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精选8篇)

时间:2023-08-30 13:07:13 作者:纸韵 2023年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精选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一

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年是怎么来的呢,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呀?”

阿宝按照老人的吩咐将两张红纸对称地贴在了门的两边,然后搀扶着那位乞讨老人进了屋子。

“我这里还有两支蜡烛,一会儿天黑了你就把它们点燃吧。”老人递给阿宝的`是两支红色的蜡烛。

老实的阿宝这次并没有多想,他立刻就动手生起火来。

天色渐渐黑下来,“年”从深山里蹿了出来,它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东看看,西瞧瞧,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只堆着一些芝麻秆,街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怎么今年这村子连一个人也没有?”“年”皱起了眉头。

在村子里转悠了大半个晚上,“年”一无所获,于是只好去啃那些芝麻秆充饥。它大口地嚼着那些干巴巴的芝麻秆,心里一点也不高兴。这时,它突然闻到了风中夹杂着的一股鲜美的人肉味:“哇,真香!嘿嘿,看来今晚我还可以尝尝鲜,现在我要找到这个人,然后好好地饱餐一顿。”想着那些鲜美的人肉,“年”的口水就滴答滴答地流个不停,人肉可比那些芝麻秆可口多了。

馋嘴的“年”在村子里东闻闻、西嗅嗅,最后,它惊喜地发现味道是从阿宝家里飘出来的。于是它飞奔着朝阿宝家扑去,但它才刚蹿到门口,就突然停了下来。

“这户人家可真奇怪,他家门上贴的那两张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看得我头晕晕的。”“年”向后倒退了一步。

接着,它透过院墙看见屋子里闪烁着两点红光,那红光一跳一跳的,就像一只怪兽的眼睛,“年”浑身一颤,发出一声怪叫:“哎呀,那是什么怪物呀!眼睛发着红光一眨一眨的,个头比我还大呢!”原来“年”错把点着红蜡烛的房子看成了比它还大的怪兽。

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又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起来,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它转身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呀,怪兽发怒了,太可怕了!怪兽来啦,怪兽来啦!”不一会儿,“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乞讨老人和阿宝看见“年”惊慌失色逃跑的模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只吃人的野兽竟然会害怕红色和炸响声。不过,老人家,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个弱点的呢?”阿宝问乞讨老人。

“年轻人,”老人乐呵呵地笑着,“我是天上的神仙,这次我是专门下凡来帮助你们对付‘年’的。现在这只野兽已经被吓跑了,你们以后每年都用这个方法来驱赶它,然后开开心心地过个快乐除夕吧!”说完,老人化做一股青烟,不见了。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二

西安是一座古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西安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古城西安南郊,有一座宽敞的寺院,叫慈恩寺。寺内,一座气势雄伟的七层砖塔拔地而起, 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提起这座塔,还有不少有趣的神话传说呢!

这座寺院是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的。起初寺内并没有塔,住在寺里的和尚,每日伴着晨钟暮鼓苦苦修行,很久没有尝过雁、鹿、犊三种肉的滋味了。有些奉戒不谨的僧人馋的直流口水。

一天清晨,西北风呼呼地吹刮着,满地黄叶随风翻卷,寺院里显得分外冷清。一名小和尚给文殊菩萨像前的油灯加满油,刚刚裹紧袍子,走出殿门,一阵寒风便扑面而来,小和尚眼前一黑,打了个趔趄,几乎跌倒在石台阶上。这位小和尚出家以来,别说没沾过荤腥,就连粗茶淡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食不裹腹。这些天来,寺中缺柴少米,小和尚早已饿的四肢发软,有气无力,又遇到这冷风一吹,自然是寒气彻骨,眼冒金星,若不是顺势扶住身旁的菩提树,真会跌个头破血流呢!面对这清苦的寺院生活,想起幼时母亲的慈爱,小和尚两行热泪不禁簌簌流下。

话音刚落,奇迹发生了:只见一只大雁退出了飞行的队伍,悲鸣数声,仿佛是向自己的同伴告别,然后从长空直落而下,投身死在小和尚面前。小和尚顿时惊呆了,他飞也似的跑到殿前,听了小和尚的讲述,遥望天空快要消逝的雁群,再看看脚下余温尚存的坠雁,和尚们有的嘘唏不止,有的潸然泪下。

随后,便建塔葬雁,以示纪念,取名为大雁塔。大雁塔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经风雨剥蚀,但风貌依旧。这大雁舍身而死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民间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说它是仙人点化而成的;也有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饮,才找到水源,得以还生,并完成取经之事,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此塔。

高大雄伟的西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乃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当地百姓引以为豪。在鼓楼上方的两块牌匾被认为鼓楼的画龙点睛之笔。朝北的匾额为“声闻于天”,典故来自《诗经》中的《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朝南的正面匾额为“文武盛地”,此匾额记述了西安源远流长的历史。《史记》载:“周文王都沣,武王都镐。沣镐之间,帝王之都也。”这些匾额可不是普通常见的匾额,单重量就重达三吨,上面的每个字都有两丈见方,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写得出来的。传说“文武盛地”这个匾额就是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变成一个杂役书写成的。

不过,民间的传说把西安的鼓楼跟唐代的武则天 扯上关系。西安在唐朝的时候名叫长安,是国家首都,因此鼓楼的修建乃是当时的一件大事,据说鼓楼修成以后,金碧辉煌,气势不凡,竣工的那天,武则天特意前来参观,发现鼓楼虽好,但美中不足的是楼上没有匾额,于是向大臣征集了两个匾额的文字“声闻于天”和“文武盛地”,然后命令手下人制作了两块长八丈、高三丈的大匾,以重金遍求天下书法好手在上题写这几个字,谁知道告示贴出去数日后,居然没有人敢前来写字的。主管匾额的官员怕完不成任务交不了差,难保顶上的乌纱帽,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旁边的官员见他这么说,也觉得这个人虽然贫寒,但相貌却不俗,于是允诺他试一试,只见这位杂役,拿起一把大扫把,蘸着墨水,就在大匾上挥舞起来,只听得“刷刷刷”声响之后,“文武盛地”四个遒劲 的大字已经写成,官员们和士兵们当成就惊呆了。再看那位杂役,已经飞到云中,显出钟离权的像来。人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大仙钟离权下凡来为鼓楼题写匾额的啊!从此以后这个匾额身价百倍,成为古城西安的一道风景。这个匾额曾在日军空袭中幸存下来,可惜于“文革”期间被焚毁。20xx年4月29日,西安复制两块匾额并举行鼓楼恢复“文武盛地”、“声闻于天”牌匾悬挂仪式。西安鼓楼又重现了昔日的雄姿。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三

分钟寺位于丰台区东部,那么你知道分钟寺的传说故事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分钟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外城南面三个城门,东边的那个门,叫“左安门”,俗名叫“江擦门”。出了左安门,往南偏东一点,不到三四里地,有一个地方叫“分钟寺”。现在就说说这分钟寺的故事吧。

一口钟怎么打出这么多样声音来呢?老年人听老老年人说:当初,这里住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儿,无依无靠,是个孤苦伶仃的人,当地的人就叫这老头儿给村里打更,老头儿答应啦。大伙儿问这老头儿:“老大爷,您给我们村子里打更,给您多少工钱呢?”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不要工钱,你们给我攒着,等攒得钱多啦,你们铸一口钟,打钟就不用打更啦。”大伙儿也答应啦。打这儿,老头儿就天天夜里打更。 老头儿打更是很辛苦的,日子多啦,他把村子里的人的脾气,都摸得清清楚楚的,到打“亮更”(早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有了分别。他知道哪一家小伙子勤劳,他打到这家门口,就轻轻地敲几下梆子,让这小伙子不必忙着穿衣裳下炕;他知道哪一家小伙子懒惰,他打到这家门口,就重重地敲儿下梆子,那小伙子听了,就仿佛听见敲铁板一样的响亮,他虽然心里恨着老头儿,嘴里骂着老头儿,可也就下炕干活儿去啦。老头儿打梆子,不知道打了多少年,等到他再也打不了梆子的时候,一口新钟也就铸成啦。老头儿不是说过:“打钟就不用打更”吗?打这儿起,钟声就响啦。

这口新钟也很奇怪,也象老头儿那样“讨人嫌”,一个人听了一个声音,大伙儿就管这里的钟叫分钟,庙叫了分钟寺。

分钟寺位于丰台区东部。东为枣林,西为王爷坟。因寺而得名。此地原有一座寺庙“粉妆寺”。因清代皇帝到南苑狩猎时,帝后及妃等随行在此休息,梳洗打扮,故名“粉妆寺”。后取谐音为分钟寺,村随寺名,寺已无存。南三环东路、周庄路将村址分成三部分。村东有京津塘高速公路。

一、为迎奥运,环境建设带来的变化

按照北京市行政村环境建设“六建六不见”的要求,将绿色奥运理念落到实处,分中寺村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进行环境建设。

通过村域环境建设建出分中寺村的环境亮点。在奥运环境建设中,分中寺村硬化村域道路6850.5米;改建排水设施6600米;规范户外牌匾3089.5平方米; 拆除清理不规范广告2600余块;粉刷外立面9790.2平方米;整治户外线路2650米,拆除侵街占道建筑物99876.5平方米,规范大院3处;改建33座达标公厕;改扩建垃圾房28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通过环境建设,村内道路变宽了、街面干净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村域环境建设建出分中寺村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奥运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环境秩序得到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环境大大优化,经济收入大幅增长。20xx年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全年总收入比20xx年增加8155万元,增长21.8%。

奥运期间,分中寺村出动24名联防队员对9个重点人进行全天候监控,出动20名联防队员对村域内重点地段轮流值守,组织330名首都治安志愿者上街巡视。在村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分中寺地区在奥运期间保持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良好局面,为创建“平安奥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分中寺先后获得“南苑乡奥运会、残奥会先进单位”、“丰台区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xx-20xx年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拆除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情况

为遏制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分中寺村在今年4月、5月份期间,先后拆除两处由无资质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低劣,安全隐患突出的违法建设。拆除了三处房中房建筑,整治了两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院。两个月内,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米,整改面积约3400平方米,减少外来人口2300多人。

三、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情况

为支持地铁十号线的建设,分中寺村需拆除建筑面积约为37700平方米,减少集体经济租赁面积约为320xx平方米,减少租金收入1380万元/年。为支持成亦路的建设,分中寺拆除建筑面积约为4220平方米,减少租金收入160万元/年。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四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兵马俑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几天后,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五

唐朝时候,有一对姓崔的夫妇,一向没有孩子,心里很着急。之后,夫妇两人便去衡山求子。回来以后当天夜里,两人便同时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两个童子抬着一口箱子来到他们跟前,说那里面装的是天帝送给他们的礼物,之后就不见了。夫妇俩打开箱子一看,里面装着两块美玉,光彩夺目,俩人心中一喜,正想伸手去取那美玉,忽然梦就醒了。

从那以后,妻子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十分俊秀的孩子。这孩子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颖,一天能够读一千字,《道德经》能够倒背如流。所以父母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子玉”。

唐太宗的时候,崔子玉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太宗任命他为潞州县令。崔子玉上任之后就表现出一些过人之处。白天他在大堂审案,晚上又去陰曹地府升堂。上任第一天晚上,崔子玉叫小鬼把一个白发魔鬼抓出来扔进油锅,白发魔鬼拼命反抗,还不住喊冤。崔子玉喝道:“大胆!你到此刻还不知罪吗”白发魔鬼狡辩道:“小人并没有犯法,何罪之有”崔子玉一拍惊堂木:“你可明白潞州县有一块贞女石”白发魔鬼说:“小人明白。”崔子玉双眼一瞪:“秦朝时候,你在河边看见几名女子在河里拾水螺,便故意施法,强迫一个女子嫁给你做鬼婆,那女子死活不从,你就将她变成了一块石头!事到如今,你可知罪”那白发魔鬼没料到崔子玉连秦朝时候的事都明白,登时浑身发软,再也不敢狡辩。崔子玉立刻将他投进了油锅,永世不得超生。其他鬼一看,吓得瑟瑟发抖,再不敢有丝毫隐瞒。

再有一次,崔子玉贴出告示,从五月十五开始一个月之内禁止捕猎,因为这段时间所有野兽都要怀胎繁育,不准任何人伤害它们。可是第二天,有个猎人明知故犯,偷偷跑上山打了一只野兔,结果被防守的士兵抓住了。崔子玉一拍惊堂木,猎人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崔子玉喝道:“大胆刁民!你可知罪”猎人战战兢兢俯首认罪,将自我如何偷猎的经过统统说了出来。崔子玉道:“你明知故犯,罪责不轻。念你坦白,此刻就让你自我选择,你是要白天在衙门中受刑,还是夜里到陰间受罚”猎户心想,“谁明白他管不管得了陰间的事,说不定能逃过一劫呢。”于是就选了到陰间受罚。

猎人被释放回家,心里还很高兴,谁明白当天晚上刚一睡着就被一个小鬼给抓了去,带到堂上一看,上头坐的正是崔子玉,猎人当真是吓得三魂出窍,立刻跪在地上直磕头。之后,这个猎人每一天晚上都在梦中受刑,苦不堪言。

除了这些奇闻逸事,关于崔子玉的传说很多,连一向不信鬼神的唐太宗都称他为“仙吏”。崔子玉死后,便在陰间专管判案,成了我们常说的判官。

亲爱的宝宝,我们来读一首童谣吧: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汤,里面坐个姑娘;姑娘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作揖,里面坐个公鸡;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容,咕咕容,咕咕容。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六

梵天,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你知道梵天是怎么来的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梵天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梵天的传说故事印度教创造之神梵天(brahma),是奥义书哲学的抽象概念终极实在或宇宙精神“梵”的化身。梵天的前身是吠陀神话的生主。传说梵天是从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出来的,或者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然后他开始创造世界万物。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罗门祭司装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莲花上或乘骑天鹅。梵天居住在迷卢山,他创造的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sarasvati)是他的神妃。梵天原来是婆罗门教至尊的主神,但在佛教盛行时期却曾与吠陀主神因陀罗(帝释天)一起屈尊为佛陀的胁侍,而在印度教盛行时期梵天也经常降格为毗湿奴或湿婆的附唐。

梵天,梵名brahma^ 。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印度思想将万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与湿婆( s/iva)、毗湿奴(梵vis!n!u )并称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三大神。据摩奴法典所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头,其一头传为湿婆所毁,余四头,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

佛教将其列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为三种,即梵众天(梵brahma -pa^ris!adya )、梵辅天(梵brahma -purohita )与大梵天(梵maha^ -brahman ),总称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统御梵众之人民、梵辅之辅弼臣。又通常所称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梵s/ikhin )或世主(梵praja^pati )。印度古传说中,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佛教中则以之与帝释天同为佛教之护法神。释尊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长为一由延半,寿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宫殿,称为梵王宫。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密教之梵天像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左手执军持,作唵字印,乘七鹅车,戴发髻冠。又供养大梵天之修法,称为梵天供。[大智度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大日经疏卷五、中论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记卷四]。

梵天创造梵文字母并授予人类

天城体字母,因为有悠久拼写梵文的历史,被世界人民称为梵文字母,天城体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国际公认书写梵文的标准字母。梵文字母是由天神“梵天”所创,梵天,即中国人俗称的“四面佛”梵文字母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一种力量源泉,人们修炼“瑜珈”的时候也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中国梵文专家“钱文忠”更用梵文抄写“心经”。用汉字抄写佛经,实际上是没有功德,用梵文字母抄写佛经才可以多积功德,另外,念佛教“真言”的时候要求发音正确,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不能表音,用汉字书写真言和按汉字音念真言常常会造成发音错误,所以按汉字音念真言和用汉字书写真言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梵文单词拼写和读音绝对规则,用梵文字母拼写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说即所写,又能保持真言的纯正的梵文语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写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见到佛教高僧,就算不是自学梵文也会自学梵文字母的原因。正统的“梵文”和“印地文”是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格隔开的,自从西方书写格式传入印度后,印度开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七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讲述故事的演讲稿篇八

从前,有一个老农,住在山脚下,开垦了点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一天,他从一块石头底下挖出了一个小金缸。他赶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点小米放在了里面。一连几天,光吃米也不见缸里的米少。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劲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东西的都挖满了,可缸内的米还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着分给穷苦的农民,使穷人也吃顿饱饭,就不用给地主扛活了。

这事没隔几天,被地主明白了,便带着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农家,硬说小金缸是从他家偷来的,便命狗腿子去抢。老农手抓金缸大声说道:“你们敢抢,我立刻把它摔坏。”财主一看老农要摔小金缸,这下心可慌了,赶忙说:“不抢,别摔!”就“哼”了一声领着狗腿子走了。

财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准备了金银,到县衙诬告说老农的小金缸是从他家偷的。县官听说是个宝缸,连忙命衙役去带老农,不大会儿,衙役们把老农连小金缸一块带来了。

县官哪是审官司,一见小金缸,得意地两眼笑成了一条线,命衙役把米倒出来,可越倒越多。县官一看真是宝缸,拿了一两银子放进缸里,又拿出来,里面还有,再拿出来还有。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农了,光一个劲地往外拿银子,公堂里乱哄哄的。

县官他爹在后堂听说这事也赶来观看,他见儿子拿得慢,自我也亲自动手,时间长了把他累的也不轻,可他还不肯离开,结果一头栽进了金缸里。县官赶忙去拉,可拉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怎样也拉不完,最终把县官气极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这时,县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办法,谁答应谁就是真爹,可一喊个个都答应,县官连气带吓一会儿便咽气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