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大全(21篇)

时间:2024-05-12 01:13:07 作者:温柔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医院信息科的管理内容较多,建立信息科,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医院内部信息的存储和调用,促进医院决策和组织协调。现代科技发展中,医院信息科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科的作用,提升医院运行管理水平。

一、医院信息科主要工作内容。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信息科技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在运行管理中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内部医疗和科研、制度信息的通讯、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医院决策工作的组织协调。新时期下,医院信息科在内部信息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科在日常事务中需要由分管院长组织和带领,对医院医疗研究、业务处理和科研情报信息统一搜集、整理,最后在分类处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存储、传输和加工,方便后期的文件检索。医院信息科管理的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信息科管理人员要做好医院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维护工作,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使用医保卡等,医院在办理业务时需要利用专门的处理系统建立病人的个人档案,实现个人账户的配套式管理,其中包括病人的身份、病情、治疗和医保报销等情况。医院从事医疗研究和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内管理和对外宣传,例如医院参与科研活动或某项医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这些均会通过医疗期刊发表出来。信息科同时需要进行图书整理、订购和期刊管理等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医学情报包括声像和文献等要在医院不同部分提供信息反馈。医学图书管理中,信息科需要按照图书类型做好编号,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起完善的期刊数据库和电子图书库,便于医院全体人员的资料查阅和调用。

1.信息支持和服务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应用广泛,医院不同的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频繁,不同科室对信息科有严重的依赖现象,因而信息科在软件维护、开发过程中要集中考虑医院不同领域和不同科室对系统应用的实际需求性。医院信息科是保证医院计算机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尤其是医院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时,患者的私人信息包括病情、病发原因和治疗、用药情况均属于保密信息,因而信息科在开发和升级病患信息输入系统时要做好技术维护。医院各部门工作中均会使用计算系统,使用较多的是关于病患资料的输入,信息科作为系统的主要研发和维护方,对医院医疗、医院信息具有支持和服务作用,在为院方提供快捷的网络服务的同时,保证了各科室工作效率。2.参谋决策作用。医院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谋决策作用,信息科的专业技术和设备需要进行不断的升级,保证信息维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新形势下,医院诊疗和科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数据库信息量增大,软件设备在处理过程中任务重、难度大,难以保证医院信息决策和使用者能够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而医院信息科的存在属于部门信息调度的中间者,医院数据库信息量暴增,不同部门和不同科室由于工作性质不同,需要使用的信息资料也不同,信息科可以在部门沟通中了解信息的使用特点和使用需求。医院信息科与医院其他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在交流合作中能够促进软件升级,保证信息归类的准确性和标准性,为部门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实用的决策参考信息。3.信息安全建设作用。医院信息科需要在分管院长或院长的带领下,规划安排全医院的信息建设工作,在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依据医院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建立持续性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科技手段和法律规范,明确医院信息管理的要求和目标。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分批、分期、按步骤完成。医院信息科研发的系统关系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管理效率,技术人员通常在技术培训和业务了解中获取医院不同部门和科室的工作要点,以此作为系统维护和软件升级的据点,保证医务信息在搜集、整理和汇总、传输中根据法律保证性和安全性,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可靠。

1.加强政治教育和思想学习。医院信息科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医院信息科需要整合医院科研和诊疗资源,对研究材料和病患材料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在系统开发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信息科的技术人员要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信息科在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要有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强化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在院方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政治思想教育,做好年度总结和季度分析,总结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评价,也包括对信息科部门效益评估。2.工作站和服务器的管理。医院信息科在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技术支持作用,医院不同部门和科室使用的信息系统均依赖信息科技术人员的研发、管理和维护、升级。信息科需要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和工作站维护工作。对于网络运行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在熟练掌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及时排除系统运行障碍,降低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促进网络建设安全既要靠技术也要靠管理,客户端可以建立病毒防护体系,隔离内外网的同时禁止外来存储介质的使用,这是医院信息科管理工作站的基本内容。在服务器管理中,需要做到配置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数据备份和数据存储中可以采用双链路设计,提高主机的服务性能。3.加强与科室和医院的联系。医院信息科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促进和辅助作用,但是信息科并不是一个单独成立的个体,其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要以医院不同部门、科室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为基准。信息科在开发、升级软件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科室的使用特点和使用需要,做好系统的定位工作,信息科在系统建设中具有领导者和指挥者的效用,因为需要在实践中增加与各科室和部门的联系。信息科开发出软件后,可以指导使用人员改变传统的操作方法,帮助医院人员更好的掌握系统使用方法。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针对这些,信息科在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中也要做出工作方法和调整,保证信息科科内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模式符合医院管理要求。

四、结语。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较广,医院信息科建立不仅是为了促进内部信息管理、存储和调用,同时还要信息软件开发和维护上促进医院工作水平提高。要充分发挥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就要在人才培养基础上,增加信息科与医院各部门联系,促进信息开发、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航,于淼.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188.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摘要:新农村的建设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沼气建设却为解决农村林木“三剩物”和其它废弃物污染,促进庭园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及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新农村建设一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二是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沼气在新农村建设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富民工程、家园工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生态农业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沼气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

2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

沼气是有机质在厌氧的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约占55%~70%。由于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所以其经济价值主要在能源利用方面。沼气可用于照明、做饭等生活用能,用于畜禽舍的照明、取暖和消毒,用于日光温室中点燃增温、增二氧化碳气肥,还可在果园内点灯诱蛾捕虫;沼液是沼气发酵的副产物是一种溶肥性质的液体。其中不仅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无机盐类,同时还含有多种沼气发酵的生化产物。因此,在利用中它往往表现出多方面的功效(如营养、抑菌、刺激和抗逆等效果)。沼液不仅可用作肥料,还可用于养鱼、植保和喂猪等方面。沼渣的利用。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残存物料的固体部分俗称沼渣。它富含腐殖化的有机质,含量40%~60%,全氮1.0%~2.0%,并含维生素和激素等,可用作肥料、栽培食用菌和饲养蚯蚓、黄鳝等。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多种庭院式经济。

3沼气建设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发展沼气,可使农业废弃物有效地用于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沼气的`生产。用沼气取代柴草和煤炭,将使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改善她们的健康状况。将带动农村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农村的大量闲置劳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通过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庭院经济,能明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创造良性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奔小康奠定良好基础。沼气池的运用,能消耗畜禽粪水、种植废物如秸杆、以及生活废水产生沼气。通过配套装置,沼气取代了煤、液化气等能源,成为农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一座8~10m的沼气池,一般可产沼气300~400m/年,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用燃料,帮助农民直接增收节支。

3.2经济与社会效益。

沼液收集后可以种菜、浇灌花卉果木等,也可直接排入稻田、鱼塘。一座8~10m3的沼气池,年产沼肥27t,相当尿素300kg,磷肥500kg,钾肥200公斤。残渣、沼液作肥料,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3环境与社会效益。

治理农村大气污染。首先,沼气是以甲烷为主,它所含的甲烷、氢和硫化氢都是可燃气体在燃烧中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产生二氧化硫,更不产生粉尘,且热值利用率达60%,而煤的热值利用率15%左右,节能炉也仅为20%多一点。另外因沼气热值高,用量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比煤大大减少;治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能源环保生态模式,可以基本改善农村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它的原理是利用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经过厌氧消化作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使粪水中的不溶有机物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实现无害化生产,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粪便进入沼气池这个密封的容器内,臭味就无法再向空气中散发;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粪便,杀灭了绝大多数的病菌和虫卵,不再孳生蛆蝇,用其施入农作物,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农村沼气的建设大部分与改厨、改厕、改圈同步实施,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实现了村容整洁。为解决农村过剩秸杆,秸杆禁烧禁抛提供了有效途径。

4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就是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沼气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沼气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组合成生态模式,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河南农业,(15).

2蒋克彬,张小海,蔡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5).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较为良好的作用,可提升数据信息的共享效果,促进长效规划与战略内容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整体工作流程,建立现代化的管控体系。具体作用表现为:

2.1可促进战略规划的落实。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期间,可进行总体规划处理,明确医院的长效战略内容与要求,简化工作流程,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信息化的运行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积极作用。且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升级的过程中,还能形成理性的目标分析机制与体系,统筹开展管理工作,促进组织协调管控方式的合理使用,以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2有利于促进工作流程的优化。

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可总结丰富经验,建立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与操作方法,丰富具体的工作内容。一方面,可实现业务流程制度化发展目的,确保数据具有可靠性与兼容性的优势,并提升数据应用灵活性与协调性,确保更好的进行数据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实施,可严格遵循当前的工作要求开展数据分析与审核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管理任务。

2.3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实施。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可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结合各方面工作内容建立多元化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积极作用,提升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且在信息化网络系统运行发展中,还能形成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针对机房设备、核心服务器等进行科学的处理,明确数据信息的管理要点与具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与管理体系,促进各方面工作的稳定进步与发展[1]。

2.4形成数据交流与共享机制。

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拓宽相互之间的交流渠道,编制完善的工作方案,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与调整。一方面,在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能够编制完善的数据交流体系,针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共享,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水平,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创建科学性的工作体系,以免影响各医院数据管理工作效果[2]。

文化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集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等功能于一体的运动形式,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逐渐成为社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进社区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广场健身舞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述,及对现阶段广场舞在社区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社区文化角度探讨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广场舞提出一些推动广场舞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社区文化;作用;措施。

1.广场舞的概念及特点。

1.1广场舞的概念。

当前,由于广场舞的种类多种多样,各地区之间组织的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广场舞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与分歧。其中“广场舞是指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

1.2广场舞的特点。

广场舞作为新兴的运动形式,因其时间、地点、参与人群不受限制,与此同时运动所需要的器械简易,又被人们称之为“低碳健身方式”。然而除此之外,广场舞还具备以下特点:(1)自发性与开放性:广场舞是一项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表演性质的体育活动,大多数社区的广场舞是由广场舞爱好者自主发起的,非政府组织的,因而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同时广场舞活动开展场地大多数为公共场所,参与对象为所有对广场舞有热情和兴趣的人民群众。因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广泛性与集群性:广场舞自开展以来,就广受人群群众的追捧,其辐射范围更是遍及整个大江南北,深入各个大街小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由于广场舞是一项集体性运动,广场舞爱好者在广场舞的魅力引导之下,聚集在同一个活动场所伴随着背景音乐翩翩起舞,具有一定程度的集群功能。(3)健身性与娱乐性: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广场舞是一种有氧运动,长期从事广场舞运动能够改善参与也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及柔韧性,具有一定的健身健美功能。广场舞之所以能够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它本身的娱乐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它还结合了舞蹈及音乐等元素,让参与者在音乐的背景下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4)多样性与简易性:由于南北方的文化差异,造成南北方广场舞形式的差异。同时,由于广场舞没有规定的动作,形式自由,舞蹈形式可以是民族舞、现代舞亦或是其它类型的舞蹈,舞蹈形式不受限制,因而舞蹈种类繁多。然而,广场舞的简易性体现在其器械需求的单一性和舞蹈动作的简单性。

2.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场舞作为一种民间最有号召力的运动形式,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广场舞在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参与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各个社区将广场舞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之一,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广场舞的发展,使得广场舞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阶段,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优美的舞姿、熟悉的音乐、便利的场地、“零门槛”的加入方式、明显的健身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参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加入到广场舞中,年龄层次也越来越年轻化,这就意味着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然而,广场舞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噪音扰民”引起的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导致人们开始对广场舞文化的误解,甚至开始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抵制广场舞。虽然有过争议与阻力,但现在,广场舞的一些较为负面的影响正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减小到最低化程度。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3.1促进人际交往,消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的局面,现代生活越来越便捷。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邻里之间相互没有往来。然而,广场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社区中有共同舞蹈爱好或是体育爱好亦或是需求的居民聚集在同一个场合,无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没有歧视,更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只要你喜欢就能共同参与。广场舞已逐渐成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人们通过这项运动结识朋友,加强思想和感情交流,逐渐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怀疑和猜忌,增进人际间的交往,消除人际间的“距离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3.2改变单一的娱乐休闲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场舞的兴起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来娱乐休闲活动以打麻将、看电视、上网等行为为主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走出室内,走向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学会在体育活动中释放自我,使得娱乐休闲方式不再拘泥于室内活动。此外,广场舞不仅仅是一种源于乡村的舞蹈,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舞蹈的内容往往是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是广场舞的参与者精神亢奋,催人奋进。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让人们暂时忘记工作、生活、学习等来源于四面八方的压力,还能让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让人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好处,促进居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减少不良文化的侵蚀,在社区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3.3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需要,提高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精神生活的发展,对于娱乐性、健身性的活动的追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现代人许多不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导致现代人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人们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开始追求健康的体魄。而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集“健体”、“健身”、“健脑”、“健心”四大益处于一体,再加上舞蹈本身难度不大,但锻炼效果明显,长期坚持,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硬化等症状,还能减少因运动缺乏而造成的体脂堆积,塑造良好的形体。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的体育需求,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3.4提供社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场舞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吸收和接纳各种形式的文化。因此,很多社区为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将广场舞作为一个着手点,将广场舞与社区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社区特色文化,以此来提高社区的知名度,进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现阶段,各个社区间会经常组织广场舞交流赛,以此来增进社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创造更先进的文化,从而全面提升自身价值。

4.推动广场舞积极健康发展的措施。

4.1普及广场舞相关理论知识,改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知误区。

目前广场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广场舞的认知存在误区,大部分人将“广场文化”视为一种低俗文化,认为广场舞是一项老年人的'运动,不适合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因而参与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在青年群体中普及率相对不高。因此,针对这种不利局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广场舞的健康发展。例如: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宣传广场舞健身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根源上改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知误区,让人们抛开原来对广场舞的偏见,学会欣赏广场舞,从而从心底接受广场舞健身这项运动。

4.2紧跟时代步伐,发展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广场舞。

当前,广场舞的类型以恰恰、爵士舞步为主,类型较为单一。此外,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以女性为主,男性跳广场舞的很少,特别是青年男性。因此,我们要结合时代特色,邀请专业人士,专门打造出一系列符合现代人胃口的广场舞舞蹈类型,特别是能吸引青年男性加入的广场舞舞蹈形式,从而提高广场舞的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发展广场舞,比如讲广场舞与地区性特色的“秧歌舞”、“扇子舞”、“龙狮舞”等舞蹈艺术结合,打造独树一帜的特色广场舞,从而推动广场舞在全功范围内的发展。

4.3重视广场舞对社区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场舞积极向上发展。

广场舞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在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广场舞的作用,更要积极引导其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将广场舞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中,保障广场舞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宣扬积极、健康的广场舞文化。除此之外,还需要文化部门、社区管理部门以及社区居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相信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场舞为来在中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城市的文明象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形式特征。近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风向标。然而,我们也要重视广场舞未来的发展趋向,要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加以制度的保障不断改进广场舞的各个方面,相信广场舞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广场舞作为社区文化健设的主力军也会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引领“风骚”数百年。

参考文献:。

[1]李玉红.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企业文化.。

[2]刘光锁.广场舞对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推动.[j].社科论坛.。

[3]杜晓芬.广场舞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绿色科技.。

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涵义界定。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学术界的很多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从理论上全面把握社区文化,笔者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包含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风貌、生活规范和社区团体、组织等四项基本内容,其中社区文化的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经过社区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出的一切物质财富。它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及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室、图书馆、人文景观、公园、市政建设设施等,还有居民所用的服装、用具、一切生活用品等都属于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它们的存在与使用无一不凝聚着社区人的智慧与价值观念,包含有深刻的文化特色;精神风貌则是通过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长期培养形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生活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实际上,精神风貌是城市社区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区开展积极向上的创建性文化活动的力量之源,它植根于每一个社区人的内心世界,并左右着社区居民生活的目标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社区生活规范既包括保证社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正常进行所建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它是社区人总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而社区团体、组织则主要是指实现各种关系的结构实体,它是社区其他文化的存在基础和保证。如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居民委员会、妇女团体及其他非政府性组织、团体等。这些组织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结合。社区文化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各有特点而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社区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浅析政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必须要在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的框架之下,引领一种表现为积极向上、健康有为、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统一企业的意志、凝聚企业的人心、规范员工们的行为。当然这就需要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宣传及教育实施工作,而这份重任就落到了企业的政工人员的身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目前我国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建设其硬件设备,同时很多的企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建设企业文化方面。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就有了自己的含义。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属于一种具有综合特点的多方向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所谓企业文化,其实质上就是指部分企业在其不断的完善体制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员工们的文化素质,促进员工们的身心健康,借助企业环境作为活动主题的平台,以企业特有的生产方式作为活动的载体,企业员工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联通企业的领导们共同创造以及形成的企业文化形态的总体。企业文化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体现出隐性以及显性的结合,对于企业员工们的思想状态、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具有明显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策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列工程的主要的组成之一,企业作为其中的关键的载体,其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员工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企业的现金人才代表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以及先进文化,可以说企业的这些的先进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开拓者已经成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大大的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企业文化属于是具有典型的微观组织的“软文化”,不管我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性,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处于不断地变化以及发展,时时刻刻的都在影响着企业里的每个人。企业文化中涵盖有先进的、自由的、民主的以及积极向上的文化,这些思想进入企业中,能够让企业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这样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活动充满校能够深刻地熏陶员工、感染员工,促使他们不断奋发进取,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员工自主举办的企业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活动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够塑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有利于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1.对于企业文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二者同属于是意识形态的范围之内,二者的基本目标都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基础建设。所以说,在我国,不管是企业的文化建设,亦或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基本的原则都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对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其首先必须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的文化,所以它肯定要处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要表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能够依据企业的基本理念,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路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以突出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先进的文化能够提高员工们的道德情操,凝聚员工的团结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目的就是要指导员工们,团结他们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要搞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企业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同时也要紧密结合企业当前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政策。采取创新性的管理方式管理员工们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等不同的方面,全面的指导员工们的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例如积极的宣传企业的良好的自身形象,紧密的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其经济工作。企业精神是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要有一定特色的企业精神,通过不断地宣传企业的精神,激发员工们的主人公意识,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政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政工方面的工作,使其在企业管理方面发挥出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具体措施:

1.强化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出企业党组织的指导性作用。要经常对全部的员工们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喝政策,培养吸收优秀人员加入到企业的党组织,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地在企业发挥其先锋模范效果。要及时关注普通党员员工的思想状态。另外还需要经常鼓励党员员工积极向身边的同事们宣传我党的各种方针和政策,发扬本企业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可以真正的体现出党员的模范作用。另外,企业不同的部门的党组织必须要强化联系基层的员工们,经常深入一线岗位,了解员工们的心理活动,虚心接受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2.在企业文化理念中突出政工工作。在企业中,管理岗位的'政工的工作内容最主要的还是集中于基层的员工,所以,要想使得政工的工作体现出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政工应该有的效果,就必须在开展政治工作时紧密的结合于企业的文化来开展。这样做就能够充分的激发广大员工们的积极性。所以,要想获得这样的工作结果,必须要做的就是扎根于企业的基层工作,经常接触广大的普通员工,真正的能够知晓他们的实际生活,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为他们服务解决。作为企业中的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要及时的重视员工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提升有利于员工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进步。

3.政工工作要面对员工。要积极的帮助广大员工们,了解企业的当前的发展形势。促使员工们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分析社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政工工作要密切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有不良情绪的员工要及时的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摒弃不良的情绪。另外还需要及时关注员工们的切身利益,向他们宣传当前政策法规。对于和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政策法规,要保证他们讲清楚,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文化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涉及方面较广,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必须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协调行动才能有效。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先也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的责任人。不然即便政工人员全部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也无法有效的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就不能有所作为。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档案工作基本情况我队组建于1957年4月,建队初期,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矿山地质勘探及外围寻找铜矿资源,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转入面上普查,找矿方向逐步向金、铜等多金属矿床转移.

作者:韩春华作者单位: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地质队刊名:兰台世界pku英文刊名:lantaiworld年,卷(期):“”(21)分类号:g27关键词: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目前,一些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效果,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期间,未能统一标准与要求,经常会出现信息传递与管理问题。例如:在系统建设期间没有针对患者转诊等服务工作进行合理分析,未能实现电子信息数据的科学交换与管理,只能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还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时候,未能明确分类标准与代码标准,无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表达与交换方式完成任务,不能保证信息处理工作效果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1.2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未能树立正确工作观念,没有将管理制度与工作内容充分落实在实际发展中。在信息化管理的时候,过于重视系统的设计,缺乏实践操作工作模式。且在工作中虽然可以提升系统的设计水平,但是未能将其落实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工作体系。

1.3信息安全性较低。

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中,未能科学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信息安全性问题,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一方面,医院的计算机局域网较为分散,一直处于单机的运行状态,且服务器的内存容量很小,不能科学存储数据信息,信息的共享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系统运行期间没有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共享机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模式,无法更好的进行安全性管控处理。

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又包括企业对外的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一些企业所标榜的企业文化,大多是指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与企业当下所拥有的实际文化有偏差,其目标的最终完成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秘书身份特殊,在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导的意识和企业的形象,其素质品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人”的建设企业文化是最近十多年中文文献中很有热度的一个词。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精神文化,这是核心层,涵盖了企业文化所有的精髓,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与发展前景等;二是制度文化,包括激励机制、酬薪机制、规章制度、职场培训计划等;三是物质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包括企业形象、办公环境、员工着装等表象的东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表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从价值导向到制度建设,处处可见企业文化的影子。

在企业文化价值链的众多环节中,企业中人是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因为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员工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任何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如果得不到员工心理上得接受,那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业内有一句话很是流行: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老板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文化,乍一听,此话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细咂摸,“老板的文化”只是企业领导的一厢情愿,具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实践路径固然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其最终成为“企业的文化”还要有一个前提,即“老板的文化”已经内化为“员工的文化”: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与行为准则。

一些企业打造出了很多响亮的文化口号与标语,这其实是对企业文化的另一种误解。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不是靠几个漂亮的装饰品所能诠释的,如此表面的企业文化,只能流于形式化、功利化。其实,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其基本的路径: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个性、打造企业文化标识。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虽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初衷都是培育员工的岗位主人翁精神,鼓励每个员工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最终使企业文化意识根植在全体员工心中,并体现在员工的工作之中。说到底,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员工的文化建设,建设有文化的企业首先应该从人的建设开始。

(一)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是推动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固然对企业文化的宣导与辐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要想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员工的内心深处,在员工中打造一个或一些标杆和楷模十分必要。企业秘书是最佳人选。因为秘书工作在领导机关,活动在领导左右,是领导的“贴心人”和“代言人”,其工作风格与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领导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影响力和辐射力”。

所以将秘书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标杆,并以此向内引导企业其他员工、向外宣传公司形象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秘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企业秘书是将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联系的纽带,是传播企业文化的使者。企业秘书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到秘书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文化在员工个人建设中的效能。

企业文化是所有员工的文化,只有企业文化根植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企业才会具备从上到下的合力。企业内部和谐氛围的形成,秘书人员处于关键的位置。很多企业管理案例告诉我们:在领导与职能部门之间、在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在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秘书人员协调工作做得越好,群体团队的整体效能就会发挥得越好,团体协作的意识也就会越强烈。只有企业秘书在工作创造出和谐舒畅的情感氛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才会比较通畅,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企业文化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三)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发挥企业秘书在文化变革中的推手作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境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文化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企业内部员工心理动向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异的信息,是企业文化变迁的现实基础。企业秘书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的最前线,他们很容易了解到企业员工追求意义与价值观念的动态变化、市场前沿信息、其他企业的优质文化。这些信息对变革和创新企业文化十分重要。

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内容,只有充分利用企业秘书掌握的信息,企业文化才能成为“适宜的文化”,即合乎员工意愿、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将,企业秘书既是企业的业务人员,又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秘书的企业文化素质,使其真正发挥“风向标”和“窗口”的作用。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效果显著。

三、提高企业秘书企业文化建设力的有效措施员工的工作状态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外部刺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有效的管理:

(一)强化企业秘书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力高效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本属精神领域的范畴,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它抽象无形的,其构成资源大多存在于观念、价值等层面。企业中制度建设与形象建设都应该建立在对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企业领导一定要通过文化信念的宣传与引导,使企业秘书真正地体悟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其对建设企业文化最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到底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到底什么是好的企业,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员工个体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企业秘书只有把握住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对企业秘书的约束力、鞭策力才会加强,企业文化才能内化为企业秘书的思想力。

(二)强化企业秘书对企业文化的执行力理念如果不付诸于实际,那将永远是空中楼阁。企业文化不但要内化于内心,还要外化于行动。目前许多企业文化还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发册子等表面文章的建设上,缺少行动上的真正落实。企业秘书工作业务量大,业缘涉及企业内外,其任何一项行动都关系到企业文化的传递与宣扬,所以企业领导一定要督促秘书在办文、办事和办会等活动时,将企业的价值观、战略目标等文化理念渗透其中。秘书工作无小事,只有企业文化成为了秘书工作的行动指南,秘书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员工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标。通过企业秘书工作作风的示范作用,企业员工有了个人文化建设的榜样,一个个抽象的企业文化概念便变得真实可感,具备了很强的操作性。

(三)关注企业秘书的个人发展。

优秀的企业秘书属于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的目标与人生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秘书个人的发展需求,适时地给予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或加薪或升职。充分的激励,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企业秘书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向全体员工发出一种信息: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并不矛盾,如果以企业的价值观为自己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认同于企业文化,实践于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就会给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四、结语。

秘书是服务性的职业。就企业秘书而言,为企业领导服务、为企业各环节部门服务、为企业员工服务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胜任建设企业文化领头羊的角色,企业秘书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信息处理、文字口语表达等能力,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管理、约束、刺激只是外力,只有企业秘书自律自重,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企业文化才会在其宣导和推动下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企业员工的文化建设,必须先从企业秘书的个人建设开始,这个事实不容忽视。

共青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青年员工是企业员工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群体。青年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上的认同感、积极度、参与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担负起带领青年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的使命。

首先,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有效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使企业青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般说来,企业文化是指以形式最佳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增强企业活力为目的,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员工行为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整体规范化的管理行为。它主要由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精神、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构成。因此,共青团组织就要引导员工认识企业的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这些物质条件只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企业凝聚力取决于企业的群体价值观。

通过教育,使广大青年员工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勃发、开拓进取的良好的风气,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良好的企业文化胜过任何的行政指挥和命令,它可以将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化压力为动力,其力量是无穷的。

其次,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明确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好引导作用

共青团作为积极上进的青年组织,对于青年的思想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青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主要的中坚力量,对企业文化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组织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宣传工作中,通过对青年思想的引导,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好推动作用

青年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力量,企业发展离不开富有进取精神并具有较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才,需要这些人才来推动其向前发展。青年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同样也有着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需求,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来发展自我,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两者的发展及需求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企业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和企业的一个桥梁纽带,可通过工作及活动的开展将两者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文化向前发展。

三、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一样,同样需要创新。青年员工作为企业中思想相对活跃的一个群体,其思维方式是紧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前进的,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也是较超前的'。思想活跃,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年对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影响。共青团组织必须把握住特殊的地位来将青年的这种合理的创新需求汇集起来,通过自身的工作渠道来使企业的管理者注意和接受这种需要,并把这种需求注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

最后,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方向,有的放矢。

一、努力获取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团组织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帮助青年员工树立这样一种精神: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勇于献身,必须牺牲和放弃今天的部分享乐,因为企业对青年员工的要求,更多的是奉献,而不是享乐。企业团组织作为企业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和实践者,在时间和实践的双重考验面前,以身作则,一以贯之,企业的青年员工就会自觉的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认同企业团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就会信任这种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青年员工基本都刚从校门走进企业不久,有时难免碰到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在冲突面前,企业团组织要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其不回避、更不丧失理想和信念,甚至还要能够忍受委屈。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去赢得在企业中的地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变成一种风范、变成一种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

二、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共青团的先进性

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发挥共青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实现企业价值与青工价值的统一,在企业中形成青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目标,并为之产生青工合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发挥青工的生力军作用。一是满足青工的自尊心。企业青工的物质需要在减少,而精神需要则在增加。企业共青团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企业的软环境,设法满足青工们的精神需要,引导和协助青工设法获得共识和自尊。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受到应有尊重,这样才能够激励青工积极投身于工作;二是满足青工的创造性。企业共青团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用争先创优等适当方式促使青工从事创造性思考、学习和参与创造性的工作,激发青工的主动精神,使青工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青年技术人员,他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所需要的智力或认知力多于所需要的体力,只有满足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才能做到“事业留人”;三是满足青工的归属感。对从事日益复杂工作的青工,现代企业不再是仅靠收入来吸引人,而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能使个人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来争取,正所谓“感情留人”。企业共青团可以在进行正确婚恋观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到“关心人”,从交友沟通、恋爱介绍、婚房介绍、贷款购房等等的服务,使每一个青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视企业为家。

三、在青年集体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因此,企业团组织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青年个体和团体的配合问题。个体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配合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体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配合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作为企业团组织,就必须组织引导企业青年团员爱国守法、团结亲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做好窗口服务,在工作中争创“青年文明号”及“青年文明号生产线”,以体现高度的职业文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增强从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展现企业青工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为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青年是企业的希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企业的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企业和青年群众的组织,其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具有很大影响力,共青团组织应该利用这种积极的影响力,结合时代的要求,结合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和繁荣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实现企业发展与青年进步的双赢,为塑造企业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按照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观点,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公司的ceo。许多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似乎都是以geo为主进行建设的,如美国通用公司的韦尔奇、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辛之助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文化背景与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国企(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是国家和人民的,国企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国企的发展必须依靠国企的职工,国企的发展成果必须惠及广大职工,因此,中国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职工群众为主体,企业领导必须把职工群众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更要善于发掘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美罗公司虽是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却以中方为主管理,公司从1993年成立,1994年打下第一桩,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缺经验、人数少等矛盾和问题,公司工会紧密配合公司党组织,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凝聚起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向竣工目标冲刺。工会干部经常深入工地现场,挖掘职工群众的先进事迹,及时提炼出发美罗公司的企业精神,即“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确立“情系客户、乐聚美罗”的企业理念,加强“卓越品牌”建设;通过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增强职工“优质服务”意识;通过吸引客户和员工参与美罗慈善活动,捐建了美罗希望小学的图书室,与上海图书馆徐汇分馆合办了办公楼宇心灵书坊;通过演唱会、白领运动会、足球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在美罗公司营造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多年来,在“美罗精神”的激励下,职工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战,终于实现了项目建设的“预算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大目标。新加坡项目经理感叹:我明白了美罗城、美罗大厦工程建设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美罗职工中集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在外国不少公司只有利益驱动。,实现由美罗公司自行管理的转型,并全盘接管了原外企管理的100多位员工,使公司工会会员人员规模由25人扩大到148人。在美罗团队的努力下,美罗大厦入驻了微软和美孚等首批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美罗城引进了时尚的kfc、必胜客、百脑汇等国际连锁店的旗舰店,国际管理经验与“美罗精神”相结合,实现了企业的转型,,美罗大厦和美罗城获得“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大厦”的荣誉。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必须贯穿于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全过程。但是,生产、管理和经营的'主体是包括管理者在内的职工群众,好的经营理念要融入管理、融入制度、融入流程,依靠的是职工群众,关键是做好经营理念的“落地”工作,即落到每个职工的头脑中、行动上。工会组织虽然不是企业经营理念体系的制定者,但企业工会应在经营理念“落地”工作上有所作为。企业工会要注重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服务观念,践行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健全班组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优化服务顾客的工作流程,培养职工的职业精神,养成职工良好的职业操守。企业经营理念体系只有落地于岗位规范、落地于职工头脑,才能融入管理、融入人心。19初,美罗公司确立了“情系客户、乐聚美罗”的企业理念和“引进品牌、整合品牌、培育品牌、形成品牌”的品牌观;,确立了“一流水准、一流服务、一流物业、一流效率”的企业宗旨;确立了让“租户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的企业追求。美罗理念、美罗品牌观、美罗宗旨和美罗追求,组成了“美罗经营理念体系”。

为了将美罗经营理念体系生根、开花、结果,公司工会做了大量的“落地”工作:一是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公司工会仔细分析顾客抱怨或不满意的点滴问题,在职工群众中确立和宣传“租户无小事、顾客是上帝”的服务观念,健全各班组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优化服务顾客的的工作流程。二是为职工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公司工会专门建立了“员工满意项目组”,每2个月定期编辑反映员工满意等情况的《员工之友》期刊;设立“职工接待日”,定期下班组征求意见,每季度召开员工座谈会;深入一线及时反馈并解决职工的意见和问题,确保工会成为职工困难的第一知情人。三是推进民主管理。公司工会在20在续签集体合同的同时,签订了第一份“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在修订了《职代会工作实施细则》,选举产生了“民管小组人员”和“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等,提升了美罗公司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四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公司工会组织管理人员“战高温”一线顶岗活动,真情打动普通员工;组织“租户无小事”演讲比赛,掀起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的热潮,使美罗经营理念体系深入人心、人人践行,确保了美罗各项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实现和完成,提升了“美罗”品牌的影响力。“美罗城”及其圆球形的标志,已经成为徐家汇商业圈闪亮的“无形广告”,吸引着无数市民和游客的眼光。美罗公司的经营收入随着进驻美罗大厦和美罗城客户能级的提高而不断增长,超过2个亿。

三、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工会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之路。

在上海,商务楼的物业管理和经营环境日趋激烈,不但有国外、境外的知名物业品牌公司跻身中心城区的商务楼物业管理领域,而且国内和市内的优秀物业管理企业也不断壮大发展,管理能级和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竞争的需要,许多商务楼物业企业竞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包括科研能力、人才结构、品牌优势、营销策略、无形资产等,而其本质要求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是一种长期积累而成的企业素质,是一种全体员工信仰而行的行为追求。十理念,百观念,千规范,唯有被员工所接受、所领会、所践行,才具有实在性的真正价值。毋庸置疑,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最强大的软实力。美罗公司工会在积极参与建设美罗文化的过程中,注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使美罗文化真正成为公司软实力的核心。自20起,美罗公司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发展。但是,美罗人懂得居安思危,公司领导层推出了“由终而始、价值创新”的企业创新观。公司工会顺势而上,在职工群众中开展了“创新美罗”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一是加强“美罗文化”宣传。年是美罗城开业的五年庆,工会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出版了一部反映美罗文化诞生和发展的书籍《走近美罗》,以此为契机,在职工中进一步开展“美罗文化”的宣传教育,如今《走近美罗》成为职工特别是新职工了解美罗文化、践行美罗文化的重要教材。二是深化合理化建议活动。

公司工会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动员职工群众参与营销企划的“头脑风暴会”,鼓励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公司工会还鼓励职工群众围绕服务客户、改进工作,贡献点点滴滴的金点子。一时间,各种金点子不断涌现,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用替代品修理美罗城球体灯”的金点子,节约了原应用进口材料的巨额开支。三是推进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智能型员工活动。着眼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根基。美罗文化的建设和提升过程,是公司工会致力于提高员工素质的过程。公司工会注重引导职工树立“学习、发现、进步、超越”的美罗学习观。通过晨训、墙报、《员工之友》、座谈会、瞻仰革命遗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学习教育。公司工会通过开展“深化素质工程,推进科教兴市”为主题的“双争双智”活动,推进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智能型员工活动不断深入。公司工程班组由于成绩突出,被市总工会评为“上海市500强智能型班组典型示范”班组。公司工会还通过季评“服务明星”和年度“优秀员工”授牌仪式,建立健全了激励员工立足岗位作贡献的机制,促进员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

公司工会配合党政开展一系列增强员工素质的活动,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使“员工文化”建设成为美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罗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上海首批百家“职工最满意企业”、上海市“双爱双评”先进集体,公司工会荣获了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美罗公司领导被评为上海市外资企业“员工之友”。实践证明,“美罗文化”是具有活力和张力的企业文化,其生命力强盛。美罗开业已经了,商业界有人认为12年是一个轮回,美罗城、美罗大厦能否保持良好的出租率,美罗公司能否持续发展,是摆在美罗人面前的严峻考验。美罗公司决定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美罗公司工会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聚沙成塔、聚水成河、聚人成气、聚心成城”的“美罗团队观”教育,增强美罗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及相关生产设备空前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国原有小家庭式的农业生产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型经济逐步显示出了其优势及发展空间。这种优势直接体现在新农村的农民经济收入之中,因此在谈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详细的论证农村合作经济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一)新农村的建设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民生产的支柱和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地貌特征,所以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对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首先,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最后,要提高农民的个人收入,确保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1.实现规模型、集约型、产业型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能耗。

2.有效的降低、减少农产品在交易环节中所产生的成本。

3.快速掌握市场信息、动态、需求等第一手资料,以科学的方法制定农业生产计划。

4.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尽快将最新、最高、最实用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第一线的'农业生产中去。

5.保证农业生产的资金,以全新的金融方法和理念支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

6.创建整洁、卫生的乡村居住条件;保证便利的交通环境;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原有的农村合作经济形式。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使我国很多地区的乡镇、农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的发达地区甚至提前进入了小康生活标准的社会。然而自从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种发展速度逐步放慢。

(二)新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及特点。

世界上的先进农业发展主要的成功经验是通过促进合作、联合等方式,组织并引导个体农民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我国新农村合作经济的兴起及其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上述条件下,我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这是从事相同类型农业产品经营的个体农民,在原有经济合作形式基础之上,以互惠互利和自觉自愿为先决条件,而组建的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下面我们就对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1.其发展范围与产业类型关联程度相对较大。其生产经营范围已经基本含盖了全部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特色产业,使得发展更快、更专业。

2.主体显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因为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各地区个体农民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经济条件、市场规模等状况,自行选择出了最适宜的合作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地方性的合作组织形式。

3.经济合作的各类组织,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特点。基本形成了相应的产业促进协会,又以相应的协会来带动相应的产业,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支持。

4.相关服务性功能日渐显现。随着新型农业向全面产业化、规模化推进,经济合作组织也出现了,向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实体方向的转变。开始向个体农民提供全套的生产及销售服务。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意识及水平明显提高。

5.小规模的合作组织依然占据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农村合作社和专业产业协会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区性特点。

农村合作经济发挥的作用。

(一)在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农业中发挥桥梁作用。

将家庭式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集约式的生产方式。并与当地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多形式、复合式的农村生产模式,向深加工式、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向延伸,促进原有的农村向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结构调整。引入先进的大型生产设备,并应用到生产第一线中去,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和劳动力。

(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个体农民面对着国际市场上大型专业集团、公司、组织的强势竞争。从而暴露出我国农业产品质量不佳,生产数量不足等劣势。通过合作经济,可以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农村经济。以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全程管控,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三)更好的保护和增加农民的个体利益。

在市场主导生产的市场经济中,个体农民往往因为对市场行情等信息不了解,或相关市场资讯掌握滞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合作经济可以将个体农民整合后以合同制进行农业生产,降低个体农民承担的风险。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快捷的市场需求预测,提高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强农业生产的指导性。从根本上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四)提高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

通过与科研技术小组、学术团体、专利项目组等组织的合作,提高个体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使个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并可以自主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试验田的讲解,为相关的科研团体的研究成果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一个平台。

(五)便于寻求法律法规方面的顾问与支持。

集合大多数个体农户的问题,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寻求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合作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将个体农民有序良好的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经济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2]张晓微.新农村经营组织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山东省:山东省工商学院,2006,(04).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1.农村村屯之间居住太分散,浪费了大量土地、能源、资金。农电、广电、电信等部门为了家家通,线路设备投入很多资金及人力、物力。可是现在还有一些用户仍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这也是因村民居住不集中而造成浪费的原因。农民每户的承包田仅一公顷左右,每户都需要购置农机具,拖拉机2-3台、水田犁、旱田犁、喷雾器等家家必备,还得备有农机具库房,而且这些农机具都是季节性使用,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浪费许多资金和资源。

2.农村卫生环境差,火灾隐患大,毁林开荒严重。因村屯之间居住太分散,很难实现统一供气供暖。所以农村做饭取暖都靠烧柴草和农作物秸秆,家家必有柴草垛,每到做饭时间烟熏火燎、灰尘飞扬,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人也遭罪,还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农村年年都有因为柴草垛着火连上了住房,给村民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住在山区的农民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和植被越来越严重,引起水土大量流失,使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屯里养殖户把垃圾、粪便到处乱堆乱放,造成路难行的现象屡屡发生。既破坏卫生环境,又影响了村容村貌。

3.农村有些用户电视、电话、电脑出现故障时维修难。农村用户普遍存在着电器有故障,找维修人员很不容易,特别是冬天,雪大路滑,天气又冷,想维修更困难。根据目前形势的发展,电脑已逐步进入农民家中,现在发现有些村民买了电脑却不能上网,找线路维修人员也很难,其理由是因为电缆老化无钱换新,或是用户太少不给安装宽带。

4.有些村屯不通小客车,村民出行难。农村道路不好,车主不愿去,使村民坐车难,打出租车还贵,特别是在风雪天气,打车更难。因离城市偏远,常因没车误事,如果有病重的村民不能及时送到医院,就更加危险了。有的村虽然通了小客车,也有时因天气原因无法通行,耽误了村民的正常出行;有的屯离小学校较远,小学生上学不方便,现在虽然有了校车的接送,可是一到风雪天气,校车无法通行,就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也存在着交通事故的隐患。

5.农村留守人员和劳动力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最近几年,因城里的居住条件比农村好,一些年轻人纷纷进城买楼,特别是正在恋爱中的年轻女孩给男方提出无楼不结婚的条件,也给农村一些家庭增加了经济压力。目前农村出现老人与孩子城乡分居的事情越来越多,老人在农村种田,供孩子在城里生活和居住,农村将要变成老人村,在老人身体逐渐衰老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再种地,又将怎么办?将来农村会出现大部分房屋空闲,这也是农民很大的一个浪费。

二、村屯合并的好处。

如想彻底解决此事,必须施行村屯合并的方法,就是把几个村屯集中到一起居住,选择交通方便的公路旁边作为住宅基地,建成楼房。

1.节约出大量的土地,增加耕地的面积。根据调查,农村每个行政村都有3-5个自然屯组成,每个自然屯的占地面积均在15公顷左右,如果把这些屯合并到一起,就能重新获得土地45-70公顷。

2.对农电、广电、电信等部门将能减少线路设备的投资,在线路维修工作中省工省力,又减少了耸立满地的电线杆。

3.农民把土地搞合作化、股份制经营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会使大部分农民节省时间和许多的投资,从农田里走出来,搞第二产业,将会增加很大的经济收入。

4.合并后,全村可实现统一的供气、供暖,养殖户专有养殖园区,把秸秆充分利用,制造成燃气,供给村民做饭取暖。把畜、禽的粪便和垃圾集中处理,变成沼气和肥料再次利用。既节省能源又益国益民保护了卫生环境。这样农村的卫生环境自然会好起来,毁林开荒的行为自然会消失,生态也会逐步的恢复起来。

5.学生就地就近上学既方便又安全,村民出行乘车也方便了,老年人也有了活动场所。使农民养殖、种植、打工、经商都形成专业化,再也没有春种秋收的牵挂,每一个农民的收入都会大幅度增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把几个自然屯都合并到一个大屯或成立社区,建设六层式的楼房,集中居住,一楼建有车库、商店、饭店等门市房,附近建有小学校、村卫生院、村支部(村委会或社区)、小市场、养老院、老年活动室、文化科技书屋。

2.建一个统一供暖、供气站,养殖园区,蔬菜瓜果种植园区,自来水站,农机库,小型储粮仓等。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措施,建起一座工厂,使一些闲置人员进场打工。既利民便民,又整体规范化,好管理。既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又使农民有一个稳定较好的收入。

3.再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搞好,装扮好村容村貌,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到农村城市化的幸福生活(可在有条件的村屯进行试点,然后再逐步铺开)。

浅析财税法教学在财税法治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税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的不断扩大,税收法治建设也日渐为学界所关注。一般认为,税收法治精神贯穿于税收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四个方面,其核心的思想是税收的课征必须基于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政府就不能行使征税权,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课税的过程具有稳定性和预测的可能性。[1]在税收法治的构建过程中,只有代表国家征税的税务机关、纳税人、税务代理中介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切实维护一种注重纳税人权利保护、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相适应、相制衡的税收法律关系。[2]正因为如此,财税法律人才的培养和财税法治理念的形成,在税收法律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财税法教学在税收法治建设中应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战略地位”[3].

一、财税法的普及教育:纳税人权利意识的提升。

纳税意识包括了纳税人的遵从意识和权利意识。纳税人的遵从意识表明纳税人对税收法律制度的认可,这种认可是税收法律实施的重要支撑。当税收法律规范内化为纳税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时,良好的税收法律秩序才能得以实现。只有纳税人有良好的税收遵从意识,能够自觉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及时填写申报表,按时缴纳税款,税款的征收才能顺利的实现,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和征管成本才能有所降低并有效的减少税法实施过程中的摩擦,从而促进良好的税收法治秩序的形成。各国税法对纳税人的权利都有所规定,并将其作为平衡纳税人与征税机关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制约机制。通过赋予纳税人相应的权利,对征税机关的征税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制约,通过程序机制来达到以权利控制权力目的的必然要求,对征税主体的不规范征税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权力制恒的税收法治。但这种以赋予纳税人权利为基础的权利制约机制的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为前提的。法律规范所赋予的纳税人权利仅仅是静态的权利形式,要真正实现纳税人权利与征税权之间的有力的对抗与制衡,则需要纳税人积极且正确的行使其权利。这就要求纳税人不仅应当了解其享有的权利的内涵、了解适当的行使方式,更应当有积极的权利行使的意识,了解其所享有的权利及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惟其如此,静态的权利才能转化为动态的权利制衡机制,进而促进税收法治的形成。

可以说,最好的法律秩序,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自觉遵守的秩序,这是理想的法治状态。因此,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提升是税收法治的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纳税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尤其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的纳税人权利缺失的法律文化背景下,纳税人意识的自觉的培育和形成,更是至关重要的。与纳税意识的形成相关的,除注重法治硬件系统的完备外,财税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应当受到重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守法品质必须通过包括普法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和措施有意识的加以培养才能形成。[6]如果说税收法治实践中赋予纳税意识形成的丰富的法制环境的话,则财税法教学应当成为财税法律知识的自觉的传播的渠道。通过财税法教学的大众化的教育和宣传,对民众的财税基础知识和法治观念进行普及,对法律知识进行传播和教育,使公民获得关于税收的正确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纳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财税法教学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注重普通公民的基本税收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形成大众化的教学模式。这种具有普适性的大众教学模式,其目的不在于培养形成具有财税法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在于以财税法律知识的传导,提高公民对财政税收的正确认识、了解与财税相关的基础法规,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税收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具有明确的教学对象,而以一般的普通的人为教学对象,并不断扩大其接受的范围。只有通过这种大众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将财税法基础知识的传播无限制的扩大,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税收遵从意识和权利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实现税法,最终促进税收法治的形成。

在税收法治框架内,与纳税人直接对应的是税收权力机关,即税收立法机关、税务机关和相关的司法机关,他们在税收法律的运行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对税收法治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立法层面:立法机关税收意识欠缺制约税收立法的完善。

从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来看,税收立法层级较低,大多以暂行条例、办法等行政法规、规章的形式出现,透明度、可预测性、权威性和稳定性较差,在实践中更存在“税费不分”、“以费代税”的情况,破坏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这种税收法治状况,与当前我国立法机关对税收的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权征税,更无权开征税收,强调“宪法优位”或“法位阶原则”。税法的“议会保留”是税收法治实践的基础,而人民代表大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放弃其税收立法权,无疑是对公民财产权利保护的放弃。行政机关在税收立法权上的稽越,更是无视公民征税同意权的权力扩张。由于对税收性质的认识不足,导致其立法机关自觉、不自觉的放弃其对税收立法权的控制,随意授权税务机关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当前税收立法以行政机关立法为主导的立法模式,也是当前税收法规混乱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说,由于税法的规定既要确保税收收入,又要与司法的秩序相协调;既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又要体现出适度的调控,因而税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8]这要求立法机关具备足够的财税知识,以针对不同的立法要求进行不同的制度设计,避免税法体系内以及法律整体体系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立法人员财税法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其无法针对财政税收的特性制定具体的规则,税收立法更多的依赖于税务机关,甚至也无法对税务机关提出的立法草案进行富有决定意义的审查。这形成了我国税务机关自行立法、自行执法的税收征管模式,税务机关的权力无限的扩大,阻碍了税收法治实践的形成。

因此,完善我国税收立法,重要的一点是应当提高税收立法人员的财税法素质。只有一批具有深厚的财税法治理念、熟悉各种财税法特性、了解税收法治实践的人,积极参与税收立法中,才能对财政立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执法层面:财税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依法征税。

在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关系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构成直接对立的双方主体,税务机关的征税意识将直接影响双方的法律关系的形成及发展,直接关系着依法治税的成败。为保证税务机关自觉执行税法的规定,税务人员应形成依法征税的意识。

(1)税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财税知识。从税法理论来说,税收之债仅于具体的经济生活事件及行为可以被涵摄于法律的抽象构成要件时成立,税务机关对此并没有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应对法律的抽象构成要件有足够了解,以能够以此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或收益进行税收构成要件的事实判断,决定其是否可以涵摄于税收构成要件之内以及是否成立税收之债及税款的数额。在税款征收过程中,无论是税收法律适用的选择还是应税事实的判断,都必须以税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税知识为前提。

(2)税务人员应建立良好的依法征税的意识。税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税知识,仅仅使其能够进行税款的征收,但这仍然无法实现征管环节的法治化。当前税收征管实践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处于命令与服从的地位中,税务机关随意扩张其征税权的内涵的现象十分严重,税务机关甚至有权决定税款的征收及数额。这种状况是对税收法治的极大否定。在税收法治下,税务机关必须严格依照税法的规定征税,它有权根据经济事实判定税收构成要件是否成立,但它不能随意创设税收债权,也无权随意减免税收。也只有根据税收征管程序进行的税款通知才是合法有效的。在税务机关的行为对征收过程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税务机关的.自觉的依法征税意识的形成,无疑将决定征收过程的合法化程度,进而影响税收法治环境的形成。

税务机关的征税意识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税收的征管,避免税收争议的发生,减少税收的征收成本。更重要的,税务机关只有形成良好的征税意识,才能自觉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并保障税收征管过程的法治化。

(三)司法层面: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专业的指导。

司法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保障。在税收领域同样应该如此。但实际上,在我国的税收实践中,司法对纳税人权利的救济极为薄弱。税法的技术性特征导致涉税争议的解决也呈现出对技术性专业性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税收诉讼法律制度中明显忽视这种技术性的要求。[9]法官欠缺相应的财税知识,导致其在案件的审批过程中无法进行独立的法律判断和事实判断,进而根据价值的选择作出独立的法律认定,解决涉税争议。甚至税法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导致了税务案件中司法机关对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法官在进行判决时往往按照税务机关的意见来判决案件。表面上看来是法院在审理案件,实际上是税务机关在审理案件。这种由税务机关自己做自己法官的审判,其中立性、公正性丧失殆尽。法官独立性的丧失,即很难谈及其能够真正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税收权力机关来说,由其在税收法治进程中的作用所决定,其财税知识的掌握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将极大的制约税收法治的形成。如果针对纳税人的大众化的财税法教学仅仅足以提升纳税人的基本的财税知识和法律常识,那么这种普适性的大众化教学并无法满足税收法治对税收权力机关执法人员的财税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要求。执法人员所接受的财税法教育,一方面应当形成系统的财税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个税种的构成要件、应税事实判断、征管程序等与税款征收直接相关的财税知识,熟悉各种税收核查、帐簿检查等各种与征管相关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并足以灵活运用于税收征管实践当中。另一方面,财税法学教育也应当立足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执法人员的财税知识必须在正确的法律意识的指引下才能真正实现税收征管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执法人员应当形成依法征税的自觉的法律意识,明确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法律步骤、方法和程序,熟悉各种争议的正确、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能使整个征管过程法治化和有序化。

税收权力机关的财税法意识对税收法治进程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财税法的专业性教学应当成为财税法教学的主导。财税法教学不应仅仅以大众化的基础税收意识的培养为目的,最终掌握财税法律知识、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财税知识和法律知识、对财税法治实践产生影响的人才的培养,才是财税法教学的真正目标。财税法知识通过财税人才作用于实践,税收法治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

业性的服务,在“推进税制、税务行政等的民主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2]一方面,税理士通过其专业性的服务,为纳税人遵守税法提供合理性建议,促使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另一方面,他也通过为纳税人服务,对征税机关进行更富有专业性的监督,对征税机关的征管行为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依法作出行政行为。

与税理士处于征管过程的某一环节所不同的是,财税法学家则是超脱于税收法制实践之外的。尽管税理士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地位可以是中立的,但其事实和法律价值的判断却无法避免受到维护纳税人权利这一职责的限制。而财税法学家则可以完全独立于各种利益的纠葛而以超脱的视角对各种纳税行为、征税行为及各种涉税争议进行独立的法律价值的判断。财税法学家对各种涉税行为的专业化审视,进而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抽象,形成系统的财税法理论,以此对税收法治实践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此,财税法学家不仅应当具备财税法技术,更应当具备一定法律信仰、道德、人文精神、专业知识和理论、心理素质以及行为方式等素质,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够对税收法治实践作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能够对财税法律实践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深化。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能使其形成独立的价值的判断,也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对现行制度的实施效果的法律评价,进而提出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完善的必要和完善的途径。因此,对财税法学家来说,其财税法知识的获得应当远较其他的财税法职业者更为全面性、理论化,并有利于富有法意识和法思维的独立的观察视角和方法的形成。

因此,税理士和财税法学家的培养,应当是一种精英式的财税法教学方式。精英式的财税法教学方式一方面注重系统的财税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培养,但并不仅仅停留于税收的技术操作层面的简单传导,而是更应注重法律意识和税收意识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对财税法律的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正义的信念,形成学生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权的保证,对自由、公平、效率等法律价值的自觉的追求。只有通过这种精英式的财税法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财税法律人才,作为纳税人与征税机关的沟通渠道,以其独立的法律价值判断影响税收法治进程,最终促进税收法治的实现。

财税法教学以其财税法律知识的传播,影响社会各阶层的税收意识。通过大众化、专业化和精英化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途径,实现对社会大众的税法意识的渗透、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对社会中间阶层的税法理念的培养,使纳税人、税收执法人员以及税收中介机构、财税法学家的税法意识在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形成,在全社会形成完整的以普遍性的纳税意识为基础,以执法机关人员的专业性税收意识为主导、以系统化的税法理论为指导的税法的主意识流。这一主意识流的形成,将影响税收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相关人员在税收征收过程中的行为,以其具体的行为对税收法治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推进税收法治的发展。

以不同层次的财税法律意识的培养目标,分别设定不同程度的财税法教学方式,使财税法知识的传导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我国现行的情况看,大众化的教学方式往往被忽视而为简单的税收法律的宣传所取代,导致人们所接受的基础财税法知识欠缺体统性和完整性,影响了普遍的税收意识的形成。专业性的财税法教学尽管受到重视,但由于教学技术、法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未对财税法治实践所必须的各类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各种有效的渠道,已培养的财税法人才在财税知识或法律意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就精英化的财税法教学来说,财税法理论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但在不同的培养规则下往往形成以经思维或法律思维为主导的单一的理论分析模式,欠缺财税法理念的整体思考。可以说,各种富有不同层次的财税法律知识的人才的欠缺,已成为我国财税法治形成的重要的主观性因素。为此,为发挥财税法教学对税收法治的推动作用,针对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财税法教学改革即是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按不同培养目标对财税法教学进行区分是相当困难的。三种教学模式是统一的整体,都是以财税法律知识的传导为目的的层层递近和提升,其相互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样是相当明显的。只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相互配合、相互倚重,才能培养出法治实践所必须的财税法律人才,对财税法治实践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财税法教学以其财税知识传播的功能,在税收法治构建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换个角度来说,财税法教学对税收法治的影响,是以税收法治实践本身的发展为前提的。税收法治的发展,才会为财税法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为财税法律意识的传播和形成提供动态的媒介。通过税收法治实践,社会各阶层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税收法治的内在涵义,并体会其税收意识在税收法治中的价值,进而与税收法治实践形成良好的互动。而税收法治实践的发展,也加深对财税法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驱动财税法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财税法治化的进程,必然对已有的财税法律知识、观念乃至法治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的修正,而这也促使财税法教学的不断发展。

「注释」。

[1]周卫兵:《试论税收法治及其制约因素》,载《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参见孙士玉:《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强化途径》,载《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参见霍宪丹:《不解之缘: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n。

bsp;[4]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参见甘功仁:《纳税人权利专论》,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6]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在此所指的权力机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立法机关所指的权力机关,而是泛化的权力机关的概念,即它是指税收法律运行过程中与征税有关的一切权力的行使机关,包括税收立法机关、征税机关和司法机关。

[8]参见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9]参见熊晓青:《税收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北大法学院硕士论文2001.

[10]参见翟继光:《试论税务法庭在我国的设立》,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1]参见翟继光:《欧洲法院在国际税收协调中的作用及启示》,载《上海财税》2003年第11期。

[12]参见[日]北野宏久:《税法学原论》(第四版),陈刚、杨建广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页。

[13]参见[日]北野宏久:《税法学原论》(第四版),陈刚、杨建广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页。

[14]台湾学者黄俊杰在介绍台湾的税收法治进程时,介绍了台湾税收代理士的身份的变化对税收法治的影响。他认为台湾税收代理士逐渐由原来的会计师转由专业的税法专业的律师担任,改变了原来状态下税收代理士只能提供单纯的税收计算、咨询等服务,而能够为纳税人提供包括税收计算在内的更多的税法方面的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税收的法治化。

汤洁茵。

文档为doc格式。

礼仪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在和谐社会下,市场经济才能稳定。而要实现和谐社会,仅仅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介入法律作为基本保证。经济法是实现社会责任平衡的基本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其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因此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经济法对和谐社会形成的作用,以及经济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肯定了经济法在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它以正义、公平、经济秩序和谐统一和维护大多数人利益为根本目标。经济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障,它与民法、经济法等的差别在于它是以实现社会责任的平衡为基本理念。和谐社会的实现与经济法之间相辅相成。和谐社会是经济法建立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法的执行。而经济法对和谐社会形成的作用不言而喻,经济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矛盾,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经济法的提出同时满足了公众需求和国家需求,是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的体现。经济法的存在能够很好的解决市场秩序混乱和国家监管不严等问题,是实现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平衡的必然需求。经济法从被提出开始,就以寻求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主要目标,这种理念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是经济法调节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经济法是以社会责任的提出和实现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协调性、市场经济的主体运行以及政府的参与。而和谐社会致力于实现民主的,法制的、公平的社会体制,它要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性,同时使社会结构更合理,人类的行为更规范。和谐社会是经济法追求的目标,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总体特点在于经济主体的规范化,市场经济的稳定化以及社会保障的时效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判断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民主法治,在民主法制社会,人类的法律意识较强。这样,有助于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建立和执行,从而提高经济法的时效性和规范性,实现经济法的法律意义,使其更好的发挥资深的法律效益。

首先:经济法为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证,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发展前提,是保证市场良性竞争的基础。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调控,经济法可以解决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确保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物权、金融等方面的规定更加具体化、合理化。相关经济法不但确立和规定了国家调控的权限,还规定了政府机关以及相关部门的权限,并对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给与明确的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经济法的监管下实现了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其次:经济法的出台更好的解决了社会经济矛盾,从而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产生。无论是在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经济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近年来颁布的《独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能够起到组织经济生产的.作用。现阶段,制约和谐社会实现的主要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过大。因此,制定相关的经济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税法等相关法律上进行必要的规定,如在《财政法》方面,应增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总之,经济法通过控制和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第三:经济法有利于完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经济法从法律层面对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维持市场秩序,减少政府压力。经济法通过出台相关的措施实现市场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如果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严重影响着市场的效率,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不稳定,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实现。而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都能够协调市场经济的主体利益关系,从而规范了市场行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最后:经济法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经济总量平衡。通过宏观调控,经济法能够有效的优化市场经济结构,从而确保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其中,用于宏观调控的法律主要包括财政法、银行法、税收法以及对外贸易法等,这些法律的存在有效的规范了市场秩序和责任。即将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从而使市场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确保社会效益的实现。市场经济下,无序发展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等问题,仅仅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是无法实现市场稳定的,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在控制通货膨胀等问题上引用了经济法,对市场行为进行干预和调控,从法律角度明确政府的权限与责任,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为实现和谐社会打好基础。

3.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但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问题,市场经济混乱,政府调控能力弱化,市场潜规则等现象严重。因此,通过法律手段介入调控市场经济十分必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只有在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市场秩序才能稳定,社会效益与个人利益才能实现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法的颁布和实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法会进一步得到认可并应用于社会实践,会成为协调社会利益,稳定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保障。总之,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不断的推行和完善。(作者单位:义乌市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史际春.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浩云.论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经济师,(1).

[3]姜庆丹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经济法理念[j].理论界[j].(4).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农机推广服务工作是整个农业科技的重中之重,是把农机化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基层推广农技技术,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机生产的演示和宣传。可以开展专业的农机使用培训,提高靖江农民对农机的使用水平。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农机管理条例,对农业生产机械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能级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机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加强对农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的提高能给推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以保障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能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为农业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农机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机技术的宣传,只农民群众更深入地认识到农机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农民群众对农机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机技术的接受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农机技术的二次开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农机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切实经济收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机技术也得到推广。随着农机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农业生产想要增产和发展,就必须推广农机技术。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农机技术的地位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机推广技术的作用,以及农机推广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机技术推广;地位;发展。

想要完成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要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依靠高科技的农机进行农业生产,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因此,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只有推广符合农业生产的农机,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才能达到建设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目的。

礼仪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青海省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青海省林业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其具体内容如下:

1.青海省林业发展的特点。

青海省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从青海省林业发展的特点上看,青海省土地面积7215.0万hm2,大部分地域属高原地带,林木稀少,其中草原面积3646.7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5%。草原面积中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3.8%。全省林地面积719.4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03%;森林覆盖率只有5.2%,大大低于18.21%的全国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匀,多处于江河源森林生长极限带。青海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局限,适生树种比较少,全省有耕地面积66.9万hm2,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9%,其中坡度25°以上坡耕地3.3万hm2。青海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空间差异大,山地分布很广泛,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林业是青海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青海新农村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林业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林业建设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二是林业能够促进农牧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增收的可能,发展林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林业建设是实现新农村牧区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林业的发展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由上可知,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势在必行。

为进一步提高青海省林业产业的利用率,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了解青海省林业发展的特点和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总体规划,分区治理。

总体规划,分区治理,是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青海省而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林业的积极作用,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根据青海的地理地貌特征,从整体上对青海省的林业进行规划,将全省划分为东部黄土高原综合农业区、环青海湖牧农渔林区、柴达木盆地农牧林渔区和青南高原牧林区。总体上实行“南封、北育、西治、东造”的总体方针,而针对不同区域,在新农村建设中,其林业发展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进行分区治理。

2.因地制宜,找准重点。

因地制宜,找准重点,是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用的重要环节。青海省林业发展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而应开展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找准每个区域的建设重点。具体说来,青海省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林业的积极作用,对于浅山地区要大力营造兼顾生态和烧柴等问题,在东部农业区则要实现绿化、美化和产业化目标,此外要发挥林业的城乡环境美化绿化功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景观。

3.保护资源,培育特色。

保护资源,培育特点,对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青海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发展林业,还要保护资源,力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链。在具体做法上,青海省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情况,培育青海省林业发展的特色,认真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保护,对于妨碍林业发展的乱砍乱伐行为,要明令禁止并严惩,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培育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良好。

4.林权改革,分类经营。

林权改革,分类经营,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青海省新农村建设,要发挥林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还要在林权改革上下功夫,通过深化林权改革,开展分类经营,使青海省林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整体上规划青海省林业发展。其次,要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体系,确保林业发展合作经营的有效性。再次,要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使森林资源发展有章可循。此外,还要建立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支撑体系,通过林权改革,发挥林业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结语。

总之,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发挥林业的积极作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青海省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林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点,即总体规划,分区治理;因地制宜,找准重点;保护资源,培育特色;林权改革,分类经营,充分发挥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林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海省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童智玉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1]马春梅.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探讨[j].才智.,(09).

[2]张军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

[3]梁钧.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

[4]姚顺彬.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林资源动态变化浅析[j].林业资源管理.,(s0).

[5]杨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税问题与政策思路研究[j].中国市场.2016,(16).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摘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可以使遥远山区的农民看到电视、听到广播,充分了解国家发展,解决民心工程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是党和政府为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更好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1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难以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长期实行。

近几年,我国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相关工作,但由于大多数设备出现故障,并且缺少经费进行维修,设备的维护成本相当高,导致在资金方面存在不足,最终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难以长期实行。

1.2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对广播电视村村通有关内容与目的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使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的了解不全面,大部分人认为广播电视只起到娱乐作用,对于生活与工作起不到什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难以推进的原因。

1.3实施难度大。

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人民群众支持较少,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很难真正做到“村村通”,导致入户率低下,此工程难以进行。大部分村落自然条件较差,居住范围较广,也是其因素之一。

2如何更好地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2.1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党和政府应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给予大力支持,能加快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在进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时,如若遇到困难,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使相关困难与难题都能得到解决。党和政府也一定要将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到日程上,并在工程实施时,考虑到实施地区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能顺利进行。

2.2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宣传。

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时,一定要进行大力宣传,让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在进行大力度宣传的同时,还要使人民群众心中有信念,为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从而更好更快地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

3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

3.1加大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实施力度。

在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畅通机制。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不仅要对已经建设好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进行巩固,对其维护经费进行落实,还要对未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加快实施建设步伐,并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队伍进行系统培训与管理。

3.2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一定要依照具体实际情况对农村新文化建设做出相关部署。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在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往的基础对技术方面进行改造,并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使过去的基础设备老化的现象得到充分改变。

3.3加快推进网络改造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也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在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时,要对农村现在拥有的广播电视进行充分改造和创新。除此之外,积极推动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进步也十分必要,其有利于实现广电网络的统一管理,并建立更好的经营体制,做到利益共享。

4结语。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是为了解决大部分农村缺少广播电视、不了解时事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利于加快我国建设新农村文化的脚步,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必须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要更好更快地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就要尽快全面实施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正福.如何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安装和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7(12).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应创建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保证各方面工作都能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情况下,优化整体工作模式。具体措施为:

3.1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措施。

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期间,医院应合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编制计划方案与模式。首先,需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硬件系统,在硬件系统的支持下改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式,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其次,在信息化建设期间还需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信息化管理建设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当前管理工作与技术内容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合理的管理与分析机制,增强整体工作效果。最后,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设置医院各个科室分支,创建专业化的网络平台,在其中设置学习系统、交流系统、数据搜集系统等,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促进各个科室更好的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以免影响科室工作质量[3]。

3.2创建his信息系统。

医院his信息系统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方式,对各个部门人员、物品与资金进行综合管理,能够在每个医疗工作中采集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实现汇总与加工目的,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当前,一些医院在his系统建设工作中,虽然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体系,但是管理工作落后,不能使用科学方式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在his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调控,明确工作目的统一建设流程,保证管理效果。一方面,在建设his系统期间,应统一工作标准,结合系统的建设要求进行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协调,提升系统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在his系统建设中还需做好培训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掌握系统建设技能与知识,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工作中,以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4]。3.2.1检验信息系统(lis)的.建设对于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而言,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检验申请方面、样本采集方面与样本收核方面的功能,在建设期间应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革完善,编制计划方案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免影响系统的良好运行。第一,lis系统的应用,可供给住院医生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在系统中发送数据,自动生成检验项目,并为患者记账。在门诊科室系统中,可自动生成检验申请项目,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自动化生成检验项目,患者可以在检验部门化验,无需中间流程。而非门诊科室在记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lis系统获取数据信息,促进检验项目相互对应,形成良好的检验管理体系。体检患者还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进行预约,有利于促进检验项目的合理控制,预防错收问题、漏收问题与多收问题[5]。第二,应完善lis系统的采集功能,实现样本编号的工作目的,可针对患者数据信息、检验内容、条形码等联系在一起,在各类数据信息的支持下,为临床科室检验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6]。第三,应使用lis系统进行检验结果记录处理,完善检验结果的记录功能,科学记录检验结果,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转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设备输入处理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检验数据的自动化接收系统[7]。3.2.2影像系统(pacs)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重视pacs系统的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处理效果,编制计划方案,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医院在使用pacs系统期间,应将其划分成为四个阶段。其一就是微型放射科内局部影像设备的管理阶段,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系统对接目的,在减少投资金额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效果。其二就是放射科影像数字化阶段。其三就是联网阶段,其四就是建设本地区网络阶段,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部门应创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8]。

4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总结丰富经验,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8]王慧英,李伟荣.传统病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实践[j].中国病案,2017(9):8-10.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在农机的研发阶段,应首先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开发出最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农机,然后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不仅农业生产需要农机的支持,农业副产品的加工以及运输等操作,同时也需要农机协助完成。靖江推广农机技术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全面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靖江使用新农机技术进行麦秆还田、变废为宝等农业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农业生产造成的空气污染。

2.2主导。

通过推广农机技术不仅能增加农业的产量,同时也合理地调整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农业的生产需求。农机技术不仅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靖江通过增对秸秆还田机械技术、水稻生产机械技术的运用,不仅能节省农业生产资源,同时也实现了将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

2.3决定。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解放农业生产力,通过全面的推广农机技术,推进农业化机械设备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全面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保障。通过加强对农机的研究,提高农机的科技含量,不仅能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水平。晋江通过增加农机技术的使用,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化的加工,提高了农业加工产品的价值,增加了农业加工产品的商品率,为农业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提供了保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