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3-07-22 05:35:33 作者:江sx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1】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xx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xx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xx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四、落实“三个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近期,本人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对权力监督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探索和实践。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无论从党中央、中建集团、中建交通,都在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体制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于投资公司而言,投资项目涉及的各项权力监督,是必须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的主题。2022年,投资公司以“投资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研究”为课题,开展具体研究工作,建立了投资专属的廉洁风险7项权力识别体系,进一步明确廉洁正向行为和负向行为表现清单,同时,针对负向行为清单,建立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处理的“四个标准”。通过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相关制度、廉洁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建设,不断织密监督“天网”,抓紧制度“篱笆”。

二、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让干部习惯于被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必须在群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要避免“脱离群众、享有特权”,要不断纯洁党的思想、党的组织、党的作风、党的肌体。基于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码上监督”平台,通过二维码监督,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即时监督反馈、纪委即时了解核查问题的高效监督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和党员“四风”问题、“疫情防控”问题等,真正构建了即时反馈机制,不断推进领导干部戒除“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的怪癖。

三、从“内生”拒腐防变着手,引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对领导干部而言,要“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要确保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对于纪检干部而言,“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要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投资公司纪委聚焦“关键少数”、聚焦“重要时点”、聚焦“警示教育”,持之以恒做好日常监督,将监督工作触角深入业务系统,在“严”上用力、“慎”上用心、“廉”上用功,通过双向交叉提醒、协同监督检查、点对点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锤炼党性觉悟,强化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的“高线”,严守纪律规矩和清正廉洁的“底线”。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认真学习《搞编》,我收获很大,感受良多。

一、立“学”为先,强本固基夯实基础

二、实“干”为要,立足职责抓好落实

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强化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做细日常监督为基础,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做实政治监督。结合公司重点工作编制2022年政治监督清单,细化任务措施,将“六专行动”、“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专项行动、疫情防控、“严肃党风党纪 整治超标接待”专项行动等内容纳入监督重点,以例会、反馈、跟踪、销项、汇报等工作机制做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定期梳理监督重点,聚焦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关键节点,通过列席重要会议、约谈督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关键少数”廉政档案、开展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建立对下“一把手”廉政谈话机制、节日廉政提醒等,结合实际逐步推进纪委委员业务系统、区域联络员机制,切实推动日常监督走细、走实。运用“四种形态”。常态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及时与本人见面,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敢于抓早抓小,把违纪违法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实用好“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

三、以“效”为本,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监督就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实效上下功夫。以党内监督贯通协调各类监督,向广大员工公布纪委书记联系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收到问题及时推进解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紧盯巡察整改促成效。针对反馈问题及公司整改方案,细化举措、明确监督事项,通过参加整改工作例会、召开监督推进会、发出提示函,约谈督促等形式,监督推动整改任务100%完成。落实月度考核,明确基层项目纪检监督工作重点,月度督查考核,力促各项任务落实,发挥基层纪检监督职能。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08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一、学思践悟,政治落实坚如磐石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四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主动学、认真学、反复学、专心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带动公司经营发展持续向好。

二、履职尽责,监督执纪更加有力

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深入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紧盯公司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堵点、难点,开展“六专行动”、“勤俭办企”、“整治超标接待”“kqcq”、潜亏项目治理等专项行动监督,用好“五式”监督工作法,阶段性进行晾晒,对违规经营的及时进行执纪问责,将监督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坚定稳妥、精准高质推进“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让廉洁在公司真正成为一种生产力。

三、积极作为,队伍建设持续提升

主动担当作为,把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本事体现在“能干事”上,把水平体现在“干成事”上,深化全员培训,深化开展学法学规学纪、分级分类培训,强化“以干代训”实战练兵,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使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有硬气、更具权威性。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规定,严格工作流程,严防“灯下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一、群众线路是党的根本工作线路。

群众线路大家实在不陌生,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线路是党的根本工作线路,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道被誉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明显标志。

说“群众线路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线路,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宝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就由于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份。一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当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聪明和气力,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布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布满生机。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线路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线路。这个“传家宝”在任甚么时候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忽视,都不能抛弃。我们必须从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入理解“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终把群众线路作为我们党不变的坚守。

二、扎根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竭动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讲的就是要重民爱民安民。只有坚定不移走好群众线路,才能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不断夯实党的长时间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托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兴奋不兴奋、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群众线路,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1920xx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成为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其中最根本的缘由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坚持群众线路,我们党才得以摸索前进,不断校订社会主义建设前进方向。我们党才得以昂首阔步,创造改革开放辉煌业绩。假如不是牢牢团结人民,真正依托群众,很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很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构成:假如不看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的鲜红手印,就不会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铺开;假如不尊重广大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

历史启示未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入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给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面对新情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只有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只有继续坚持群众线路,才能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构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三、践行走群众线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作为一位党员,一位高校教师,一位基层工作者。首先,我们在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要重视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其次,践行我校“三做”理念,“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最少的条件。我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而作为教师,可以用人格气力感染影响学生正是我们所寻求的,我们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我们最伟大人格气力的体现。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就应当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诚信的人。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及处境是思考题目,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走上三尺讲台,我们要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我们要为人师表。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

2页,当前第212

2023年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08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