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精选5篇)

时间:2023-09-08 04:53:29 作者:飞雪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精选5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篇一

刘伯明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也出色,在经过重重选拔后,他顺利通过了招飞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985年秋天,刘伯明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此次他的目的地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在那里,他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临行前,刘伯明的父母和高中班主任张福林一起将他送到了车站,张福林叮嘱刘伯明到了部队一定要追求进步,“进步了就给我写信,退步了就不要给我来信了。”后来,张福林经常会收到刘伯明的来信。

部队的训练强度很大,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高空走钢丝等训练项目让很多跟刘伯明一起进部队的新生们吃不消,但刘伯明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是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饥困交加的童年让他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在学校众多的飞行学员中,刘伯明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次训练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被教官称赞为“教科书式的飞行”,除此之外,刘伯明还坚持每天万米长跑,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1990年,也就是在他开始训练五年之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于次年开始独立驾驶歼-8战斗机。

在驾驶战斗机的这段时间,刘伯明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飞行技术,攻克驾驶飞行中的一个个重点难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伯明的努力都落在上级领导的眼里,1996年,刘伯明被推荐参加了航天员体检,并于两年后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航天员。1998年1月15日,刘伯明和其他11位航天员一起去到了北京航天城报到。

报到当天,面对航天城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刘伯明庄严宣誓,要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刘伯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篇二

苏炳添,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他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虽然苏炳添童鞋向来靠实力吃饭,但请注意观察,他眼神中的坚定非常吸引人哦。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07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1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中国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13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平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奔跑吧!苏炳添!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篇三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短跑运动员,他拼尽全力,仍未登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个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他的名字在赛后轰动世界,是继刘翔之后,又一个封神的中国田径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短跑英雄,却是一个超期服役的80后运动员,甚至几次想打报告退役。

不过幸好虽然伤痛、年龄等因素让他在训练中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在短跑之路上,他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苏炳添,198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镇,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古镇镇特别重视田径运动,经常在村子里举办比赛,比苏炳添大9岁的表哥就是村子里的短跑冠军。

苏炳添和表哥的关系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追逐玩耍,有时候,苏炳添比表哥跑得还快。

上学后的苏炳添真正接触田径运动还是在初中,看着学校田径队员的专业训练,苏炳添也想加入。

无奈苏炳添个子低,达不到入队的标准,被教练拒绝了。为了加入田径队,苏炳添给教练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以1米5高的身材,向上跳跃后可以摸到2米9高的门板。

教练惊讶到合不上嘴,随后如获至宝般地接收了苏炳添。

县城的体育学校,训练条件实在有限,连最基础的训练设施都不完善,现有的设备也都是破破烂烂。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炳添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每周六日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累。

经过教练专业的指点,苏炳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体能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在学校、村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这也为苏炳添日后成为“飞人”打下坚实基础。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篇四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处的“909”基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时隔50年,又是一个8月30日,重温历史,致敬这位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他是个大人物,全家都要为他隐姓埋名”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彭士禄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回忆这段时光,彭士禄这样说道。也正是这段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感动中国苏炳添演讲稿英文版篇五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观音阁镇颜家垅村,兴华希望小学日前刚刚落成,孩子们认真听着多媒体一体机里浙江宁波鄞州老师讲授的“我们都是护旗手”课程。两块屏幕连接起相隔1300多公里的两间教室。

这所希望小学是全国道德模范、宁波市民周秀芳牵线建成的第29所希望小学。当天共有10所希望小学举行了集中落成仪式,这些学校坐落于溆浦县7个乡镇。

据介绍,由周秀芳牵线捐建的10所学校中,宁波宁海“慈善老人”王春文捐赠250万元,捐建了其中的5所;宁波存希公益基金创始人宋丽娜捐建了2所;宁波市本恩根爱心公益平台捐建了2所,宁波湖南商会捐建了1所。

事实上,4年多来,周秀芳已为溆浦山区牵线捐建29所希望小学。“是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帮助溆浦建了那么多小学。”周秀芳说,她不仅期盼着山区孩子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里上课,还希望他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

在她牵线之下,溆浦县已经有40位老师到宁波鄞州挂职,鄞州也多次“送教育”到溆浦,开展纸飞机、汉字棋、编程课等教学培训,拓展和丰富了溆浦山区的课程。

而这一次,在周秀芳的奔走和呼吁下,宁波地区爱心群体先后捐建了36台多媒体一体机,并相继投入使用。

“新型多媒体一体机能打破地域限制,让山区孩子可以跟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周秀芳说,这是她5年前就有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

“我们希望通过‘同步课堂’,将鄞州现代教学技术、观念等带到溆浦山区。”鄞州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校长章国明也表示,下一步该校会通过一些教师互访、调研互访的形式,提升溆浦教学业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