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时间:2023-11-17 05:52:35 作者:书香墨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教学计划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等方面的安排。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学段和学科的教学计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和执行。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妈妈是黑暗中一盏不可磨灭的明灯,让我感到无时无刻的温暧。那温暖是什么?那就是大公无私的母爱。

母爱是一首歌,那美妙的旋律,那动人的音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养伤。记得,在一年的冬天,我因为衣服穿的太少而冷得感冒了,吃了一些药之后好了一些,谁知,我在那个夜晚又发烧了,体温高达39.5摄氏度。那天晚上,您把自己的大衣披在我身上,便来不及扎好头发把我送医院了。夜深了,星星睡了,月亮也睡了,可您没睡,您在用心的守护着我......

妈妈,您为我付出太多了,自从您开始当母亲的那一刻,我就把您的心填的满满的。我三岁的时候,您给我买了新衣服,作为我的奖赏,我穿着新衣服去泥坑里玩耍,回来之后,您只是把脏衣服洗干净,并没说什么,更没有批评我。

有人说,世界是寒冷的,所以刚出生的婴儿才会哭个不停,但他一接触到母亲的怀抱,就会开心。妈妈,是您用爱让我生活在爱的天堂世界。

我坐在书桌前,耳边回荡起歌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好好保护她!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在一个星期日的早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

那天,天色灰蒙蒙的,我从睡梦中醒来,抬头看看天,天还黑着,心想:“还早呢,再睡会吧!”于是我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等我再醒来时,已经很晚了,八点钟的琴课都快赶不上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便央求妈妈:“妈妈,让爸爸骑自行车带我去上课吧,你看,都快迟到了!”可妈妈却出乎意料的说:“不行,谁叫你起这么晚的?要自己锻炼锻炼骑自行车的车技。”我只好草草吃了几口早饭,怀着满腹的委屈自己骑车去上学了。

到了课外班,虽然没有迟到,但肚子却开始咕咕叫了。我因为肚子饿,连弹琴的心情都没有了,把一首优美的乐曲弹成了噪音。老师讲的课,我也一句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的腿软的像面条一样,一点劲都没有,我咬着牙蹬车回家,心里想:“妈妈一定又要唠叨我了。”可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儿,妈妈已经做好午饭在等我。她见我回来,就说:“淇淇,你今天没吃好早饭,又自己骑车去上课,一定饿了吧!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蘑菇炒肉片,快吃饭吧。”这时,我感到很对不起妈妈,因为一个上午我都在埋怨妈妈让我饿着肚子,自己骑车去上学。

妈妈的严厉也是对我的爱,它使我明白了吃好早饭的重要性。从此,我再也不赖床了,总是留出充足的时间吃早饭。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跟父亲一块去看电影,那可是一年一度的难得机会,我会有爆米花和饮料,高开心兴的跟着父亲一块把点影看完,在电影院里,我感觉到一种独一无二的幸福,就是喜欢跟父亲在一块。

我最想为父亲做的一件事情,除去帮他舒舒服服的大按摩以外,我最想给他一个宇宙无敌的大拥抱,感激的告诉他:“我喜欢你!父亲!我喜欢跟你在一块,当你的女儿我好幸福。”我必须要好好的用功读书,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来报答父亲对我所有些爱。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在寒冷的北方,入冬总是有雪的,白雪时而如翩翩飞舞的粉蝶,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肯轻易着地;时而又像飘零的落叶打着旋儿,优雅地翻转着身子,时而又似纷纷扬扬的柳絮,辅天盖地。

我再次转过身去,对妈妈说:“天冷,你回去吧!”妈妈只是理了理零乱的头发,笑着说:“天黑路滑,我再送你一段,等到了公路上,我就回。”我无言走在路上,而我的心却像起风的海面,久久不能平静。

曾几何时,我以为妈妈眼中只有小妹,我?!总是次要的?曾几何时,我以为我是家中可有可无的角色,从不被人重视,曾几何时,我以为我只是家中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又曾几何时,我以为家只是给我生活费的地方。要放寒假了,面对一堆堆一撂撂的“家当”,我总是捷足先登,老早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家里挪,直到放假,而同学们的行李却从来都是父母请假带回去的;每年的冬天,当天气看起来还很明媚时,我就早早预备了厚厚的棉衣,因为我知道,如果变天,没有人会给我送衣服,而我的同学们却从来都是轻装到校,冷了,一个电话,父母即刻就会从天边飞到学校,送衣送衫;我要转学,茫茫人海之中,我举目无亲。到不到学校大门,是我自己问着、找着……从那时起,我的心就被冰雪封住,我的心被冻的冰冷、坚硬,可是,在今天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我感觉心底吹过一阵春风。

到了公路上,妈妈说:“你走吧。”我跳着“咯吱”响的积雪,迎着刺骨的寒风,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曾经,我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冬天的,永远都是刺眼的白,刺骨的风,可是,今天早上,我却发现,我,错了。

我缺少爱吗?非也!我只是没有发现爱,没有发现身边一点一滴微小的爱,还是我无意一白,“我手冻了”,妈妈就又是烧水,让我汤手,又是深夜跑到诊所给我买冻伤膏吗?还是我说冻脚,妈妈连夜赶着给我做了一双厚厚的鞋垫吗?而后又赶着织出一双棉鞋,忙着给我送去吗?不是因为我晚十分钟回家,妈妈便急急忙忙地跑到学校去接我吗?不是因为今年冬天大雪封道,妈妈不放心我,遂站在冰山冷地的白色里等我吗?其实,爱就在我身边,而我,却至今才明白。

蓦然回首,却见妈妈还在纷飞的大雪中站着,呼啸的西北风吹打在妈妈弱小的身躯上,我的心是痛的,风雪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大声向妈妈说:“妈,鞋很暖和。”我知道妈妈一定会笑,对!我看见妈妈笑了。

穿在脚上的母爱,无论在多么大的风雪里都会温暖着你,无论你走多远,都不会丢。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人们都尝过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也听过“小时候坐在爸爸肩头”我觉得把这两首歌送给普天下的爸爸妈妈是最合适不过了。

父爱如山,爸爸对我的学习一丝不苟,但对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学好课外的知识和老师讲的就行了。我非常了解爸爸的个性,它的伟人让我感动。小的时候,外面太阳把地给烤得火烫烫的,但是他还给我去买纸尿裤。见到爸爸时他已成了一个“黑人”。

妈妈是一个家务高手,每到考试时妈妈便会给我和姐姐炒鸡蛋,并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仔细检查,不要马虎。妈妈反复叮咛上课不要做小动作。

妈妈工作十分辛苦,和客人讲的嘴巴上火,爸爸也很忙,记得有一次他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把他累极了。

爸爸妈妈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只想用上大学来回报他们对我的关爱,对我的付出,我爱他们!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呼唤,我希望他们听见。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240=410+190=200+200=240+410=。

2、什么是周长?

3、谈话导入。

笑笑家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绿树丛中有凉亭,凉亭周围有环形小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游玩好吗?(小黑板出示情境图,小道没有标明数据)。

4、板书课题:游园。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所看到的。

2、想一想。

(1)、要求这条环形小道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要求这个图像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汇报。

3、标出每段路的长度,再看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检测。

1、课本p46“试一试”的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四、训练。

1、课本p47第3题。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2、课本p47第4题,计算下面的周长。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口算乘法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课件、口算卡片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 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课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

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不遗漏、不重复、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问题——搭配问题。

板书:搭配。

5、拓展延伸。

(2)请你帮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条下装,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如果在前面学生没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可适当引导,使有能力的学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密码门。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数字,再配个位上的数字;先定个位上的数字,再配十位上的数字。

2、选定路线。

小樱进了城堡的门,智慧老人要她到数学乐园去找聪聪和明明,她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讨论交流。指名展示汇报。

3、拍照。

如果小樱也要和聪聪、明明各拍一张合影呢?

4、选择交通方式。

拍完照后,聪聪、明明问小朋友们最想上哪儿的大学,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呢?

是呀!北大、清华是很多学生们向往的大学,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能到那儿去上大学。北大、清华都在北京,如果从银川到北京,我们可以怎样去呢?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上下》教学设计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5、第5题。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生踊跃发言。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备注: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师: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