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

时间:2023-07-22 05:43:05 作者:韩ll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一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及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列举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中国古代经典家教故事。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古代,长辈往往通过书信寄语晚辈,在信中,作者将人生感悟、社会法则、求知体会等倾囊相授,不仅其亲人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学习之处。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不久,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书信,原文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开头三句为此封家书的总纲,提出“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两个关键点,告诫儿子要涵养淡泊和宁静的人生态度,沉淀下来提高学识、增加才能,而后反面警示,告诫儿子不能懒惰怠慢、冒险急躁,最后紧扣主题,提醒儿子光阴易逝,不要在麻木中消磨耗费自己的黄金时光,到最后悔恨不及。诸葛亮生逢乱世而遇明主,成就了一番事业,前提便是他能够静心求学,发奋读书,他将自己一生的感悟浓缩成几句话,全篇说理的同时体现了一位老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我们的生命都是短暂而有限的,如何拓宽自己的生命厚度,在不足百年的光阴中有所建树是每个人面临的实际问题。诸葛亮跨越千年,在《诫子书》中为我们指出来一条终南捷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实现价值的必要前提,静心求学、读书思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路径。

《颜氏家训》是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记述的其对后辈的训诫,开后世“家训”之先河,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在勉学篇中,他提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并通过列出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等鲜活的事例来进行论证,让后辈听到皆心悦诚服,他还将读书治学之道概括为勤笃、切磋、博学、务实,这八个字的要诀,不仅启迪了其子孙,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治学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止足篇中,他写道“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旨在教育子女生活中要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奢侈无度;“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惟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一句再次警示后辈欲壑难填,必须知止知足、克制物欲。在涉务篇,他提出“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着重强调务实这个优秀品质,告诫子女要将他们的所学加以应用,这种“知行合一”的观点与当下倡导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亦不谋而合。

《曾国藩家书》中收录了其给家人写的1458封家信,内容广博,其中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有为官治国之道,在信中,他总是娓娓道来,以自己的人生历程举例论证,现身说理,让人信服。他善于将抽象道理具体化。比如,教导家人要保留寒素门风,不能生出官宦子弟的习气,就要求他们出门不坐轿、不许使唤奴婢做取水添茶的事情;教导后辈勤奋有恒,就要求他们“不得晏起”,按照规律作息。他还善用典故教育家人。在信件中以康熙年间流传的“六尺巷”典故为例,通过引用“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激励后辈为人要宽容大度,以礼处世;在致九弟的信中,他写道“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者,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通过罗列历史上一些性格强势的人物的悲惨结局,来劝勉家人应秉持中庸之道,修炼不争不抢的淡泊之道。这部饱含“百姓日用之道”的曾氏家书,在当今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关于立德、读书与立志方面的训诫更是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为今日社会文明风尚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智慧和养分。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08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三

《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1】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xx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xx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xx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四、落实“三个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四

小时候过年,母亲都会用废纸做一个红灯笼,除夕时把压岁钱放进里面,然后挂在老屋被柴火熏得黢黑的楼板上。灯笼上红色的流苏,在柴火的青烟中摇曳着,一晃过了30年。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模仿能力很强。小时候,外地商人来村里叫卖东西,母亲总能模仿着对方的口音与其交流,弄得别人以为遇到了“同乡”,不觉在“他乡遇故知”的感动中欣然同意了母亲的砍价,母亲也常常会高兴地款待他们一顿饭。母亲因此掌握了不少“洋腔洋调”,受到村里妇女同志们的集体崇拜。不仅如此,母亲也常常凭借着出众的模仿能力而“引领”着村里的潮流。毛衣的新织法、鞋垫的新花样,她在别处只看一次就能记住,回家就能仿制出来,引发其他家庭主妇的争相模仿。在这样的手工活中,母亲练就了出色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然而,小时候家里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缺衣少食是常态。大方地请陌生人吃一顿饭的机会还是很少,穿新毛衣的机会也屈指可数,常常是拆了又织,织了又拆,随着季节的变换和我们的成长,相同的毛线在母亲的巧手中不断变化着大小和款式。母亲节俭惯了,或许也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了用废纸扎灯笼。

那时农村的新年是贫瘠而又不失温馨的,因为物质的匮乏,我们几乎看不到绚烂的烟花,吃不到缤纷的糖果。母亲用废纸制作的灯笼为我们朴实的新年增添了一抹亮色。平日里母亲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收集了很多香烟或白酒的包装纸,必须是那种闪亮的红色包装纸。年前的一个晚上,母亲拆开摊平这些纸,先用铅笔笨拙地在背面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沿着线条灵活地剪下来,再用纳鞋底的红线把节点一针一针缝起来,最后撑开结构,一个手工灯笼就这么做好了。没有流苏的灯笼是不够飘逸的,母亲又用纳鞋底时剩的红线头,做了大大小小的几个流苏,最大的挂在灯笼的下面,小的挂在几个角上。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流苏,在黢黑的楼板下显得格外喜庆。

最让人期待的是灯笼里的压岁钱。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会当着我们的面把压岁钱装进灯笼里,那些都是母亲平日里积攒的崭新零钞,新到能“割耳朵”,母亲认为旧的不吉祥。从那些1角2角的钞票放进灯笼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盼望着,盼望着正月十五的到来,因为只有到了那一天,灯笼里面的压岁钱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拿到压岁钱的那一刻,是过年最开心的时刻。

30年后,我们都长大了,双肩上担着家庭和国家。我们没有那么期待过年了,但母亲做的红灯笼我永远难忘,母亲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勤劳节俭的家风,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今年,我也想给我的孩子,做一个红灯笼。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五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认真学习《搞编》,我收获很大,感受良多。

一、立“学”为先,强本固基夯实基础

二、实“干”为要,立足职责抓好落实

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强化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做细日常监督为基础,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做实政治监督。结合公司重点工作编制2022年政治监督清单,细化任务措施,将“六专行动”、“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专项行动、疫情防控、“严肃党风党纪 整治超标接待”专项行动等内容纳入监督重点,以例会、反馈、跟踪、销项、汇报等工作机制做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定期梳理监督重点,聚焦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关键节点,通过列席重要会议、约谈督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关键少数”廉政档案、开展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建立对下“一把手”廉政谈话机制、节日廉政提醒等,结合实际逐步推进纪委委员业务系统、区域联络员机制,切实推动日常监督走细、走实。运用“四种形态”。常态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及时与本人见面,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敢于抓早抓小,把违纪违法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实用好“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

三、以“效”为本,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监督就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实效上下功夫。以党内监督贯通协调各类监督,向广大员工公布纪委书记联系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收到问题及时推进解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紧盯巡察整改促成效。针对反馈问题及公司整改方案,细化举措、明确监督事项,通过参加整改工作例会、召开监督推进会、发出提示函,约谈督促等形式,监督推动整改任务100%完成。落实月度考核,明确基层项目纪检监督工作重点,月度督查考核,力促各项任务落实,发挥基层纪检监督职能。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六

近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一书,感悟颇深。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诵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的忠于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不懈追求。“爱满天下”是我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格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高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工作中善于与他人合作,为人谦和,有着很好的个人风格与魅力。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学是教育的基础,品德是教育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一、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道”在教学中被排在首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身教胜于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师德的首要一点,就是爱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说:要想培养学生有爱心,必须老师心中先有爱心。唯有教师心中装着爱的阳光,才能把爱洒向学生,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爱,提高爱的能力。一个心中没有爱的孩子,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也不是成功的教育。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保护神。”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于教育有情,于竞名无意,工作高调,踏实漂亮,做人却很低调,从不张扬,以他的道德、学问滋润着周围的人。

1.公平待生

2.用心倾听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记得我刚毕业时,对孩子缺乏耐心,总是有些急功近利,追求高分带来的荣誉,自从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推己及人,也能耐下性子听听孩子的话,慢慢地,孩子们都能向我敞开心灵,叽叽喳喳和我说着心里话,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课堂上也不再是一片沉闷,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3.学会鼓励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记得我班有一位内向、自卑的小女孩,因为接受知识较慢,总感觉低人一等,我为了让她鼓起学习的勇气,平时注意观察她,只要发现她的一点闪光之处,就会及时表扬,比如她能第一时间拿出演算本自觉验算,她能一直保持端正的坐姿等等,在我的多次鼓励下,她渐渐自信起来,也敢于发言了。

4.学会尊重

孔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我经常教低年级,我常常弯下腰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我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正是因着身高上的平齐,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真诚与尊重。

二、不断学习,自我成长

教师在教孩子之前,自身要博学多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丰富知识让人不容小觑,而作为老师,自身知识容量的储备已捉襟见肘,学习已迫在眉睫。再说,建立一种适合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体系理念的要求下,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把知识讲透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让孩子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以前所说的“一桶水”理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由一桶水向源源不断的江河转变,源头的活水当然就是阅读。朱永新老师说:“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靠提升自我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做个爱书人,善于读书、乐于思考、杂采博学,才能才高八斗,足以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正因为博学才会知识底蕴深厚,才能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才会在文本的解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才会在教学中,如同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纵横捭阖,融会贯通,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沉醉入迷。

美国学者罗伯特.古丁认为:跨学科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要素之一,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读书时要涉猎广泛,课堂上才能适时“链接”。比如我校的林青老师在讲到《骑牛比赛》时,就链接到七大洲的地理知识,以及斗牛比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不只局限于这篇课文的容量。

我要用实际行动向阐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如同一本书,那么,不要做那肤浅、粗俗的消遣小说,力争让自己成为一本隽永、淡雅的书,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启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致力于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辛勤园丁,以崭新的风貌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出自己的奉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居安思危、以殷为鉴,尤其重视提醒全党同志“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此次发行的《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精辟讲话、伟大精神的总结,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确保我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摘要》,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我们每一位党员能更好地做到:政治信念坚定、思想道德纯洁、能力素质过硬、坚持党性原则、模范作用明显、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强,使每位党员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近我一直在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这本书,通过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认识。新中国已走过70年岁月,我们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觉得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虽然还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但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最高信仰。

说实话,在没有深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这本书之前,我心里觉得我们走的这条路线是游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现在看来这是我没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下,我们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拥有的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的体现,每种制度和理论在某个时代必须要进行升级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革,经济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变,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可能在西方看我们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曾经对马克思深信不疑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共产党员没有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最后国家轰然倒塌,土崩瓦解,这就是没有坚定信仰的表现,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定会紧记这个历史教训,把我们党建设好,发展壮大。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七

通过对《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的学习,从书中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好政治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当做一项长远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到严明纪律是党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的基础,改进作风是夯实执政根基的重要工程。

抓好作风建设,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抓好制度建设,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对党忠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指导人大工作,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我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工作汇报

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八

有这样一张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和母亲手牵手在公园里散步,儿子孝顺、母亲慈祥,流露出和寻常人家一样的温馨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去陕北插队时母亲曾寄给自己一个亲手缝制的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针线包,寄托着母亲深深的牵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有“家书抵万金”的深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最为贵重的行囊便是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展现出来的良好家风,能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大家庭,不轻易放弃、不曲意逢迎、不骄奢淫逸,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遭遇困难与挑战时,“行囊”中有“不要放弃的鼓励”。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会伴随着父母不停的鼓励,“自己站起来”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第一道难关,这股初生的力量也伴随我们战胜人生中接踵而来的挑战。奔跑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即使跌倒,也不会忘记守时的约定;奋战在抗疫中的白衣战士,不分昼夜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在基层里的党员干部,放弃了个人的小家,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爬山渡河。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打开肩上的“行囊”,里面有来自家人温暖的鼓励,再次起身、奔向远方。

在经历迷茫与诱惑时,“行囊”中有“为人正直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我们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也听过“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良好的家教家风,让辨别是非、遵纪守法成为本能,是打破迷茫、抵抗诱惑的锐利武器。如果一名领导干部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在小事小节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图方便、走捷径,乐于与不法商人为伍、享受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势必会掉进贪腐的堕落深渊。面对迷茫和诱惑的时候,要及时打开“行囊”,想一想父母的教诲,守住心、管住手,做一名正直的领导干部。

在获得认同与成功时,“行囊”中有“戒骄戒躁的叮嘱”。小时候,不论是考了高分,还是拿了奖状,父母都会告诉我们不要骄傲、继续努力。长大以后,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同样需要做到的是戒骄戒躁,不能在一时的成绩中迷失了自我。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获得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快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进入“十四五”,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去攻克,还有更大的胜利需要我们去争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在过去的成绩中止步不前,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继续前进。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九

一、学思践悟,政治落实坚如磐石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四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主动学、认真学、反复学、专心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带动公司经营发展持续向好。

二、履职尽责,监督执纪更加有力

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深入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紧盯公司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堵点、难点,开展“六专行动”、“勤俭办企”、“整治超标接待”“kqcq”、潜亏项目治理等专项行动监督,用好“五式”监督工作法,阶段性进行晾晒,对违规经营的及时进行执纪问责,将监督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坚定稳妥、精准高质推进“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让廉洁在公司真正成为一种生产力。

三、积极作为,队伍建设持续提升

主动担当作为,把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本事体现在“能干事”上,把水平体现在“干成事”上,深化全员培训,深化开展学法学规学纪、分级分类培训,强化“以干代训”实战练兵,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使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有硬气、更具权威性。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规定,严格工作流程,严防“灯下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优秀篇十

近期,本人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对权力监督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探索和实践。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无论从党中央、中建集团、中建交通,都在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体制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于投资公司而言,投资项目涉及的各项权力监督,是必须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的主题。2022年,投资公司以“投资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研究”为课题,开展具体研究工作,建立了投资专属的廉洁风险7项权力识别体系,进一步明确廉洁正向行为和负向行为表现清单,同时,针对负向行为清单,建立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处理的“四个标准”。通过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相关制度、廉洁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建设,不断织密监督“天网”,抓紧制度“篱笆”。

二、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让干部习惯于被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必须在群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要避免“脱离群众、享有特权”,要不断纯洁党的思想、党的组织、党的作风、党的肌体。基于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码上监督”平台,通过二维码监督,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即时监督反馈、纪委即时了解核查问题的高效监督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和党员“四风”问题、“疫情防控”问题等,真正构建了即时反馈机制,不断推进领导干部戒除“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的怪癖。

三、从“内生”拒腐防变着手,引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对领导干部而言,要“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要确保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对于纪检干部而言,“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要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投资公司纪委聚焦“关键少数”、聚焦“重要时点”、聚焦“警示教育”,持之以恒做好日常监督,将监督工作触角深入业务系统,在“严”上用力、“慎”上用心、“廉”上用功,通过双向交叉提醒、协同监督检查、点对点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锤炼党性觉悟,强化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的“高线”,严守纪律规矩和清正廉洁的“底线”。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