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秦兵马俑教案(热门21篇)

时间:2023-12-16 19:37:12 作者:ZS文王

教案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学教案范文,了解一下优秀的教案是如何编写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地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

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隶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入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盛赞”)。

(结合内容理解“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把文章中你主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2)、二号坑由四办公桌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像:这样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

(3)、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队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齐读:“站在它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它们交谈。”

师:这无与化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学习,教师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象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

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干什么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一号坑)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生齐读)。

你怎么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大屏出求:请学生朗读法国总统希拉理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如果说同学们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高超艺术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

3、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学习重难点:

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及价值。

2、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检查生字词。

(俑:古代殉葬的偶像。)。

3、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找出对兵马俑的总体评价——。

2、自读课文,看看兵马俑究竟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3、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试着用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1、小组间交流反馈“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的原因。

2、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板书:

1)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2)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3、文章中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

4、小组反馈,师适当总结,

5、全文小结。

2)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它在古都西安,如果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那课下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五、板书设计。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2.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交流文章内容: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1)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3)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5.交流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6.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陵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陵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品读体验。

(一)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二)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三)分组研读。

(四)交流。

1.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2.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

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自读。学生个别配乐读。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3.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

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

交流读。

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

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

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4.历史:年代久远。

5.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1.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2.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陵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五、总结。

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板书设计。

建筑 极为壮观。

军阵 威武雄壮。

兵俑世界第八奇迹栩栩如生 神态各异。

历史 年代久远。

地位 重大之一。

小学五年级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下午又上了一节语文课(信息化),姑且在后面加上这么个注解吧。班级是504班,教学内容是接上节课未完成的——复习第四节,想象仿写。

课堂片断实录:

复习第四节,师生共品写法,得出:

1、该段文字先总后分,写出了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2、分写部分,先写看到的情景,再写由此展开的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

3、长短结合,实写部分都用四字词语,语言较为简练,虚写部分语言相对较长。读起来富有节奏。

4、实虚之间,用“可能、也许、似乎”等同类词语连接,同意不同词,富于变化。学生相继得出同类的词语还有“仿佛、大概、好像、好似”等词。

此后进入仿写环节:(进入作品交流区)。

1、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2、独立思考2分钟后交流。

3、网上作业。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来敲击键盘,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发表在网上吧,10分钟后,我们一起再来交流。

(在写的过程中,补充操作方法,并对个别学生作指导。见学生在边打字边选择颜色,强调:先用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再做美化工作。)。

学生写作情况:少数学生动作较快,在十分钟内,能发表一段完整的文字,且复制了所选的图片。大多数同学输入操作较为生疏,动作较慢。

(因上课延迟开始,还是未能在课堂上组织交流,但网上(课件中)已迅速生成了)。

以下是从学生在近10分钟时间内发表的帖子中摘取的部分片断(未修改):

1、有的将军俑,留着长长的胡子,手持宝剑,坚定的望着敌人,仿佛在说:“战士们冲啊!”

2、有的将军,脸上露出笑容,好像刚打了胜仗似的。

3、有的兵俑,神情十分严肃,双眼眺望远方,手持宝剑,好像要拔出剑,冲上阵地。

4、有的兵俑蹲着马步,一手握成拳,另一只手斜着,仿佛是在苦练本领。

5、有的兵俑,留着两撇胡子,眼睛看着前方,好象在望着被敌人占领的一大片土地.有的兵俑,面带微笑,好象打了胜仗,被皇帝封赏了.

6、有的兵俑,跪在地上,手持弓弩,也许是在消灭敌人。

7、有的将军俑胸有成竹地站着,仿佛想出了对复敌人的好办法!有的将军俑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打嬴了仗!

8、有的兵俑紧皱眉毛,半蹲在地,双眼紧盯对方,好象说我跟你拼了。

9、有的兵马俑留胡子,头上带着官帽手握空拳,好像手里拿着箭让工兵冲上去杀敌;有的兵马俑胡子两边翘这有可能是将军。

10、有的兵俑两眼注视着前方,一只手紧握是秦始皇手下的.老忠臣。有的兵俑神态严肃,双手握紧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似乎正要拿起红缨枪冲出战场.

11、有的兵俑脸上笑眯眯的,好像刚打了胜似的。这个一定是屡建战功的将军;有的兵俑身上,脸上有许多血,眼睛里冲满了血丝,恨不得一下就把敌人杀个精光有的兵俑神情非常严肃,好像在给士兵们讲解兵书。

12、瞧,那个兵佣多神气啊!他手握拳,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两眼望着远方,好像敌人正从远赶来似的。

13、有的兵马俑蹲在地上,像打完了胜仗,正马不停蹄跑到大帅面前跪着说着战迹。

14、有的兵俑右手握成拳,放在胸前,两眼注视着前方,仿佛正要抽箭射向敌军。

有的兵俑,留着胡子,满脸笑容,他也许在说我们就要打胜仗了。

15、有的兵俑单脚跪地,两眼炯炯有神,望着前方。手持弓弩,背负箭囊,仿佛瞄准了目标,正要向敌人射击。更有的老将军眉开眼笑,好象打了一场胜仗。

16、有的兵俑,两手紧握,一脸严肃,似乎在想军阵事情。

17、有的兵马俑昂首挺胸,两手放在腰间,一脸的严肃,似乎想到了锦囊妙计。

看来,实施网络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要在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最起码,学生得具备以下几项技能:

1、会熟练上网;(包括网页之间的熟练转换)。

2、熟悉word文本的操作。(较为熟练的操作复制、粘贴、字体、字号、颜色、划线等)。

3、熟悉瑞博平台,操作较为熟练。(逐渐消除技术的障碍)。

由此对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较为实在的要求,就学生来讲,学生应掌握学科教学所需的必要的基本技能。不但要求会用,而且要达到够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quo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quo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是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讲述秦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探究。(板书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引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句子1:以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a、自由度,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初步感知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c、指导朗读。

句子2、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a、出示一号坑的视频,直观感受。

b、师生合作读,体会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体会规模宏大。

师:秦兵马俑的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全国政协主席胡绳参观后题词: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默读课文第4-7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这么多类型的兵马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兵马俑的个性。

生读课文。

(3)交流感悟:你想向大家介绍哪种兵马俑?为什么?

将军俑:威武、神态自若。

a、威武的将军你从课文的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能读出将军的威武吗?

b、神态自若的将军神态自若什么意思?想一下,这位将军会有怎样的经历?

武士佣:高大威猛骑兵俑:能骑善射马佣:惟妙惟肖跃跃欲试。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各种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4)补充资料:兵马俑的其他类型。

3、学习神态各异。

(1)师引读:仔细端详,神态各异: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2)为什么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学生自由表达。

(3)这是一个个或颔首低眉,或目光炯炯,或紧握双拳,或凝视远方的兵马俑,好像从我们面前一一闪过。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象兵马俑的各种神态,选择一种你感受最深的神态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出示视频)。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师: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

(1)出示各国元首、杰出人物的题词,生读题词,并交流感想。

(2)总结:课下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

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

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殊死拼搏。

绝无仅有 鸟瞰 铠甲 惟妙惟肖。

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南( )北( ) 所向( )()   久( )沙( )。

( )( )自若  成( )结( )   跃跃( )( )。

惟()惟()     鸟()     ()甲。

………………     ……………    …………….

b、填空(结合生活)。

规模宏大的(       )       (       )地进入梦乡。

(       )的微风           (       )地走来走去。

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小学语文秦兵马俑教案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而且()()。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两块内容:第一部分提取兵说明马俑特点的关键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二部分板书写作方法:写实加想象。

小学语文秦兵马俑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秦兵马俑》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句子都写到了谁?反馈、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师: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反馈。

师:秦兵马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亲自去感受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二)交流反馈,引出句子: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研读课文。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秦兵马俑》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兵马俑的资料。

二教时

第一教时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nu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个性鲜明

语文教案秦始皇兵马俑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一、 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小学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文4-9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描写各种兵马俑的句子,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用词语概括。然后组织交流,并把全班同学认可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俑的下面。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写了不少词。

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以教师的感悟去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缺少共鸣,只有少数学生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深入研读文本,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

这一段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看着同学的发言得到了肯定,而且能上黑板写自己感悟到的`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发言,而且为了言之有理,学生细细地研读了文中词句,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我觉得这样的研读是有效的,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在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词得到了积累与运用。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1、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横贯东西的长城,游览了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西安看一看,知道去看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写课题,齐读课题)

2、这兵马俑究竟有多壮观呢,我们先欣赏一下图片。

3、刚才的图片中用泥土做的好多兵马,那么你明白什么是“俑”吗?(课件出示)俑是殉葬时所用,我们了解一下殉葬。(课件出示)课题中的“秦”又是指什么呢?(秦始皇)了解一下秦始皇与兵马俑。

4、秦始皇身体力行,成为第一个结束殉葬制度的君王,而改用俑来陪葬,为这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陪葬的兵马俑究竟有多雄伟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检查生字词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能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呢?(第3段)你能说说这段话的作用吗?(过渡段,承上启下,概括文章大意,中心句)

哪个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呢?(2)哪些段落写了类型众多?(4—7)个性鲜明呢?(8)

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呢?

1、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写了兵马俑的什么呢?(地理位置、世界地位)作者一开始就怎样称赞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2、我们再来看看第9自然段。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刚才大家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段中有一个词语跟“举世无双”的意思相近。(绝无仅有)

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珍贵、非常少有)

为什么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呢?(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列数字:那么多的数字展现在你面前,有什么好处呢?

(2)作比较

(3)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一段作者还采取看总分的结构。

让我们读一读,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秦兵马俑被发现的三个俑坑中,作者介绍了哪一个?(1号)这种方法叫举例子。作者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一号坑(鸟瞰)你知道“鸟瞰”的意思吗?(站在高处往下看)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规模宏大呢?(一行行、一列列)看了这样的兵马俑,作者觉得真像是(大军句子)是啊,当年秦始皇就是命人按照自己的军队塑造了这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啊,他死后仍要统率六军,南征北战,让更辽阔的土地,更多的人臣服在他的脚下!

看看图片,再次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让我们的朗读来表现吧!

1、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课文的4—7段,课文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你最喜欢的兵马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俑啊?

(1)将军俑:先读读课文。作者在描写将军俑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呢?(外貌、动作、神态)你看描写时都采用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啊!如果你在当时的战场,你一定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起再读读,现在你就是将军了,你指挥的就是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

(2)武士俑:体形(列数字)、衣着、动作

(3)骑兵俑:衣着、动作。老师看到了骑兵俑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4)马俑:衣着、动作。“跃跃欲试”是什么意思?(急切地想试试)你能读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吗?作者不光抓住陶马的特点,还加进去自己的联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兵马俑时,说过:“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

这4种兵马俑各有各的特点,你会连一连吗?(课件出示)

4、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只有这4中种吗?老师再来介绍几种。

但不管我怎么介绍都介绍不完,那里可是有近八千个兵马俑啊!而且每一个都是(神态各异)

1、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八自然段。

2、作者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呢?(4种)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有的……好像……,分号,排比句)作者先写兵马俑的什么?(神态)

听老师读读:有点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如果作者仅仅只是把神态写出来,能写得生动逼真吗?后面还写了(作者的联想)。让我们结合兵马俑,一起读一读。

这句话以省略号结尾,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列举的省略)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写写我们眼中的兵马俑。(课堂练笔)

4、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逼真、栩栩如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吗?如果不是“极为精美”,怎能展示中华民族的而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课件出示)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第一和第九自然段。

2、这两段有什么联系呢?(前后呼应)

你发现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

3、我们随对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观赏了秦兵马俑,同时还认识了一些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4、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你先学,我再教!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3)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

(1)我会读。

鸟瞰临潼统帅战靴颔首发誓气概。

身材魁梧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久经沙场整装待发。

昂首挺胸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目光炯炯。

绝无仅有惟妙惟肖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神态自若。

a.自由读。

b.一行行指名读。

c.第一行中,用动作表示对“颔首”的理解。

第二行中“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第三行中“所向披靡”需要放在文中理解。

第三行中“昂首挺胸”演示理解。你能上台演示吗?结合演示前的情境告知“跃跃欲试”的意思【瞧你们有的已经站起来了,有的抬着头准备往讲台走,有的已经演给同桌看了,这说明大家都想来试一试。这样的情景就是“跃跃欲试”。你能够用它来说个句子吗?】。“若有所思”逐字理解,扩展理解“若有所悟”。

四、品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用“——”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气势,然后体会着读出来。

2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面积大:“2000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足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校园相比照,我们的校园总面积是26625平方米,也就是比我们的校园小一点点。

(2)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大厅整体的阵容。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2)一行行一列列长方形军阵(关注叠词的运用。)。

(3)“看上去真像是……”是作者的想象。所见+所想,同时反映“规模宏大”

(4)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六、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1、补充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写下来,做成一张成语卡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四)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总结。课文从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我们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有心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3、你能尝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某个事物的特点吗?请完成课后作业:我(们)的(卧室、操场、文具盒等)真。

秦始皇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整体

军 阵 部分 前后两侧和最后

整体

秦始皇兵马俑 老战士:虎视眈眈

神 态 新兵: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字,掌握多音字“乘”的读音。理解并积累“举世无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想先去中国西安的“秦兵马俑”,有没有和我站在一

边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它。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它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

(1)课件展示秦兵马俑图片。

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引导学生积累成语: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正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一起去感受它,一起去赞美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释课题。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的或是陶制的偶像,多为人形或兽形。

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用的,制成队伍官兵、战刀、战马的陶俑。

小学语文秦兵马俑说课稿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

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原文及教案

开始上课时我精神奕奕,充满激情、充满自信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整节课都表现非常棒,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越往后我的精神状态越趋于平淡,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激情。这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受我的影响,依然表现活跃。但由于我的表现,使本来不错的一节课,上的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

二、让课堂成为课内外知识的交融空间。

新课程提倡学生课下搜集,课上交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城市别称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组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多,这样即调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积极习惯内,也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训练了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即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三、改变旧有的教学组织形式。

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习以为常,失去了新鲜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改变旧有的学习组织形式,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借鉴了《幸运52》的形式,把同学们分成蓝队和红队,进行比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为自己的队加分,课堂气氛呢非常热烈,但我的感觉并不好,在这阶段的活动中,由于我的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出现了手忙脚乱的现象。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想上好一节课,和能上好一节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用我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我的课堂充满活力。

《秦兵马俑》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