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优秀10篇)

时间:2023-09-19 02:14:00 作者:JQ文豪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优秀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一

期待亲人的探望

期待有人会为自己献上一个大大的花圈

期待有人会为自己放上一串长长的鞭炮

期待有人挥去那沧桑遗留在坟前的尘积

期待着墓碑前能站着那熟悉的人儿……

也许他仅仅只能见到那唯一能证明我还存在这世间的小山坡

忧伤的看着我那张微笑着的仪容

使泪水遗落在我长眠的那片土地上……

可我要告诉他:

亲爱的'人儿

不要偷偷的哭泣

不要悲伤的落泪

此时的我很幸福

很快乐……

虽然你不能在听见我熟悉的声音

虽然我不能在向以往紧紧的拥抱你

但我却能在那黑漆的墓穴里感觉到

感觉到你给予的温暖

给予的思念

给予的寄托……

望着你走远的背影

风带着我的祝福紧随你

愿你能平安幸福快乐……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二

寒食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与清明节相连,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即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是传统的敬祖、祭神和祭墓的重要日子。寒食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韩非子》所记载的蒯通传说。

传说中,蒯通为救国,策划了一场政变,但最终失败被杀,其家人被流放到野外。寒食节当天,蒯通的家人把他们剩下的食物都投入火中以示哀悼,而不食凉食。因此,寒食节也叫“无主寒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吃凉食,参加野外游览、悬缀柳条、荡秋千等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寒食节扫墓、祭祖等习俗。在节日前夕,人们还会煮制粽子、糕点等以供食用,为的是表示对家人的思念和怀念。

二、家味情深——如何制作美食

寒食节的民俗风俗之一,就是食用各种凉菜、冷饮、糕点等。其中,最为传统的就是寒食粽。寒食粽和传统的粽子有所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外形有点像饺子,而且没有糯米的味道,而是填充了各种菜和肉的清淡美食。

除了寒食粽之外,还有凉拌菜、豆腐、凉皮、莜面等。这些美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凉爽、清淡、爽口,很适合在春天食用,不会太油腻或过于热气腾腾。

制作寒食节美食需要的材料和做法都较为简单,所以家庭制作和共享不乏团圆感。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尝试制作一些美食,或者尝试一些不同的食谱,以增加寒食节的宴会欢乐氛围。

三、文化传承——寒食节与中国传统文化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寒食节不仅与祭祀祖先、驱邪祓瘟等方面有关,而且在民间文艺和美食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体现。

人们在庆祝寒食节的时候,除了上香祭祖、烧纸钱之外,也会开展各种传统文艺活动,比如悬挂柳条、游乐园林等。这些文化习俗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在寒食节这个特定的时间、场所和社会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分享快乐——寒食节的社交性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自然有其社交和亲情方面的特点。在这个时候,人们可以约朋友一起制作美食、出门游玩、赏景等等,让寒食节不仅成为人们悠闲的假期,更是一种重欢聚、活动人气的社交关系。

寒食节的社交习俗通常会涉及到几种形式:一是家庭私家宴,二是自助餐众筹,三是社区/街坊聚餐,还有就是在餐厅聚餐等等。这种聚集吃饭的方式强调人情味和亲情,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浓郁气息。

五、未来美好——寒食节在现代和未来的意义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寻找到寒食节的现代意义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从美食角度来说,通过传承和深化寒食节美食文化,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中华饮食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寒食节的传统文化因为其延续性、丰富性、表达性,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形象添砖加瓦。

从社交习俗的角度来看,透过寒食节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场所,人们可以找到更加亲密、踏实、温馨的社交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对身体的健康、疫情防控和社交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可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谐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寒食节在现代也可以作为结合中西方文化元素的一个新节日,成为呈现丰富多样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三

2.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元稹《杂忆五首》

3.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温庭筠《与友人别》

4.正轻阴做来寒食,落花飞絮时候。——陈维崧《清明感旧》

5.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6.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7.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李频《送狄明府赴九江》

8.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崔道融《寒食夜》

9.海棠无信作寒食,梦雨何心入断云。——居节《梦后作》

10.煮酒青梅寒食过,夕阳庭院锁秋千。——范成大《春日三首》

12.令宫不易逢寒食,海角风霜剩作寒。——晁说之《寒食书事》

13.客又不来寒食近,碧蘅红杜满芳洲。——方岳《春词·一春直是柳风流》

14.寒食无情,阳春如客,晚风落尽繁枝。——仇远《满庭芳·寒食无情》

15.春归客梦偏惊雨,寒食僧家不禁烟。——郭登《游太华寺和素轩沐公春日韵》

16.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王建《宫词一百首》

17.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18.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9.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元稹《寒食日》

20.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张元干《柳梢青·清山浮碧》

21.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22.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韩偓《避地寒食》

24.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25.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26.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陈与义《寒食·草草随时事》

28.失意经寒食,情偏感别离。——顾非熊《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29.一春好处君知否,上巳前头寒食後。——杨万里《题王晋辅专春亭》

30.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

31.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2.白下一杯寒食酒,青山三尺故人坟。——刘溥《寒食日过胡汝器墓》

33.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张籍《北邙行》

34.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35.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36.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李德裕《望伊川》

37.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沈括《开元乐·楼上正临宫外》

38.蓟北惊寒食,淹留几自嗟。——谢榛《寒食旅怀》

39.今年寒食倍心寒,不独松楸感涕潸。——陈著《次韵前人寒食》

40.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白居易《寒食日寄杨东川》

41.前日寒食在绵州,牡丹盛开海棠洛。——文同《深渡》

43.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大过清明。——汪元量《清明》

44.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薛能《寒食日题》

45.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皇甫冉《寄高云》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便是传统节日寒食节,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在家里举行祭祀仪式,还要食用寒食。对于我来说,寒食虽是一个老传统,但其背后却蕴含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认真体会。

第二段:了解寒食

寒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介之推举,向周公请假回乡,周公婉言不允。介之推举大怒,抱着团而投于火中。周公闻讯后深感悔疚,遂规定每年三月三日为寒食节,是为悼念介之推举。寒食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寒”代表拒绝,而“食”则代表饮食。

第三段:寒食的文化内涵

从寒食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文化内涵——悼念先贤,缅怀历史。而进一步了解寒食,我们还可以看到寒食蕴涵着美好的人生哲理。在寒食这个节日里,不仅把关爱与传统代代相承,也涵盖了尊师重道、敬祖怀宗等精神内涵,使之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第四段:我的心得体会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们总会聚在一起吃寒食,共享团圆的时光。对于我而言,这个传统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和传递。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聊聊生活、聚聚心,这样的远古传统始终能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生活的还原。在这个过程中,我品尝着乡村小吃和烧烤,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起来。

第五段:总结

在寒食这个节日里,我们有机会和家人聚在一起,品尝美好的食品并缅怀先贤,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同时,这个传统也提醒我,即使在现代,我们也应该传承这样传统节日,保持和历史的关联,以此表达我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以后的人们也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在这个节日中体会到那无言的爱和祝福。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五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至正:1341年,元顺帝改年号为“至正”,这一年(农历辛巳年)的寒食日,写了这首诗,给自己的弟弟子侄辈们看。

梦觉:梦醒。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六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民间节气,寒食节期间人们要祭祖、扫墓、踏青等,传承了悼念先祖和追思往事的传统习俗。而在我读书的大学里,每到寒食节前夕便会举办寒食音乐会,以此纪念这一传统节日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我参加今年的寒食音乐会之后,我不禁想起这一场音乐会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一些个人体验,分享一下我的寒食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段):寒食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寒食音乐会则是大学校园中别具意义的一场文化体验。正如古人所说,“静听松风寒韵,行看丹桂流芳。”音乐会中我不仅得以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还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二段(主体段一):音乐会中一曲曲乐章仿佛化身为过去时光的灯笼,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譬如,一首《双冬景》,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将冬季的寒冷与雪景的美丽完美融合,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有一首《春江花月夜》,乐曲中仿佛诉说着古人对春天独特的感悟和畅想,让我不由得陶醉其中。通过这些音乐作品,我领略到了古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激发了我进一步去探索和思考世界的欲望。

第三段(主体段二):除了音乐的艺术表现之外,音乐会还通过演出形式给人以深思。我记得有一次音乐会中,演出团队利用现代舞蹈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寒食思亲》,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舞台背景向观众展示了寒食节期间的祭扫和思念亲人的情节。在这一环节,我被舞者们优美的舞姿以及深情的演绎所深深打动,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寒食节中逐渐淡忘的一些亲人,让我产生了更多对亲情和家人的思考。

第四段(主体段三):这场音乐会并不仅仅是一场享受美的时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音乐会的间隙,主持人对寒食节的来历和文化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还宣布本次音乐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的感召力,让我们铭记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这让我感到,寒食音乐会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欣赏美妙的音乐,更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音乐去审视自己,思考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的态度。

第五段(总结段):寒食音乐会让我在感受音乐的美丽同时深深思考了身边的一切。音乐会开启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旅,也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我深信,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传统思想秉承的杰出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上所述仅为个人寒食音乐会的听课心得体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七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案设计做到以下两点:

诗情体验和感悟的基础是对诗意的准确理解。“诗词诵读”课型特点是以诵读为主,提倡在诵读中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结合文后注释,在自主感悟和同学的讨论中去整体感受诗意,不作一对一的直译,在字词的理解上不“锱铢必较”。

高段的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应该止步于引导学生对诗情的体验和感悟,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因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八

寒食帖是一首唐代诗歌,它描绘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情景,这一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不用点灯、烧火,而要散步赏花,戴上花翎,赏听宫乐。而寒食帖通过对这个节日的描写,涵盖了兴宜、赏景、纪念先贤等多种感情,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一。

第二段: 寒食帖赏析

寒食帖以儒家思想为底色,以人情、自然为中心,敦促人们在庄重而自然的场合下,温习“名教”,“以厚土为度,以四海为家”,体现出了唐代知识诗人对自然、人文和社会道德的高度认识和美好向往。作者梁启超则认为:“寒食帖风格清广凝重,詶共文圆丽,而雅丽之感更深,致使读之一次,山河日下,风景多奇。”

第三段: 寒食帖背后的文化内涵

寒食节源于古代祭祀先贤的节日,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这一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重视家族互动、培养孝道、文化传承的传统节日。寒食帖更是在描述寒食节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美德、传统科举文化、传统歌诗教化等多种文化内涵。

第四段: 寒食帖的教育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璀璨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寒食帖所表达的崇尚名教、弘扬美德、传承传统等思想和理念,正是当代教育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第五段: 总结

寒食帖是一篇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的杰出作品,其内涵和美感透露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豁达,值得我们去领悟和品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让寒食节更加充满生命力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美好和深刻的内涵。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九

39.玳帽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40.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41.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42.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薛能《春日书怀》

43.寒食山州百色喧,春风花雨暗川原。——秦观《题法海平闍黎》

44.海棠无信作寒食,梦雨何心入断云。——居节《梦后作》

4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47.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韩偓《夕阳》

4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49.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张籍《寒食看花》

50.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51.樱小杏青寒食后。衣换缕金轻绣。——张先《清平乐·清歌逐酒》

52.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梅尧臣《春晴对月》

53.荒山野水非吾土,寒食清明似去年。——张耒《寒食日作二首·荒山野水非吾土》

寒食帖鉴赏700字论文篇十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每年的清明时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些人会在这一天禁火不烧,还有一些人则会在这一天做一些好吃的菜肴来祭祀祖先,庆祝这个传统文化节日,我也不例外。我在今年的寒食节这一天研究了很多美味的中式食谱,试图制作出一些好吃的佳肴,并在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体悟,想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寒食节的由来(大约200字)

寒食节是古代中国传统节日,它源于南朝梁武帝刘义隆的一段故事。据说刘义隆十分喜爱他的臣子顾恺之,但是由于有嫉妒他的人在背后诽谤,最终顾恺之被贬为县令。在顾恺之被贬的那年,刘义隆在追悼他的日子禁火不烧,禁止食用火食,以示悼念。这个传统日子便就此形成,流传至今。

第三段:制作美味佳肴(大约400字)

在寒食节这一天,一些人会在家中制作一些特别的佳肴来祭祖、招待亲朋好友,各地的食谱也都有所区别。今年,我尝试了一些我从别人那里学到的食谱,其中包括肉末炖粉条、红烧鲫鱼、焖鸡翅等等。我发现,这些菜品用的调料都是关键,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非常仔细,不能马虎。当我第一次制作这些菜品时,我可能不了解这些食材之间的搭配,但是多次的尝试之后,我学会了如何在口味上使它们更协调,并且在制作过程中我在彻底烹调之前都不急于出锅,直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都非常完美为止。

第四段:感悟(大约300字)

在制作这些菜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发现美食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佳肴不仅仅是我们的口味需要,更是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其次,制作美食的过程虽然有时很琐碎,但是仔细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细节和创意。我还意识到,每道菜肴都需要用心制作,否则就会忽略它们之间的关键差异。最后,我通过在制作菜肴中学会了耐心,这与生活中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需要耐心和面对不断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大约200字)

总而言之,寒食节这个节日,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的华人社区中都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通过祈祷、烹制美食等方式来祭拜祖先、慰问祖先,并祈求平安幸福。在我的寒食节这一天里我不仅吃到了特别的食物,而且还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体验,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的美食文化,并通过制作特色菜肴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