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10-15 18:07:28 作者:梦幻泡 2023年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优秀7篇)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讨论并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卷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周长?

2、说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口答)

二、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黑板,如果想给它装饰一下,你打算怎么做?(生答)如果给黑板的四周贴上花边,我们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也就是花边有多长呢?(板书课题)

三、新课

1、说说怎么你打算怎么量?(量四条边的长,量一条长和一条宽)

2、学生先独立计算黑板的周长,再和小组同学交流算法。

3、集体汇报。

34+12+34+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34+12)2=92(分米)

师指出这些都是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下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图略)

三、巩固练习

1、同桌合作,求课桌的周长。(先测量,再计算)

2、师讲小白兔和小黑兔赛跑诉故事。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谁跑的路程多(白兔:长20米,宽40米小黑兔长40米,宽20米。)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本课时是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这节课的重点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要开班队会,让同学们装饰一下教室,为了使黑板看起来更漂亮,问问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引出给黑板的周围镶上一个花边会更漂亮些,问题是这个花边要做多长呢?由此引出黑板的周长,于是量黑板的长和宽,然后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与交流,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中,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向同伴解释,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理解,通过谈话和倾听来重构自己的观点,在听取同伴解释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建构进行反思整理,在脑海里形成一种公认可行的办法。像上面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不同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后,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统计了班上哪种方法是最多的;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理解各种思路;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同时我统计了班上喜欢哪种方法的人最多,思路最简洁?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我对思路繁琐和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尽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这样做,创造了意义协商的机会,从而尽量达成共同的理解,这比停留于原有的个人解决方法更好。在适当的练习之后,周长公式的适时给出,也是对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一个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形式的美。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学生灵锐的思维给我心灵上的碰撞。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花边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7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算理,掌握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课教学我努力体现了《标准》倡导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理解”数学基础上建构知识。这里的“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孩子的个性必须通过社会和文化的责任来协调。算法与解题思路多样化之后,要进行意义的协商,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与交流。在小组中,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向同伴解释,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理解,通过谈话和倾听来重构自己的观点,在听取同伴解释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建构进行反思整理,在脑海里形成一种公认可行的办法。像上面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不同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后,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统计了班上哪种方法是最多的;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理解各种思路;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同时我统计了班上喜欢哪种方法的人最多,思路最简洁?最后我对思路繁琐和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尽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这样做,创造了意义协商的机会,从而尽量达成共同的理解,这比停留于原有的个人解决方法更好。在适当的练习之后,周长公式的适时给出,也是对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一个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形式的美。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算理,掌握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从龟兔赛跑这一故事引入,学生显得很兴奋,争论中我们引入长方形的周长。围绕“花边”这一生活情景开始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此需要明确求长方形周长,关键是理解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的含义。书上没有给出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周长定义出发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通过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注意算式的简化,达到算法的最优化。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后,经过比较发现了最优化的一种算法。不过我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只要他们的算法在理即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小马同学并没有套用公式,而是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来计算,方法也很对。所以我对他也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们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并开阔孩子们的思维。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己发现了1分=60秒。

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是却因喜好或心情的变化而感觉不同。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

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

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

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己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

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变化。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 )又( ),分针又( )又( ),秒针最( )最( ),而且( )针走的最快。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

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

(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己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本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1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与秒的关系。难点是:感受1分、1秒有多长。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变化。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又(),分针又()又(),秒针最()最(),而且()针走的最快。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

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

(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己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

四、运用课外作业拓展,开阔学生视野。

和家长一起完成1分钟的呼啦圈,1分钟的跳绳,1分钟的拍球。来校后,小组交流。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五、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我主要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以评价促发展。

六、教学检测当堂完成,学生用开“小火车”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检测题,从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目标落实到位。

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中,我的鼓励语言还不够丰富精准。

二、如果把记1分钟时间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发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会更强。

三、评价不到位,尤其是生生之间的评价。

改进的措施:

一、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课堂上设计丰富多彩的评价语,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课前培养1名计时员,完成课上2次活动的计时任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课堂上努力全方位评价学生及小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