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6 19:48:06 作者:雅蕊 2023年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看图示学唱歌曲。

2、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3、在老师的指挥下,以分角色的形式合作歌曲,感受歌唱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看图示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图片(大雨、小雨)、字卡大小6份,大小雨滴图片6份。

活动过程:

一、倾听两种不同的雨音,引出活动《大雨小雨》。

2、师:有没有听出来,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相应的大雨小雨图片。

二、欣赏歌曲《大雨小雨》,感知乐曲的强弱。

1、师:大雨小雨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来听首《大雨小雨》的歌曲吧,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三、看图示学唱歌曲。

1、出示字卡“大”,师:认识这个字宝宝吗?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字卡“小”,师:这个字宝宝呢?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2、师:在这首歌里,哪里是大雨,哪里是小雨呢?

师随音乐范唱,并出示相应的字宝宝,注意音乐的前奏,空出来,以提示幼儿这是等待的地方。

3、看图示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四、用不同形式唱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1、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可是下大雨的时候声音大,下小雨的时候声音小,我怎么没感觉的到呢,我们再来试试看,好么?幼儿歌唱。根据情况,进行评价。

2、分角色担任大雨或小雨,并看指挥合作歌唱。

3、自由选择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师:我们跟着音乐唱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想一想,大雨和小雨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的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随琴声边唱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要求节奏准确,拍出歌曲中的强弱。

五、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篇二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符合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的亮点是我设计了形象直观的图谱,为幼儿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强弱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氛围较浓厚,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根据图谱的提示,积极探索拍打图谱中的不同节奏型,在几次尝试学拍节奏后,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好的拍准节奏型,并表现出节奏的强弱。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点:

1、我在执教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太少。

2、用肢体拍节奏的形式且丰富,活动气氛调动切活跃。

3、幼儿在等待与掌控乐器方面的常规还有待于加强。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体现自然现象与歌曲形象结合的趣、美。

2、熟悉音乐旋律,乐意创编歌词。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

3、雨声真好听。你们听到过雨点落下的美妙声音吗?

二、幼儿熟悉旋律,并感受春雨的美。

1、谁能模仿下大雨的声音?下小雨的声音?(哗啦啦、滴滴答或淅沥沥)

2、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时的情景呢?(大雨时要快、动作幅度大,下小雨时要轻、柔)

三、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和强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唱歌有什么不一样?(歌词不同、唱的力度不同)

2、为什么唱大雨时重重的,而唱小雨时却轻轻的?(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唱不同力度)

3、边唱边用动作来表演歌曲。

四、创编歌曲。

1、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有大有小,引导幼儿创编。如:大笑笑哈哈,微笑笑嘻嘻。

2、幼儿自主创编歌词。

集体演唱创编的歌词。

活动反思

在实施的过程中,歌曲有点难度,歌词太长,后面有创编,孩子们要记这么多歌词,歌词太长了。对后面的创编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歌曲中如果能加上图谱提示,使孩子们能较快的掌握歌词,效果应更好一些。在学习歌曲中如果能分角色演唱,又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最后一个环节还是不错的,请孩子们从生活中创编歌词,如:哈哈笑、和笑嘻嘻的笑声创编和大鼓和小铃的歌词创编,尤其是孩子们的即兴表演,一下子带动了他们高涨的情绪。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2、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反思篇五

1 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大雨和小雨〉〉;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 能创造几种声音;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 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1、多媒体光盘;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 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4、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五、组织下课

师: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不免对郊外的生活很向往,今天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一定是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很累,收获却很大.最后,就让我们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献给大自然.(多媒体课件:愉快的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出教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