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6 16:24:01 作者:紫衣梦 理想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大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理想信念读后感篇一

近段,再一次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灵魂又一次被彻底地洗染,这种轻快兼并沉重的崭新感觉是如今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无可比拟的!
“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诠释当前教育中的困惑,用智慧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涛,可以冲土决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这水,每一个社会中人的感动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会干涸枯竭。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行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字字句句皆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折射着一种灵性。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给了人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我曾看到自己小学时威风凛凛,才华出众的班长,经过无数次教育的“洗礼”,高中过后,简直判若两人,人不但变得傻呆呆,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不会,面对昔日的老同学居然一句话也不会说。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影响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吗?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知道了:负担过重会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教育是什么?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养成博雅君子、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文化过程,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心灵转向的神圣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一方面用重复训练、机械记忆束缚着学生,另一方面还抱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开放性的题不知该从何下手。突然顿悟这样的学生竟然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遗憾之时,亦为之汗颜矣!!
痛定思痛,解决的方法有吗?应该,还是有的!领导顶层设计多元化评价,评价老师的方案不唯成绩,更加看重课堂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旦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只会做题,怎能接力中国兴盛中华复兴的重任?!
曾记得,一位北大毕业生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控诉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包办一切,结果自己只会学习,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进入工作岗位后,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吃力,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深思吗?!
是啊,“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当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有什么理由为了明天的生活而牺牲现在,使现在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呢?!
但愿肖川教授的警世之言能唤醒每一位沉睡和装睡的教育者,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去掉沉重的枷锁,步入正能量的轨道,用真爱和诚意循序渐进地唤醒、激励、影响、引领,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和兴趣追求,成为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读后感篇二

读《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初看题目,“古典的心情”让我有点疑惑,有古典文学、古典美女,怎么还有“古典的心情”呢?读了整篇文章,才知道原来“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就是沉下心来对待学习。我很赞成作者的这一看法,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开始出现脱节现象,人们开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大多数人已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很多时候书成了装点门面的工具。

多么希望我们能沉下心来真正的与书为伴!

让我们与书为伴!知识是我们精神的食量,很多的知识是从书中获得的。沉下心来读书,可以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变化气质、滋养人生;可以使人拥有深厚的内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读书,博览群书,使我们拥有渊博的知识,这些知识会使我们更加理性,这些知识与理性让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使我们魅力四射,吸引学生乐意跟着我们的步伐走。

“文字是生命的酒”这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话,令我记忆深刻。当我们用心去读书,在书的字里行间畅游的时候、当我们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我们深邃的思想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如酒般醇美,让人回味悠长。让我们与书为伴吧!“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的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呀!

所以,让我们与书为伴吧!沉下心来对待学习,让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春日鲜花、夏日小溪、秋天明月、冬天残阳那美好的风姿。

理想信念读后感篇三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今天我要向大家推广这本好看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讲述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学生在四年级所写下的日记,原名是《心》。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这本书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等等。每一种爱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佩服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诺琵斯的傲慢;还有可爱的“小石匠”,坚强的克洛西。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卡罗纳》。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可怜的卡罗纳再也没有妈妈对他的疼爱了,卡罗纳的遭遇使大家都特别关心他,老师,同学,还有“我”,“我的妈妈”都对他给予了关爱。这种爱令我十分感动,所以我最喜欢这篇文章。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相信《爱的教育》这本好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理想信念读后感篇四

从教十五年,已经渐渐习惯了教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现在有幸拜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捧起这本书自己感受到,仿佛在倾听名师的教诲,获取得智慧的真经,细细品味,体会颇多。

我体会到了“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表面看似很平常、很简单、很短短的六个字,其实含义很深分量很重。我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简单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你必须先得有爱,先得爱自己的学生,让你的学生从你的身上感受到爱心、温暖、真诚、宽容。教师随时随地一句温暖的话语、爱意的眼神、真情的微笑、会意的点头、宽容的拥抱、亲切的拉拉手,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都可以让孩子快乐几天甚至成为一生奋斗的动力。

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意蕴。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体会到了爱对于教育之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和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完整的爱、健康的爱,应包括五个方面: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教育的道路上,真的有太多的学问需要去学习,去研究。孩子们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去倾听,去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教育,去给其所需。而这本书,仅仅是我教育道路上的一点启发,自己的将在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理想信念读后感篇五

再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源于自己对工作的倦怠,感觉自己每天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似乎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热情淡去,烦恼倍增。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如一剂良药,为我的教育导航,给予我工作的动力。

该书的作者为肖川博士,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肖川博士在他的研究领域内建树颇多,他的文章朴实、优美、新锐、独到。这本书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写的教育随笔50余篇。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述,让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