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2 21:12:46 作者:灵魂曲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篇一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学上要多设计应用减法性质的练习题及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篇二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简便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本节课我先以两组口算题为引子,即类似72—6—4和72—(6+4)的题目。口算结束后,我问:“你们喜欢算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连减的简便算法,从而导入本节新课。

2、在探究新知环节,我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问题时,让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想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三种解法,老师尊重学生的三种意见,让学生自己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领悟各种简便计算方法,在交流探索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创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改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

3、在学习简便计算的方法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但至于“怎样简便”就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因为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就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有些学生会认为这种方法简便有些学生就认为不简便,很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最后还多问一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择优录用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种思想方法,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

4、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教师既要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连减的简便运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又要点到为止,淡化教的痕迹,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的资源影响全体,展开教学,切不可在教学中独揽课堂,过度限制、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篇三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节计算课,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之后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征,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加凑整;小数减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减凑整。这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我抓住学生有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对三个整数算式进行数字观察,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我趁机询问,这用到了整数的什么规律?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一个接一个补充地更加完整。

顺着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六一节前夕,东东准备买四样食品各1份,价钱分别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问东东一共应付多少元?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提出了3个问题: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请你计算,你会算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动脑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明显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的那个组算得又对又快。由于观察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归纳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教学例二,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篇四

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已经学完了,说起这单元的内容,可以用千变万化这个词来形容。简便计算,目的在于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正是应该使其简单化的定律,却变成了同学们为之头疼的难题。

在以往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同学存在,他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辨不清,往往在做题时混在一起使用。比如88×125,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把88分成80+8,接下来就采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11,那就必须用乘法结合律,而他们明明分成和的形式,反倒用乘法结合律去做。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难的题,却把同学们绕得晕头转向。我时常在想,是他们没有彻底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吗?如若这样,还得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除此以外,千变万化的题型,也让刚刚接触这些定律的孩子们张冠李戴,或许是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定律,或许是还没有找到做题的`窍门,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

这部分的学习纵然是复杂的,但复杂中也会有规律可循,正如25×4、125×8,诸如这类能够凑整的数相乘或相加,正好运用到定律当中去,只要有25、125的出现,就去找它们的伙伴4和8,如此就能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我们学习这些定律,不但要掌握基本变化形式,更要灵活运用,还需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连除的简便运算反思篇五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验证。

在教学中,要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选材。我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因为很多学生会依赖书本不去思考。我所选择的这道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课前让学生复习过,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布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