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柳宗元的感悟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通用7篇)

时间:2023-08-30 00:51:50 作者:文轩 2023年柳宗元的感悟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通用7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柳宗元的感悟篇一

世事万变,你历经了由兴至衰,回首,读你的生命,字里行间无不流着两个字:坎坷。你出生于官宦,亦逝于官场,少有才名早有报国大志的你,生命波荡,但最后却落得客死他乡,凄凉收场。

幼年的你生长在长安,所见所闻无不向你展示着朝廷的腐败与无能。或许也正是如此,你才会在将来,义无反顾地支持“永贞革新”。冒着丢掉乌纱甚至掉脑袋的危险,毅然决定打击那些专横跋扈的官员,和那些官僚作斗争。虽只有半年的时刻便宣告失败,但它却成为震惊全国的一次进步户外。而你,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就是10年。

读你的《黔之驴》,生动搞笑的故事下却掩埋着你多少的愁与恨,蕴蓄着你满心的怒火。你把对朝廷无能,统治者的迂腐的讽刺之意,毫无保留的展现。“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这不正是那些统治者们的真实写照。你也有你的无奈,有自我的骄傲,你不想山河国破,不想民不聊生,却不敢“荡倚冲冒”。一次次地被贬低,被迫害,却不能畅快地“跳踉大喊”,你恨不得有那老虎的本事,将他们“断其喉,尽其肉”。当然,你也渴望自我能想长辈们那样,光耀门楣,渴望自我的仕途顺利,能被朝廷所重用,也期望百姓们安居乐业,期望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生活。因此,为了你的这一切完美,你不得不“革新”。但在当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你的悲,听得到你的心声。我只能明白,我只想说:“你能够”。

读你的《小石潭记》,不得不佩服你的才气,你高超的文学造诣。而一开始,我也只单纯地认为,那只是你疏淡浄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而后才觉得,你那是把自我的悲哀全都浸在里头了。是啊,你被贬永州,原以为可得一耳根清静,但那些政敌们却死咬不放。保守派的造谣诽谤,人身攻击,骂声不断,甚至还将你丑化为“怪民”。这对于你——一心为民,清廉忧国的柳宗元,不仅仅是迫害,更是屈辱。也难怪你会写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悲怆之句。《小石潭记》,你那是用小石滩水的清净,小石潭景色的静谧来以表你内心不尽的烦恼和苦闷。

然而,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磨难,都未动摇你的政治决心和理想,“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一句话里装满了他多少豪情!

柳宗元的感悟篇二

下联:墓前明月照三更

上联:山川饱含千古秀

下联:椿萱长占四时春

上联:灵安福地卧真穴

下联:子孙世代福无休

上联:母仪千古留桑梓

下联:长记慈惠传后世

上联:祥光灿烂照先祖

下联:瑞气蒸腾裕后昆

上联:一世清名英年早逝

下联: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上联:传家不外为善两字

下联:教子只在积德一端

上联:五里巨梁长留浩气

下联:灵安仙山永慰英灵

上联:佳城福地慰父母一生艰*

下联:青山绿水荫子孙万代兴

柳宗元的感悟篇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柳宗元《渔翁》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柳宗元《溪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 柳宗元《早梅》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 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 柳宗元《饮酒》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 柳宗元《咏三良》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 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 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 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 柳宗元《饮酒》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 柳宗元《跂乌词》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 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 柳宗元《咏三良》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 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的感悟篇四

柳宗元为人所知,大多因为他的《江雪》一诗。俞平伯先生的父亲,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俞陛云先生从这首诗里读出一种“悠然”的态度来,他说:“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杆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见《诗境浅说》)对于俞陛云先生所讲的“天怀淡定、风趣静峭”,我理会不到(借用梁启超读李商隐《锦瑟》语),反而对霍松林先生所读出的“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和“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见《唐诗精选》)有所体会。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重用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革新。他们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弊政,免除民间欠税和各种杂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官。永贞革新仅五个月即受到残酷的镇压,八位革新派的主要成员纷纷被贬谪为远州司马。唐宋官制,一般官员三年一调,可是柳宗元等整整过了十年,才奉诏进京。谁料想又被贬为更荒凉的边缘州郡。他在原配夫人去世以后,一直没有续弦,原因是他在贬谪之地,没有门当户对的女子,而且士人家庭出身的女子,也不愿意与他这样一个“罪大者”亲近,因此只好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一想到这种情况,他便极为忧伤痛恨,内心如有热水沸腾般焦灼不安,甚至在寒食节时无法回到家乡为祖先扫墓,担忧祖坟被损,无法为家族延续后代,唯能向北方长号大哭,用头撞地。人生经历了这样的打击,难怪他的心情抑郁之极,以至于在他的“永州八记”中,偏好于描写那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过清”之境。结果,他年仅47便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扼腕,唏嘘不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等到读到他在《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两首诗中对当时执政者的冷嘲热讽以后,便俨然看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开朗的胸怀。他在诗里嬉笑成风,说你们这些当政者,都是我走以后才来的;又说,十四年以后我倒是回来了,可你们去哪儿了呢?言外之意是在笑问:谁笑到最后了呢?具有这种性格和胸怀的人,才能在被打击了20xx年之后,仍然不抱怨、不颓废,仍然可以放眼瞻望,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

当然我也在想,把柳宗元寿夭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心性和胸怀,对他是否过于严苛,是否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呢?我愿意援引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的一些话,来表达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景仰之情。韩愈先是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才华和见解,称其“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尽管“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但是韩愈却肯定地说,柳宗元坎坷的一生玉成了他的文学成就。如果他被打击得不是那么久,不是那样的艰难困苦,即使他有出众的才华,他的文学词章也一定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一定不会流传百世的。与一个人生命的质量相比,寿命的长短毕竟不是最重要的啊!

柳宗元的感悟篇五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x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柳宗元的感悟篇六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柳宗元的感悟篇七

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

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从更深一层看,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的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有论者以为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不过,精神写照说,还算不得最高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诗境真正的高超之处却在于超越这个苦寒的世界,而达到精神的沉寂。这便是禅的境界。诗人深受佛禅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飞鸟也好,万径也好,人踪也好,江面、小船、钓钩、老翁,不过都是空无,唯一存在的是渔翁的超脱。所钓非鱼,乃禅也。

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同层次上体会这首小诗的美,层次虽有深浅之分,然而每一层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美。言有尽意无穷,这也许是《江雪》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据中国文学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