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优质11篇)

时间:2023-10-15 04:12:00 作者:念青松 天龙八部读后感(优质11篇)

提纲是写作的金鑫,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展现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编写提纲时,可以考虑使用平行结构,使得每个标题的水平一致。如果对提纲的编写还有些困惑,可以参考下面的实例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一

近日,我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甚是喜欢其中的'段誉、虚竹还有乔峰,不过,让我更为自豪的,还是书中三位伟大的女性:阿朱、阿紫、王语嫣。

阿朱,一个善良、孝顺、善解人意的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而甘愿牺牲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自己顽皮的妹妹。这种善解人意的行为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使我们对阿朱肃然起敬,衷心佩服她的善良。

阿紫虽说是阿朱的妹妹,可品行却差很多。她很阴毒,总把别人害死;她无比自私,只顾自己,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她泼辣,说话蛮不讲理。总之,这两姐妹的性格反差很大。在姐姐阿朱去世之后,她就跟在乔峰的身后。其实就是帮乔峰查身世,还有履行姐姐临终时让姐夫照顾自己的承诺。但泼辣的阿紫最后居然陪着姐夫跳崖了,这令我大为不解,但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她勇敢的一面吧!

王语嫣是一奇女子,她美丽善良,处处为表哥着想;她终日守在闺中看些武侠门派的绝技与破解之法,这使她精通天下武学;她不幸,母亲杀人不眨眼,而他的表哥慕容复则是个卑鄙小人,只懂得利用别人,对王语嫣的真情却全然不屑。这个奇女子最后识破了她表格虚伪的真面目,放下了这一厢情愿。

王语嫣、阿朱、阿紫,这三个女子坚强、勇敢、善良,其的精忠义骨却丝毫不比段誉、虚竹、乔峰差。合上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古男儿要自强,女儿也要自强!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二

那样的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完全不是电视剧的镜头所能够触及和表达的。那里一切的一切,虽然我们明白并不存在,依然完全沉入其中忘乎所以。笔端的汩汩流淌,掺着那些生生死死喜怒哀乐,让人叹惋,让人陶醉。

在金庸的众多小说中,《天龙八部》算不得悲剧,除了萧峰阿紫之坠崖而亡,让人扼腕喟叹,其余也都算得皆大欢喜。然而我合上了这本整整700页都是密密麻麻小字的书,依然是一声叹息。

这或许就是人的天性吧,当美好的事物摆在面前,我们总是认为那都是理所应当,不加感恩;而当这美好的一切被撕裂在眼前,也就是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却从心底生出莫大的悲伤,幻想能够改变一些什么。终究有心无力,便只剩悲情和叹息。

是啊,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比如段誉和语嫣,比如虚竹和西夏公主,我们总是在悉数金庸小说美满夫妻的时候才能够想起。而有些人,他们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铭刻于心,无法磨灭。

这里我重点来说说南海鳄神这个人物。穷凶极恶岳老三算得我心里一个极端鲜明的人物,他的命运从开始到结束就和段誉纠缠在一起,从为段誉出场到为段誉谢幕,从渺小到高大,从可笑到可敬,他的悲情色彩萦绕我心。他想认段誉为徒,却在大理皇宫内被段誉戏弄反而拜了师父。

他既不甘心,又不愿意做“乌龟儿子王八蛋”,因此多次受人摆布,每次只要和段誉同时出场便令人啼笑皆非,可爱可敬。看似没大脑的岳老三,却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到一种正气和守信。直到最后,为了救段誉被恶贯满盈的段延庆一杖戳死,生命至此终结。单纯也好,暴躁也罢,南海鄂神却认定段誉是货真价实的,拼死相救。

他的形象在那一瞬间高大,我想在腥风血雨勾心斗角的武林,这老头也算得是出淤泥而不染吧!鄂神死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段誉觉到南海鄂神伤口中的热血流在自己脸上、颈中,想起作了他这么多年的师父,从来没给他什么好处,他却数次相救自己,近日更为己丧命,心下甚是伤痛。”是啊,相比起丁春秋那一群只会溜须拍马大唱赞歌,却在星宿老儿有难之时失势之后四散奔逃的宝贝徒弟,岳老三真可谓高大和令人敬佩!

人生渺渺,得徒如此,夫复何求?悲哉,悲哉。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三

在描写爱情故事方面,我估计金庸的小说是写得最为精彩和成功的小说之一,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纯粹的言情小说。

在天龙八部里面我最喜欢的不是王语嫣,而是木婉清。木婉清多么美的名字啊,而金庸先生更是用了一个独特的形容词“花树堆雪”来形容她。自从八年前读过,这辈子都难以忘怀!天龙八部本身是佛教意义的词汇,注定小说的悲剧意义。她一出场就有预设的悲剧情景,谁要是看了她的容颜她就会嫁给谁。当她知道自己发现爱上的段誉居然是自己的哥哥的时候,多么不能接受啊!可是上天好像有意捉弄人,当她对爱自我放逐的时候,段誉又不是自己的哥哥了,可是还能在爱过么?人生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让人琢磨不透,像是有点宿命的味道,可是真的是命么?错过,不能说爱错了,只能算是过了,而爱还沉淀在心里!

乔峰和阿朱,注定是悲壮的故事。乔峰是大英雄、大男子主义的代表,可是一个人一旦拥有了真正的爱情,再大男子主义也会变得感情细腻。说好一起去塞外牧羊骑马,在草原上采摘野花。谁知道因为生活的误解,自己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人!悲剧,宿命的悲剧。乔峰那辈子是再也不能爱了。爱已经变成了圣洁的符号。世界上没有完美,也决定了乔峰最终的结局。可是这又衍生了另外两段没有结果的爱。就是阿紫爱上了乔峰,而庄聚贤爱上了阿紫。阿紫在表达爱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也可能是在她的身世才有如此的世界观、爱情观。爱有很多时候真的说不清楚。也可以说,阿紫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同时,庄聚贤亦是如此,没有什么可以为他们的爱正名,只能是小说结尾一起跳崖的悲壮,这也是对爱的交代吧。

段誉之于王语嫣,可以说是穷追不舍、死缠烂打而后成功的典范。金庸老先生不自觉的在小说中平衡了,对爱孜孜不倦地追求还是有希望的。没办法,谁叫王姑娘爱上的慕容复也是不能自主选择而要复兴燕国的人呢?如果从事业角度考量,男人应该做大事。但是这对爱情中的女孩太不公平了。毕竟爱与事业并不冲突啊!不然人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慕容复是不懂的爱是什么的。段誉给予王语嫣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女孩子渴望得到是实在的东西,而不是空洞的承诺。

虚竹和梦姑,他们的爱情带有唐吉可德式,一个犯了戒,一个不知道该不该,但是已经如此,还是让人向往。我认为他们是先有了情爱,而后才有爱情。这有点像,先结婚后恋爱,当然这也比较具有冒险性,但并不排除现实可能性,因为这种爱更多是责任。

在天龙八部中叶二娘和少林方丈的爱情充满着原罪。谁会知道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叶二娘,在四大恶人中排名中排第二,曾经会有怎样的感情世界?谁不曾年轻过?爱情让她无怨无悔,让她在恶中寻找到人性!谁愿意去触碰曾经沧海的往事。只要爱过就不后悔。曾经的郎君现在是遁入空门的高僧。谁还会去打搅他呢,毕竟他在自己的心里已经是一辈子!可是上苍的安排总是有因果报应。既然这样那就承受吧!这是爱的原罪!金先生本来信佛道,所以就有少林方丈我佛殉道,而叶二娘便只有殉情了。爱情无关生与死。

爱上段正淳的人是痛苦的、无奈的。正淳段是一个爱到处留情的主。如梁秋实所说的,多情的无情。我认为他没有确实的爱,只有喜欢,当然这与韦小宝不一样。首先段是文化人,对感情比较容易触动。但是没有确切的思想,究竟自己最爱的是谁,可能他自己说不清,我估计他自己或许根本没有想这个问题。而更悲剧的是,喜欢的女孩子都认为他最爱的是自己。其实男人们的花言巧语可信度毕竟不高。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说什么海誓山盟的,如乔峰和阿朱。可是也验证了那句话,爱情会使女人容易变傻,明知道很多不可信,但是还是宁愿相信。但是段正淳最后的结局终于对自己的多情有了交代,为喜欢的女人们付出了生命,而她们最后也是全部都是以祭奠爱情告终。我认为,女孩子们对于太多情的男人,选择还是慎重点吧。毕竟在天龙八部中有比较好的`爱情结果的是,段誉和王语嫣,梦姑和虚竹,可见爱情偏于平淡。就像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争了一辈子,最终才发现无涯子喜欢的是已经死去的师妹!世事无常啊,最后临死才发觉,只能一笑风尘了。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四

终于把《天龙八部》读完了,这本书拖的时间确实够长的了。现在想想,各个版本的电视剧都还算忠于原著,修改的都是些小地方,并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读的时候,我对段誉挺失望的,电视剧里的他仅仅是对王语嫣一片痴心罢了,但读了原版才知道他已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时候实在是太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了,这还算是男子汉吗?还好他最后能够醒悟,明白自己只是惑于被自己美化的心魔罢了,他真正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王语嫣。相信这才是作者的深意吧。最后他与木婉清,钟灵顺利成婚,而王语嫣仍痴痴的守着她那疯疯癫癫的表哥,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他还没与王语嫣相遇时的情景,可见所有的痴迷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看来有些东西是冥冥中注定了的,或许这就是命运。

不过说起没有意义,阿朱的死才真正没有意义。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为了不让萧峰伤害她的父亲,才愿代父一死。可原版却说,她跟段正淳没有感情,只是怕萧峰杀了段正淳得罪了大理段氏,引来六脉神剑的高手。这在我看来简直牵强至极,再说怎么能把阿朱说得如此冷漠不孝!莫说大理根本没有什么六脉神剑高手,即使有,以萧峰的武功和阿朱出神入化的易容手段,还怕不能逃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吗?再说事情还没明了,段正淳还没有亲口承认罪状,急着胡整什么呀。还不如早早在那桥头等着,就算段正淳亲口承认了罪状,待到萧峰出掌时再急扑出来阻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当然这一切只是假设,如果真能事先计划,那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我还是反对她如此轻易的就用死去做交换,死字哪是这么容易说出口的!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相反的,我越来越喜欢虚竹这个小和尚,书里总说虚竹面貌丑陋,可我想象中的却是一个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却十分谦和的人,总不愿把他往丑里想。他的一生可说是传奇至极,可幸得他天性善良,才有此际遇,说来也是缘分。我喜欢他的随和宽厚,真诚质朴,傻里傻气,虽看似柔弱,但外柔内刚,不像别人爱耍心计。想来他在那灵鹫宫与一群姐妹们和睦相处,生活真是幸福至极,哎,定是逍遥无尘恋,快乐似神仙呀!

通读完全书,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少林寺一役,兄弟三人各显神通,斗智斗勇,尤其是段誉将慕容复打得披头散发那一段,实在是大快人心,要知道,我看慕容复不顺眼很久了,此人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又攻于心计,实在是假君子,真小人。看他颜面扫地实在是有趣至极,大呼痛快。还有那包不同,一天到晚唱反调,实在让人厌烦,真不知道他那三个兄弟怎么忍受得了。但我也敬他是条汉子,为人处事敢做敢当,最后死得确实冤枉,只能说是遇人不淑吧。

书内出现了很多佛家用语,深涩难懂,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明确的。战争带来的只有伤亡,它仅仅满足了为政者勃勃的野心,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可想要统一祖国,扩展疆域,靠的也只有战争,这便是为什么人类总免不了战争祸害的原因。历史学家总说和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可要知道,广阔的版图是用多少人的血拼成的。光是要攻克一座城池,就要牺牲上万人的性命。我有玩过《三国群英传》,整个游戏的最终目的便是统一全国。想要攻克城池,必须用车轮战。对方占据了天时地利,我只好让士兵们轮番冲陷,用自身的巨大伤亡换取敌方的弹尽粮绝。

血与泪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无情。可使人类还是愚昧地继续着战争。

书中的那些热血侠客,每每以天朝上国自居,总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大骂他人是契丹走狗,南蛮夷子,实在愚昧至极。当得知萧峰因力柬辽主不可南伐而被囚禁时,丐帮的吴长老竟然大呼对不起萧峰,是他们冤枉萧峰是契丹走狗,请他一定要重掌帮主之职。还有那少林寺大师更大赞萧峰是弃暗投明,到底谁是明,谁是暗?此等愚昧之举实在令人心寒,难道一定要萧峰一死,他们才能明白契丹也有好人,也有英雄?是狭隘的民族情感蒙蔽了众人的双眼,使得一代英豪落得如此下场。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五

西游记结尾,取经完成,功德圆满,小白龙被封为天龙八部。看【天龙八部】书序,才知道大概意思,各种各样,一性一格各异,甚至奇形怪状的人,奇异的事件。总之,人生百态吧,艺术化的,夸大的百态。这个算是解题。

【天龙八部】的故事情节精巧离奇、引人入胜,人物脉络庞杂而又各具特色,气势恢宏,反映了作者眼中江湖的横断面。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通过三个拜把子兄弟,以及慕容博、萧远山的抱负和恩怨情仇,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读完后,感觉到故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畅快淋一漓。个人觉得,这本书应该是金庸着作中水平最高的一部(比射雕之厚重略有不及),很多如能说鹿鼎记是最好的一部,但个人不太喜欢韦小宝,故感觉有一些不一样。

本书涉及了历史背景,不是来讲历史,主要是用当时政治格局来帮着构建情节,使故事更具可读一性一,逻辑一性一。

关于佛教的东西,书里说了很多。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面总将和尚道士说得那么多呢。或者,武侠不是常人,基本是怪人或者高人或者超人,和尚道士往往也是这样的人,和普通百姓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练武需要时间,也是这些人能够满足的,或者帮派;各种奇遇,毒一药,山洞等,也是和尚道士等非常人能够接触。让他们拥有这些,看起来合理一些。

本书管理佛教知识,说了很多,比较印象深的是,人生三恶:贪、嗔、痴。三恶的含义。确实,人生能够戒除三恶,肯定成了佛。还有是心魔问题,不然怎么解释段誉对王语嫣的态度;其实也很好理解,你以前极度崇拜的明星,现在是什么感觉呢,还是恭喜段誉。还有就是出家人的要遵从的几大戒律:杀、盗、婬、妄、酒。

这是一个总体的感觉。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六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着于1963年,前后三版,尤其在2005年,金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又对其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抛开修改的效果不说,金庸先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都疑惑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做《天龙八部》,和书中前言提到的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又有什么关系?看过各种说法,我觉得最合理的应当是想用这八种神灵来对应书中人物经受着的佛家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个人感觉其中对求不得的体现尤为突出:萧峰想要做汉人而求不得,虚竹想当和尚而求不得,段誉迷恋神仙姐姐而求不得,段延庆要做皇帝而求不得,慕容博要复国而求不得,萧远山要复仇而求不得……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实力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客观因素达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的苦。然而话说回来,即使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又如何呢?山谷易满,人欲难平。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愿望便很快地生了出来,所以求不得的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得意。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也不能被暂时的得不到而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人们面对求不得时,往往产生很多不适,比如为何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于是嫉妒、仇恨、失落、怨尤……种种情绪纷纷而来,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大的伤害。何不放下执着,笑看人生?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刻意地去追求和奢求,反而有时能活出另一种精彩。试想一下,倘若萧峰苦苦追查带头大哥未果,索性带着阿朱到雁门关外打猎放牧,又怎会有“塞外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悲剧呢?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他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也会给你另外一样东西,甚至是几样东西。从书中还可以看到,萧峰虽然没有成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汉人的尊重,成为了民族英雄;虚竹没有如愿成为和尚,却习得绝世武功,并获得了名望、地位;段誉无法找到心中的神仙姐姐,但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慕容博和萧远山没能复国和复仇,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彻大悟……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实现。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追求吧,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充实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在这些看似没有结果或者没有结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良多。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七

在这个故事里,我喜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君子。

他拥有高强的武艺,却从不会恃强凌弱。他曾经是丐帮帮主,以德治帮,有契丹人的豪爽与气概。我喜欢他的英雄本色,讲仁义二字。即使被告知是胡人后,面对曾经自己以诚相待的兄弟对自己的欺骗与伤害,他并没有以此之道还彼之身,而是慷慨大方地让出丐帮之主的位置,留下打狗棒。无论他是胡人萧峰还是乔峰,我在字里行间读到的都是这个汉子的仁和义,他仁义,不会随便伤害人(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即使是最后,他被耶律洪基囚禁得到段誉、虚竹他们的帮助,逃出来。在段誉与虚竹抓住耶律洪基后,他为了两国百姓不受战争的残酷,向耶鲁洪基提出“大辽国用不许侵犯大宋的”要求。我以为真正的大英雄当如乔峰,无论自己是哪国人,都应当记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不应当互相伤害,不要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让别人去流血牺牲。

我有时在想他最后的自杀,究竟有没有必要?可是他是个英雄,他无法承担叛国助敌的骂名,或许只有死亡这条路才符合他的性格。他堂堂男子汉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可能最怕的是背负这么一个骂名。可是谁又了解他的难处,他生是胡人,这是他无法选择的,可是他又偏偏是生活在汉人的世界里。因为是胡人,一下子就从英雄沦为人人唾骂的契丹坏人。

乔峰这样一个汉子,面对爱情的时候始终如一。英雄今生只为阿朱倾倒,未遇见阿朱之前这个汉子,从没想过要过一种放羊牧牛的草原生活。可是这位女子闯进了他的生活,她是俏皮的,但她又是温柔的,是他让这个汉子有了要保护一个人的冲动,也让我们觉得乔峰也有温柔的一面。错手杀死阿朱,让他生不如死。可是阿朱却是心甘情愿为了他而死,死在心爱的人的手下也是一种幸福。阿朱临死前把自己的妹妹阿紫托付给了他,乔峰的心里始终记得自己答应过的诺言,即使阿紫再狠毒残忍,自己的心里对这个姑娘有多不满,但是他始终坚守诺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阿紫。

后来,阿紫跟他表白的时候,他拒绝了。他低声对阿紫说:“阿紫,我年纪大了你一倍有余,只能像叔叔、哥哥这般照顾你。我这一生只喜欢过一个女子,那就是你的姐姐。永远不会第二个女子能代替阿朱,我也决计不会再去喜欢那一个女子。皇上赐给我一百多名美女,我从来正眼也不去瞧上一眼。我关怀你,全是为了阿朱。”尽管红颜已逝,但是在乔峰的心里,那个女子却从没逝去。阿朱这一生能够得到乔峰这般英雄人物的垂怜,此生无憾矣。

我要说的君子是段誉。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段誉出现在无量宫里,一点武功都不会,满嘴的佛经。天真的以为能够靠自己的一张嘴就可以说服别人不要乱杀无辜。刚开始我觉得在武侠小说里,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人物,一点武功都不会,专门为了不学武功而逃出来,又有点傻里傻气的憨厚。可是剧情越往后发展,我对这个人物的印象越来越好。从他在那个山洞里,对那个美女雕像磕了一千多个头开始,他对女神尊重,不愿亵渎,再到后来和木婉清在吃了药在洞里为了段家的声誉,宁愿自己受煎熬,也不碰木婉清。我喜欢他的憨厚,傻里傻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到了一些高深的武功,凌波微步……可是他有时偏偏又不会很好的使用,所以有时觉得他很搞笑。

我为什么说他是个君子呢?首先刚才已经说了,他不愿伤害无辜生命,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出手杀人。他也不愿意看见别人受伤害,即使自己是个手无寸铁的人。例如在木婉清被人追杀的时候,不听从钟灵的劝告,硬是要留下来救她。其次,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和乔峰是结拜兄弟,在乔峰有难的时候,他选择奋不顾身地去救他。何为兄弟?那是你有难时,我绝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即使在帮乔峰对付慕容复的时候,尽管有可能会让王语嫣不开心,但是他为了兄弟还是去做了。在乔峰被耶律洪基囚禁的时候,已经身为大理国皇帝的他,依旧为救乔峰而冒险,这样的人该以君子称之。乔峰今生得段誉一兄弟足矣!

在段誉的爱情故事里,他最后还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了神仙姐姐王语嫣的爱。只是爱的过程却是那么艰难,尽管我对你全心全意,可是当你的眼睛只有表哥时,你可知我的心是怎样得碎了一地的么?我段誉为人正直,要么不爱,若果一旦爱上,我段誉此生若能为你王语嫣一死,换来红颜一笑,又有何憾?只怕你今生眼里只有慕容复一人。你知道我段誉的心意,却还是伤害了我那么多,我只恨你那表哥慕容复不珍惜你。原本以为我段誉今生掉进枯井了,怕是再也活不了。幸好你也来了,带着你对你表哥的失望与怨恨,怀着我往日待你情深意重的思念,来到我的身边。当你在我耳边述说:“段郎,只须你不嫌弃我,不恼我昔日对你冷漠无情,我愿终身跟随你,再……再也不离开你了。”段誉此生,只会爱王语嫣一人。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八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一部就是《天龙八部》了。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金庸老人家了,金庸老人最擅长写武侠小说了,《天龙八部》就是他写的一本武侠小说。

这部书主要讲了在北宋年间,外租纷纷侵犯大宋国土,形成宋、辽、西夏对立的局面。武林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乔峰,因拒绝副帮主马大元之妻康敏的求爱而遭康敏报复,被指为契丹人后裔而一夜之间威名坠地。乔峰竭力为自己平反,而四处查询身世,期间认识了大理世子段誉、少林寺虚竹和尚,三人结为兄弟。乔峰追寻身世时屡遭奸人所害,错杀爱妻阿朱。

后有为救阿朱之妹阿紫而寻医至大辽国,改为南院大王。但乔峰与中原武林的关系则更加恶劣。段誉之父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而段誉也继承了父亲多情的性格,但他为人豁达开朗,对貌若天仙的王语嫣一见倾心。

只可惜王语嫣只钟情自己的表哥——江湖威名堪与乔峰比肩的“南慕容”慕容腹,令三人陷入一段纠缠不清的苦恋。其间段誉数遇险情,多次遭到不测,但幸有高人指点、红颜相助,屡获奇缘,最后竟至练成了一套莫测高深的骇人武功,更得与心上人双栖双飞。天性纯良,宅心仁厚的虚竹,本是少林寺普普通通的小沙弥。

因缘契合,他脱离了佛门,来到西北冰寒之地,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最爱——梦姑。他苦练武功,本领高强,后被选为西夏驸马,并成为全部由女性组成的灵鹫宫一派的掌门人,经历奇特非凡。

金庸老人的《天龙八部》让我懂得了以后我们要多交正直、善良的好朋友,这样,每当你遇上困难的时候,朋友就会出手相助,不会被困难所困倒。它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宽阔,为人要豁达开朗。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九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着于1963年,前后三版,尤其在20xx年,金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又对其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抛开修改的效果不说,金庸先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都疑惑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做《天龙八部》,和书中前言提到的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又有什么关系?看过各种说法,我觉得最合理的应当是想用这八种神灵来对应书中人物经受着的佛家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个人感觉其中对求不得的.体现尤为突出:萧峰想要做汉人而求不得,虚竹想当和尚而求不得,段誉迷恋神仙姐姐而求不得,段延庆要做皇帝而求不得,慕容博要复国而求不得,萧远山要复仇而求不得……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实力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客观因素达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的苦。然而话说回来,即使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又如何呢?山谷易满,人欲难平。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愿望便很快地生了出来,所以求不得的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得意。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也不能被暂时的得不到而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人们面对求不得时,往往产生很多不适,比如为何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于是嫉妒、仇恨、失落、怨尤……种种情绪纷纷而来,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大的伤害。何不放下执着,笑看人生?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刻意地去追求和奢求,反而有时能活出另一种精彩。试想一下,倘若萧峰苦苦追查带头大哥未果,索性带着阿朱到雁门关外打猎放牧,又怎会有“塞外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悲剧呢?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他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也会给你另外一样东西,甚至是几样东西。从书中还可以看到,萧峰虽然没有成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汉人的尊重,成为了民族英雄;虚竹没有如愿成为和尚,却习得绝世武功,并获得了名望、地位;段誉无法找到心中的神仙姐姐,但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慕容博和萧远山没能复国和复仇,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彻大悟……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实现。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追求吧,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充实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在这些看似没有结果或者没有结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良多。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十

每个人都哭泣过,不论是豪迈悲壮的热泪,还是若隐若现的泪花,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天龙八部”俯瞰着大干世界,芸芸众生,看着每一颗泪珠,在脸颊上流淌。每个人的泪都不一样,因为它饱含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就像故事中的三个主角,他们在《天龙八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段誉的泪夹杂着年少轻狂时内心深处春情萌动的刹那芳华。没有风花雪夜,没有花前月下,只是酸甜的梦一场,在武林中的爱恨情仇中悄然而生。这也标志着当年自己阴阳差错的奇遇,更代表着自己迈入成熟的步伐。长大了,回首曾经的岁月,虽然觉得傻里傻气,可那真情的流露,更加熟悉了自己,铭记了青春。

虚竹的泪流淌着佛家的慈悲。一个在少林寺里默默无闻的小僧初涉江湖,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奔走四方的刺激,还让他懂得了人心的险恶,才真正明白自己该用什么眼光,什么心态面对这个风云莫测的世界,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敲着木鱼请求佛徂的庇佑。每一滴泪,都令自己变得坚强、变得坚毅。

萧峰是一个英雄!他生前的最后一滴泪,是辛酸的。他欣喜自己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不白之冤终被洗脱;他悲痛的是自己曾经在身世的蒙蔽下为中原杀了不计其数的契丹人,到后来才知都是自己的同胞。萧峰无法忍受犯下的过错,尽管他拯救了苍生,感动了天下,可为了一个自己的“义”,萧峰毅然用冰冷的长矛刺进自己火热的胸膛。

这世上,需要一笔勾销的不是仇,是义!

三个人的故事成就了这部著作,三个人的泪化成了书的精华。它让我们摸透了人性、颖悟了社会。这世上,有些事被熟记,有些事,被铭记!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十一

大学时曾挑灯夜读金庸武侠,那时见识还短,书生意气,只知侠义不懂人生、爱恨情仇。如今因了北大醉侠一席话,重读《天龙八部》,感慨良多。

“这些刀头上拼命的勾当,我的确过得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挂,当真开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来瞧我不瞧?”

“我不是说放牧么?你驰马打猎,我便放牛放羊。”如此寻常百姓,平淡生活,也是奢望。谁让萧峰是个大英雄呢,这个英雄注定是个悲剧。纵深江湖,达济天下。真爱之下,竟错杀阿朱。从此萧峰再无二心,萧郎是畸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虚竹一家,二十四年分离,相见不相识,日日思念挂怀。一日得见,父母天伦,虚竹还来不及享受,父母顷刻惨亡。二娘保全情郎,玄慈担当。方丈对二娘一句,痴人,我已双目含泪。而二娘从当年美貌端庄却痴痴狂狂做了第二大恶人,有夫不能认,其中之苦无人能知。可却对情郎说,我不苦我不苦,你有苦说不出才是真苦。我泪滂沱。当日铸成大错,情非得已,可如此命运,造物弄人。

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萧峰是大英雄,一生多舛。悲剧人生造就英雄本色,盖世武功,大仁大义。雁门关一役,堪破生死,舍身取义,荡气回肠。以己之死,成全百姓安康,侠之大也。金庸老先生,力道深厚,不甘如此,阿紫殉情,英雄美人,自古已然。

我问沙沙,天龙八部,女眷甚多,你最爱哪一个。王语嫣啊,神仙姐姐。我不甘,那康敏呢。他嘿然一笑,老了。是啊,世间男子只爱那温婉少女,谁会爱一个孀妇做梦中情人。可我还是黯然,硬是喜欢那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康敏。段正淳身边嫔妃三千,又有美女无数甘心为他销魂,为什么一日得空,还去看他的小康,这女子,断然不是一般。姿色超然,柔媚入骨。就算什么长老,什么德高望重,都在小康面前成了大色鬼。世间男人多滥情,我只知道,康敏却只在乎自己在乎的。况且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心思缜密,工于计量,不在男子之下。只是世间之人,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死也死了,我却最爱,咬那段郎的肉,也只有小康,让人拍手。哪怕她三十五六,也曾年少。

游坦之,铁头人,阿紫给他无数折磨冷眼,最后死也不欠他,挖掉眼珠还他。可这游坦之一直爱着阿紫,甚过自己的生命。其实我知道,看书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里有这样一个铁头人。你可以打他骂他轻蔑他疏远他不爱他,可是他还会爱着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即便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也不珍惜,并不是我们心狠,阿紫心狠吗,她的心都给了姐夫。即便你知道这样的人一直在,又能如何,你爱不上他。如此说来,这爱多诡异,多吊诡,让世间的痴男怨女即使做了冤魂野鬼也堪不破。

推荐你读金庸,一读再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