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导论课心得(模板6篇)

时间:2023-09-17 18:40:55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化学导论课心得(模板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一

在莱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两个周的时间里,我感受颇深。它不仅让我在护理上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让我充分体会到一名护理人员所应具有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护理是一门高尚精细的职业,同时也充满了琐碎与复杂,它这一突出特点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奉献精神。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这也就从一种高度上要求你必须认真善待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好诠释,它不仅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琐碎的护理工作中游刃有余。

就其研究范围来说,神经外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复杂,加上人类大脑的机能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千差万别,同种、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部位的疾病,这给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颅内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颅内疾病所致(如肿瘤、出血),也可能是颅外疾病所致(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围可能属于外科范围,也可能是属于内科疾病,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面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然后才考虑治疗方案。

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这两个周中,在代教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了静脉输液、抽血、气管切开消毒、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等操作以及微量泵、心电监护等仪器的使用,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0开始,我也第一次知道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

通过实习,对本科的典型病——脑出血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学会了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会出现颅内高压三主征,通过临床使我掌握了对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降颅内压药物以及益气化瘀、舒筋活络等药物的灵活应用;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干燥容易失去弹性,易于受损,当发生皮肤皲裂,产生小的伤口,不重视护理,极易发生感染并导致褥疮;干燥的皮肤要清洗干净我们协助此类患者每天定时翻身、按摩, 减少因长期受压而引起溃疡。

说到护理的琐碎与复杂,每天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护士,也可以说最能观察出病人病情变化的也是我们,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护理工作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整体护理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虽然也缓解了护士工作的繁琐,但是却提供了更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以便对患者提供更加适合其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可以说这两个周中,我时时刻刻都在体会着这种精神,我也相信这种精神会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动力源泉。

护理学导论心得体会5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二

学习《专业导论》让我了解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它的前景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而给我在成就美丽人生的路上,倍添了信心。

作为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设计制造,本专业主修的是机械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及机械电子工程,需要学习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等的课程。

通过幻灯片的介绍,了解到本专业它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紧密相连,而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它是制造业的支柱,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专业,特别在这21世纪里,科技与时代的迅猛发展,机械正朝着精密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机械工程的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应用与研究,必将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此的同时它也对其它的技术领域起到支撑的作用,积极的推动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因此,学好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相关知识,才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能力担当起繁荣祖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使命。但是,仅仅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这仅仅是奠基。当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较强的工程能力,还需要工,理,文,商等等的知识相互糅合,各个领域的知识渗透的高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故成就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计算机的操作及外语的应用能力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能故作懒惰,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

08年,我们迈入了大学校园,来到了茂名学院,在这里,我将度过我的大学四年,在这一片实现理想的热土上,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成材的机会与舞台,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结合了自己的实际,规划了自己大学四年的计划。

1、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问题的能力,并能迅速作出智慧性的选择。

2、结交一两位良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之深交。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社会,不致被淘汰。

4、学好专业的知识,并争取拿奖学金,同时,广泛涉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学习外国的优秀作品,博古通今,养浩然之正气,开阔胸襟。

5、大一第二学期争取考取二级计算机证,大二第二学期考取四级英语证书。

6、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性格,培养自己的亲和力与领导能力。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功成唯志,业广为勤。”

我会积极主动,在这梦想与现实的交接处,不辜负青春,用无限的热情,努力去谱写我人生的华丽篇章!让梦想在这起飞!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三

在很多人眼里,医生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然而在我看来,医生只是芸芸众生,万千职业中的选项之一罢了。

“临床医学导论课”的第一节课,老师不能免俗地问:“你为何学医?”就算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容易做梦的年代,“梦想”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主题。《好声音》的学员自我介绍时总要回答“你的梦想是什么?”仿佛站上那个舞台需要天大的勇气,不得不靠梦想来支持。而现在,我成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通常会问:“你很喜欢学医吧?”或者,“是不是你父母让你去学医?”在他们眼里,医学是个布满荆棘的道路,所以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前提,无非“喜爱”,“逼迫”。小区里经常在一起聊天的大妈们,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医学,她们一边在自己病痛时对医生崇敬有加,一边又将学医视为洪水猛兽,为踏入其中的后辈默默担忧。

“当医生”并不是我的梦想。我的父母确实希望我学医,但他们也没有逼迫我。我看中的,是“医学—医生”这条专业性的笔直道路,医生的稳定收入,社会地位,比较单纯的人际往来,以及,“治愈了一个病人”这个确实可得的成就感??而为了得到这些所需要付出的学习上的努力,我觉得值得。我的父母在其中只有过一次推波助澜,那就是我母亲说我的性格适合学医。综上,理性的角度考虑,“医学”这条路就算不是我人生的最优解,也依旧可以算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人在选择职业,职业也在选择人。往往,那些对一个岗位拥有“喜爱”的人总是能获得一些加分,因为人类为自己“喜爱的事”付出的努力看上去更加可靠。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前提是,那个“喜爱”得是稳定的,不会被枯燥岁月磨灭掉。万一有一天,“喜爱”的火焰熄灭了,新的火焰又没能及时点燃,职业道路上一片漆黑,他只能退出,否则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误入歧途。

比起“喜爱”,我认为,医生更应“胆小”。换句话说,不管最终你的技术达到何种程度,不管来求医的人的病情看上去何等无伤大雅,在施行救治时最好能保有当年还是实习生时候的谨慎。在我的理解中,就算不去提那些“救死扶伤”的高尚论调,医生通过医好病人获得报酬,那么,就算是为了活下去的口粮,这份“胆小”也不能丢。我母亲所谓的“适合学医的性格”,就是指的这份“胆小”。

所以我觉得,比起“喜爱”,“胆小”才更适合一名医生应有的觉悟。

终究,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就不该与医生的本职混为一谈。若是良好的心情对病情好转有帮助,或是和蔼宽厚的话语更能使病人配合,那就带着这个观点去安抚病人就行了。其他时候,不需要刻意迎合病人。将工作与情绪分隔开,不对病人产生感情,就能不让病人的感情影响到自己,反过来,就可以不让生活中自己的感情影响到工作。这叫“他人视界”。

“他人视界”并不会导致严峻“医患关系”,虽然它看上去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医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细致诊断,深入了解,谨慎治疗,以及良好沟通。良好沟通的缺失往往会成为直接原因。

而“不存感情”并不代表“与病人缺乏沟通”。相反,客观全面的“医嘱”才是病人所需要的,也是碰到无理取闹的患者家属时最好的挡箭牌。

比较之下,高下立分。

说到底,想做好一个医生,不在于你希望为这个职业付出多少,而在于他人(尤其是患者)对于处于这个职业的你有多大要求。大多数人求医,药到病除是最终目的,那么我们便给他们这个结果。自以为是的“心灵鸡汤”确实能满足一下虚荣心,但那对治疗无多大裨益,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反省自己是否缺漏。

所以我说,“胆小”比“喜爱”更适合一名医生。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四

要建设《分析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要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搞精品课程建设应该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全国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无论能否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搞好学科建设都是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变“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注意不要过度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忽视了教学目的,冲淡了教学主题;其次,要注意不能用多媒体的使用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取代学生操作,应该明确的是,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后,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过大的课堂容量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总之,只有恰当的运用,才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因素,它要求教师能在适当的情况下提出适当的问题。例如,在课堂引人中设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设问,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范例教学中设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小结中设问,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教师提问要讲究设计,才能激发学生思维。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层次要清晰,难度要适当,角度要新颖。

教师自身素质个人能力对于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从长远角度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学科的建设更为重要。学科建设负责人以及学校的相关领导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作为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奉献精神,以奉献求支持,脚踏实地的走好学科建设的每一步。

这次学习,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于我们开展分析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导论课心得篇六

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

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