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通用5篇)

时间:2023-09-07 16:17:23 作者:紫薇儿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通用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篇一

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3、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6、我屡屡教育家人崇尚俭朴习于劳苦,因为艰苦可以使筋骨日渐强壮,娇生惯养则精力日益柔弱。

7、我一颗心坦坦荡荡,毫不恐惧。

8、凡是需要每天检点的事,若是姑息以待后日,往后再来补救就困难了。

9、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10、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金。——《曾国藩书信》。

11、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故《说文》"君"字"后"字从口,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足以服众也。——《曾国藩书信》。

12、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13、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曾国藩书信》。

14、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曾国藩书信》。

15、调军出战,不可太散。——《曾国藩书信》。

17、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

22、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曾国藩家书》

26、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曾国藩家书》

27、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曾国藩家书》。

2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家书》。

29、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曾国藩日记》。

30、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家书》。

33、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曾国藩

35、有其功,必有其效。——曾国藩

37、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3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曾国藩

40、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41、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42、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43、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曾国藩

44、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曾国藩

45、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46、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4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48、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49、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51、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52、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53、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54、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55、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57、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

58、人伦明,则礼乐兴。——曾国藩

61、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62、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65、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66、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69、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出处:曾文正公全集

70、想到三十多年前,自己本是荷叶塘乡下一个农家子弟,如今贵为中候,权绾两江,节制四省,名重五岳,这固然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却也是源于皇家,借助它得到了一些之后,又去背叛它,良心何在呢。失败了,遗臭万年,就算成功了,过去自己所说的那些忠诚敬上的话,都成了欺天瞒地的谎言假话。

73、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74、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76、书蔬鱼猪,一家之朝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77、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敷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78、忠信耿介,立品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79、喜新厌旧,欲求上进难矣。

80、盖世人念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行。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篇二

1、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4、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0、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1、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13、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14、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5、特患业之不精耳。

16、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7、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1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9、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0、人生莫惧少年贫。

21、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2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5、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6、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28、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0、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x奸诈者,祸之始。

3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2、家和则福自生。

3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3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5、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3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7、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8、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39、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40、智慧愈苦而愈明。

4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42、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3、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44、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5、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46、须先立坚卓之志。

47、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8、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49、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51、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2、无好小利。

5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54、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5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56、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57、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58、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59、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60、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篇三

1.甘苦自得。

2.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3.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5.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6.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7.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8.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9.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10.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2.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3.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4.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5.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6.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17.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18.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9.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20.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21.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22.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23.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4.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5.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6.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7.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8.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9.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0.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2.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35.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6.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7.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9.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0.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1.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42.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4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5.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6.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47.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48.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9.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2.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53.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54.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55.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篇四

他一生修身养性,共有十三套学问,其中的《曾国藩家书》记录了他一生的修身、齐家、从政的重要思想,内容易懂、思想深刻,值得我们学习。曾国藩还留下了许多的.人生感悟以及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世间所有的事情,大抵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计划,第二步是实施。

如何计划谋划一件事?曾国藩告诉我们应该“大处着眼”。大处着眼,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的心境。“志当存高远”,做一件事,应该有着高远的志向,有着超远的规划,有着开阔的视野。小到一件事,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大局观。

定下目标,做好计划,如何去做一件事?从小处着手。实践出真知,做事谨记切勿眼高手低。既然制定了目标,谋划了方案,就要逐步去实施方案、实现目标。小处着手,是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远大的目标,都要靠着双手双脚去实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生亦是如此,眼高手低者夸夸其谈,眼低手高者难成大器。只有明确了人生目标,端正了人生态度,理想付诸于行动,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告诉我们做事的人生哲理。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或是群居,或是独处。

出门在外,工作办事,如何和大家相处?曾国藩告诫我们“群居守口“。俗话说“沉默是金”,言多必失。这些哲理,并不是告诉我们闭口不言,而是告诉我们在说任何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再三,能不说的尽量不去说,能不发表意见和观点,就尽量不发表。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八个字:”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意思就是说,就算你说的话十分合适、万般正确,但是一旦说出了口,就覆水难收,所以不如不说。张廷玉就是靠着八字真言,最终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说道:“故君子必慎独也。“在《中庸》、《礼记》等著作中,也都有说到“慎独”二字。“慎独”,顾名思义,是说一个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行事,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则。曾国藩说的“独居守心”,表达了就是“慎独”。慎独,就是修身和修心,越是一个人的时候,越要表里如一。曾国藩告诫他的子女晚辈“慎独则心泰”,只有做到慎独,才能心安。做人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事不能当面一套,背地一套。韩愈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君子当如此。

守口、守身、守心,慎思、慎言、慎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心底有规矩和准绳,行事有准则和道德,如此做人方能圆满。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告诉我们做人的人生哲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是曾国藩对历代前人思想的总结和凝练,也是他自己做事做人的准则和原则,更是对我们的一种告诫和劝导。人生也是如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如此,便可事业顺利,幸福美满。

曾国藩的工作总结和感悟篇五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对工作、对朋友、对亲人只一个“诚”字,不欺暗室,不阳奉阴违,做到心口如一。其实我们为人处事要的不就是“以诚相待”吗!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三是为人要“主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