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汇总6篇)

时间:2023-08-31 16:24:40 作者:琉璃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汇总6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一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德阳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出台稳增长措施31条,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5.6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3.8%。

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提升6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总数达1227户。广汉、什邡、绵竹、中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服务业有新提升,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交易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88.4万吨、增加3760吨,预计肉类总产量38.8万吨,新增农民合作组织187个。

投资拉动明显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9亿元、增长10.8%,142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完成工业投资441.4亿元、增长9%,天成不锈钢、信义玻璃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服务业投资438.1亿元,增长14.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成功引进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德阳银行开展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2%;各项贷款余额1106.1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增长13.1%。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休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升温。举办“迎春购物月”、“美食文化节”等节假日促销活动,带动消费15.3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4a级景区1个,举办全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实现旅游总收入120.6亿元、增长30.2%。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狠抓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环保攻坚,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迈出积极步伐。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比重为13.4:60.2:26.4,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1和0.4个百分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有序推进,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6户。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资329.3亿元,增长17.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页岩气和节能环保产业跻身全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东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项目”与“明日宇航机匣中心和数控中心项目”被列入省56个重大产业项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4个项目被纳入省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592.47亿元、增长17.68%。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增28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90亿元、增长20.8%、总量居全省第三。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获省科技进步奖17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四川名牌产品21个。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科技金融进一步融合,8家科技型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31项,实施国、省科技计划项目10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98.8%。“双百工程”成效明显,前两批双百人才研发项目达38个。广汉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47.27%,提高1.41个百分点,新增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新增2.38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南铁路、成德大道、绵茂公路、中金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旌江快速干线和广青公路三期完工通车,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54公里。华强沟和凯江湖水库开工,64个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2.83亿元。中心城市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79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东一环路即将全线贯通。10个“百镇建设试点镇”完成投资6.4亿元,开工“美丽乡村”示范村庄47个、竣工15个。实施户籍等“五项改革”,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保不断进步。成功申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专家评审。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目标,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可全面完成。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污染应急攻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狠抓沱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完成重点治理项目26个。绿化造林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平方公里,新增耕地1.15万亩。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精心设计改革方案,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联动,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各项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局。出台13个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公立医院、职业教育等6项改革被列为国家试点。简政放权力度加大,调整和取消222项行政审批项目,停收和免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机构改革,完成市卫计委、市工商局等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新登记公司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58.6%、118.2%。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交易。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90%工作量,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罗江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

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招商引资到位内资680.1亿元、增长0.7%,到位外资2.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8.8亿美元、增长14.5%,其中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保持全省第二位;对外投资1730万美元。开放载体逐步完善,综合保税区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投资指导目录,推出了全省首个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德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关开检。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成德同城化步伐加快,编制完成《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成德绵乐城际铁路通车,德阳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实现成德同城化结算。成德工业园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5户。广汉与青白江、新都打造边界合作实验区,什邡、绵竹与彭州等地环龙门山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阿坝县工作深入推进,42个援建项目完工18个,德阿产业园落户绵竹。对口支援芦山县灾后重建扎实推进,援建的芦山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投入使用。

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8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0元,增长11.5%。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70.05亿元、比计划增加4.54亿元,新增17件民生实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0xx级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资助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961人和5053人。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开工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12863平方米。城乡医疗救助24.88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8566.74万元。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789套、竣工9528套,为农民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1354套。扶持5.02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1859户农村危房改造。

社保水平稳步提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2.2万人,办理城乡居保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00人。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7.72万人,初步实现参保人员省市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基本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比例达71.7%。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改造)养老床位3750张。提高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改)建幼儿园6所。绵竹、广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四川职业护理学院一期完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天一学院和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首批入驻师生1万人。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全域推进,取消药品加成累计为群众让利8300多万元。广汉、罗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建成331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举办德阳灯会、端午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新建全民健身苑15个、农民健身工程113个,在“省十二运会”上取得佳绩。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48‰,单独两孩办证5289例。

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平安中国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完善,刑事案件下降8.9%。“法治德阳”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及村规民约“中江经验”在全省推广。完成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在全国首创“邻里乡亲互助会”,政府救济与民间互助得到有机结合。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12345”为民服务平台投入运行。道路、生产、食品、药品等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建成19个省级安全社区。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五、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四风”问题,强化正风肃纪,开展“9+2”专项整治,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政府机关作风持续好转,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一批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严控“三公”经费,全市同比减少4663万元、较预算下降18.5%。加强文山会海治理,市政府文件和全市性会议分别减少14.7%、7.8%。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9件、政协提案210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学法,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调整充实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4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我市行政复议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

政务服务得到提升。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清理审批前置条件1254个,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建成“一目录、一厅、两平台”,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开通运行,清理并晾晒“权力清单”6403项。全程代办投资项目375个,立项投资额1539亿元;建立投资项目统一收费、规范减免机制,办理减免金额1207万元。搭建公开规范的涉审中介平台,试点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费下浮50%、服务效率提升70%。

统计调查、档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稳增长”中增添了新动力,在“调结构”中迈出了新步伐,在“促改革”中实现了新突破,在“惠民生”中取得了新业绩。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全市人民,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德阳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层次需要提升,农业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项目支撑作用还需增强;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力不足,区域经济竞争力有待提升;财政持续增收困难,收支平衡压力突出;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重,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倍努力,积极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风险和矛盾化解艰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德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发展动力足。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以改革开放的新思路、转型升级的新举措,抢抓新常态发展中的新机遇,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突出产业带动、内需拉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

一、坚持稳中求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大力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工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引导机械行业向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营销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引导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特种化工、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引导食品产业紧盯市场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推进电科特飞、东汽燃机、明日宇航、什邡烟厂技改等20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园区调位升级,加快德阳广汉国家高新区创建,支持中江创建省级高新区,抓好通航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石油天然气装备产业园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业云制造”基地、“工业云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一企一策”帮助困难企业。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业态提升。扎实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突出抓好“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剥离和外包物流业务,发展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当当网西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普洛斯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会展专业公司,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旅游设施,打造文化游、乡村游、古镇游、赏花品果游,彰显旅游特色。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开展整县整乡粮油高产创建,继续抓好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和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建设工程。调优农业结构,培育壮大粮油、蔬菜、生猪等主导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小家禽、水果、干果、中药材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推进农业多功能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坚持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规定动作”,大胆探索德阳改革“自选动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抓紧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坚持宽进严管,逐步推行先照后证。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改革,推进市属国有停产企业“人资分离”改革,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生活区移交属地社区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四项清单”,加大行政审批权限精简下放力度。推动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探索和扩大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增强产业内生增长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组织实施80项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与川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对接,抓好中科育成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市科技馆建设。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开展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债券融资。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继续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抓好“国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工作。

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创新。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机遇,加快德阳综合保税区筹建,提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能力 ,加强与沿海沿江沿边城市通关协作,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大力推进成德同城化,加快成德工业园、德阿产业园建设,支持罗江与绵阳开展产业合作。突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确保到位内资650亿元,利用外资2.1亿美元。服务企业“走出去”,提升发展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大机电产品、钛白粉等优势产品出口,完成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左右。抓好对口援建芦山县、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加强与北京、江苏援建省市的联系,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各县(市、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充分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坚持统筹协调,加大全市在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协调力度。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激发民资民智民力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三、强化投资促进,不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

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69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65.5亿元。抓好绵茂公路建设,配合做好成南铁路建设,实现成德大道、中金快速通道通车,开工成都经济区外环线高速公路东段、加速北段招标,开展德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华强沟、凯江湖、八角等水库建设,开工石泉水库,做好三渔、丰家桥、姜家桥等水库前期工作。狠抓项目开工竣工,形成更大的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支持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用好基本建设资金和投融资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到乡镇增设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德阳银行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探索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方式。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借成德绵乐城际铁路投运之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产业,吸引外来消费。积极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拓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汽车消费等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创新发展网络购物、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办好“德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繁荣节假日市场。

四、注重统筹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结构调整,要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打造中心突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增强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科学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强化产城互动,加速产业、人口聚集,重点抓好漓江路大桥、长江西路延长线、漓江路和沱江路下穿宝成线一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立体交通和地下管网体系建设,发展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创国卫成果,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将旌东新区起步区建设成为国家标准的绿色生态城区。

推动城镇群协调发展。加快全市域一体化进程,推进“1+5+x”城镇群建设,构建“三环五廊”市域空间结构,搞好湿地资源保护、绿道网建设。加快县域城市发展,完善县域快速通道和城际间一体化交通联系,联动抓好产业园区和县域城市新区建设,提高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抓好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结合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强化产业支撑,探索整镇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百镇建设试点镇”工作。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坚持规划先行,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幸福美丽新村50个、新村聚居点160个。坚持产村相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新村建设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善新村建设资金分担机制,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沼气建设等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208户,帮助4.5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到城镇落户。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强农民就业增收技能培训。

五、突出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生态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民生之需。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总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提升环境质量。

强化节能减排。抓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推动典型示范项目实施。将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工业项目采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0余户。切实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高效利用资源。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用地投资强度标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突出循环经济导向,抓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提高磷石膏、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探索综合利用产业化路径。建成天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强垃圾源头治理和控制,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加强生态环保。狠抓大气污染整治,抓好工业污染脱硫脱硝、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燃煤锅炉淘汰、油气回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抓好沱江流域德阳段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全流域河道禁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城市创建等成果,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强化民生改善,切实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导向,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新增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

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3.2万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加快城乡医保整合,开展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待遇、系统结算“三统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09套,其中棚户区改造27757套。抓好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旌阳、什邡、中江、罗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新(改)建小学38所。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全力推进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建设。强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取消药品加成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城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合作,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确保旌阳、中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强化艾滋病教育、预防和控制。稳妥推进生育新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完善村(社区)民情恳谈、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食品源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15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

七、着力转变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

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政府执行职责,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执行力。深化“为民服务阳光行动”,发挥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作用,促进权力依法、公开、便民、高效运行。健全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窗进出”运行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功能。健全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机制。规范中介服务平台,建立信用评价和清退机制。

强化勤政廉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深入贯彻省委“两个意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市各项禁令,坚持勤俭办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

各位代表,新常态意味着新考验,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求进,拼搏实干,为实现全市“两个跨越、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1123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二

法治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政府在法治方面的发展和改进情况的重要依据。在阅读法治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受启发,深感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此,我将结合报告中的具体内容,谈谈我对法治政府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法治政府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报告中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政府成为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法治为基础,建设法治政府,以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法治政府的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行政执法、公共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三段:加强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

报告中强调了加强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政府成立了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建立了行政执法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并加强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同时,政府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便捷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政府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公信力,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段: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改革进展

报告中还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改革进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重要的法治建设任务,它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和信任。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了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覆盖面和透明度。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第五段:建立法治政府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在中国社会的持续深化。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制度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其次,要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与公民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最后,要注重权力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严格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结:

通过阅读法治政府工作报告,相信大家对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应积极关注法治政府建设,为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三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核心任务,牢牢把握“强化效率、彰显公平、惠民执政、绿色发展”的施政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健提质。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1780.4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7.18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1093.8亿元,增长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02亿元,增长15.4%;外贸进出口54.6亿美元,增长16.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69亿元,增长10.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09.93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884.94亿元,增长21.4%;存贷比51.75%,比年初提高4.0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17.5亿千瓦时,增长15%.(二)“三大建设”扎实推进。揭阳航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揭阳潮汕机场成为全省3个国际机场之一。汕湛、潮惠、揭惠3条高速公路揭阳段累计完成投资71.96亿元。梅汕高铁揭阳段、疏港铁路、广梅汕铁路改线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改造国省道69.4公里、地方公路504公里。空港经济区、海港经济区完成投资237.44亿元,中委石化炼油、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等项目加快推进,佳龙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中德金属生态城“零排放”表面处理中心、“四大中心”、进园道路基本建成;海峡两岸食品药品合作区、纺织产业生态园等园区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城乡规划决策管理机制,编制《揭阳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规划》等规划,蓝城区与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一体化发展。发行城投债16亿元,争取省粤东西北股权基金9亿元,揭阳新区一批市政项目启动建设,空港新城、揭东新城、玉都新城拉开框架。“三旧”改造步伐得以加快。

(三)产业建设形成热潮。产业强市理念深入人心,实施“产业引进”和“产业登高”工程,每年安排50%以上土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完成工业投资572.2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26.81亿元。被列为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引进6家金融机构,5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设立5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13家企业成功发行集合绩优债;新设院士工作站2个;石化、纺织服装、医药、金属、食品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680.21亿元,增长17.2%;玩具产业出口增长51.1%.电商8610计划全面铺开,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军埔等9个村入选“中国淘宝村”,普宁占陇镇成为首批19个“中国淘宝镇”之一。全市快递业务量增长259%,增速列全省第1位。

(四)国际合作拓开局面。实施与德国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主动承接德国产业溢出,中德资源再生基地等3个项目参加国家高访活动签约,承办中德两党第二次可持续发展对话会等高端活动,中德金属生态城成为中德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被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在德国设立6个办事处,与德国工商大会、德国雇主协会等9家协会建立联盟关系,与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20多家德国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承办中联部非洲7国青年电商领袖培训班,与荷兰、法国、葡萄牙和缅甸等国家的港口、服装、鞋业、玉器等产业合作扎实推进。

(五)“三农”工作提速增效。与省农业厅共建农业“一镇一品”工程示范市,建成30个“一镇一品”示范镇,培育30个农业品牌产品,示范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引进省供销社建设粤东农产品物流城。20xx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37亿元,增长4.3%,增速全省第一。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46亿元,建成普宁白坑湖水库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扶贫开发“双到”共落实帮扶资金7.4亿元,扶持贫困村项目3208个,扶持贫困户项目9.75万个。实施“乡贤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成69座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和3410个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完成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六)民生事业协同发展。年度财政民生投入148.8亿元,占预算支出79.4%.投入教育经费62亿元,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72所,新(改、扩)建幼儿园96所;40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揭东区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并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上省线37887人。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医改和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医保参保率达到98%,市人民医院、慈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康美医院正式运营,与中大、南方医科大及附属医院合作取得显著成效。20xx年十件民生实事基本落实,百岁老人高龄津贴提高至每月400元;继续为本科以上贫困大学生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给全市乡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医生每月发放500元人才津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963套,改造农村困难户危房5500户;在揭西创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基金,建设留守老人关爱中心、留守儿童学校、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和农村应急避险中心;组建10支抢险轻舟队,完善基层救灾应急队伍;危桥改造项目完成工程量90%;粤东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基地启动建设;揭阳一中科技及文化中心在规划之中。市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民生综合责任保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强化,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

(七)环保生态得到加强。电镀产业基地完成主体建设;纺织服装漂染园、金属酸洗产业园启动前期工作;完成省污染减排计划项目68宗;淘汰印染落后产能5430万米,单位gdp能耗下降3%;榕江、练江污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初见成效。启动美丽海湾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开展城市绿化大行动,完成碳汇造林14.6万亩、生态景观林带119公里,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20.45万亩,新增森林公园12个、湿地公园1个,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322个,全市森林面积438.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26%.(八)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开展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商事登记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转移市级审批事项50项,审批“前置改后置”108项,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53.2%和171.3%.成立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定和修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8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和建议意见154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市政府系统议事协调机构撤销49%,全市财政“三公”经费压缩13.4%.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此外,在全省率先开展阳光征兵试点。统计、气象、地震、物价、旅游、文化、档案、史志、海洋渔业、妇女儿童、人民防空、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红十字、社科、文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实现的进步,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乡贤侨胞、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关心支持,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揭阳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思想观念与新常态要求不相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经济转型依然任重道远;环保治污任务繁重;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社会管理压力较大,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加快发展中逐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核心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产业强市理念,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两大经济引擎,全力推进三大建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动揭阳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两港经济”新动力

增创空港经济竞争优势。支持揭阳机场、南航揭阳基地建设及进港航空公司拓展市场,争取客流、物流有重大突破。支持中外运100万标箱榕江港的整合建设,创建物流聚集区。实施空港传统产业“登高工程”,集中力量推进模具、石材产业的组织化建设和技术改造、研发、交易平台建设,形成产业链。依托潮汕玩具产业的沉淀积累,着力创建玩具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检测中心、交易平台及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潮汕玩具产业高地。加快空港新城建设,建设有产业依托、交通支撑的绿色生态新城。

拓展海港经济发展格局。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彰显区域优势资源,科学规划,精深开发。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作定位,规划建设连接海西与珠三角、面向全球的南方重要产业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中委炼油项目建设,完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基础设施,争取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包”;着眼国内外知名石化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创建民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实施潮汕石化企业集群回归工程,建设南方石化产业基地。以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项目、中电投综合项目等为带动,创建临港工业经济带。着眼港口经济区发展,对惠来城区布局作再谋划,以港促产、以产促城,形成港产城互为依托、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三大建设”新突破

构建立体交通新体系。加快汕湛、潮惠、揭惠等高速公路揭阳段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开工建设揭惠高速市区连接线,改造提升206国道等一批国省道和地方公路,抓好干线公路“迎国检”项目建设;推进梅汕高铁揭阳段、广梅汕铁路改线、疏港铁路规划建设;实施榕江航道新一轮整治工程,联合中外运培育榕江航运物流带;推进与荷兰鹿特丹港务局合作,建设空港、海港、河港、高铁、高速五位一体,客流、物流双流汇合的区域交通枢纽型平台。试点开辟新能源公交系统,建设综合客货运输基地。投资6.8亿元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宽带提速普及,扩大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让揭阳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云端”城市。

打造特色产业平台。以园区建设为切入,坚定县域产业主题,创建县域产业平台,形成县域全产业链,扎实建设“10+2”产业集群。榕城区着力街区建设,培育发展后汽车服务业、古城文化旅游业,建设鞋业创意文化区。揭东区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主抓手,建设绿色电镀产业聚集区、金属制造业聚集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和中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军埔电商村的溢出,建设电商产业聚集区,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贸易业双轮并驱。蓝城区以玉产业转型升级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以海峡食品药品合作区、国家级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及电子商务中小微加工业聚集区建设,实现增量的培育。空港经济区强化与机场、航空公司的全面深度合作,以空港优势吸引物流产业聚集,以物流优势形成产业培育优势,当前重点助推模具、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玩具产业创建出口基地。普宁加快中法纺织服装生态城规划建设,以绿色环保要素,重铸纺织产业竞争力;以资本要素引导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聚集,创建医药产业高地。揭西继续对大北山旅游区深耕细作,创建健康生态旅游产业带;引导乡贤企业集群回归,建设电线电缆转型升级产业区。惠来坚持滨海制造业、滨海物流业、滨海旅游业并举,形成临海产业大格局。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在石化产业链中把握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连接延伸。普侨区、大南山侨区坚持与普宁及惠来、大南海主动对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绿色生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配送业。

建设产城融合活力之城。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引领可持续城镇化建设。新区坚持产城融合理念,以产带城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建设一批道路、公园等市政项目,配置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严格执行容积率指标,保障公共空间和绿地水域面积。旧城突出延续历史文脉,抓好棚户区和“三旧”改造,强化公共服务配套;下大力气,集中资源,培育街区经济。争取国内知名开发企业进驻揭阳,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融入汕潮揭同城化,在粤东城市群崛起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建设实体经济强市。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对德合作,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实现后发地区的先发优势。加快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创建德国产业溢出承接平台,加快中德合作落地项目竣工达产,形成项目的“灯塔”示范效应,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聚集区;举办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围绕“4个100”的目标(100家中德中小企业对接、交流、合作;100名德国专家工程师签约进厂入企;100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展示、转让、转化;创立100亿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基金)创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以平台招商、集群招商形成对德中小企业的成体系引进;创立中德合作科技孵化器,强化科技支撑;引入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创新中德金属生态城体制机制。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示范,推进揭阳产业的全面国际合作,实现产业要素的引进、集聚、合成,形成产业活力、竞争力。

深入实施产业引进。全面实施产业引进工程,围绕产业主题,依托产业平台,结合产业链条,确定引进目标,列出引进清单,制定引进计划,落实引进责任,开展引进竞赛,兑现引进奖励。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从土地、金融、人力资源、政务服务等方面予以全方位、高效率保障,营造“零障碍”项目建设环境。着力产业链引进,力争引进一个龙头项目带进一批上下游项目,形成“1+n”产业引进效应。

继续推进产业登高。以创新驱动为总抓手,以6166计划为工作体系,以技术改造为工作切入,继续狠抓产业登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企业家培训班,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动产业组织化建设,强化行业协会作为,重点支持行业协会创建产业公共产品,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科技、金融、人才资源支持产业技术改造,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合作创新,以扎扎实实的举措、资源培育100家产业技改示范企业。在中德金属生态城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创新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国际金融和普惠金融,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集合金融资源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建省技术转移集聚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试验区。制订出台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建设区域总部经济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商港的目标,与阿里、京东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电商产业先行市。依托电商培训大联盟,推进十万电商人才大培训,建设电商人才资源强市。加快打造六大电商集聚区,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上网,建设网上揭货高地。创建中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中德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农业“一镇一品”为切入,实施电商下乡工程,在揭东、普宁、揭西、惠来铺开县级服务中心和镇村服务站建设。出台快递物流仓储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创建国家级快递物流试验区,推动菜鸟网络和京东仓储物流项目落户建设。联合北外创立电商创新学院,推进电商征信体系建设,出台电商管理条例,建设电商文化体系,形成良好的电商发展生态。

探索发展现代职教。推进与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合办中德双元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巴伐利亚州经济教育集团等机构试行开展“双元制”职业培训项目。支持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区域化、市场化、开放化、品牌化”要求,提升办学质量。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引进北京化工大学设立职业教育院校;在蓝城区创建揭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在普侨区建设医药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普宁市建设职业教育示范区。组建现代职业教育联盟,推动每所职业院校对接1个以上行业协会,探索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路子,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四)促进“三农”工作新提升

做强“一镇一品”工程。围绕结对一个农业科技院所、确定一个拳头产品、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扶持一个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打造一种营销模式、形成一个农业品牌、实施一项农产品上网工程“八个一”,推动“一镇一品”提质做强。实施电子商务下乡和“一镇一品”上网工程,打造军埔为旗舰、十个先导镇为引领的“1+10”农产品电商示范体系,创建一批省市共建及市、县、镇自建的电商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榕江大围达标加固、惠来中东部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引韩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13.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粮仓改造建设和粮储工作,确保粮食安全。按“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卫生整治,推进实施“乡贤乡村建设”工程,美化乡村环境。加大资源政策倾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年度实现脱贫6.3万人。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做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股份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全覆盖。积极引入农业现代经营,鼓励发展农业综合经营,着力推进与广东农垦集团、省供销社共建农产品物流园和粤东农产品物流城。

(五)力促社会事业新进步

全面实现教育创强。组建教育发展基金,搭建教育融资平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与北外、北师大、华师大等高校合作,着力打造揭阳一中等一批名校。改造提升8所薄弱普通高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力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目标。整合盘活存量校舍资源,统筹发展学前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推进“强师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载体建设,完善市博物馆、群艺馆及大剧院配套建设,向公众开放文化设施;实施榕城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启动丁日昌旧居、骑楼街区修缮工程;依托揭阳学宫创办国学讲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立乡土文化基金,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扶持乡土文化社团,推动文化下农村、进社区。举办中德文化艺术节,推动潮汕文化与日耳曼文化互鉴发展。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市民素质。塑造独树一帜的产业文化。支持发展社工和志愿者队伍,打造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揭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平价药包和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加快市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楼、慈云医院扩建工程和揭阳中医院、普宁中医院、惠来人民医院等龙头医院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五个一”工程,鼓励支持社会办医,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深化与省人民医院、中大医学院等合作,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县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引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稳定低生育率水平。

推进其他事业发展。按省要求提高养老、低保、五保、孤儿、残疾等保障标准,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启动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工作。做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气象、地震、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民族宗教、红十字、社科、史志、文联等工作。

(六)办好惠民利民新实事

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更加务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为全市人民统一购买“政府民生综合责任险”,为全市70岁以上老人投保意外伤害险。二是完善高龄津贴制度,百岁老人每人每月500元,80~99周岁老人津贴标准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制订。三是首期投入100辆新能源汽车,65周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区环城公交。四是免除公立幼儿园在园低保户儿童保教费。五是实施电商下乡工程,创建千家农村电商服务站。六是建设千个“快递e站”和万个快递智能箱。七是在市区新建24座公厕,新设置3140个果皮箱。八是新增划定1000个市区免费公共临时停车位。九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1286套(户)。十是建设11座列入国家和省责任书项目的污水处理厂。

(七)构筑生态文明新景象

强力整治环境污染。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向污染宣战。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河长制”,推进练江、榕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将20xx年确定为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采取ppp等方式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玉滘、占陇等11座列入国家和省责任书项目的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管网,切实提高工程减排能力。建成运行“零排放”电镀园区,狠抓重金属污染整治,加快启动酸洗、漂染行业污染治理,同步启动食品药品合作区治污工程。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整治pm10、pm2.5和臭氧等污染,提升空气污染治理成效。推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

推进森林进城围城。深入贯彻“人树一体”理念,以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新一轮绿化揭阳大行动,让森林进社区,让大树入门庭,让公园进新区,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抓好中德万亩森林公园、黄岐山森林公园、紫峰山森林公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等建设,新增造林12万亩,新增县镇两级森林公园12个,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5.32%.坚定守卫城市资源。坚持“亩产论英雄”,建立用地效益动态评估制度,加大“三旧”改造力度,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岸线使用审批和清理,整合利用岸线港池资源,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推进美丽港湾建设。

(八)形成依法治市新风尚

强化依法治理。以惠来毒品问题整治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禁毒人民战争,重拳打击制毒、贩毒、吸毒行为,建设特殊吸毒群体收治场所,坚决铲除毒品犯罪土壤。扎实推进公安“四项建设”,深入开展“3+2”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落实属地管理城市管理执法机制,重点整治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信访条例,主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律师团挂钩镇(街)、律师挂钩村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加大打假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两建”工作,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完善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化体制改革。以政府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新常态下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完善宽进严管配套措施,扩大政府权力清单编制范围,试点编制监管清单,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科技体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激发资本、土地、知识、劳动等要素活力,提高资源集聚能力和配置效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同时,鼓励基层在农村综合改革、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公共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坚持依法施政。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化、透明化、科学化。加强法制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政府工作,重大决策提请市人大会审议通过。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健全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新常态。

各位代表!时代创造机遇,实干成就伟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揭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贡献揭阳力量!

3页,当前第3123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四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两会期间,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机关确定国家工作重心、制定具体工作任务的重要文件。它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在阅读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启发和鼓舞。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保持经济稳定。在报告中,中央政府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面对这些挑战,中央政府决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以保持经济稳定。这让我深感政府对于民生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也给了我信心和希望。

其次,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了教育和创新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央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报告中还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教育和创新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期发展,并为国家未来的竞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包括加强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为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第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注重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报告中提到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同时,报告还强调了打击贪腐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这让我深感政府对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视,也让我相信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才能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最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政府的决心和担当。报告中提到,中央政府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独立主张,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让我深感国家一体化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深感敬佩。

总之,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充满了智慧和责任的报告。报告中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方向和工作思路,也为广大公民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共同为我们的国家创造美好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五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和“7·9”特大暴雨洪灾的严重影响,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呈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出台工业、投资、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5亿元,同口径增长14.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6亿元,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90户,净增113户。大力实施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支柱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770亿元,增长15%,我市获得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授牌。新增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达75%。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362.9亿元,增长9.9%,我市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188万吨,同口径增产1.8万吨;肉类总产量37.3万吨,同口径增长3%。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个,面积超过29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组织206个。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7.4亿元,增长10.5%,137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产业投资持续增加,完成工业投资404.9亿元,增长24.1%,天成不锈钢、博力迅电池等117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服务业投资383.1亿元,凯旋国际上美广场等项目建成开业。制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0.9%。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0亿元,比年初增加1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亿元。银政企合作不断深化,14家省级银行与我市企业签署了329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全市首家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

消费拉动明显增强。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组织开展端午龙舟美食节、国际文化美食节等促销活动,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7亿元,增长14.6%。居民消费不断升级,餐饮业转型步伐加快,文化休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逐步升温。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新增国家3a级景区1处,成功举办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和第二届全球网络旅游营运商大会,实现旅游总收入92.4亿元,增长35%。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户,建成省级质检中心1个,1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56项,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院市科技合作协议。“双百”工程扎实推进,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8件、四川省名牌产品24个。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全市城镇化率达45.9%,提高1.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国道108线示范工程、旌江干线完工通车,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主体工程完工,天星干线、绵茂公路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配合做好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成都二绕等工程建设。完成通乡公路72.1公里、通村公路90.1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完成重点水利项目投资9.8亿元,八角水库完成施工招标,华强沟水库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12.9万亩,新增有效灌面9.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投运国内首座110千伏移动变电站。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城市慢行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实施54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4.14亿元,站前广场、旌南大厦等25个项目竣工,南北汽车站投入运营,东一环路加快建设。创新新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旌东新区起步区、亭江新区中央创新区建设全面启动,37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县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5个镇被纳入全省百镇试点行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182个新村聚居点和19个新农村综合体,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广汉兴隆镇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节能减排,狠抓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清洁生产和淘汰落后产能,关停7户小煤矿,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新增森林面积2.67万亩,完成营造林6.7万亩。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广汉、旌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罗江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发展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编制完成统筹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一体化的梯次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各项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城镇落户限制条件全面放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实现预算单位和资金支付全覆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组建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市属国企改革稳妥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创新投资促进服务方式,积极参与“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和第十四届西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引进工业云制造基地、九为蓝谷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到位内资638.3亿元、增长23.6%,到位外资2.03亿美元、增长4.9%。

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完成进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增长9.7%,其中出口23.5亿美元、增长29%。口岸建设取得突破,海关、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即将开关开检。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我市与韩国江陵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对台工作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开启新篇。签订成德同城化框架协议,建立两地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全面启动规划、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与成都、绵阳合作完成《成德绵区域合作总体规划》,在中江与成都共建成德工业园。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阿坝县工作深入推进,已开工40个援建项目,完工14个。推动在绵竹与阿坝州共建德阿产业园。对口支援芦山县灾后重建工作扎实开展。

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1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4元,增长12.7%。

“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各级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8.9亿元,增长11.4%。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全覆盖,资助高中、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2.62万人,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2.89万人,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8532人。设立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6.03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21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60户。搬迁安置400户农户地质灾害防灾避险。解决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6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86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

公共文化覆盖城乡。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建成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电影放映工程有序推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确定“古蜀之源、重装之都”为德阳城市主标识。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举办德阳灯会、广汉保保节、绵竹年画节等民俗文化品牌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第四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德阳赛段比赛成功举行,新建全民健身苑16个、全民健身路10条。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建幼儿园46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2.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绵竹和广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62所。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建成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3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示范建设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技园建成省级大学科技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绵竹、什邡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2.15‰。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稳步提高。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220个城乡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危化品等重点行业治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积极参与“4·20”芦山地震抢险救援,成功抗击“7·9”洪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统计调查、档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234件。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和“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164项行政审批项目。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一窗式”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和企业零成本注册等新举措,开通“12345”为民服务热线,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公款消费等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深化“作风转变年”工作,深入开展“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活动,加大效能投诉处理力度,行政作风进一步改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全市人民,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德阳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服务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样,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重;个别部门和少数公职人员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治理能力还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推动德阳改革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新格局,为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事关德阳未来。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德阳产业核心竞争力。

再造工业竞争新优势。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产业外延增长与内涵发展并重,培育优质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着力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通过行业准入标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推动化工精细化、清洁化。引导食品行业适应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2”工程,力争在通用航空、储能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狠抓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430亿元。提升园区承载力,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和引进项目质量。强力推进广汉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云制造模式,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3d打印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领,扎实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创意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发展,抓好黄许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消费金融、信息消费、通用航空服务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精心打造六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提升德阳旅游吸引力。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千斤粮万元钱”基地和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种养复合”、“林经复合”和“旅经复合”,促进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生态观光型农业转变。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建设,培育家庭农场、农民职业经理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狠抓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稳增长关键是稳投资,要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增强投资的拉动作用。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总投资1512亿元的142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56亿元。加快绵茂公路、天星快速干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广青公路三期、中金快速干线通车,开工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段,配合做好成都二绕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开工华强沟水库,力争开工石泉水库,加快推进三渔水库、姜家桥水库前期工作。搞好“7·9”洪灾损毁道路、桥梁等工程修复重建。狠抓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量产增效。继续抓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项目管理。主动对接国家公共投资重点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围绕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对接,谋划和储备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完善责任落实、目标倒逼、市场运作等项目推进机制,破解用地、能源、征地拆迁等制约瓶颈,强化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促进投资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投融资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用事业和民生领域。认真落实银政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稳步扩大社会融资总量。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综合运用地方政府债券和bt、bot、tot等融资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推进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风险投资、金融仓储等业务发展。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提质

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实施“1+5+x”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组团城市群建设,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科学定位县域城市职能,推动县域之间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强化市级在重大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布局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一批5万人口以上的区域中心镇,积极引导产业、人口、资源和公共服务集聚。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高标准建设一批产村一体、功能完善的幸福美丽新村。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统筹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打好中心城市升级攻坚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改造、旧城危房和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落后工业区、落后商业区、城中村向产城新区和现代化新社区转型。加大道路、电力、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东一环路建成通车。科学开展城市新区建设,做好新区各种业态的详规和设计。抓好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漓江路景观中轴线、漓江路大桥等项目,加快牡丹江路、秀山街等续建项目,完成绵远河生态整治等项目建设。强化起步区产业支撑,抓紧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努力建成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核心。加快打造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网格化城管模式,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深化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治理,强化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乱象、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整治。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和清洁直运,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抓住城市文化底蕴、人文特质,布局特色风貌,彰显城市个性,打造一批精品绿地和特色景观。巩固“五城联创”成果,争创国家卫生、文明、环保模范和森林城市,实现城市环境、形象、内涵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破解难题,努力释放以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深化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促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双提升。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型燃气轮机、石墨烯、电动汽车、大功率铝空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等关键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和品牌营销,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坚持高水平培养和高质量引进并举,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深化改革注入发展动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财政运行绩效,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股份量化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有序推进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让所有企业享有平等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实施民营企业培育成长行动,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方式转型升级。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快成德同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推进成德全方位合作。全面落实成德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努力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抓好规划对接,共同编制《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建立近、中、远期重点合作项目库,启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开展产业协作,加快成德合作工业园建设。全面推动旅游共享、环保联动、金融合作,积极开展教育、就业、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加快高效便捷的战略通道建设,谋划和布局对接成都的轨道通道。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领域招大引强,确保到位内资650亿元,利用外资2.05亿美元。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国内优势企业,全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以及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的招引力度,积极吸引优势企业和机构在德阳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供最优质的环境和最高效的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外资、外贸、外经提质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加大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建立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抓好海关、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开关开检和综合保税区申报筹建工作。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在扩大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深化对口援建和区域合作。着力民生援建、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抓好对口援建芦山县、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强化与受援县在特色农产品、畜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高标准建设德阿产业园,支持罗江与绵阳涪城区开展工业园区合作。继续深化与北京、江苏援建省市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扩大与港澳台地区投资和经贸合作,拓展与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六、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德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强化环境整治。狠抓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餐饮业油烟、建筑工地扬尘、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力度,实施pm2.5监测和公布。加强河流治理,积极开展沱江流域德阳段污染综合防治,抓好旌湖水环境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污染源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推动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作。

保护自然生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林业产业“2112”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巩固生态植被恢复成果。开展河道生态建设,加强沱江上游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深化生态细胞创建工作,推进生态市建设。

促进节能减排。强化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公共建筑、工业、道路照明等重点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狠抓污染减排,严格总量控制,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应用,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土地、水、电、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益。抓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综合评审示范市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市申报工作,深化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七、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全面提升就业社保水平。狠抓就业促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众、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48套。抓好扶贫和移民后扶工作,扶持4.62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发展能力。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感恩奋进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加快推进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现代传媒业加快发展,提升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服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专升本,力争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招生。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深化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事业。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稳妥推进生育新政,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抓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工作。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全面梳理政府管理和介入的事务,放开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事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公共服务范围。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行开放式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强化政府服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对接工作,不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积极探索网上联审、容缺预审等方式创新,推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搭建集中、公开、规范的中介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目标绩效管理、闭环管理、督查督办机制,大力推行台账工作法。狠刹遇事推诿、办事拖拉等不良风气,严肃问责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加强廉政建设。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完善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强化在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惩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时代足音铿锵有力,全面小康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2123

政府工作报告开场白篇六

近日,我所在的区委政府发布了2019年度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规划。作为一位普通市民,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份报告,同时也对其中的几点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第一段:从中发现进步和不足

在阅读报告的过程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能够从中发现区委政府在过去一年内的进步和不足。在报告中,区委政府列出了许多详细细致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经济增长、城市环境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区的整体发展状况趋于稳定,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城市建设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第二段:关注民生实事

我在报告中看到,区委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着重关注了民生实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政策的改善和优化,比如升级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改善的房屋配套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这些政策的改善与优化,使得我们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

第三段:坚持绿色发展

在报告中,区委政府重点强调了环保问题,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做到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这一点我非常赞同,环保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看到区委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我深感安慰和信心。

第四段:密切关注社会治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城市发生了一些社会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这给我们市民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和困扰。在工作报告中,区委政府再次强调了社会治理问题,提出要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措施,给人们带来更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我认为这点非常必要,一个城市的治安状况,不仅对于市民的生活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五段:有信心和希望

总体来说,从区委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我对我们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不管路径多曲折,不管挑战多严峻,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们所在区的发展。

近年来,我所在区的发展已经不断迈上新台阶。具体有体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宜居、治理越来越规范和优化、发展越来越繁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市民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在的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