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柳宗元论文(实用9篇)

时间:2023-10-09 11:55:49 作者:曼珠 2023年柳宗元论文(实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柳宗元论文篇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祖籍河东人(今山西记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初识柳宗元是在他写的《捕蛇者说》,那时读初三,只记得蒋氏会捕蛇,三代专其利,祖父死于是,父亲死于是,蒋氏从事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矣。那蛇很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治许多疑难杂症。正因为如此,太医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蒋氏就是能捕此蛇的人之一。明知捕蛇容易失去生命,可他三代人仍专其利,为何?因为种田交租的命运比他家三代人捕蛇的命运还要悲惨得多。正因为蒋氏及乡人凄惨的遭遇,柳宗元大声疾呼:苛政猛于虎也。

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之后,从教材里陆续接触到他的一些作品:《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西丘小石潭记》。下乡支教成为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后,我买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散文》,读了一些柳宗元的文章,对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封建论》中,柳宗元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分封国土给皇族王侯不如“郡县”制度。《桐叶封弟辩》,君主随便开了一句玩笑的话,臣子却把这句玩笑话当作金科玉律来绝对服从,作者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荒唐现象,指出要看统治者言行的.客观效果如何,不能盲从。这在君主至高无上的封建专制时代,是很大胆的一个议论。

柳宗元的寓言颇耐人寻味。《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权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之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

柳宗元关心国家大事,更关心具有个性的国民形象。《段太尉逸事状》,作者选取“勇服郭xi”、“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这三件事,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梓人传》借写一位建筑师指挥工人盖房子的道理,说明辅佐天子的宰相,要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会任用百官和坚持治国的法则。《童区寄传》记叙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勇敢机智,终于杀死了两个坏人。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把一个小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种树郭tuo驼传》记叙了一位不但会“养树”而且能懂得“养人”道理的“骆驼”。“tuo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能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其怜焉,而卒以祸。”《宋清传》记叙了一位普通药商乐善好施而不求回报却得大利的宋清,宋清的施善和曾得到宋清帮助渡过难关后仕官与为富的人对宋清丰厚的回报极大地弘扬了人间的正气。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游于山水之间。永州本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作者到了那儿后,用他的善于捕捉山水之美的眼睛和灵动的文字把腐朽恶浊切去,留下佳木奇石清潭美溪和壮阔的江河险峻的山峰。那些不曾被世人发现甚或是被世人遗忘却有着奇美的地方与被贬在荒凉之地的柳宗元有着何曾相似的背影。虽然,他的落寞永远留在了荒凉之地,但他却如秋夜一颗耀眼的星星永远地挂在了西南的天空之上。

柳宗元论文篇二

柳宗元的婚姻也很不幸。他的婚配是双方家父戏订的娃娃亲。当时两家是同僚相好,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和柳宗元后来的岳父杨凭同在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那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杨氏的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镇为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这时随父在夏口。杨凭很喜欢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九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三岁的柳宗元,后来始终也没反悔。杨女三岁丧母,自小温顺,没有大户人家“骄盈之色。”

柳镇贞元九年死,柳宗元守父丧。贞元十一年,杨女嫁入柳家,她敬侍柳宗元母亲,柳家人都很喜欢她。柳宗元母亲曾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两家又是世代交好的“通家”,柳母爱之如己子。柳宗元俩个姐姐也把她当亲姊妹看待。不幸杨氏有足疾,行走不便。结婚没三年,怀孕难产,晕倒病重,二十三岁就死。

柳宗元与杨氏的感情非常好,终生为丧妻失子而难以释怀。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发愿要“之死同穴”。这种丧妻之情情一直伴随柳宗元一生。唐代婚姻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男人不但娶妻,还可以纳妾。唐代有个叫崔颖的,娶妻择有貌者,稍不如意就不要,他前后反复多次,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事。柳宗元感情生活比较严肃,自杨氏死至永贞年,六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

柳宗元岳父杨凭,兄弟三人,善文辞,皆有名。大历中,三兄弟中进士,时号三杨。杨凭历任显官,做过湖南江西观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为临贺尉。后历中书舍人,礼部尚书。柳宗元终生与杨家保持亲密的交往,其间与杨家三兄弟及后人,频有书信,赠诗。让人看感动。

柳宗元在永州时,有一女儿随行。名称和娘,生于长安善和里。这可能是柳宗元在京城与人同居时所生。因其母身分低微,又非婚配,和娘一直没与柳宗元相认。直到柳宗遭贬才随到永州。不幸的是和娘来永州四年,于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就病死,年仅十岁。

孑然一身的柳宗元,是处荒蛮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门当户对的婚配,为续子嗣只能寻老农女生男育女。他在《马室女雷五葬志》说:“马室女雷五,家贫,岁不易衣(终年没衣服替换)。……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柳宗元永州后期及柳州时的子女可能为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唐人尚文好狎(好色)。”唐室王朝开创经济文化盛世,也风行蓄妓纳妾的盛行。《新唐书·宦者列传》载,开元天宝中,玄宗有宫女四万多人。上行下效,州府郡县均设官妓,兵营有营妓,达官贵人有家妓。其蓄妓数百者,史载不胜枚举。官场宴饮娱乐,迎来送往,以妓侍之。而民间则有市妓。据文献记载,唐代金榜题名的士子有召妓侍宴的习惯。以妓为妾是一些文人士者的时尚。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好,诗文留有有他们召妓酬应的记述。《刘禹锡集》有诗《怀妓四首》。而柳宗元身处困境,为求子嗣,择取贫穷为妓的马室女雷五姨母,实为无奈之举,其内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见的。柳宗元道德人品与那些蓄妓纳妾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柳宗元论文篇三

《咏荆轲》这首五言古诗,是柳宗元公元809年(元和四年)读书有感而作。

咏荆轲

柳宗元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译文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

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

让荆轲带上匕首行刺嬴政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

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

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

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

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

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

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

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

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

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

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

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

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

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

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是柳宗元公元809年(元和四年)读书有感而作。“荆轲”,战国时著名侠客,好读书击剑,入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杀秦王嬴政。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历代都有名人歌咏。晋代左思作有《荆轲饮燕市》,借歌咏荆轲以抒发对豪门权贵的蔑视;晋代陶渊明作《咏荆轲》,以诗的'形式不仅再现了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经过,而且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明自己的叹惋颂赞之情;而柳宗元作的《咏荆轲》内涵更为丰富,作者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巨大包容性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情节,精心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特别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荆轲临行时的悲壮场面和刺秦王的紧张激烈场面,生动体现出荆轲的勇敢、真诚、刚毅、愚狂的性格特征,从而使荆轲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而此诗的新意更在于诗人对荆轲作出了“勇且愚”的评价。秦国虐待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杀戮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特别是秦军滥施武力,任意侵凌其他国家的种种暴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对于象荆轲那些抵抗强秦,进行自保的人和事,则应给予一定的同情和颂赞;但是,对秦王采取暗杀等恐怖手段,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而又危险的行径。因为这类行径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诗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愚昧盲动之举,表示了深深的叹惋。燕太子丹错误地将燕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荆轲一人身上,诱使荆轲充当牺牲品,而荆轲却乐于效法古人,铤而走险,终于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其实,荆轲即使能杀死秦王,也不能迫使秦国退还侵占各国的土地,从而挽救大势已去,行将灭亡的六国。

唐代侠风犹盛,安史之乱后,皇室与强藩之间矛盾剧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对方阵营中的要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与首选的手段。此诗即反映了柳宗元对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也表达了作者在国家统一上排斥“诈力”的观念。

柳宗元论文篇四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家风而闻名于世。柳宗元的家风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称羡的,他的家庭和睦、有纪律,这些对我们现代家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从教育子女、家族纪律、促进家庭和谐、传承家族文化、互相尊重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柳宗元家风的心得体会。

教育子女是家庭建设的重要一环。柳宗元是一位非常重视教育的父亲,他为子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柳宗元在家里设立了学堂,聘请了优秀的教师为子女讲授课程。他注重培养子女的才华和品德,严厉要求他们尊重师长、孝敬父母。他的子女们都成为了非常出色的人才,这与柳宗元的高尚家风是分不开的。作为现代家庭,我们有了很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却常常忽视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柳宗元家风告诉我们,只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加倍地重视子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专业精神的下一代。

家族纪律是一家人在共同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规矩。柳宗元的家人严守家族纪律,兄弟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他们在生活中互相扶持,时刻保持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誉。而且,在柳宗元的家中,一切都有规律可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这使得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如果每个家庭都像柳宗元家一样坚守家族纪律,相信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和谐。

柳宗元一家人的和谐相处也是他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宗元以身作则,他平易近人,对待家人和外人都是一样亲切有礼。他容忍家庭成员的缺点,通过理解和关爱来解决家庭问题,这使得他的家庭充满了温暖。他鼓励家人间的沟通和分享,让家人在方言交流中传递了更多的爱和关怀。家庭和谐不仅仅是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更是每个人归属感的来源。我们可以借鉴柳宗元家庭的和谐相处方式,以更加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家人,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和睦共处。

家风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柳宗元不仅在生活中传递家风,他还通过文字来将家风记录下来。他在《家书》中写道:“礼命原曰,家之本也。有道有历有仁有让,是国之本也。有德有礼有仁有顺,是家之本也。”柳宗元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家风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去培养子女,使其成为家庭的传承纽带。我们现代家庭也可以从中学到,要注重将家风传承下去,让家庭成为我们归属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

互相尊重是柳宗元家风的重要特征。柳宗元禀性和善,他尊敬每个家庭成员,对待妻子和子女都十分平等。他从不压迫家人,相反,他倾听家人的意见,尊重家人的决策。他认为亲情更加重要,家人之间互相扶持成为了家庭的动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和决定去压迫他们,相反,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结来说,柳宗元家风对我们现代家庭的建设有着很多借鉴意义。他在教育子女、家族纪律、促进家庭和谐、传承家族文化、互相尊重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表率。只有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家庭中都能做到这些,才能够建设一个完美和谐的家庭。

柳宗元论文篇五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清正廉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文才闻名于世。柳宗元的家风一直被后人所推崇,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境界。下面将以1200字的篇幅,探讨柳宗元的家风给我带来的启示和体会。

首先,柳宗元的勤俭节约的家风令我深感敬佩。柳宗元在家中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也从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能看到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和赞美。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诱惑和物质的过剩,但柳宗元的家风告诉我们,适度消费和节俭为财富的积累带来了强大的力量。

其次,柳宗元的家风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柳宗元是一位非常注重教育的父亲,他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也十分关爱他们的成长。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德行和学识,给予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柳宗元的子女都成为杰出的文学家或官员,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培养。这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正确认识和培养子女的优秀品质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柳宗元的清正廉洁的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官至御史大夫,是当时朝廷的高官,但他从不趋于利害,始终保持着公正和廉洁的原则。他经常自己调查民情,为百姓伸冤。他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持正义的勇气。正是柳宗元的这种清正廉洁的品德,使他成为民间的楷模,也为后世树立了冠冕堂皇的典范。正如柳宗元自己所言:“君子之德风,无遗所不及也。”柳宗元的清正廉洁的品德是他家风的核心,也是他引导后人的重要力量。

第四,柳宗元的文风和学识为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柳宗元的文章内容广泛,风格独特,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柳宗元的学识渊博,他精通经史,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柳宗元的文章体现了他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学识修养,它不仅能让人陶冶情操,更能启迪思想,成就自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学识的广博和文化的修养不可或缺。

最后,柳宗元的淡泊名利的家风使我意识到,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名利。柳宗元宁愿在家里悠闲自得,也不愿轻易出仕。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而不是权力和荣誉。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名利虽然重要,但真正让人满足的是内心的安宁和清净。在现代社会中,名利观念过盛,人们往往追逐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柳宗元的家风告诉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我们需要回归内心,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态。

总之,柳宗元的家风是他在一生中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体现。通过了解他的家风,我深刻认识到勤俭节约、教育重要性、清正廉洁、文风学识和淡泊名利的价值和作用。柳宗元的家风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使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希望柳宗元的家风能够在当代社会得到重视和传承,为社会的进步和家族的幸福做出贡献。

柳宗元论文篇六

柳宗元家风体现了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他通过言传身教,树立了家族的榜样,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宗元的家风主要体现在家族规矩、教育子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和忠诚守信等方面。这些家风不仅让柳宗元本人成为道德和文化的楷模,也成为后世子孙的积极向导。回顾柳宗元家风,我深感其重要性和可贵之处。

首先,柳宗元家族一向重规矩。柳宗元从小就被他的父亲柳泌教导要守规矩,尊敬长辈,尊重他人。他的父亲是他的榜样,柳泌尽其所能地树立了家族的规矩和价值观。柳宗元在家族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这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牢记父亲的教诲,遵守了家族的规矩,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他自己的孩子。柳宗元的家族规矩无疑对他后来成为一位有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官员和思想家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柳宗元注重教育子孙。柳宗元认为教育是家庭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他相信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子孙们才能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柳宗元非常注重对子孙的教育和培养。他亲自教导子孙读书写字,传授他的见识和经验。他还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通过教育引导他的子孙注重个人修养和品格塑造。这种注重教育的家风对柳宗元后代子孙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柳宗元关爱家人。他认为家人的幸福和快乐是他最重要的责任。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和满足家人的需要。他不仅经济上支持家庭,更关心家人的精神需求。他经常与家人交流,关心家人的生活情况,悉心照料他们的身心健康。柳宗元的家风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对家人的责任感和关怀之情。

此外,柳宗元尊敬长辈。他深知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在家庭中从小接受父亲的教导,懂得尊重和尊敬长辈是应该的。他对待祖父、父亲都心怀敬畏和感恩之情。他不仅对长辈的言行举止保持恭敬,而且尽量满足长辈的需求。在他的孩子们面前,他以身作则地展示了如何恭敬长辈。柳宗元的尊敬长辈的榜样影响了他的子孙,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最后,柳宗元忠诚守信,讲究人情德义。他在官场上一直遵守原则和道德标准。他对朋友和同事都忠诚守信,从不轻易背信弃义。他时刻保持自己的诚信,绝不以权谋私利。他的家风体现了对待他人的公正和善良。他以身作则地影响着他的子孙,教育他们要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总的说来,柳宗元家风的核心是重视家庭、尊重道德和伦理。通过家族规矩、教育子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和忠诚守信等方面的实践,柳宗元在家庭中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这种家风不仅使他本人成为道德和文化的楷模,也对他的子孙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风对后代子孙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柳宗元论文篇七

唐代侠风犹盛,安史之乱后,皇室与强藩之间矛盾剧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对方阵营中的要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与首选的手段。本诗即反映了柳宗元对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也表达了作者在国家统一上排斥“诈力”的观念。

柳宗元论文篇八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祭姪文》、《望湖楼记》等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柳宗元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生观

柳宗元非常看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以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的境遇不应该决定他的人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塑造自己的命运。他认为“士不可以无修身,人不可以无修心”,通过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人格。这种人生观不仅让他在人生中不断追求上进,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重和对人类价值的肯定。

二、官场观

柳宗元的官场观有些特别,他认为尽管在官场混久了,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方向。他把“本官之职而已矣”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不急功恶利,不投机取巧。他不仅注重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注重为民众谋取实际利益。这种官场观使他在任职期间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高度的赞誉。

三、历史观

柳宗元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演进是具有必然性的,历史像一条大河,不断流淌,难以抗拒。他接受了先秦阴阳五行学说,相信天命所归,对于政治问题也主张政权寿终正寝,唯有在遵循宪政和服从上级领导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局面。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势必经过生、长、衰、亡的阶段,而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这个过程。

四、文艺观

柳宗元的文艺观认为,文艺的产生和传承应该以文化精神为核心。他提倡文学与时代紧密结合,认为写作应该写出人性、历史和艺术的高度。他提出“骨法”、“清丽”的写作格言,指出文学的主旨是“达人之情而已矣”。他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文化素养,高度发扬了宋代文学的文化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五、教育观

柳宗元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种反复训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才华和个性。他认为教师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启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促进自由发展、保障平等权利和发展与进步的方向为目标。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化大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化、哲学、教育、政治等领域都发表了一系列的原创性和有影响力的观点,成为中国文化和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一直探索和借鉴。

柳宗元论文篇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分析】

柳宗元(773—81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

此诗可能是诗人谪居永州期间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著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