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22:57:51 作者:笔尘 最新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一

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入最后也是最难的时候,小数乘除法(二)的教学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前一阶段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大多数掌握的比较好。也因为本部分内容的重要和困难,我特别放慢了教学的节奏,加大了练习课的训练力度,特别是对部分学生采用密集型过关式训练。所以通过强化训练后乘法计算的正确率终于能够居高不下了。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本学期更大的难点内容,做好了前面的准备,我终于进入新课的教学。首先,我从几道口算题入手,引导学生复习整数除法中接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再利用2道笔算题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在前面的教学中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计算的方法,所以记忆相对来说也更深刻些,现在虽然相隔时间较长,依然很轻易就回忆出来了。

于是我结合买单价3.2元的苹果3千克共需花多少元?解答问学生:根据这道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不仅沟通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也直接得出了9.63=3.2这一旧知,更引出了9.63.2=3。据此,让学生先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猜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可能是怎样进行的,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基本能得出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初步得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我没有约束学生先看除数来决定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而是默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转化,然后在练习中引导他们逐步发现只需要把除数变成整数,而被除数也随着除数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就可以了。

所以,最终的方法依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课堂总是这么丰富多彩,我的学生总是能给我很多的感动,相信他们行他们就真的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二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三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一共安排了4道例题,我把例1、例2定为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进行除法的竖式书写,理解竖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用竖式计算。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难点是: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通过解决“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这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解决“如果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来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分别给出横式和竖式,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掌握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竖式的写法。

在重点教学例2中,关键是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是平均分时还多出来不够分的。在分的基础上写出除法算式、介绍竖式计算,通过“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例2时,我要注意渗透,分完后问“剩下来的还够不够摆一组?”其实这就是为“余数比除数小”做表象的渗透。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课后反思:

1.除法竖式的格式、试商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竖式除号的写法,写惯了加减法竖式,一下子很难书写格式,学生写法出现错误较多。为了以后数学学习养成好习惯,例1有必要单独为第一课时,专一进行规范和练习。

3.作为新教师需要锻炼是必须的,语言组织方面欠缺,教学相连两个环节之间过渡语不够恰当,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比较生硬,还不能做到恰到好处,好的评价语可以使课堂妙笔生花,激发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课堂节奏快慢结合不是很好,这些是我今后要加紧改进的。

4.在学生探索规律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说,多让学生说,而我却急于求成,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说的太多,而学生表达地太少,不够注重他们的思考过程,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块也是很欠缺的。

总之,这堂课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很多,是我值得深思的,也是我以后进步的起点,我今后也将一如既往不断发现、改进,从中获得进步。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四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因此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五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全课,体现以下两点: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上课之后,给我总的.感觉是:

1、学生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问题的策略,还能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抓住本课课重难点

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题意,提取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习题,贴近生活。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教师放的还不够,可以在练习课中涉及更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开阔思维。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