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后感(汇总6篇)

时间:2023-10-08 12:58:49 作者:笔砚 罪与罚读后感(汇总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罪与罚读后感篇一

《姥姥语录》给我的感受很大,我的心中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姥姥是个农家妇女,可是她却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教育我,让我明白了很多连聪明的人都说不清的道理。姥姥心中一直有一个结,就是小舅死。那年作者的小舅为救他的战友牺牲了。那时姥姥认为天塌了,而姥爷把蚊帐烧了,在那时蚊帐可是大件啊。姥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让姥爷烧了。姥姥还喜欢看书,陈丹青、季老的书,姥姥对季老的母亲表示遗憾。姥姥也是能人。干什么都很能,从春天开始,姥姥家的水果、蔬菜就没断过。冬天也能吃上最脆的大青萝卜,因为能人能;姥姥家的咸鸭蛋是真香,因为能人能。

姥姥是作者50多年的朋友了,而这个好朋友却没见到她最后一面,作者心中一直是个伤疤。

罪与罚读后感篇二

(一)

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这说明你在班上应该成绩不错了。但是这时你一定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相信你才打电话找你问作业,切莫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再说,你能讲得明白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弄懂了。听的同学会了,你也检查了自己一次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这个道理连起来便是:先自己复习老师讲的,然后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就和同学讨论。等同学来问自己时就在检查自己会了没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一定都记得这句话,但是他后边也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可不能干什么都和别人学,学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真正对自己有好处。有时老师批评一个同学做错了事,他会很不服气的说:“xxx也做了,我才做的。”这是我便想起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想想,他做的事是对是不对,他做了有什么后果,我做了又有什么后果,才决定是学还是不学,这样不就好了吗。比如有人在教室里踢球,你想:他踢球会撞到人,会被老师批评,我做了也会被批评,还是不在教室踢球了。这样又可以免了老师一顿骂。

我认为这则《孔子语录》对我们很有帮助,有空你也来读读。

(二)

暑假,是个读书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去读几本对自己有益的课外读物。这次暑假,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因为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了很多。《孔子名言》让我明白了许多平时学不会的做人的道理。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名言》这本书集合了孔子所说过的话,并进行深刻的体会,用一个个小故事,令读者受益匪浅,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本书的主编何顺用自己的笔调写出了孔子的知识渊博,同时也告诉读者正因为孔子能说出这么多有哲理的话,完全是靠它自身的努力和读书。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孔子学习!

孔子的名言中,这句话让我体会很深:真金要靠火来炼,在关键时刻去认识一个人。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说:真金还得火来炼,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益友还是为利而来的损友,在平时往往是很难看出来的,只有到了艰难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绝境,才能认清它的真实面目。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真实面目都会赤裸裸的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益或对自己的利益没有损害的时候,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损害他们的了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一切的友情一切的感情统统都抛之脑后心里面只有自己的利益。而那些与你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们在利益面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与你之间的友情。这个时候,也是你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也许有些人在平时的日子里和你关系非常好,但他们在利益的面前或许不会选择你,选择了利益。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你的真心朋友,往往是在最危险、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

(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的名言,也是我最喜欢的名言。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孔子》这本书,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书上,记载孔子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从小就热爱学习,在15岁那年就定下终生学习的志向。从此以后,它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热爱学习、饱览文籍。最后他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根本思想是“仁”和“礼”。它包括了刻苦用功,尊老爱幼,有差别地去爱人,提高自己的修养等。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礼有仁的中国人。

[《孔子语录》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篇三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姥姥”的理解是像大部分人一样,姥姥只会宠着自己的孩子:会带他去玩,去耍,孩子不高兴了就哄,就逗。因为我没有姥姥,所以我的理解会这么片面,读过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姥姥也会教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话。

书中倪萍的姥姥就教会她很多的事情,而姥姥说的话也变成了语录,变成了贴近生活的哲理。姥姥曾这样说过“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不怕存钱。”这句话是倪萍问姥姥“你不怕我爱我妈就不爱你了?”的答语。爱是无限多的,可以把爱分给妈妈,分给姥姥,还可以分给更多爱自己的人。这一篇一直在讲倪萍认为自己的妈妈不够爱她,她把这件事给姥姥说了以后,可姥姥却说“你妈不是亲妈,也不是后妈,是个合格的妈。”妈妈知道应该怎样爱孩子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妈妈不管孩子怎样误解,但她最终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我们呢?说什么孝顺,孝顺是美德吗?不,是应该的。有哪个父母说照顾自己的孩子是美德?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无论为他们做多少,也是补偿不了的。父母总是想给我们最好的,可我们为他们做过什么?不仅是姥姥的话,这本书里的其他内容也是很有哲理的。

罪与罚读后感篇四

最近读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感觉写的很平实、很感人,还有些风趣。

姥姥虽然没上过学不识什么字,但她一生勤劳善良、精明能干,是个让人爱戴、令人敬佩的人,以前常说毛主席语录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我看姥姥语录也可堪此评价,往往真理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姥姥是具有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代表,她勤俭持家、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姥姥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智慧的人生,姥姥一生辛劳,也经过一些磨难,但姥姥的晚年的.过得非常幸福、子孙也非常有出息,这些都证明姥姥是个有大智慧、大福气的人,可亲可爱的姥姥活得很明白、很真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读了《姥姥语录》更是深有体会,《姥姥语录》让姥姥成了我们大家的宝,她的话朴实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记住她的话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益处。

罪与罚读后感篇五

放假在家,买了一本倪萍写的书《姥姥的语录》来拜读,读出了一份辛酸,读出了一点味道,更读出了一份想念。于是想在空闲的时间写点东西,就算是对疼爱自己的姥姥姥爷的一份清明节的心灵对话吧!

清明,一个值得让人辛酸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怀念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来,开车来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爷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准备齐全,带上儿子来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话想对二老说,有太多的嗑想对二老唠,此时的脑子里象过电影一样充盈着美好的回忆:春天,姥姥和姥爷合作,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姥爷专业的驾驶着牲口,一口行话让牲口变得温顺而听使唤。姥姥则在一旁点豆子和种子,撒的匀称而专业,他们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爷就会在地边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带烟。姥姥则坐在一旁开始用头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总喜欢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台阶上扇呀扇,给我们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给我们扇走叮咬我们的蚊虫,更给我们带来扇动中一种享受的快乐;秋天,地里总会有姥姥姥爷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

姥爷每次从地里回到家,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几个红红的小果子从篮子里拿出,分给我们孩子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姥爷就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时候姥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糖水递到姥爷的手里,姥爷就会细细的咀嚼起来,那份劳动后的满足感欣然挂在脸上。姥爷牙口不好,总喜欢到墙头外的香椿树上摘一些叶子,用开水一冲放上少许盐,就开始就饭吃起来。小的时候我不太懂姥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渐长大的我越发懂得,这就是姥爷朴实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爷和姥姥成了闲人,坐在烧热的炕上跟我们讲自己亲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们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给我们做年糕,做驴打滚吃。炸丸子,炸白薯鱼……一想起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对姥姥姥爷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会逝去,比如:亲人、朋友、健康、金钱等等。但有一样,在有生之年会永远伴随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你熟知的人对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清明的伤感,逝去的思念,离开的想念,伤病的惦念……愿在梦中和天堂里的他们叙旧……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们心语……你们二老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会在孙女的记忆深处永远保留!

罪与罚读后感篇六

从朋友那里偶然得到《姥姥语录》一书,随手一翻,不过十几页,便潸然泪下。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理性之人,很少会为一本书动容。于是合上书“清醒”片刻。哪曾想再翻书,不多时便又泪流满面。道理着了什么魔?我索性不管她,任眼泪肆意流下,待书读完时,早已泣不成声。

毫不夸张,这就是我第一次读《姥姥语录》的反应。发自内心的感动。无论是姥姥的只言片语,还是两代人的对话,句句都能戳到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看着她的姥姥,我脑海里尽是远在山东的我的姥姥。我想,也正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亲爱的姥姥,都有难忘幸福的童年,才更使得这本书能唤起作者这么多的共鸣。

时间都去哪儿了?似一块鹅卵石,扔到水里,换来记忆的一片涟漪。那些我们不曾想割舍的过去,也在岁月的流沙中,伴着想念,渐行渐远了。

至于倪萍姥姥的“语录”,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岁月在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身上留下的智慧和伟大。“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吃一辈子小亏,站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这些人生哲理、生活经验都是大白话的,但句句让人信,让人服,让人不自觉地摘录下来,作为座右铭常伴左右。

朴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思想的共鸣,使我越发的喜欢这本书。这个活的明白的小脚老太太,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