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优质5篇)

时间:2023-10-08 21:39:49 作者:MJ笔神 最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篇一

李明花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朝鲜族学校)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思品课程的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下改革的重点。在厘定了几个基本概念后,分析了我国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课程;自主学习

中文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层的思品课程专任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于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识别能力中的自我效能感低

大多数学生内心中是想提高自我的学习成绩的,但是,希望与现实的错位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在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在内心当中产生了自我怀疑,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面对考试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往往导致越紧张成绩越不好,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初中思品课程教材也存在枯燥的现象,与其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相比,在课程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劣势,且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思品课程就是死记硬背的课程,同时,个别教师在授课技巧上存在瑕疵,“满堂灌”,扼杀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2.选择能力中的依赖性强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应试考试要求,抹杀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我选择的能力极度弱化,甚至没有自我选择权利,完全由教师或者家长“代劳”。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选择能力,对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但是,这些往往成为学生进行自我选择的障碍,在学生的心里过分依赖教师,完全听从教师的指定和指导。同时,学生自己没有制订任何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习过程存在盲从性,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不讲的,什么也不会!而且不会的内容也“理直气壮”,因为老师没讲!

二、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激发效能感,提高识别能力

1.树立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热情

自信是自我效能感的基础,如何树立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自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课堂多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的思考之中,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即使是错误的,也要积极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又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觉提高,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识别能力。

2.借助多样的教学技术,培育良性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黑板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师积极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投影、ppt、影音等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同时,鉴于“00后”的学生思想动态,先与学生做朋友,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形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改变依赖心理,提高选择能力

打破现有的“被学习”状态,教师和家长要走下“圣坛”,提升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不要“包办”学生的所有事宜,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即使学生的.选择错误,也要允许其尝试,然后教师和家长做好必要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变“羊式教育”为“狼式教育”。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精髓所在,由学生自主制订目标和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异化教育,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少数学生群体,引导其拓展思品课的知识视野,在拓展性和创新性领域进行培养;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群体,注重基础性、常规性知识的培养教育;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的少数学生群体,就不能要求苛刻,要逐步培养其思品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进步过程的培养。“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不仅会禁锢优秀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欲望,也会挫伤后进者的积极性,使其渐行渐远。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通过对基础课――思品课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当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足够重视,并坚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徐守森。zimmermanianbonnerrobertkovach.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7.

[2]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23.

作者简介:李明花,1962年11月生,女,辽宁本溪人,就职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朝鲜族学校,职称: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篇二

一、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特殊发展时期,内心和情感需要外在的积极评价和激励.教学评价作为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解析问题情况,展现评价激励功效,运用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动、师生评判等活动,既对学生个体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又对学生评析活动进行评判,让学生在多层次、多样性教学评价中,形成科学高效学习、探析物理知识或问题方法的习惯,树立积极学习情感和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不能把评价教导特性放大,作为“训斥”手段,而应该凸显激励鼓舞功效,作为“激趣”手段,避免出现评价教学活动中,“教训”取代“激励”,从而让学生在积极评判中增强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总之,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物理学科本身魅力,展示物理学科动手实验特性,凸显物理学科内容浓厚趣味,切入学生情感“凸起点”,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篇三

关注学科思想建设“道德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模式

文/潘志刚

摘要: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课堂模式是学科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道德课堂”是思想品德学科以人为本思想理想的课堂诠释形式。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思想;“道德课堂”;以人为本

多年来的理论引领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究,促使我们每位教师更深入的思索:只有深刻把握学科思想,才能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达成教育教学的理想目标。

一、思想品德课学科思想

学科思想是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思想、观念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版)》对这一学科进行了界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我们从中发现,作为一个思想人文学科,学科本身全面综合的特性,对学科学习教学而言,相对于自然学科思想的明确性,思想品德学科思想反而很难做到具体而微,其学科思想应该包括不同层面:(1)“形而上”而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2)“形而下”而言。社会层面:学习即生活思想。道德层面:主动建构思想。心理层面:情感体验思想。认知与方法层面:实践与反思思想。可见,思想品德学科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

二、思想品德课学科思想的实现路径

思想品德学科思想的实现要把握价值追求、认知方法、学科知识三者的统一。按照当代有机论、生态论、复杂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一切存在物都是关系性存在物,学科课程天然的追求教学中的价值与知识、方法的统一性。它们之间不仅存在具体复杂的网络式、非线性的关系,而且这种价值关系在其中具备某种肯定和否定性质的作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学习活动是人主观能动性下的自我驱动,包含自我需要、自我满足的价值追求。“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动力,以掌握社会历史经验为媒介,以培养人为特征而构成的价值认识、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特殊活动。”反过来,价值的实现又必须建立在学科所呈现的多样性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学科“教”与“学”的过程就在在把握学科思想的前提下,以科学的认知方法为路径,达到学科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最终培养学科能力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学科思想与学科价值追求是不可分的。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价值追求目标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关心、热爱、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等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的人格。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是学校教育塑造人、引导人的'根本宗旨,而思想品德学科的最终价值目标就在于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自我、他人、社会、国家的正确认识,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充分关注、有效培养,在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弘扬主流的世界观、生活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为国家、民族未来的接班人。

学科思想与学科认知的方法论是不可分的。学科方法根据学科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学科追求通过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能够确立法制规范意识、培养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品质、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夯实社会科学常识基础、初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最终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学科思想与学科知识是不可分的。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知识范畴十分广泛,新的课程标准对此表述为: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广泛性、生活性体现了学科思想人本性。

三、“道德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

“道德课堂”的课堂模式是开放的。在课改理念推动下,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中取得成功经验,形成了许多有特色、有影响的课堂模式。例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课堂“三三六”环节的杜郎口教学模式等。这些成功的高效课堂模式各具有特点、各具特色,但也从侧面说明,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形式可以是多样丰富的,而课堂思想、课堂生命才是课堂的灵魂。

“道德课堂”是体现学科思想的课堂模式,“道德课堂”的理念追求课堂形态的“道”与“德”、课堂生命的真实回归;“道德课堂”的方法要求课堂要“合乎道,至于德”,即课堂既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又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堂生态;“道德课堂”形式强调重生成、有生命。可见,“道德课堂”的灵魂是:课堂要有思想、课堂要有生命,而有思想、有生命的课堂模式,是思想品德学科以人为本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诠释。

“道德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满足了思想品德学科思想人本性这一最大特点,是科学高效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田保华。构建合乎“道”至于“德”的课堂。中国教师报,(7)。

[2]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中小学教材教学,(3)。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学)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篇四

文/施诸红

摘要: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引导下,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除了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广大教师急需面对并深入思考的问题。主要研究了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视频篇五

刘启伟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创新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标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语文教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适合学生思考和发展的问题,用一些问题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积累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环境对语文课堂的授课以及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点也是繁琐复杂,在长此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比如,很多学生每当到了语文课就走神或者睡觉,亦或者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严谨,感受不到课堂的快乐,只是一味地单调学习。这样的情形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教师除了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跟学生聊聊天;或者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笑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课后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做到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辅导和给予帮助,对学生多用亲切的话语,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重课堂,从而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创新丰富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这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丰富其教学手段,而不应该只将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中。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记笔记,很少运用其他方式去进行授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尽量让学生多想、多思考、多表达,在这些表达中,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和想法,从而达到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再者,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多媒体给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感官上的辅助学习,从而激励学生思考。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组安排相同的学习任务,最快最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键得到了相互的交换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迸发和创新。创新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迸发思维的火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可以依靠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无限的思维不局限在有限的教学内容内。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提问,如,如果你是皇帝发现了事实会怎么做呢?等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完善,与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0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