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14篇)

时间:2023-10-12 12:47:50 作者:梦幻泡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14篇)

意见建议是对某一问题或事务所提出的具体见解和建议,它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吧。如果您还在为自己的个人简历写作发愁,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个人简历案例。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品质的民族。千百年来又有多少英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观看了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节目。看了这一位位英雄豪杰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发出震撼,从中得到了感受。

首先,我们观看的是魏青刚的英雄事迹。魏青刚是一名来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他从小生活在乡村,所以懂水性。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而在8月8日作出了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三次跳海救人。

是啊!英雄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一名歌手,它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灾区的孩子,被他捐款而上学的孩子共有178个。而他自己身患胃癌晚期却没有钱做手术,他就是——从飞。在从飞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却是那178个孩子如何上学。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把毕身的钱都捐给那些失学儿童时,他说:“从我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就下定决心要把一切都献给那些孩子。无数得人们都和我一样,心动不如行动。”我认为社会上正因为有许多像从飞这样的人,灾区的儿童才可能上学,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富强。

当然!祖国的繁荣是离不开科学家的。有位知识分子这样说过“今天我们努力学英语,就是为了明天别人学好汉语。”这位知识分子就是成功制造大型航空刹车片的科学家黄伯云。前,中国没有大型航空刹车片,外国在航空方面瞧不起中国人。黄伯云心里很不服气,下定决心参与世界的航天刹车片挑战。20年的心血,黄伯云终于成功了,他让20年前讥笑中国的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为中国赢得了尊严。他曾一次次地失败,但他却从未灰心,最终获得成功。科学是无限的,他站在了报效祖国的高点。

不光是立下很大功劳的人才是伟人,在乡村也同样有“平凡”的伟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是苦难中坚强的,是全社会人学习的榜样。李春燕就是两位乡村伟人之一。5年里,李春燕所在的大塘村里共有7千多人生病被她治好,而村民们都很贫穷,留下来的只有一张张欠单。李春燕并没有打退堂鼓去别处工作,而是继续给村民看病。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时,她说:“村民是离不开我的。”

还有一位乡村伟人,他在苦难中坚强,在他眼里贫穷不是让人同情的理由,他就是洪战辉。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抚养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一边照顾抚养的那个小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学,生活贫穷却从来不要别人的捐款。他是善良的,抚养了一个小孩;他是坚强的,用自己的力量担起生活的担子。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二

苏炳添的成绩举世瞩目:2018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2018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18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苏炳添每天都坚持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时,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准备活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跑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便来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准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顿时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步频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慢慢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跑步结束后,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叹气,不断摇头,嘴巴还不时嘀咕几句,并且要反反复复看很多遍,训练才结束。

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永不放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远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三

今晚我看了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分别有: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胡忠、谢晓君、吴菊萍、孟佩杰、刘伟、阿里木。

这些人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孟佩杰。

孟佩杰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没办法,就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从此由孟佩杰照料养母刘芳英。

孟佩杰每天都要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钟……

做饭、洗衣服、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除此之外她还要去外面打工赚钱,给母亲买吃的。她说;“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孟佩杰从来都不乱花钱,对自己很小气,但对母亲很大方。

我们今后要像孟佩杰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四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一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是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是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的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了《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的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五

近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有这样一群融入年轮的追梦人,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的事迹深深敲击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党员干部要汲取“感动中国”人物的追梦力量,汇聚成“行动元素”,浇筑追梦之路,真正为人民服务。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勇往直前。无论是六年坚守扶贫一线,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干部张渠伟;还是为孩子们劈柴生火、执鞭上课,用扁担挑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还是无畏戈壁寒暑,无惧野地黄沙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梦力量,汇聚成忠诚担当、矢志报国的“行动元素”。

将追梦力量化作为民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疾苦记挂在心上,以“民”的心态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张渠伟同志,始终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民热血,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谋心谋事,察民情、体民苦、排民忧、解民难。

将追梦力量化作责任担当。从一名放弃城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师。几十年间,张玉滚用心中的追梦力量诠释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张玉滚的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学生的课本、文具,更是将孩子们对知识对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挑进了大山。张玉滚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强化责任担当,敬业报国。广大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火热的“温度”,将“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满电”状态,激情常在线。

将追梦力量化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不追求“轰动效应”,多些“细水长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真正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的事办出实效。更要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汲取营养,充实追梦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六

黄文秀同志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全村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用她短暂而又璀璨的一生,忘小我,成大我,践行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本可以留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和单位工作,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可她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村里,为乡亲们服务,她在白坭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从一名扶贫新手迅速成长为扶贫能手,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爱岗敬业,奉献青春。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品质,体现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敬业爱岗,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们要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勤务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学习她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勇于担当上级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是在给党员干部竖起一面精神旗帜,鼓励大家要将个人的成长之路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斗的路上干出一番新天地。黄文秀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楷模,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用自己的努力,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答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七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不禁感叹到我们中华民族百姓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之折服。

其中有一个人,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漂亮的外表,但他有一双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用心细细的体会你就会发现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人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一直用一句名言来激励着自己“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残酷的命运一次次的打击着他,但他原地爬起,这还是命运个刘伟的一次次磨练,一次次锻炼的机会。10岁时刘伟因为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学会游泳,两年后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枚金牌16岁学会打字,19岁再次参加奥运会之前不久因为得了一场病不能做剧烈运动所以只能选择放弃这次机会,虽然放弃了游泳但学会了弹钢琴,一年后达到相当于手弹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推荐员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刘伟的钢琴声!”

困难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有对抗困难的魄力就一定能对抗困难的。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无论对任何困难,我绝不屈服。”刘伟也富有这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八

梁万俊的生死8分钟,使我们惊讶。在万米高空上,面对飞机漏油,他仍能英勇镇定,将飞机平安降落在机场,他创造了奇迹!田世国的孝心又感动了天下,他毅然将自己的肾移给了母亲,身体较为虚弱的38岁的田世国用孝顺与真诚感动天下,他让所有的母亲都收获不小。还有两位敬忠职守的警察,任常霞、明正彬;为人民奉献出生命的牛玉孺;有着医生良知的桂希恩;中国奥运的骄傲——刘翔,女排;中国的伟大外交官孙必干;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一个为山区孩子开创美好未来,放弃学位的年轻人——徐本禹。

徐本禹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不得不从心底里敬佩他。他小时侯也很穷,靠别人的资助才读上了大学,到了北京,他又考上了硕士,但他却放弃了。因为他看到山区里的孩子也渴望读书,所以他去了没有水、没有电的贫困地区教那些孩子学习、读书,母亲也希望他能做一个会感恩的人。他做到了,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了自己的的手。他点燃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双眼,他扛起了一个不属于他的责任。

还有很多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真诚、勇敢、敬业、孝顺、努力、奉献等许多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也将我们富有情感的泪水一滴滴滴落,他们的生命光辉照耀着整个中国,他们的高尚心灵永远是我们的人生指南。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我心!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九

在上学期,我们在学校内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外国人——胡颂恒先生。他是来我们学校来教我们英语的新老师。

当时,他来到办公室里,就迎来了一大群的同学塞在门口,被堵的“水泄不通”。别人认为这是在迎接老师的到来;其实我决的是对外国人的好奇而已,但是突出了自己没有礼貌似的。在上学期他没有教我们一堂课,我们失望极了。

但是,在这个学期的第二个星期一的第二堂课,他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他的教育方法跟我们老师的不同,他教的是在玩游戏中学习英语单词,比起平常的死记硬背好多了!

后来,在下课的时候,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他的名片,这时候我才知道他叫胡颂恒。

他似乎就是为中国的穷人而生。

对于一个在中国只生活了四年的澳大利亚人来说,这有些夸张。但是,当他微驼着背,穿着雨鞋,挎着一个布包,慢慢走在广东肇庆郊区泥泞的山路上,用那双浅棕色的眼睛,友爱而略含伤感地望着那些住在棚户里的外来工时,没人再怀疑这一点。

原来他是来中国帮助我们国家外来工的穷孩子免费读书的。其实,他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的。他千万百计地想通过国际组织申请去印尼当志愿者。可惜没有被选上,却意外地获得了到香港的机会。

从此,他就开始了对我国外来工贫穷孩子的免费教育。不到多久,他就成为了一名困难户。物资也是朋友们从澳大利亚寄来的。

我被深深感动。可惜这种理应感动中国的.却评不上“感动中国”。

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十

今天,我观看了“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家栋。

孙家栋,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孙家栋的颁奖词是: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十一

一年一届的感动中国是我必看的节目,我想感动中国的目的在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彰显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带动社会和谐风气,为全国人民做出榜样。每次看感动中国就是想感受一下祖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教师朱敏才与孙丽娜夫妇。身为外交官的朱敏才退休后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夫妇二人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支教。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矢志不渝的在贵州支教,一坚持就是九年。然而长期劳累的朱老师倒下了,尽管抢救成功,身体依然很虚弱,即使躺在病床上依然心系学生。而孙老师右眼已完全失明,但两人说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坚持支教。

他们走过了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意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中国,同时让我明白了那句话——不要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要当作事业来奋斗。朱敏才夫妇就在矢志不渝的坚守在贵州山区,为教育事业不断的奋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学习,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他们那样无私,但至少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竭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让我们的青春留有遗憾。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填高考志愿也是听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每天与孩子们斗智斗勇也是甚好的,只是有时候他们不学习也甚是让人生气。所以我就要和我的导师好好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我正在前进的路上,未来还有很多问题正等待着我去解决,也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去学习。iamstillonthepathofimprovementtoquenchmythirstforsatisfaction!!希望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我们挥洒汗水的地方能有一个难忘而美好顶岗回忆。亲们,fighting!!!!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十二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xx年。这其中,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在内的“银发知播”群体走进聚光灯下,让人印象深刻。天文、物理、文学、美学……不管学科如何,都可以“万物皆可知播”;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已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正在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

“苏东坡这个家伙,又幽默又豁达又善良,他贬到黄州还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他一快活,就在黄州写了很多好*好诗,《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什么大江东去都来了。”这就是戴建业在抖音为大家知识科普的风格,有网友留言称其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系的教授、博导,在抖音上有七百多万粉丝,他的一段抖音短视频,曾在一周内获得了超过3000万次的播放,成为现象级作品。教授“出圈”,实际上是一场“知”与“播”的双向奔赴。让传道受业走出课堂,让知识之花在平台绽放——这样的'“知识网红”,怎不让人为之点赞。

在抖音平台上,像戴建业这样的“银发知播”,可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汪品先院士和褚君浩院士就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积极用新的传播形式进行知识科普,受到青少年群体广泛欢迎;欧阳自远院士讲航天和探月的视频合集在抖音播放量达到2.3亿,是抖音最受追捧的科普合集之一;退休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化身@不刷题的吴姥姥,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试验收获无数粉丝……专业的院士、资深的教师们借助短视频,输出有趣准确的内容,让靠谱专业的知识得以举重若轻。这样的生动局面,正可谓是“华发与青丝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

“银发知播”之所以能感动中国,就在于他们以追赶潮流的姿态、事必亲躬的认真、化繁为简的讲解,践行了知识科普的初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打造丰富的高质量知识内容,让青少年拥有越来越好的上网体验,这越来越成为平台和传播者的共同理念。当我们看到教师和院士们主动投身短视频科普,他们身上那份严谨与热情,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短视频科普,“银发知播”用行动收获感动。如今,情怀是一个热词,但与之有关的一切,无不是有着最为具体的鲜明注脚。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科学院的院士泰斗,还是普通退休教师,都在不舍昼夜地做着科普这件“小事”!虽然头发白了,但“银发知播”群体的心是好young的!就如《感动中国》颁奖辞所说:“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拗口的古诗可以穿越千年,晦涩的物理公式不再望而生畏,枯燥的科学知识也能平易近人——在短视频平台的无远弗届中,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十三

67年来

国测一大队2次下南极

7测珠峰

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

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

52次踏入沙漠腹地

6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用血汗乃至生命

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感动中国》颁奖辞

六十多年了

吃苦一直是传家宝

奉献还是家常饭

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

你们偏向艰苦挑战

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

穿山跨海经天纬地

你们的身影

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国测一大队

感动中国人物摘抄张桂梅篇十四

在观看2016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中国女排颁奖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又一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赢过我们的荷兰、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2016感动中国给予女排的颁奖词:“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辉的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向中国女排致敬,让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女排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