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汇总6篇)

时间:2023-09-23 19:39:14 作者:HT书生 最新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汇总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一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学生既积极主动的学习解决了课堂重难点问题,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又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这种教学模式,课后少留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课堂上加大自我解决、当堂消化的力度。

我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对课堂自学思考或检测题,我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我们老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了二线,只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我尽量让学生做,自学时我不仅让他们动眼看书,还要他们动脑思考,动手书写,动口交流,尽量让学生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允许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与途径,也允许学生范错误,但不许学生不动脑或不思考,有学生不认真思考或思想抛锚时,我会及时提醒他(她)。我想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试教下去,我们的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能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问,最终也会形成自学习惯的。

从总体上来看,课堂上用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这点好处我相信试教的老师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做自学前的指导尽量具体、明确,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心中有数并增强针对性,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我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与他人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我教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起一个更高层次的深化和提升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关键的——我每节课在尝试,通过上课反应和课后调查效果较佳。

当然,在课堂上,时间的分配根据内容的多少和难易应灵活变动,不一定非限定在分分秒秒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灵活变通,分大小循环——根据学情或教学需要一节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全用上或分两三节课“先学”一节,“后教”一节,再“当堂训练”一节。

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试教体验和看法,同事们不要见笑。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二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三

3月1日上午,我听了实习老师杨老师的一节语文课。现把教学过程简单记录下来,并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黄河颂》的“尾声”。

二、齐读课文《黄河颂》。

三、分析“尾声”部分。

四、学生齐读课文《黄河颂》。

五、讨论分析课文押韵。

六、讨论分析诗歌“三美”特点在课文中的体现。

七、讨论分析课文使用的修辞手法。

八、播放歌曲《保卫黄河》。

九、师生齐读课文。

十、布置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序曲

黄河颂主体

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音乐美

诗的三美绘画美

建筑美

《黄河颂》选自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面对着黄河唱出了赞颂之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号召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

杨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这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

二、让学生在聆听比较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聆听比较,比较歌曲《保卫黄河》和歌曲《黄河颂》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实,诗歌是歌曲的文字载体,学生只有读懂了诗歌,方能领会音乐的旋律和精神;记住音乐旋律,便记住了诗歌,两者相辅相成。

三、让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分析中领悟诗歌的建筑美

这首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伟大精神。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些诗句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啊!黄河!……啊!黄河!……啊!黄河!……”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直接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反复咏叹强、而有力的结尾,突出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歌词也久久回响在中华热血儿女的耳边。还有拟人、比喻等等的修辞手法,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诗歌“三美”为轴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又了解诗歌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线是清晰的,诗歌知识点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流于形式,往往由教师回答了事。学生从诗歌中找韵脚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让学生回答押“an”韵,而未能让学生具体找出押韵的字;教师自己回答了几个韵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押韵的知识,无从得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的时间明显多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时间。由于这样,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落到实处

教师讲得好,学生也应该学得好,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好,学生学不好,课堂教学便失去了意义。在分析诗歌的绘画美时,学生未能清晰的找出体现绘画美的地方,教师也没有强调指出。这种绘画美学生究竟体会到了没有,教师无从把握。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诗歌具体的物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诗歌绘画美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

三、在诵读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本诗写得明快雄健、音节洪亮,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由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背景与现在不同,学生缺乏对写作时代背景的了解,未能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就需要教师讲明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教师应该给学生示范诵读(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节奏感来。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停顿。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句的重音词是“奔”、“掀”、“奔”、“劈”,四个分句应该越读越激昂,方能表现黄河的气势。

3、歌词中的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拉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4、诗歌第一次“啊!黄河!”,要读得舒缓深沉;第二次“啊!黄河!”,要读得坚强有力;第三次“啊!黄河!”,要读得高亢激昂。

5、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指导完毕之后,自己进行范读,再由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诵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能发现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

当然,出现以上问题不能全怪教师。其一,由于本校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平时很少看课文,在课堂上未能很好的与教师呼应。其二,教师是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对课堂的教学不够熟悉,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看来,今后的语文教学,还得继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四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烈的笔调歌颂了黄河,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来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黄河磅礴汹涌的气势。因此在上这节公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诵读是学习抒情诗歌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个别学生的朗读,有集体形式的朗读,有分组朗读,有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时给这些朗读加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既能会读,又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要使整节课激情高涨,教师就必须要有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这节课中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一直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这种热情深深的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因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很多,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学生(王新)都能主动来回答问题。

这节公开课上令评委老师称赞的是这样两处设计:

﹝1﹞导入精彩。导入是在学生歌唱的《保卫黄河》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开始的,接着是一段对黄河激昂赞颂的导入语,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到了《黄河颂》这篇课文。

﹝2﹞配音朗诵精彩。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用的是动画配音朗诵,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一幅幅雄奇壮观的黄河图片,又能让学生听到朗读人富于激情雄健的朗诵。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这堂公开课最大的亮点。

﹝1﹞这节课内容设计较多,总有一种赶着上课的感觉,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2﹞幻灯片制作中,黄河背景缺乏动感美,若能搜集壶口瀑布做主背景,则收效可能会更好。﹝3﹞时间分配还欠合理,出现了拖堂。

总之,语文课是知识综合的一门大课,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断学习,敢于挑战,迎难而上,才能不断跨越前进!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五

《黄河颂》选自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面对着黄河唱出了赞颂之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号召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这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

二、让学生在聆听比较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黄河美景》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比较,比较歌曲《黄河美景》和歌曲《黄河颂》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实,诗歌是歌曲的文字载体,学生只有读懂了诗歌,方能领会音乐的旋律和精神;记住音乐旋律,便记住了诗歌,两者相辅相成。

三、让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分析中领悟诗歌的建筑美

这首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伟大精神。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些诗句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啊!黄河!……啊!黄河!……啊!黄河!……”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直接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反复咏叹强、而有力的结尾,突出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歌词也久久回响在中华热血儿女的耳边。还有拟人、比喻等等的修辞手法,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诗歌“三美”为轴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又了解诗歌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线是清晰的,诗歌知识点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流于形式,往往由教师回答了事。学生从诗歌中分析诗句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让学生回答押几个小问题,而未能让学生具体找分析句子和诗歌的含义;教师自己回答了几个问题,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诗歌的意象和含义,无从得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的时间明显多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时间。由于这样,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落到实处

教师讲得好,学生也应该学得好,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好,学生学不好,课堂教学便失去了意义。在分析诗歌的历史贡献时,学生未能清晰的找出体历史贡献的地方,教师也没有强调指出。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诗歌具体的物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诗歌意境美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

三、在诵读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本诗写得明快雄健、音节洪亮,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由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背景与现在不同,学生缺乏对写作时代背景的了解,未能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就需要教师讲明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教师应该给学生示范诵读(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节奏感来。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停顿。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句的重音词是“奔”、“掀”、“奔”、“劈”,四个分句应该越读越激昂,方能表现黄河的气势。

3、歌词中的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拉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4、诗歌第一次“啊!黄河!”,要读得舒缓深沉;第二次“啊!黄河!”,要读得坚强有力;第三次“啊!黄河!”,要读得高亢激昂。

5、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指导完毕之后,自己进行范读,再由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诵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能发现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

当然,出现以上问题,除了教师本身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其一,由于本校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平时很少看课文,在课堂上未能很好的与教师呼应。其二,教师是主要考虑到整堂课的连贯性,整体性目标,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看来,今后的语文教学,还得继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篇六

本课《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二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过主义情感。本课是一节随堂课,有得有失,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本课的导入自然而又贴切。本课从炎黄子孙,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谈起,从而谈到黄河是母亲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切而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本课的朗读指导到位,学生的朗读效果较好。

本课主体部分,我采用边读边品,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感情。通过对关词“滚滚”、“澎湃”、“万丈狂澜”重读,突出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把“掀”、“奔”、“劈”动词重读,突出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这些词语重读的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力量之美,黄河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和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激动自豪之情,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也是教学中最为见效快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注重朗读的指导,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好课文,就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本节课我在两个地方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第一处在序曲部分,模仿课文内的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批注在文章空白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悟,理解的内容。第二处在“颂黄河”部分,主要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批注,理解赏析修辞的作用。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形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本节课我注意批注方法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我认为本文时代背景的介绍不够详实。原因在于我对本课的时代背景掌握的不够扎实,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多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常言说:“文史不分家”,语文与历史有这紧密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写作目的、主旨,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今后我一定在闲暇之余多读书,多了解历史,讲有助于精彩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本文的作者简介过于简单。

对作者光未然生活的战争年代,了解甚少,尤其是对生活中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的少年,对祖国那一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对日本在中国的粗暴侵略践踏的历史没有感受,所以有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本课对作者只是常规的介绍,内容简单。

总而言之,本节课是一节随堂课,没有经过精雕细琢,没有经过精心打磨,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堂,是一节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课,备课过程也没有面面俱到,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来,还是优点大于缺点,成功多于失败,总结出来,以便今后吸取经验,弥补不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