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梁山感悟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6 21:36:19 作者:笔砚 游览梁山感悟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优质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览梁山感悟篇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唐张读《宣室志》已有记载,以后,在民间歌谣、说唱和戏曲中广泛流传。20世纪初,活跃在浙江农村的“小歌班”已有演唱这一故事的戏文。40年代初,袁雪芬先后与马樟花、范瑞娟合作,由南薇执笔,将旧本压缩为一本《梁祝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梁祝哀史》基础上,整理、改编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本描写祝公远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中途与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载相伴。祝公远促女归家,在送别途中,英台托言为妹作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至祝家求婚,祝公远已将英台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悲愤成疾而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山伯坟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跃入穴中,双双化为彩蝶。改编本突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加强了梁山伯、祝英台之间友谊和爱情的描写,并以他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扼杀美好事物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剧中《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场戏最为观众称道。《十八相送》以富于喜剧情趣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厚与祝英台的热情、真挚;《楼台会》在沉郁的悲剧气氛中,渲染了梁山伯对爱情的执着,描写了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梁祝死后化蝶的传说始于南宋;越剧的《祷墓化蝶》,更以美丽的形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想象。改编本还在语言上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特色,比喻生动,形象丰富,感情深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游览梁山感悟篇二

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总能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他的小说能把你带入到我们平常知之甚少的动物们的内心世界,寓意深刻。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写动物,对丑陋的鞭挞和讽刺,而对真善美则大肆渲染。《被逼上梁山的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失去的母亲的幼豺,被作者带回去养大,把她训练的像狗一样。她和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因为她有一个大的尾巴,寨子里的人们不接受她,鄙视她。她想和狗们呆在一起,却遭到狗们的攻击。这只豺认为是自己的尾巴惹的祸,于是乘作者铡草时,把尾巴伸进了铡刀,切掉了自己的大而美的尾巴。

这只豺天真的认为自己没有了使别人感到另类的尾巴,便能做一条真正的狗了。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她的遭遇变得更加艰难。最后她在彻底无望的情况下跑进来深山,做了豺狼的头领,并对村寨的家畜进行报复式的攻击,使村子的人们损失惨重。

读这篇故事使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只豺的遭遇跟祥林嫂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祥林嫂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这只豺则在人和狗对她抛弃和攻击的情况下,做回了自己,树立了真正的豺狼的尊严。

整个文章充满了情与爱。憎爱分明。这只豺在即将饿死的情况下,被作者带回家,把她养大。她也知道知恩图报,“它会扑进我的怀里热烈地舔我的脸颊,他会像狗似的发出轻吠或咆哮,它会用平静的眼光看着在它身边刨食的肥胖的母鸡,它会按我的指令把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吆喝回来,它会钻进茂密的草窠把我射落的斑鸠捡回来,它会在我做家务活的时候耐心地在门口蹲两个小时,使我不好意思不带他到野外散步。”

在被逼无奈,逃到森林里做了一个豺狼的头领后,对村子里的家禽家畜进行大肆报复式的掠杀,“寨子里几乎所有的人家的家禽畜牧都遭受过豺群的攻击,唯独我养的两只猪和一窝鸡,整天放在外面,却毫发未损,”甚至作者用尿液标记以后,“那群豺再也没有找过曼广弄寨的麻烦。”

游览梁山感悟篇三

这是一个令人熟知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的传说一直在被传颂,即便不识字的老人也能绘声绘色的讲出水漫金山,孟姜女哭长城啊,七夕的晚上要到葡萄架下听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等等。

我是从什么时候知道化蝶的?老人给讲的?看书看到的?只记得佩服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勇气。由绘本界大师、日本福音馆唐亚明老师和专职从事绘本创作的于虹呈联手精心制作出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唐亚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著有小说《翡翠露》和图画书《哪吒闹海》《西游记》等多种作品,于虹呈创作了《盘中餐》、《元宵节》等作品。如此经验丰富的作者再加上国际扬琴协会会员、旅日扬琴表演艺术家郭敏的精心演奏,一个常见的故事似乎有些不同了。

30cm*26cm的大版本超出我的想象,封面上大朵的牡丹花旁边两只蝴蝶翩翩飞舞,这种画风令我想起了小时候贴在墙上的年画,好熟悉好亲切。讲故事之前扫描了二维码,熟悉的梁祝的音乐声缓缓响起,在音乐中读书也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吧。翻开故事的第一页,刚刚去博物馆参观过的皮影展的孩子就惊喜地说:这个不是皮影么。的确整本书参照了传统皮影的刀法,刀刻镂空出图画的轮廓,别致新颖,一动一静皆有不同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整套书中除了必要的人物之外,增加了很多动物神兽在里面若隐若现,为这本书增加了很多情趣。通篇的画面丰富大气,色彩绚烂而不浓烈,很柔和,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配合着扬琴的美妙的音乐声,故事缓缓展开,好学的祝英台软磨硬泡的恳求父亲要外出求学,之后路上偶遇同来求学的梁山伯,二人结伴而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的两个人在草桥义结金兰,到达杭州之后二人一起学习,同读书同弹琴同游河山,同窗整整三年,随着要祝英台返乡的家书传来,祝英台必须回家了,不忍离别的梁山伯以也要回家为由送祝英台,祝英台不忍就此天涯陌路,一路之上不断提示点化梁山伯,但忠实憨厚的梁山伯未曾领悟,祝英台无奈之下以家有九妹为由与梁山伯定下婚约。待一年后,梁山伯学业完成,前去提亲才惊觉九妹就是祝英台,而此时祝英台已被另许人家,凄然而别的二人,虽然奋力斗争但难以扭转局面,梁山伯忧郁而逝,英台被迫出嫁,出嫁途中经过山伯墓前祭拜时哀恸大哭,坟墓裂开后,英台跃入墓中,后有彩虹出现,蝴蝶翩翩而出。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略带神话色彩。祝英台的好学和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及梁山伯忠厚重情重信刻画得形象鲜明。整个读书过程中,孩子一直很专注的听着看着,偶尔很惊奇插句话说:他们坐船神兽在划船哎!随着20多分钟的音乐声结束故事也讲完了,孩子还意犹未尽:他们一定是变成蝴蝶了吧,看好多神兽总围绕着他们,肯定是在保护他们,夏天看到的在一起一对一对飞舞的蝴蝶应该是他们吧。

这本书充满着浓郁的中国元素,画面精美独特,文字简练流畅,虽是个熟知的故事,也能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收藏。

游览梁山感悟篇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相信已经家传户晓了。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读书认识了梁山伯,但是奈何最后鸳鸯被拆散,两人变成蝴蝶翩翩起舞。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游览梁山感悟篇五

拿到书,我还是颇为惊讶的。对于中信的书,多年来一直关注,怀有某种情结,源自于它持续不断的创新。是的,它总能在让一件司空见惯的物件焕发新的光彩。在这一点上,与我所欣赏的白先勇先生非常相似,他把《牡丹亭》以青春版的格式塑造成为新的经典,其用心精良,其人非凡的艺术格局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中信也一样。《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情节早已烂熟于心,然而,传统文化不应止步于民间的流俗,不应止步于脑白金式的家喻户晓而没有唤起对经典本身的颂读,这对于文化本身,是极度不公的。瑰宝必须被传承下去,如何?对谁?其实,若想得到传承,孩子们才是经典故事最应被表达的群体。在儿童图书市场一片狼藉的今时今日,每每走进书店,看到满眼弱智化情感表达和思维导向的少儿书,在令我失望之余,更不免愤恨,痛恨书籍的策划者把本该最富生机和创造力的少儿图书搞得令人丧失兴趣――在我的观念里,兴趣的丧失是最大的悲哀。

还好,失望之余,总会有丝丝曙光,那便来自于这片领域中真正爱书、懂书的人。他们的手笔令人有愿意研读、收藏、倾慕和谈论的欲望,这样的人必须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个对品质有着极度洁癖的人,图书的质感决定了它在我眼中的“命运”。开阔的幅面、触感良好的纸张、细腻的笔触、深沉而不失欢快的色调,都令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最令我惊喜的是画风,带有浓厚剪纸和皮影色彩的风格,令本土原创绘本的未来出现一种令人期待和激动的迹象。

辞别爹娘时祝英台欢快的眼神分明表现了她获得自由的决心;离家出行路上的画卷,宽阔的幅面中央,两个孤单的人影,那种既新鲜又略带寂寞忐忑的行状,跃然纸上;与梁山伯初相见时同撑一把伞游赏的情景,清新秀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景;二人在书院一同操琴练曲的认真努力,无需多言,就可体会到那种朝夕相处的深情;祝英台跃入坟墓,最终二人化蝶缠绵而出的画面感,迅速营造出了可切身感觉得到的凄美。整本书既有可细细品读、不断赏玩的画面,又有快速营造氛围的紧凑节奏,唐亚明先生和于虹呈女士对作品精心打磨的匠人态度值得尊敬。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我们的孩子更加需要。孩子们不应该被裹挟在噪音、污染的文化中,获取苍白没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孩子们是最最纯净可爱的一群,他们需要被最好最优秀的文化所给养,需要听到最美的声音,见到最好的风景,习得最卓越的洞见。有了这套书,孩子们有福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