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景点导游词 福建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09:44:16 作者:琉璃 2023年福建省景点导游词 福建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8篇)

励志是我们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工具,让我们永不满足于平庸。励志文章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现在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人士的励志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一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沧浯等。

为“金门”。

明末,郑成功以金厦为基地,抗清复台,行政中心设在厦门,军事大本营设在金门。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攻占金厦,实行迁界政策,把人民迁到距海30里外,金门成废墟。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1674-1679年),金门复为郑成功所踞,此时郑氏政权中心仍在台湾,金门成为双方拉锯作战的突出部。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入金门岛后,仍沿袭旧制,隶属于同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门通判移马巷,其时,金门的都增至六个(十五至二十都),并辖有大嶝、小嶝、刘浦、仓湖、后浦、烈屿六个保。1914年,废除清制,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1915年,金门按原有四岛置县,名金门县,归厦门道管辖。

中国

成立后,金门列入泉州区划内。气温气候

金门四面临海,风力强大无阻。每年9月中旬起,东北季风渐强,海面风浪较大,至翌年4月风力转弱,5月至8月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5米以上。

因丘陵起伏,雨量不均,金门年平均雨量为990毫米,4-9月为雨季。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二

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现在请各位看这座门楼,它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

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请看这里是清净寺的宣礼塔的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寺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后记,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飓风摧塌。

请各位继续参观寺的礼拜大殿,这座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请看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十六世纪末的一份中文记载,描述泉州清净寺大殿:“堂以西为尊,叠叠重重,规制异人间之庙字,昂昂哙哙,翚天上之楼台。”生动地表现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异域建筑风格,不幸的是大殿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坍记,迄今未能恢复,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仍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这墙中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墙壁上这些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以前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如今即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很少见。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现在,请各位随我到小礼拜殿参观。

这座小礼拜殿,取名“明善堂”,是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伊斯兰崇简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遵照伊斯兰教义,至高无上的安拉无所不在,不论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都是同样能获得安拉的喜悦(目前,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后裔有3万多人)。泉州的阿拉伯后裔并非不懂的这一点,但是,他们却宁愿头顶烈日,披风戴雨,为能在那千年古大殿内祈祷而感到满足,堂前这个精雕的古代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香炉只是为净化环境卫生而设。

这里是“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虽说地方小了一点,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有关方面正在计划重修伊斯兰汪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更加光彩夺目。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现在请各位观看《敕谕》碑刻。

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为保护泉州清净寺,保护泉州伊斯兰教,明成祖朱埭特地颁发谕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违……以罪罪之“。明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要保护清净寺?当然有着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我国对外国侨民的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的尊重的说明,对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团结的反映。

泉州清净寺,从建造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人民政府十分珍惜这一千年古迹,解放后曾经三度重修。1961年,清净寺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在历史上长期友好的和平往来,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就其建筑艺术来说,它的壮丽雄伟,也充分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天心的几个景点。这些景点是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永乐禅寺、杜辖岩等,希望大家玩得高兴。

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与流香涧合流后,往东穿过霞滨峡口,融入崇阳溪,全长约有7.5公里。现在,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车架。它离洞大约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里有几栋小木楼就崖构架,或隐藏于洞,或凭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抬头望去,俨然一栋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些空中楼阁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当时,崇安县的豪绅为躲避太平军,雇人建造了这种建筑物。该岩洞上仍危崖,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峻,乍看上去似乎无路可攀,其实不然,只要从山后绕道,经过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顶,而后从岩洞口顺梯而下,即可入洞。观赏到此,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明明是悬楼,为何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悬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来作起重机械的架子,于是当地人就称之为天车架。

各位朋友,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叫鹰嘴岩。它那光秃秃的岩顶,东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鹰嘴上居然长着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为鹰嘴岩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沿岩顶直削而下,岩壁白里透红,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约地展现出一条条裂纹,宛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现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振翅欲翔,搏击苍穹。古代有诗人形容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椽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贴切!

继续往前走,过了慧苑寺前的石桥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涧水,都是由西向东流人崇阳溪,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称为倒水坑。这也是流香涧的独特之处。流香涧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兰花丛生,真所谓:“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明朝有个诗人游览至此,久久不忍离去,遂为它起名为流香涧。洞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耸立,水流其间,仅能容纳一人。夏日置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又叫做清凉峡。

从清凉峡出来,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头上戴的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从远方飞来,落脚在此,所以叫做飞来峰。绕过飞来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这里景色优美,请大家慢慢欣赏。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峻的峡谷,周围九座磷峋的山峰将它团团环抱,犹如九条巨龙在升腾万里、扬威环宇之后将欲归巢的状态。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潺,遍地是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春色,生机四溢,真不愧为"茶的王国"。在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块用石块垒成的盆景式茶园,上面种着几株茶树,那就是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获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积水,随之滴落的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造成土壤的润泽肥沃,而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加上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挑技术最好的茶师,使用上等的独特器具。因此,大红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独特的品质和卓著的饮用效果了。一般的茶叶不耐冲,几次过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红袍冲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实乃茶中极品。

大红袍茶树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天心庙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一位进京赶考举人的病。举人得中状元后,为谢茶恩,脱下身上大红袍,亲自披在茶树上,后人便取名为大红袍。另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终日肚疼鼓胀,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终为徒劳,天心庙老方丈得知后,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前往九龙窠谢恩。大臣将大红袍技在茶树上,当地人便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就是:早春时节,大红袍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眺宛如大红袍覆盖树冠,因此得名。大红袍茶树数量有限。仅植4株,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扬天下的大红袍茶树为一大乐趣。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四

朋友,眼前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过,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情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一块岩石,岩因泉名,又叫九井岩。

我们沿着九井岩前的山路继续前行,但见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壁皑皑,长数十米,名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赵泌涟兄弟曾隐居此处。白崖南面,与三仰峰相连的俗称长岭,为古时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庐当中有一个洞,犹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洞中。

朋友们,请大家抬头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苍翠,环境清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上面一排排岩洞,就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有一个莲花寺,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从龙峰岩往西走几里路,有一座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岩。岩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朋友,今天我们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

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

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

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

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

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

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

古人有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大家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濛,是否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

水帘洞内摩崖石刻比比皆是。

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

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

“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

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

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

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

关于三教堂曾流传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内,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所进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时间久了儒士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当羽士主持教堂时,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时,释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没主持过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

儒士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十分气愤,状告到县衙门,写道:“惟吾夫子屈尊处末,亵渎已极,是所望于崇邑当事诸群为之整饰耳。”由于县太爷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

出水帘洞口,磴道右侧这个池,叫浴龙池。

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沿水帘洞前石径前行,翻岭可见左侧一岩,这就是青狮岩。

因岩峦形似蹲狮,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狮岩。

青狮岩由于远离景区中心,偏处一隅,相传直到明嘉靖年间才被一位名叫范虚灵的人发现。

范虚灵发现这一奇妙的景观后,竟不忍离去在此结庐隐居达四十年之久。

大家现在看到的岩壁上几堵残垣,就是他当年草创的“狮岩”旧址。

岩的西面,这块长达数十丈的石坪,叫“月台”。

据说每当月明之夜,这位嗜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此举杯劝影,自得其乐。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六

大家好!

年,在疏浚疏浚疏浚、修建截污管道、改建扩建旧景区时,修复后的西湖真正做到了“山复湖复,貌更易”,百花齐放。

西湖现在总面积约为45公顷,水面面积约为30公顷。它通过刘地大桥、步云大桥、戴宇大桥和洪飞大桥将西湖的华凯岛、谢平岛和瑶礁岛连成一个完整的景点。经过改造,西湖变得越来越美丽和著名。恢复和新增的景点包括仙桥六色、魏紫殿、开化寺、万载殿、梳妆亭、诗词廊、水榭廊、鉴湖亭、湖天竞、湖中春雨、金林小花园、古夕阳、秦方花园、莲花阁、归斋、君湖碑和盆景园等。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七

各位亲爱的来宾:

大家好!我是扑扑旅行社的导游小王。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

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

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台湾的关帝。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愿在美丽的东山渡过最美好的日子。

福建省景点导游词篇八

各位团友:

这是日光岩寺新修的山门,让我们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这好像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鼓浪洞天”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写,已经400多年了,是日光岩上最早的题刻;“鹭江第一”是清代道进士林缄所写,也有100多年了;“天风海涛”是民国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写的。在如此高大的石头上凌空崖刻,气魄很大。

各位团友,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实际是一石洞,以石为顶,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传说当年顾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的别称),看到这里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为日光岩。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展,祀弥勒。1917年建大雄宝殿。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1936年曾在这里闭方便关8个月。

日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毁圯。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