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拼乐教案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23:30:44 作者:雅蕊 拼拼乐教案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拼拼乐教案反思篇一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许多,听完同事们的点评后,

一:口算材料不妥当。我设置了类似4()=56这样的题,原本是想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56可以变成4乘以几,为后面拆成乘法作铺垫用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发现这个材料的出示很唐突,与学习内容脱节了。现在想想,当学生做2556这样的题目时,教师给予指引,想4()=56或564=()就行了。

二:缺少最优化的意识。本节课我非常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最优的办法如何筛选缺少重视。在这个环节上,需多让学生进行评价他们中的一些方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需要达成共识,最优的方法是什么?并且组织全班同学多说几次,让每个人都记准确,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最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缺乏有效的'方法小结。在学生会解决几道类似这样的题目时,需要回顾解题的过程,得出有效的解题方法。本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些。

四: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拼拼乐教案反思篇二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表扬,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评价,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规律的表述还不够精炼、不够准确。从他们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心里是明白的`,可是怎样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有所欠缺。另外,学生间的差距也不小,有的能说到点上,有的总在点外徘徊。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别奢望一蹴而就。

拼拼乐教案反思篇三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4、429×20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9、125×8×7、9870÷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8、99×99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拼拼乐教案反思篇四

在本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重点,学生能利用它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成为源于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己领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在算法交流、比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运用除法运算的规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加强连减和连除的简便运算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而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这样简便运算时也便于区分。

本课是有遗憾的,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和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但课堂节奏的把握欠佳,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让时间更加紧凑:

1、在第一个环节,男女生比赛计算的时候,我本来的预想是女生计算的快一点,然后再观察算式的特点,他们的结果相同、数据相同,运算的顺序和符号不同,男生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女生是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在男同学出来2000÷25÷4=2000÷(25×4)、1280÷16÷8=1280÷(16×8)简便计算的情况时,没有处理好,在这里,应该有第二套方案,请男生说说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重点要抓住这里,可以把结论先板书出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后再让学生举例等等进行验证。

2、巩固练习,举一反三,讲评学生作业1280÷(16×8)=1280÷128=10,不变成连除,按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你认为可以吗?完全可以解决“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一数学思维,简洁、紧凑、实效。比展示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省时得多?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

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简便计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拼拼乐教案反思篇五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一、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