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佐藤学教授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15:28:20 作者:雅蕊 最新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佐藤学教授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模板8篇)

青春是勇敢追求自我和挑战极限的时刻,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畏艰难。青春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充实自己的生活。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青春志愿服务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激发大家热爱公益、奉献社会。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一

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02年的著作,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读它仍然为时不晚。

首先,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而实际上通常是极少数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评价。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我们既要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还可能有这些原因:学生不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胆小,不敢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是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给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第二,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逼近邀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出的内在的声音,“教师便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那些课上不发言的现象就会多一些理解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的进行活动,使得“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二

在开学之际,我们团队共读的书目是《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本由日本佐藤学先生所著的书。说实在,对于国外的书籍我是比较抵触的,主要是外国的书读起来很费事,语言干巴巴的,毫无我们中国文字之美。

带着无奈,打开这本书,竟然发现此书和之前看的外国书有所不同,最起码语言是流利的,读起来不吃力。并且慢慢地,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他所讲述的内容让我为之动容。

一、相互作用之美

在教室里,教室的活动应该如何进行?佐藤学先生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每个学生应对的活动,一是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想的活动,并用了两个形象词分别来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

初次看到这两个词语,感觉与教学毫不搭边。细细看来才知道,“服装裁剪”像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程;而“交响乐团”是让各种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举个例子来说:在学生做作业时,许多老师一门心思地把每个学生的想法记录了下来,以备下次教学时使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集中精力去“量体裁衣”,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为他们一一对应地“做衣服”,这不仅仅是给那些不能达到目标的儿童提供具体的帮助,也是教师自身从教学展开之可能性的角度,去发现个别差异的绝好机会。

“服装裁剪”是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在做的事情,只是在做的多少、裁剪是否合身上有所区别。但是对于“交响乐团”则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一线教师都知道,学生每年都要重新分班,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交响乐团”式教学恐怕难以达到效果,而且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有时是不想做痛苦的改变,有时是不想出力不讨好,更或者是其它方面的原因,“交响乐团”式教学只能是凤毛麟角。

“服装裁剪”是个性之美,而“交响乐团”则是融合之美,二者都应在教室里完美绽放,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教室里能够呈现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

二、息息相通之美

看到这个案例,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来探讨吗?正常情况下,我会不予理睬,或者说那个男孩几句,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毕竟研究蒲公英与我们课本所学知识无关,浪费那么多时间做与提高我们教学成绩无关的事情,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但是,我们所教的知识孩子们并不太喜欢学,而这一棵蒲公英却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其他孩子也愿意一起去寻找本国蒲公英,愿意去精心培育呵护“蒲公英小宝宝”。在家里,在学校,蒲公英在一段时间里占据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他们为此津津乐道。这些蒲公英是学生、家长和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只可惜这些蒲公英最终难逃被清除的厄运。这位清除蒲公英的校长如我的想法一样,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坚决要清理干净。正是如此,我们亲手清理掉很多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才越来越想不明白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那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

孩子的气息在哪儿?就在他那稀奇古怪的行动上,在那些不着边际的话语中,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功利性的想法,或许会发现很多孩子的气息,教室里也就多了些息息相通之美。

不管是生生相互作用之美,还是师生之间的息息相通之美,都需要教师有一颗敢于打破陈旧自我的决心,将课堂革命进行到底,这样,人世间那道最美的风景才会出现在我们教学之中。(刘艳霞)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三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这一段时间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刚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现在虽然看完了这本书,但是很多内容还没来得急细细消化,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到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当我看到这一内容时,我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不缺一节课但是教学效果却总是一般般?原来我的课堂缺少倾听,尤其是缺少用心的倾听。

每节新授课前我会根据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课前或者是课上预习,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接受能力慢一些,于是课堂就变成了优生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对于那些接受慢的学生,由于课堂节奏太快,他们听是听了但是没有时间好好的消化,就和我一样,书是看了但是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因此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那必须让课堂变成用心倾听的课堂,不光是要学生学会相互倾听,我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他们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用委婉的语气,适当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接下来我还要再仔细研读这本书,结合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改变我落后的观念。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四

《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一书通过对一所小学的实地研究,揭示了教师、学生、日常教学、公开课及教学实验的实际生存状态及其原由,强调应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对日常教学生活进行有效的改造。

阅览本书之后,我深深感触到,转换教育研究范式,了解复杂而鲜活的教学实践,研究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具体的日常教学生活,是教育研究该做的事情。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去探索教育研究转型的另一条可能路径(即从实然的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应然的理想出发),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活动的一个视点、一种方式,也应成为整个教育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

我们说,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是教学的四大要素,在当今社会之中,我国教育界反复强调,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课堂教学多一些互动,多一些精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果真如此吗?其实有些课上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从表面上看是达到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其实,那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虚假的主体性,不过是走过场的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在一些观摩课中,以往,学生在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满堂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因此,合作、探究互动的学习方式唱得如此之响,学生果真在学习中发挥了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吗?有些老师认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要少讲,由此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读,冠仪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手段想法设法追求学生的活动,在旁人看来,课堂上弄得热闹非凡,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而不顾教学的实效。那么,教师的“活动”又到哪里去了呢?,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都有差异,教师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式教学,教师的讲要有的放矢,该扶的就扶,该放的就放,力图达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表面现象的教学上的走过场,不是给一个学生,而是给一群学生上课。在教学中,要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把教学作为一种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过程。

其次,我觉得,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想法,这里反复强调的是自己,即学生的的主体参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其阅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想象必然会有不同,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词语“好象”,如果要让学生得出它的近义词,则可以用不同的答案来替代,可以是仿佛,也可以是似乎,犹如、如同,可见,我们的老师在设定答案时,不能用答案筐来封闭学生的思想,而应该集中所有学生智慧的火花。

最后,我觉得学校应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我们说21世纪的学校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一个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随着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祖国变得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一个学校要发展,一个学校要进步,作为教师,也要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在学校里,教师也应该边从事教育边相互学习,甚至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和市民也要学习和提高。在学校中,必须要有相互的目标,教师间要形成一种合力或凝聚力,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教师间在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中促进大家的共同成长。我觉得这既是知识经济的要求,更是终身教育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总是沉迷于以往的教学中,对以前的辉煌成就感到很自得,对于新课程目标不加以学习、研讨,那么,她的知识水准、专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那么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无从谈起,她的课堂教学也必然是那种灌输式、程序化的、刻板的教学模式。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五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有深刻的理论积淀,说理透彻,通俗易懂,立足于真实的课堂实践研究,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一线教育工作者颇有启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让我深受启迪,作者对教学中形式主义鞭辟入里的批判令我受益匪浅,佐藤学先生平易、深刻、务实的工作态度,讲究实效、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广大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喊得越响效果越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的转变。

佐藤学先生在他书中给我们提到了“日本小学教室里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里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追求虚假主体性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中国的课堂里也同样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上课,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时刻不住地点头,高高地举手。有的班级上课,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而思维却是僵化的。这两种类型在佐藤学先生看来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课堂,它们都是主体性的假象,是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其主体性,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也不是保持身体端坐,而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课堂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地释放自己,调动自己的各个思维感官,把自己融入整个课堂,融入整个群体,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碰撞、相互呼应、相互应答。以此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谈到倾听这一话题时,一位参与调研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发言时,教师需要面对着学生,专心地全部接纳一个一个学生的发言,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听到学生精彩的问题回答,而且还能够感受到学生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想法和情感。”这是教师倾听的意义,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思维情感的发展。如果把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打一形象的比喻,好比教师和学生进行棒球投球练习。学生的发言好比投球,教师倾听好比接球,不管学生投的球如何,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力求准确接住球,学生投球的兴致便会高涨。这样的快感会促进师生更好地玩好这次投球练习。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当学生发言时,无论答案正确与否,教师的倾听至关重要,它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倾听,不仅仅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产生共感共鸣。倾听,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它是架起师生之间友好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倾听,师生之间的倾听,生生之间的倾听,以倾听这种方式来传递相互间的尊重,促进各自的成长。

课堂教学的革命早已静悄悄地打响,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怀着对教育的憧憬与希望,投身于这场革命。佐藤学教授的观点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引领着课堂教学变革的潮流。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交流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课堂教学革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改变课堂,改变学校的道路。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六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13个年头,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而杂,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完美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完美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关注日常教学就应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此刻关注每一天40分钟的群众教学活动上,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一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同样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章节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样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能够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讲来。教师生涯是一个好处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奋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发奋!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七

在校长的推荐下,假期中认真研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13个年头,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而杂,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美好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美好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菜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后来开展的研讨活动中,小林老师提供的录像让每一位参与研讨的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师当时所作改变的正确及其价值。这是多么可喜的、必要的改变啊,而在我们周围,安于现状的老师比比皆是,有时就连自己也会被暂时获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蒙蔽双眼,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关注日常教学应该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关注每天4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上,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同样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章节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讲来。教师生涯是一个意义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努力!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八

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佐滕学先生对"学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习的本质"。并且认为学习是人与人的交往。我们现在讲的"自主性学习"绝不等于让学生"自学自习",是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之间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是"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的对话,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与自身与自我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在这种教学中,他把教师的活动形象地比喻为"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两类。所以,佐藤学先生谈及的"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其实就是两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活动:"服装裁剪"就是我们古语中的因材施教;"交响乐团"则是主张重视学生的各种看法与交流。

他说:学生的学习乃是不断地从个体出发,又回归到个体的,因此,教师的活动也应当从对应学生个体出发,又回归到学生个体上去。即使在各种声音回响混合的"交响乐团"式的活动中,"量体裁衣"的意识也是教师必须一直保持的。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课堂上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能否开展起来的重要因素。

对照我的体育课堂,有时也安排所谓的自主及探究学习,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运动能力,遗传的原因,存在每个个体的差异,同一教材的实施与练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各不相同。读看此书,与此对照,我所缺少的恰恰是"量体裁衣"式的教学,只能与学生群体相呼应,而不能与每一个个体对话,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互动"还没有开展起来,或许还没有开展好。以后的教学中,怎样做一个"服装裁剪师"式的教师是我应该努力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在交响乐团的声音交往中,佐藤学先生认为倾听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尤其重要。他指出在台上授课时,教师总是容易按教师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与教师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由于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这真是一语言中。往往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在寻找一个个学生说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当孩子说出的不是教师想要的,老师心里可能是有些着急与恼怒的,教学任务那么重,你怎么还说出些不着边际的话啊,你听讲没啊……此外,在教室里把探究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加以重视,的确可能让交往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但是如果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能力不高,那么我们虽然避免了教学能顺着教师的路数进行下去,但可能交往肤浅的局面同样面临交流的散乱,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

所以,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安排探究式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

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如前一段时期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双手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时,看到学生只注意追求远度时,只注意拼命向前抛,(教师提醒向前上方抛时)有学生回应"干嘛向前上方抛?",对于学生的片面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说明向前上方抛,抛物线大才能抛的远的道理抛)。

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观察优秀学生的动作,这样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因为交响乐团要想演奏成功,需要一个高超的指挥,而我们的老师在这一点上还要多学习如何调动大家的发言,形成和谐的旋律,最终这个旋律还要为交响乐的主题服务。

《静悄悄的革命》乃是震撼人心的教育革命!它把一些教育现象像庖丁解牛那样一一剖析,使我们很快认识到现行教育的弊端,并指明改进的方式——行动研究!

"开始行动吧!"在看这本书时,心中一直催促着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