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反思说课 假如教学反思(模板7篇)

时间:2023-09-26 13:15:54 作者:MJ笔神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 假如教学反思(模板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一

《假如》这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神话故事。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句式,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有发现,自有发展。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通过小练笔的方式,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是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以免影响到教学临场发挥。比如在复习词语“哭泣”的时候,学生容易将“泣”读错,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将“谷粒”的“粒”和“哭泣”的“泣”作比较,相信同学们不会再读错了。以及在配乐朗诵这一部分,我教学时选择全班集体诵读,这个环节如果能够指名一两位同学伴着美妙的音乐进行诵读,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二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捧起这篇课文,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首诗,更是一首爱的赞歌。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是要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关爱之情培植及的基础上。所以我就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在:在品读中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我首先以《神笔马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的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在学习正文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声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以引读的形式穿插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边演边读或边背。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乐于学习,积累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表达对他人、对环境的关爱之情,编出了许多感人的诗句。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树,让学生去体验小树很冷,并直接与“小树”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你在叹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当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树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水道渠成了。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和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一次学习之旅,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较高的,而且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乐于学习,积累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上完课以后的遗憾也很多,细细想来,每个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和领悟是不样的,因而表达各不相同。我并没有及时的捕捉到孩子表达时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及时引导评价,如有个孩子在拓展想象环节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炎热的大地画一丝凉意。当时,我只是在想:不错,能想到这个!立即表扬:“真是不错的想法!”课后,我想,为什么要画一丝凉意呢?我可以追问一句,我因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和打破常规的胆量,没有给孩子进一步表达的机会,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课后我让学生以课文那样的形式写在写话本上,在欣赏学生的.作品时,我再一次被那句句朴实、单纯的话语而感动。一位学生写到: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生病的爷爷画一个健康的心脏,这样他就不必整天躺在病床上,可以天天跟我在一起了。还有孩子写到:假如我要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四川的小朋友画结实的校园,这样地震也不能摧毁它,小朋友就能安心安全的上学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乞丐画一个家,他们就不会到处流浪,时时挨饿。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沙漠画一片绿绿的小草……多有心的孩子,多善良的孩子,我感动至极。

这课教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注重人文关怀,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爱学、乐学。自己也在教学中受到启发,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既充满活力,也乐于学习。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三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四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最终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很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供给了良好的环境。

【了解生本】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可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铺垫】

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自我去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出来,经过学生的讲述,设置动画神笔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马良的神笔”的“神奇”。然后自然过渡到“假如”的学习中去。

【预设教学点】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节课的字词复习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忙学生在自我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诗歌的资料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反复朗读就能理解。

【营造课堂情景】

经过幻灯片的展示将孩子们带入小树在冬天受冻的情境,感受小树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就结合书中的想象说出给小树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之后让孩子们听小鸟的叫声,情境融合发挥想象让他们说出自我听到叫声的感受,他们都体会出小鸟们饥饿的叫喊,并且表演十分丰富,这样顺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我会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由小树的快活和小鸟的欢乐,反衬引导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怜,让孩子们体会自由说出没

有腿的悲伤,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体现出他们应有的善良:“我会给她画一条好腿”并分别说出假如西西有了这一双好腿后的生活变化,感受西西的喜悦。

这三小节诗的学习,都是先将孩子们引入诗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诗人的想象,再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体会感情然后得到升华。

【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

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我还没有让孩子们思考,许多小手就高高举起来了,我还是先让孩子们同桌之间相互的说一说,再请孩子给大家说说自我的有了神笔的愿望。孩子们的回答十分精彩:

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我要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水。

我要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异常异常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最终,我让学生把自我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十分自然地理解听、说、读、写的训练。

【课堂诊断】

体会出了西西的不幸应当带着一些沉重的心境来读这节诗,可是我没能抓住孩子的这一感受进行指导朗读,于是请了几组孩子起来读也没到达梦想的朗读效果。课堂上的细节把握不足,如果用“假如”来贯穿全文的语言,不要任意用“如果”来代替,这样可能更能体现出课堂的统一性。怎样从文本出发,最终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五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我首先以《神笔马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的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在学习正文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声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学习语言。

无论是老大纲,还是新课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细细研读这篇课文,对学生群体而言,生字、新词不少,但是对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字表中所谓的生字早已不是生字,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六

那天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语文课上讲完课我习惯性地要和同学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时偶尔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调皮的火花,但谈笑间忽然听到隐隐的抽泣声,寻声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马大号称“巨无霸”的刘明,仔细询问,原来是数学考试没及格,害怕家长会后的“暴风骤雨”。望着一个一米八零的大小伙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无奈,当环境在迫使老师、迫使学生拼命要分的时候,我除了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竟一时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话语。这时班上一位因为上课爱说话而经常挨老师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接着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后好几位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那一刻我竟有些惭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并没有细致地讲给大家,只是泛泛地读了读,说了说,我觉得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契机。

于是我带领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我对大家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成败,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也许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也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每一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生活的画板不是只有一种色彩,叹息、焦虑只是点缀,勇敢乐观才是主色调。”

我们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

假如教学反思说课篇七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应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理解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必须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透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透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到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齐。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透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能够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能够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我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我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十分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资料也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透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我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我独特的体验透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