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2-10 14:44:54 作者:HT书生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今天听了常老师的《有余数除法》,常老师就灵活的运用了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余数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教学效果良好。

一、利用抢答方式,做好课前的铺垫。

新课开始,教师设计了包含除法的的练习,一方面,采用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包含除法,列出算式,说出结果,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常老师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尝试分草莓,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事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学具,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明确余下的不能再分的道理,从而引出余数的意义。第二次操作是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出摆成的结果,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出正方形,从而得到余数不同的算式。数形结合,使学生在摆和讲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汇报所有算式,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发现。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教师教学态度和蔼。

常老师教学态度和蔼,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改进措施:

1、课堂内容要适当减少一些,这样会让学生掌握更牢固。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教师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更明确些,不至于使学生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其他的角度上去找规律,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用于其他的环节渗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已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景,同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起来。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有余数的除法。

(主题图p49)。

1.让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

例1-例2。

1.结合情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例3。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1.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课时。

合计5课时。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同学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同学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同学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同学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同学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假如放1盘,就分掉了3个;假如放2盘,就分掉了6个;假如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同学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同学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同学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同学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假如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同学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同学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假如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联系情境,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同学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假如商5行吗?为什么?假如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同学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同学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假如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的意义,并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加了有趣的野营活动,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再去参加更有趣的野营活动呢?(学生回答)好,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看到哪些有趣的活动?请找出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可能有:(教师适时板书)。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55个蘑菇,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8人,每人分几个?

4、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探索新知。

师: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激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板书:

22÷4=(人)(条)。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谁的方法最好吧!(对于各种合理的方法,师先予以鼓励表扬)。

师:怎样列出竖式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人每得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三、课堂练习。

1、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几个?自主练习第二题:摆一摆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吗?

五、教学反思。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只有结合具体情境从根本上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浙教版三年级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观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掌握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

1、02=05=40=。

2、判断下列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二、引导学生学习列5(导)。

04=?(想;4乘几等于0?)。

1、08=07=02=。

板书:0除以任何都得0。

2、讨论:00=?

0除以任何。

不是0的数。

都得0。(指导生读)。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

1、自学例6,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小组合作探究。

如何列竖式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习成果。

2082=。

(1)提问。

20xx的商是几位数?(三位数)。

(2)小组展示竖式。

提问:被除数十位的0除以2商几?为什么?

向学生介绍简便写法。

4、小组合作解决例6第(2)题。

小红买两套世界名著,每套花多少钱?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2162=。

列出竖式。

提问: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怎么办?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师作小结。

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占位。

五、课堂检测(练)。

1、教材的第24页做一做。

2、练习五的第1、3题。

于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导入部分,导入部分的知识对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比较多,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练得比较少;其次是对0除以任何不是0得数都得0讲解时太啰嗦,以至于浪费掉一些练的时间;最后就是对学生书写竖式的顺序没注意到他们是否书写正确。我觉得我现在要立即改正的地方是要关注学生的学、练的过程,即使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纠正他们,当然在讲课方面,我会慢慢学习如何给学生讲明白、透彻,同时又不显得复杂。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6÷3=2。

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

(一)基本练习。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再独立完成余下的题目。(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2.做儿童衣服每套用布,原来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儿童衣服够么?

3.种植的玉米,需要种子,大约有100粒。

(1)玉米种子大约有几百粒?

(2)种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种子?

练习时,鼓励学生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第(1)问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问可以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问,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有几种方法?小组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问自己独立完成。第一问,可用估算解答,第二问,可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练习)。

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头发平均每月(按30天)长。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以长。

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儿童的头发平均每天大约长多少毫米?

(2)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以小组合作为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求得结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关习题。

课后。

除法小学三年级教案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321÷3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303÷5426÷6912÷3。

259÷6856÷8700÷5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1、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讨论:分不完的怎么办?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解疑合探一。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它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过去,计算教学侧重于算理、算法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建立“剩余”概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实际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思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例5时,由具体的情境导入后,没有采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而是组织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并介绍横式在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就是余数。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对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轻松解决了。

本节课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沟通、互动、思考,让学生建立起余数的概念,教学书写格式这类规范时,我则直接介绍说明,将主动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同,甚至出现较大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握,科学引导。此次的教学活动,给我及时地敲响了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时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努力学习,多听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虚心请教,踏踏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

242。

师:竖式中的2。

2、

4、

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

需要7天。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并说说怎么想的。

23÷4=5(本)„„3(元)。

能买5本。

25÷4=6(本)„„1(元)。

能买6本。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

22÷4=5(条)„„2(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