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17:50:00 作者:紫薇儿 最新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篇一

这篇课文里安排了三个片段,其一是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其二是临死前的严监生,其三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初读课文的时候,我真有些奇怪,这篇课文为什么安排这样三个片段,无非就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表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细细揣摩了这三个片段,我才发现,我最初的理解的确是太过粗浅。每个片段都有其特别之处。

于是,我安排了三个课时学习这篇课文。学习每个片段之后都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用以致用。

学习了《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后,我带着孩子们归纳总结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嘎子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嘎子调皮活泼,工于心计的特点。孩子们对这样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像这样正式提出来学习,还是第一次。于是,我给了孩子们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同桌的一个特点。多数孩子写得不错,还有个别的孩子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课时,我安排孩子们自学了片段,然后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但是孩子们只知道作者抓住了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来描写,并不知道文章里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孩子们听我介绍了这个方法后特别高兴,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依然写写自己的同桌。可惜的是,孩子们写出来的片段符合要求的并不多,文字里的确有不少的侧面描写,但是与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也理解孩子们,这样的一次训练不会有多大的成果的。

第三课时的任务就比较重了,因为这个片段都是节选自《红楼梦》的片段,描写王熙凤外貌的句子特别拗口难懂,很不容易读正确,既要将生僻字读正确,还要正确断句。我在课前听了一些朗读,都是不同的读法,比如有的录音将“缕”读成lou的音。经过认真地比对查相关资料,我才确定了文章的正确的读法。在上课的时候,我将这个部分当成了学习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孩子们反复朗读了这段生拗的文字,然后引导孩子们从这段外貌中体会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最后总结外貌描写的方法。这段外貌描写非常华丽,也很讲究很精细,作者首先是总写,然后分写,在分写的时候又是先写的首饰和装饰,后写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外貌描写都体现了王熙凤的一个性格特点——奢华。课文学完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同桌的外貌,按一定的顺序写,同时所有的描写都要体会同桌的一个性格特点。这下可难倒这群孩子们了,不过他们可高兴了。不管他们有没有写出符合要求的“作品”,一个个都笑逐颜开的,哈,这是文字的魅力啊!

作为语文教师,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样我们才能用好教材,教好孩子。

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篇二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觉得做的最成功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教学时,我采用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自主学习三个人物描写。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请第一组同学重点分析“小嘎子”形象;第二组重点分析“严监生”形象;第三组同学重点分析“王熙凤”形象,自主学习完后,请各组学生上黑板板书“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写得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上来补充,词语不要重复,看哪组分析得最全面,这时每组不甘落后,几乎每位同学都想到黑板上来写上几笔。第一轮学习任务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时黑板上出现这样的内容:小嘎子灵活机智自以为是颇有心计 顽皮好斗;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爱惜东西节约守财奴刻薄;王熙凤 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 做事招摇 爱打扮伶牙俐齿。

2、加强朗读训练,让每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找出语句描写来读一读。如果你读的部分和你分析的人物特点有不相符之处,就会让小组失分。通过学生读课文中相关语句,加恭恭敬敬a以分析,小嘎子的“好斗”没得到认同,严监生的“爱惜东西、节约”没得到认同,王熙凤的特点概括的最恰当,没有争议。最后第三小组获胜。这次合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人物特点分析到位,尤其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颇有难度,但通过合作与竞争,恰恰是分析得最到位最透彻的。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还应该从细处,从深度上下功夫。比如,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渐提高,应该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比如“叉”这个字一共有四个读音,在本文中,这个字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两次,两次的读音却不一样。此外在交流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后,我想和学生一起总结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总结完之后顺势组织一个习作,让学生挑选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抓住他的性格特点进行片断描写,最后让大家来猜猜他写的是谁。但是由于我没有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最后学生最精彩的写作没有呈现出来。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后在备课时,要多点考虑到容量和时间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产生新的学习知识。总之,一次上课,一次收获相信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也会不断进步起来。

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篇三

这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风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个片段,作家描写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教学时,我的总体思路是:采取先精讲第一个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个片段。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从而体会人物描写时可根据不同人物采取不同方法,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就我上的《人物描写一组》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人物描写片段,教学时我的一些反思谈谈。

我在设计本课时先让学生利用我们开展的“发展性阅读”中的“批注法”自己预习课文,解决字词,勾画出欣赏的句子,和不懂的问题。初步学会自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做巡视学习指导。在第一个片段时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的动作描写,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对于这些动作的体会,我让学生先自己认真研读课文试着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然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请同学从动作神态这方面去评审同学的表演,加强学生对“站、围、蹦、转、推、拉、拽、顶、板”等动作的理解。“导演”点评后让表演的学生再次表演进一步加强了对“站、围、蹦、转、推、拉、拽、顶板”等动作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抓住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同时穿插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方法。抓住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写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力为教学目标,强调体验与兴趣结合。通过表演,努力把“死”变“活”,由“静”变“动”,由老师的“教”变学生的“学”。在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开思维的大门。

在教学时,尤其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后进行表演,再让“导演”进行点评这个环节中感悟较多。在表演中“小演员”和“导演"都很大胆,而且评价很真实到位。但“小演员”表演时动作还不到位。其中表演完后还可让表演的同学说出有那些动作,以加深学生印象。而在讲练结合方面不够,其实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后就安排一个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

其次,本节课在课前预习还不到位,导致字词花费时间较多,而作为高段教学生词时间应把握在5分钟左右就够了。尤其是对学生字词的听写可放到课后进行。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面感悟作者写法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引导不够,学生学习也模糊,设计的练笔根本没时间完成。最后这节课就草草收场。

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本组课文我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3.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人物一组教学反思篇五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

ppt课件

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

生:

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生:

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

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原来

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生读书画记)

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

生: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这句话里描写了些什么?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是啊,此进的严监生病情严重,还吃力地伸着两个指头,却总不得断气,多么难受,多么可怜!看来,这严监生是天大的心愿未了,再读读整个句子,注意,他的病已经很重了,很难受,很可怜的。(男、女生分别读。)

师:还有哪些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

生: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师:登时是什么意思?联系前后文字,可以换成

生:马上、立刻、顿时

师:同学们真厉害,关于严监生不一般表现的句子,找得可真准!那么,我们再读读这几个句子,想想,严监生当时的心情怎样?(出示三个句子)

生:焦急,难受

生:(大侄子的话)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师:严监生对这样的猜测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他的表现是,来,读出来(指名读

板书:两个指头)

生:二叔说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师:又没猜对,此时的严监生(指名读严监生第二次摇头的句子

板书:越发指得紧了)

师:二侄子也没猜中他的心思,关心的是他的银子!严监生心里会怎么想?

生:

师:在严监生苦苦支撑的时间里,还有谁接着做了猜测?

生:奶妈做了猜测: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师:所有女生先读奶妈的话,男生读后面的动作描述!

师:多么固执的严监生啊!

可怜的老人在想什么呢?

生:

生:绝望、生气

板书:点一点头)

生:

师:此时,你感觉到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板书:吝啬?节约?)

师:严监生的行为是不是节约呢?举例说说吝啬与节约的不同。

小结:该花费的也不花费叫吝啬,不该花费的就不花费叫节约。

生:这些都是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生:亲人们都没有猜对他的意思。

生:焦急、无奈的加剧。

师:作者抓住了严监生临死前的典型事例,动作变化的典型细节,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写作方法?

生:

(板书:典型事例

典型细节)

生:写了他的吝啬的特点,抓住了他临死前的典型事例。

生:主要写了他三次摇头的动作,神态这些典型细节。

师:

这就是一个杰出作家的不同非凡之处,写一个人的吝啬,无需多动笔墨,就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典型情节,通过动作变化的典型细节就把人物的吝啬鬼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师: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抓住典型情节,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出人物特点。

生: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抓住典型的情节,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希望你们灵活运用写作方法,写出让自己更满意的文章。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总是断不了气的严监生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情。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和学习作家怎样抓住人物动作、肖像、心理及细节描写等写作的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