景的词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点拨: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1、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2、“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三)读课文湖心亭巧遇是叙事、是抒情?

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

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四)读课文品味舟子的话:?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学生由此生发开去,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及相关诗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秋山》(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湖心亭看雪

张岱景事情

天与云与山与水,大喜自矜

上下一白.强饮自得

一痕、一点、问姓氏?“痴”

一芥、两三粒.

看雪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感受到的乐趣。

看雪教学设计篇六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

有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他梦萦魂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

这些分别是描写西湖的春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领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怀。

走进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大家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词。

3、2生朗读课文,字义理解

4、对照课文注释,同学间相互帮助,用现代文翻译全文,有难点的地方做好记号。

5、订正难点

6、抽点翻译。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

2、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

3、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园,多与少,大与小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4.理解白描,并辨别例句。

5.背诵

四、析人物

1.痴在何处?请出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痴在行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法特点(听觉)

痴在情感 【独】(清高孤傲 超凡脱俗)(有舟子随同前往,为何还说是独往湖心亭)

2.作者已够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位痴人相见会是何种情形呢?

根据课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拟表演。

师小结:从你们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和别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

注重的心灵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这也是他们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现。

4.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清淡雅致西湖雪景,了解了苍劲大气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脱俗情怀。可谓“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让景物含情。

六、背诵

看雪教学设计篇七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9、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看雪教学设计篇八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j、品》等。预习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祖国宝岛台湾,讲述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 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 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主体感受,为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汇报,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小猫钓鱼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 对话平台.

(一)看雪景,读课文

播放雪景动画.

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启发想象.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假设你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千法万法,"读"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大法.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有助于增强预感,发展语感.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法,把学生带入语文情景,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多认"其目的是让学生提早阅读,教学特别提倡"多认记牢,少写写好","记牢"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生字和学生反复见面,复现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认识了,提高了识字的巩固率.)

二,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三,感情朗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四,写字.

1.从8个要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的写法,区分提手旁,反犬旁与"才"的写法,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指"字右上是" 匕 ",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字横画要长些.

4.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5.学生临写.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课上做生字,词卡片.

四,练习.

1.课后练习"我会连".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中国台湾小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看雪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引趣,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中国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中国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中国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

1.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