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 学习小组建设方案报告书(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19:43:16 作者:碧墨 最新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 学习小组建设方案报告书(大全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篇一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档,再按2:2:2比例搭配分组、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座位应调整为aaccbb相邻、相向。学生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情变化进行2~3次的适当微调,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人员分工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可以设立学科组长、资料记录员、纪律监察员、发言人等,还可以设联络员、汇报员、时间控制员等,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促进小组活动的健康有效运转。

为了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牌、组歌、目标等项内容,并要做到能够大声背诵出这些内容。

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以表达全组同学的理想或誓言,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组名可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共同商议,但一定要获得全体组员的认可。

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篇二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建设学习模式,我认为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与体现学生自主与合作的高效思想。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和吸收我校“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课题的相关成果,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在新课学习还是习题课方面,我会努力做到老师讲的少而把绝大多数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去预习、去思考、去讨论并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的发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最终把学习学好。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通过小组模式学习,我们的课堂会变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学习任务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完成,所以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阅读教材,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展开讨论,学习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就克服了很多原来老师“一言堂”时存在的不良现象如打瞌睡、说闲话、跑神儿等。学生的积极参与,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与老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授知识有本质的不同。

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获得的结论和解决的问题,他们当然会记忆深刻、理解到位,对知识的掌握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少,甚至不参与,思维深度不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小组模式学习,学生们发言就会随之积极,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上一阶段的锻炼,学生发言的水平明显发生了变化。首先,能积极发言的人增多了,更多学生敢于上台给大家讲题了。其次,学生发言的声音洪亮了,语言表达清晰了,逻辑思维也显得更清楚了。最后,对于单科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在小组内也发挥了很重要的带头作用。通过小组模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学和讨论,绝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虽然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老师讲的东西少了,但从学生反馈的结果看,这种学习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们自己乐于接受,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老师方面来看,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需要自己再去讲授的东西也的确变得很少了。由此看来,小组自主、合作与探究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方向。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各种常规要求,这是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当然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把小组的管理当成班级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任务来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相互协作而提高,而且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也能通过相互竞争而不断完善。所以,我将努力将小组学习一如既往下去,不断完善。

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篇三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篇四

九月的课改重点是小组建设,做好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很难实施。从亲身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建设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完善的系统性工作。如今,才完成了小组初建阶段。

一、科学分组

基本按照学校的规定,在学习小组的构成上,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本班共有人数68人,共分成9个组,其中有7个组是8人,2个组是6人。但是受身高特点的限制,基本上是矮个子的学生坐一组,高个子的分到一组。

在确立小组名称和口号时,我先让每个组的成员自主设计,然后组内集中筛选、共同磋商,最后确定一个新颖、积极向上的名字作为本组的组名。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我就事先把确立组名和口号的任务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便家长辅助完成。但家长辅助完成的多数都是网上查阅的资料,比较陈旧、呆板,甚至出现了雷同。这不是我当初想要的结果,那些个性、充满灵气和童趣组名却不曾出现。如果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想象、设计,我相信灵动之花会开放。

二、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是核心,组长得力,这个组才能有序的进行合作学习。本班学生个人能力强的容易找到,但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很少。如像姜伊翔、张晋辉、龙书阳、宋吉辉这类学生,是口头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思考问题,但组织协调能力弱,服务意识差,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像田梓民、陈慧琪这类学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作业速度慢,学习欠主动,很难再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一个组内选了一个行政组长,语、数、外各一个学科组长,能力强的兼多个组长。组长培训时,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首先要让组长有团队荣誉感,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提高组长的服务意识,激发组与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其次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仅帮助了同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还做的狠不到位,小组在发言时,多数是组长一人包办了,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也没有认真倾听,更不会主动发言、补充。

三、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评价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激励,个人成绩不再凸显,以此强化团队意识,实现互助互利共赢。在具体操作上做的不是很细,首先不能坚持每节课都有评价,其次评价后没有及时记录,还有分数评价不易操作。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没有思考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也因为小组评价是一个长期性和即时性很强的操作环节,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每堂课的教学评价中,我将小组课堂评价在小黑板上制定成了表格的形式,主要从纪律、发言、讨论等方面积极地评价,抓住现场最需要评价的地方开展主题和针对性评价,好操作也很有实效。

四、不足及改进

在小组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组长和组员的陪训没有落实到位,小组评价不积极。具体的改进办法是加强组长及组员的培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无论任何地点都要对组员及组长进行培训,让学生先从了解组长职责做起,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具体指导。小组评价要落到实处,要坚持,要记录,并不定时地宣读小组得分情况,以激励学生赶、帮、超。

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封面颜色为篇五

自从10月以来,学校响应县打造“生・动”课堂号召,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讨论――展示”的三环节教育模式。这一个多月来,小组的合作也有了初步的雏形。现在我就对我班的小组建设的现状和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

一、在小组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1、小组长责任制。

自10月中旬,我校为打造“生・动”课堂,形成小组后,我就在班级中制定了小组长责任制度。每组固定一名小组长与副组长,无论在课上亦或是课后小组长都有责任监督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个人的卫生保持状况以及小组内的纪律状况。副组长既是助手也是竞争对手,当小组长出现“失误”“失察”等情况,则由副组长顶替小组长职务,并实行小组长权利。

显然,这一个月来的成果还是可以看得见的。下课时分,只要提醒小组长做好自己的责任,小组长便能很好的履行职责。教师的事情也会相对的减少,不用事事包揽。现在唯一还会出现的问题是有部分任课老师不会在课后进行提醒,导致小组长也会忘记自己职责的时候。

2、小组讨论的概况

既然是进行小组合作的教育,那么当然就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在小组讨论时,我采用的是之前在磐安文溪小学进行过教研指导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时,全体起立。讨论完成的小组则可以坐下。现在我们一年级由于年龄小,且刚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很多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组的'讨论环节中,现在多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为基底。在一个问题的处理上,让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同学倾听的同时也思考。比如出现一幅图,左边有3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这样的图一出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得到此处用加法算式进行解决问题。此时我就会让孩子们先说一说,“左边有三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是7只小鸡,所以算式是3+4=7(只)”。虽然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但这些同学里面仍然有些孩子不能准确的表达出算式的意义。因而就会有混淆概念的时候,尤其当我们学习减法之后,对于某一个算式中使用7―1=6,还是用7―6=1来解决问题,就会很值得探讨,所以必须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说出算式的意义,这一步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而如今这种小组中的说一说,能很好的在组员之间产生共鸣,且有不会的还能先听后说,以及可以让小组成员教着说。

二、在小组建设上仍然有的问题。

1、小组长的培养刻不容缓。

小组长既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那么对于小组长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了。首先在小组长的选择上就是一个难题。这个同学最好是学习名列前茅,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自控力以及魄力。能同时做到这些的同学并不多见,寥寥无几。所以在小组长的选择上也是慎之又慎。实在有一些小组的组长没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只能安排上一个可以与组长互补的副组长。可即使这样小组的建设还是非常有困难的。如当组长与副组长的意见不合时;如小组长的表现没有副组长更好时,留之无用,却又弃之可惜。所以紧迫的需要进行小组长的培养与培训。

2、小组讨论中的诸多问题

小组的呈现,既要有领导也要有分工。领导当然有小组长胜任,而这个分工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特殊棘手的问题。单单由小组长进行分工还会遇到不少问题,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均由教师参与到其中进行分工,这样的时间一开始是不够的,但教师参与过分工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进行一些模拟分工问题。但课堂上的时间消耗就会过多。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有时并不是合作,而只是告诉。这种“告诉”据有提前性,从而阻断其他学生的思考,而从小组讨论的氛围转变成“一枝独秀”,那么分工或者合作的目的很显然就没有达成。并且学生课堂讨论中的时候,有这样自说自话的,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造成最后小组的讨论也没有能够顺利进行。

这一个多月的小组合作建设有那么一点点的成就,当然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多学习多讨论,努力将班级中的小组合作,建设成有用的,有效果的合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