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06:23:34 作者:雅蕊 最新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篇一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刺激学生乐读、善读、愿读的兴趣;采取多种活动鼓励学生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并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我常常不让学生做大量习题,而把时间用来让学生看书,并且看整本整本的书。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并效仿之,又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谴词造句。新学期,我都会利用第一节语文课,开一个新学期阅读动员大会。学生沉睡了一个假期的阅读梦,被我这一呼吁,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制定新年学期阅读计划。有的说,这学期我要看五本书,有的说这学期我要看十本书。当他们宣读完自己的阅读计划后,我顺势将自己本学期阅读计划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个个张开大嘴说,老师你也有阅读计划啊!我和学生相视一笑,阅读动员大会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接下来,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课外阅读半小时。每月的制作阅读卡成了学生分享、展示自己阅读情况的平台。每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在班上开一个隆重的读书分享和总结大会,让学生谈谈本学期阅读的心德体会。我还对学以致用的同学,大力表扬并颁发奖状。通过以上四个环节,一学期下来,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抓住重点

有时老师们总觉得课时不够,常常二个课时上不完一篇课文。纠其原因是老师没有抓住本单元和课文中的重点,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单元导读常常是学习本单元的线索。只要老师抓住了它,就抓到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我在备课时总喜欢钻研单元导读,而且钻研导读后迅速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中我发现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有的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先喜欢研读教参,对其中提出的知识点、注意点以及自己认为的考试点作了标记,以便上课时一一与学生探讨。其实这样做会禁锢我们的思维,束缚我们钻研教材的能力。在一两课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的形成,也不是学习一二篇课文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内化的过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钻研单元导读,然后才抓住了本课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静态描写大榕树和动态描写鸟的部分,让学生对比品读这一静一动,学习此写作方法。二是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抓单元重点,抓课文重点并集合两方面的重点,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时间,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想、思”的训练,真正实现“听得认真,说得完整,读得投入,写得相似,想得充分,思得深入”,坚持不懈地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基础一定会夯实。

三、语言积累

“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自动调出,匹配和整合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量时,才有可能形成语言语文的自学能力。”语言积累,首先要谈课内语言的积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既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教材和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语言资源:课文中精彩优美的描写语段、运用精彩的修辞手法,甚至运用一个极其准确的成语、字词、标点……凡是书中要求记忆的,一个不放。同时还对学生提出对书中好词、好句摘抄和背诵的要求。在写作文时看谁用得多,写得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其次是课外语言的积累。有时在课堂上我会一篇带多篇的让学生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与课文相关内容的文章是如何组织语言的。常常在课前将课外的文章发到班级qq群里,第二天要求学生上课前准备好,对课外文章写得精彩的部分,采取课内品读,课外摘抄、背诵的方式让学生积累语言。时间一长,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想象创造

“学会想象才会学会创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抓住契机,相机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中,有很多看起来没有的空白处,其实渗透极为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如执教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想象教学法,让孩子们读完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想象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课堂上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学生不仅想得好,而且说得好。不用我多讲,学生就明白丑小鸭离家出走之举是大错。我准确地发现想象点,适时地组织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升华。除了挖掘课文中的想象点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去看课文中的插图(每幅插图都是对文章重点内容的体现)。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时,让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想象周此时对傣族人民在说些什么呢?学生会心一笑,各个开动脑筋,说得是有声有色,这样图中的人物就变得鲜活多了。

五、习惯养成

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听讲习惯、认真做笔记习惯、规范写字的习惯、认真倾听的别人发言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想后说的习惯等。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这是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想学好语文,习惯可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想培养好全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仔细观察本班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对普通存在的不良习惯,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经我细心观察,本班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大都语文学习习惯不好。集中存在读书不动笔,不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问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首先,我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习惯很好的同学即时表扬。其次,在学生发言时,让其他同学不仅要听,还要动笔。如听别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应该边听边将读错音的字圈出来。对朗读好的同学还要其他学生,说说读得好在何处。最后,请听得认真,说得精彩的同学示范读课文。一学期下来,本班学生两大不良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教学中,每个年段都有相应培养学生习惯的要求,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意识地加以习惯上的指导和提醒,引导学生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

不管是家长朋友,还是教师、还是出版社,“打铁还得自身硬”,除非了花功夫分析儿童阅读现状、花心思去研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高效阅读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样一来,家长和师长以身作则,出版社则为孩子提供更优秀的图书,多管齐下,达成目标更圆满。

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篇二

今天是中秋节,我盼望已久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起床了,跑到窗前一看,看见了外面正在下着绵绵细雨,地上全湿透了,树叶也摇晃着湿润的身体。

我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寄托思念。所以我们一家冒雨去外婆家过中秋节。

到了外婆家,只见大姨父在忙着做饭做菜,大姨妈忙着摘菜,外婆也在一旁跑前跑后地忙个不停。

过了一会儿,我的弟弟来了。妈妈看见外面在下雨,我们没法出去玩,便对我们说:“你们能以‘中秋节’写一首诗吗?”我们一听,来了兴趣,马上拿出纸笔写了起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们都写完了,便拿给妈妈看。我写的是:中秋佳节民欢庆,家家户户团圆乐。

月饼飘香三百里,夜晚聚吃团圆饭。弟弟写的是:中秋佳节,家家团圆。月饼飘香,家家开心。妈妈看后评价说:“你们都写出了过中秋节的喜庆,但哥哥用的字词比弟弟要好一些,哥哥一等奖,弟弟二等奖。”我乐的一蹦三尺高,没想到中秋节还拿了个冠军奖!

这时,大姨父大叫:“吃团圆饭啦!”我以超快的速度来到了饭桌前,爸爸喊道:“先洗手后吃饭!”哇,满满的一桌饭菜,有的菜我都叫不出名来。大家一边品尝着自己喜欢的饭菜,一边夸着大姨父的手艺。

外面还下着雨,我望着天上着急地喊着:“我要赏月吃月饼!”爸爸告诉我说:“小笨蛋,你没看见今天是下雨天吗?因为天气大原因,今天晚上是不会有月亮的。”大姨妈也在一旁打趣地说:“月亮没有,月饼倒是有。”我听了这一番话,赶紧把一大盒月饼拿出来,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品尝着月饼。

到了晚上十点钟,我们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外婆家。希望明年的中秋节即能赏月也能吃月饼!

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篇三

在这次寒假中我读了很多曹文轩的作品如:《草房子》、《青铜葵花》……我影响最深的是《草房子》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在讲男孩桑桑刻苦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 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女少男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闪耀的人格光彩……这六年来,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第一章讲的是秃鹤,这是你可能很纳闷,应该和我最初读这本书是想的一样这秃鹤是人还是动物听啊!我往下说,秃鹤跟桑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同班同学。这下你知道秃鹤是人还是动物了吧!秃鹤原叫陆鹤可是他是个秃子,所以就都叫他秃鹤。秃鹤三年级之前都并不在乎自己的秃头。可能是他们村不只他一个是秃头吧,也或许他太小了不在意自己是秃子。秃鹤的头很光滑很耐摸。别人用一个东西换摸一次他的脑袋。

只到三年级时秃鹤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谁要摸他的脑袋他就跟谁玩命。有一次,卖肉的丁四切下足足两斤重的肉,换回一次摸秃鹤的光头。秃鹤伸出油腻腻的手说:“你先不肉给我,”丁四说:“先让我摸,”秃鹤说:“不,先给我肉。”丁四召集了几个人过来作证,秃鹤拿了肉把肉甩到了泥巴地。撒腿就跑,丁四拿起割肉刀急忙追赶。看追不上了喊了一声“小秃子”转身就走。秃鹤不在快活了。

这是第一章的一小部分。在这本书中我会笑、哭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我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和曹文轩作品。

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篇四

福建,是个美丽的地方,拥有许多闻名全国乃至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比如世界双遗武夷山、厦门鼓浪屿、龙岩冠豸山、西普陀……现在,我就讲讲上杭的西普陀吧!

离开县城驱车三十分钟左右便来到西普陀了。从西普陀的大门看去,一片绿茵茵、软乎乎的草地铺在眼前。右边是一根根绿色竹子,围绕着一条长长的木头栈道。“哗哗哗!”原来是左边一个大大的水车在慢悠悠的翻转,飞泻的水冲着水车,使它不停地转动,里面的水便滚来滚去,溅得到处都是。旁边的草地便沾了点点滴滴的水珠,在太阳的照射下,像掉了一地的珍珠。

一直往里走,一棵棵参天大树遮住了碧蓝的天空,顿时,凉快极了。调皮的阳光娃娃想从树叶的缝隙里挤进来,趁着风吹树叶,“哗啦啦!”一下子就钻了进来,星星点点地把地上的鹅卵石装扮着。草地可沾了“光”,变成金黄的了;游泳池的水也跟着沾“光”了,闪闪发亮。

走进森林深处的“天然大氧吧”,空气清新极了,用力吸吸鼻子,真沁人心脾!慢慢走在鹅卵石铺的小路上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呼吸也变得缓慢,十分舒服。

继续缓缓向前走,便是古藤园了。阳光一点儿也照不到了,古藤园变得潮湿。一条条褐色的古藤一团一团地缠绕着,形状十分奇特,有些像秋千,一头挂在树上,一头缠在已经枯了的.树干上;有些像绳子,一头缠在树上,一头悬挂着;有些像椅子,中间系了个大结,两边成了一个“八”撑着中间。轻轻一碰,马上服软了,变成了一个平平的“一一”。

登上坐落在半山腰的云峰寺,往下望,一片翠绿,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好像一张柔软的绿地毯。前方的山峦中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山,叫合掌山。它好像僧人在拜见菩萨,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在这个地方停留过,对面的山神聚拢来,形成了这座山。每当晨曦来临或雨过天晴时,祥云笼罩,故取名为“云峰寺”。西普陀是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佛教遗址建于宋朝盛于明朝。云峰寺早在明代就形成闽、粤、赣边区最大的佛教圣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文物古迹和佛教特色。

小学生寒假阅读心得篇五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 延安5.23艺术节,携大约三百家艺术学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我在观看“美育云端”时,主要通过了交响曲《我们》、《黄河大合唱》。

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地特点,作者。李小兵为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创作情况,又播放了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学校万名师生组合的云合唱团演唱,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

《黄河大合唱》主体部分是俞峰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俞峰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

这两首歌不正表达了延安精神吗?如果没有延安精神,中国现今还是一条没有苏醒的龙;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信念,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