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4 17:16:04 作者:纸韵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0篇)

调研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的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一些婚礼策划范文,希望对您在筹备婚礼时有所帮助。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知道自己即将进入小学,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园入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附近一所条件较好的小学(实验小学),请一年级准备一节算术课或一节语文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再过几个月,小朋友都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读书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学哥哥姐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儿:“想!”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实验小学参观,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学生是怎样升旗,怎样上课的。

二、参观小学校

(一)参观传达室

1、一走进校门,就看到有一间房间,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问问门口的老伯伯,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读一读牌子上的字)

2、传达室是干什么用的?(请门房间的老伯伯作介绍:传达室是为了小朋友的安全,不让外边的人随便进来,小学生也不能随便出去)

(二)参观大操场

1、让小朋友在大操场上从这头跑到那头,感受大操场很大。

2、老师:“小学的大操场和幼儿园的操场比一比哪个操场大?为什么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多)

3、看一看操场上有些什么运动器具?

4、老师总结:“小学操场上的运动器械比幼儿园多,比幼儿园大,有的运动器具很高。有跳高、跳远用的沙坑,有打篮球用的篮球场、有向上爬的竹竿,还有双杠、单杠等,有的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锻炼身体用的,有的是一年级小朋友玩的,玩运动器具时要注意安全。

5、观看小朋友升旗、早操。

引导幼儿观看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升旗时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是怎么做的?戴绿领巾的小学生是怎么做的?看一看小学生做操时的精神,动作和队伍。

(三)参观小学生的教室,并同幼儿园活动室作比较

1、小学的教室比幼儿园大,所以说是“宽敞的教室”;

2、小学的客桌椅同幼儿园的不一样,是两个人用一张桌子和椅子,称为“双人课桌椅”;

4、老师:“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有玩具橱,小学的教室里为什么没有?(启发幼儿谈后老师小结:因为小学是小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他们上午下午都要上课,下午不睡午觉,每上完一节课休息一会儿又要上第二节课,小学生玩的时间比我们幼儿园小朋友少,所以教室里就没有玩具橱了)

(四)观看小学生上课

3、听小学老师上课,看小学生怎么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体温,如何注意听讲;

4、下课后小学生干什么么?(有的自己放松一会,有的自己走到厕所小便作准备工作)

三、回到幼儿园

老师:“今天我们参观了什么小学?看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准备做个小学生?”(请幼儿交流)

四、延伸活动

可组织去年入小学的离园哥哥姐姐开个见面会,让幼儿向一年级的哥哥姐姐提问题,让他们对小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二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看图片、视频、游戏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了解划龙舟的人员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讲规则,团结合作才能划好龙舟。

三、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及规则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了解划龙舟这一运动。

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一、划龙舟视频。

二、图片:龙舟、划手、鼓手、掌舵人。

三、纸折的船、塑料门洞。

一、出示纸折的小船,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你们知道它在哪里行驶吗?”(幼儿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们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船呢?”(幼儿回答:冒烟的木头、轮船、很长很长的船、两层的船等等)

二、出示图片认识龙舟。

1、教师出示龙舟图片,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条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船吗?”

(2)告诉幼儿图片上船的名字叫龙舟。

2、引导幼儿认识龙舟。

(1)“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长长的、前面有一个龙头、后面还有一个尾、有船桨)

(2)“你知道它是用来看什么的吗?”(幼儿回答:划船的,比赛的)

(3)教师小结:每年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三、观看视频,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及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划龙舟比赛。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

(1)师:你们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儿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还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在敲鼓、在划船)

3、出示图片进一步认识龙舟上三种人的名称、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别出示三张图片,一一介绍龙舟上的三种人,分别叫:鼓手、划手、掌舵人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龙舟上三种人是做什么的。

教师小结:在龙舟上面,“鼓手”坐在龙头前敲鼓给划船的人发号口令;“划手”听着鼓点拿着船桨划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着舵掌握方向。

(3)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三种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儿一起谈话,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师:“如果有的划手不按照鼓手的节奏来划船,会怎么样呢?”

“划船的时候鼓手敲鼓的节奏忽快忽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会怎么样呢?”

(5)教师小结:在龙舟上有划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划龙舟的时候他们需要团结合作各尽其责才能到达终点。

四.游戏体验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规定做不同的动作。(第一组:拍手第二组:拍膝盖第三组:跺脚)

2、教师讲游戏规则

规则:听音乐看教师指挥,该哪组做动作或哪两组做动作,其它组则休息,如有人犯规则音乐重新开始。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4、师幼讨论:

(1)在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我们重新开始了几次,为什么会这样呢?

(2)后来我们是怎样成功的?

五、谈话小结,将规则意识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划龙舟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稳到达终点?

2、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怎样做才能完成游戏?

3、小朋友在喝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4、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讲什么规则呢?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三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父母,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父母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端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五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六

1、五星红旗、xx图片。

2、彩色手工纸剪成的三角形若干,固体胶,底板人手一份。

3、零食(老师准备)。

1、教师提问:明天要过节,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2、教师介绍国庆节,幼儿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3、出示五星红旗、xx图片,说说它们的名称。

4、告诉幼儿五星红旗、xx都是中国的代表,只有我们中国才有。

1、人们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会开展许多活动,今天我们也来挂挂彩旗,让彩旗在我们的教室里飘扬起来。

2、教师介绍挂彩旗的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将幼儿挂好的彩旗布置出来。

1、幼儿分组。

2、分享零食,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七

活动目标:

1、学习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讲话。

2、在迁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

3、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逐步养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幼儿全家合影一张,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幼儿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讲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2、与同伴自由交谈。

——向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爸爸、妈妈什么方面?你为什么喜欢他们?

——鼓励幼儿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谈话。

3、启发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谈。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鼓励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

4、引导幼儿想象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5、师生演唱歌曲《画妈妈》。

——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仿编歌曲唱一唱歌曲《画爸爸》。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八

活动目标:

1、懂得食物的味道有酸甜苦辣。

2、通过观察、探索、操作,让幼儿明白劳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家长协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红色食物、电饭堡、电炒锅、榨果机等烹饪材料。

活动过程:

1、介绍红色食物以及烹饪道具、材料。

2、讨论:食物有哪些味道(酸甜苦辣)

3、学唱“酸甜苦辣”歌。

4、介绍简单的水果拼盘的制作。

5、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各式各样的烹饪材料制作“红色食物”

6、品尝“红色食物”

7、记录卡

8、活动延伸:帮助家长在家共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九

1、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幼儿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幼儿而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认识我们的首都是北京,北京的`标志是xx,认识国旗。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xx挂图,国旗,白纸,油画棒。

1、集体起立听并跟唱国歌。

2、详细的像孩子们介绍中国的首都在北京,北京有个xx,认识xx。

3、认识我们的国旗,知道国旗的名称是五星红旗。是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

颗金黄色的星星,一颗大星,四颗小星。

4、集体朗诵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

国旗国旗我爱你,国旗国旗红又红,国旗上面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们向您敬个礼!

5、幼儿以自己为祖国妈妈燃放礼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一)、教师介绍背景图。

(二)、边念儿歌边添画:点点点,画画画,送给祖国妈妈小礼花。

(三)幼儿作画:添画烟花。

要求:

1、要用漂亮的颜色画烟花,要画满。

2、蜡笔不要涂到桌子上。

3、把作品送给“祖国妈妈”。

4、把自己的礼物送给祖国妈妈,并对“妈妈”说:“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5、展示成果,把幼儿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幼儿有成功感。

请家长在国庆节时带孩子外出游玩,体验国庆节欢乐的气氛。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大班篇十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萝卜蹲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