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9-26 06:23:39 作者:温柔雨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优秀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分局2022年1号文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推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学习,结合自身岗位情况,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一、解放思想,敢于匹配快车道。

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分局“基础+综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更加有危机感,分局未来发展需要匹配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

“基础+综合”发展要求下,综合业务占比会逐步加大,安全管理难度同比直线上升,专业领域将会涉及建筑、市政、水利等各个方面。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项目特点,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熟记相关规范,熟知项目管理重点,明晰管理思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施工特点提前做好管理规划,依规依据,高效过程管控,完善反馈机制,对安全问题,要及时跟踪、督促其整改完善,记录归档相关材料,规避项目责任。

二、主动作为、主动出击,敢于做先行者。

高质量发展配套下是生产进度的加快,快速生产造成安全风险系数上升,所以安全管理人员更要有忧患意识,对于安全管理,要主动出击,从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力求高效快速解决,争取做到安全问题不过夜。

工作上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思变求新,敢于尝试,依据阶段性施工特点,专业施工情况,队伍综合素质情况、队伍特点、季节特点,提前谋划,落实践行,不断进取,做到稳扎稳打。做好风险防范,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安全风险,完成管理管控目标。

三、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个人水平。

若要助力分局的发展必须使自己专业、更专业,要坚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平台上,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唯有以奋斗作为主线、以踏实、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基础,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创新,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篇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我国农村工作展现出向好的新局面。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和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出现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当前,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内外价差倒挂,水、土等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生态不容乐观。要适应新常态,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切实补好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推动其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良性协同发展。要激发和鼓励农民在产业融合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农村”,更要注重“人的新农村”,着力培育社会有保障、文化有传承、生态有保护的新时代乡土文明。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仅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看老乡的感受。正如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地要从农民感受入手,从农村细节着眼。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是到2020年还有几个连片贫困区依然如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只有六年的时间,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只争朝夕,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篇三

举措一: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举措二: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

举措三: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举措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

举措五: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

举措六: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篇四

光伏扶贫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

对此,业界认为,光伏扶贫作为一种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认为,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在此基础上,其适合建设户用和村级小电站,也适合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 还可以结合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多种领域的“光伏+”应用。

“光伏扶贫有利于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也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可以说光伏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辟了新的途径。”陈康平说。

“不过,光伏扶贫资金缺口大,融资难,是目前推进光伏扶贫的一个难点。”陈康平介绍,以3kw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例,价格一般在3万元左右,而通常每个地方到户的扶贫资金仅6000元—8000元。其余的75%左右需要银行融资,而目前现在一般银行贷款依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模式,贷款的办理手续繁、周期长、利息高,从而导致部分光伏扶贫工作开展不达预期。

此外,据了解,贫困地区的电网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按照国家电网规定的光伏装机不能超过并网点变压器总容量的30%。农村变压器容量普遍在200kw-300kw,按此计算一个村的装机容量仅为几十kw,无法满足光伏扶贫规模的需求,而目前电网改造的手续繁琐,需要层层审批,一般需要到省一级电力部门。

如同曾经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应用一样,如今光伏产品在农村民居屋顶应用的巨大空间已显现。伴随着以新一轮城镇化为核心的村镇建设、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生态和节能产品的应用推广留出了巨大发展空间。

而光伏扶贫在确保“扶贫不打折”的前提下,似乎也将支撑光伏应用推广,尤其是在农村的应用推广。

但据了解,去年国家扶贫办协同发改委,审批了5.1gw的光伏扶贫指标。这些指标下放到各省市县,就变的非常稀少。以江西为例,目前各个贫困县计划申报的扶贫电站指标就超过2gw。

真对上述问题,陈康平认为,首先指标规模要落实。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 要顺应广阔的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全面扩大光伏扶贫电站指标规模。可考虑适度减少商业电站的发展规模,扩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以及扩大分布式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超过15gw的市场需要。

此外,专项贷款要落实。目前,各银行还没有建立光伏扶贫专项贷款业务。建议在目前政府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无论是政策性发展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要确定银行体系每年的光伏扶贫信贷指标,建立专项业务,且要求按15年甚至更长期年限和2%-3%的年利率给予支持。

陈康平还建议,各级政府在协调具体实施时,应综合考虑户用与小规模集中式光伏相结合,充分利用村头空地、村集体屋顶、敬老院等公共建筑的屋顶等,装机规模几十kw到几百kw,收益由多个贫困户共享的模式,从而保证光伏精准扶贫得以有效落地。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篇五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对此,业界认为,光伏扶贫作为一种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光伏扶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