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汽车学术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4:44:30 作者:雅蕊 最新汽车学术论文(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汽车学术论文篇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摇篮,作为必须掌握的艺术类技能钢琴的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当下学前专业对钢琴课程的开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我们需要了解学前专业与艺术院校的差异性,并发掘适用于学前专业的教学方式。

一、现状

现如今,幼儿园教师需要音乐进行教学活动,对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许多,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及对幼儿心理生理没有太多的认识。而幼儿园在用人方面多数并不看重是否拥有专业的教师资格证而偏向于艺术专业学生,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系统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所以,艺术技能类的学习更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引以重视,那么,钢琴课程的开展就尤为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艺术院校专业不同在于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习,并不会弹钢琴。对于钢琴这门乐器学习的最佳时期应为幼年时期,骨骼未定型。所以,对于18岁左右的成年来说很困难。在校期间练习时间的短缺又急于求成,更造成了理论和实践都不能达标的情况。教学中,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照搬专业的训练方法与学生本身就形成了矛盾,学前专业的学生以文理科的学生为主,在肢体协调方面相对薄弱,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识谱、节奏、乐感需要发散的思维这与循规蹈矩的文理生思维有着一定的冲突。理论课程与技能学习的冲突。在高校,学前专业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各项艺术技能,掌握弹、唱、跳、画的基本能力,还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钢琴课的看展可能只占有3分之一的学习时间,一周上课次数基本都只有一次,上课的模式单一,课余时间又不充足,对于乐器类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如果没有课后的自我训练,可以说钢琴的能力水平不会很快的提高,那么在理论学习和技能练习两者之前怎样平衡即是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

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基础学习

正确的读谱,很多学生认为读谱只是音符节奏正确,而事实上,这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很多重要的标记都需要注意,例如:音乐术语、力度记号、速度变化等。

(二)抓住音乐特性

音乐特性是领会音乐的最基本要素,需要什么方式和手法情感表现都需要了解音乐的特性。

(三)分析音乐性质和音乐风格

当表现一部作品时,我们应做好分析乐曲的准备,乐曲的风格和自我音乐感觉的结合,如何表现出来引起共鸣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不同作品所应该运用到的不同处理方式。

(四)因材施教

学前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作为成年人,骨骼和肌肉已经发育成熟,单纯的按照钢琴专业的训练方法,练琴时间又不多的情况下想达到一个高的技术很困难,而且枯燥的训练也会消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抓住音悦特性和风格对学生就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曲目选择最适合的演奏方法。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一)钢琴基础训练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不能盲目的急于求成直接弹奏乐曲。选择适用于成年人的练习曲曲目,加强手指的能力,学前专业的学生手指力量缺乏,灵活度不够,尤其是4、5指的能力很薄弱。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比如让学生训练断奏的弹奏方式加强力度,随后加入小跳的训练来培养手指的敏锐,最后加入高抬指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的手指更加灵活。

(二)乐曲的选择

对于学前专业的特殊性,太过于枯燥的曲目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怎样保证即完成学习的目标又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涉及到如何筛选适合学前专业学生的旋律悠扬的乐曲。对于一周只上一节课来说,每周如果能完成一首乐曲再结合基本功的训练,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所以,乐曲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曲调悠扬,篇幅不长的,可以挑选出一部分中国的乐曲,大多数的民歌对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更易接受。随着能力的提升逐渐加入一些节奏相对复杂的小奏鸣曲、巴赫的初步教程来训练手指的协调能力。

(三)即兴伴奏的学习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演奏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儿歌的弹唱能力。那么,在钢琴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入和声曲式的学习,来更好的掌握伴奏肢体的模式。并且在学习乐曲曲目中分析伴奏音型,做到能将所学运用的儿歌的伴奏编配中。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前专业的钢琴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要吸取专业钢琴的教学方式又要结合学前音乐的特殊性,进行不断的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汽车学术论文篇二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任职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任职教育按照“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要求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尤其是在加强教学针对性、深化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与部队建设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任职教育专题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任职教育专题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1精心构建专题教学内容

专题教学内容的好坏是决定专题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专题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依据课程教学标准,系统分析课程知识点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加大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整合力度,建立整体优化、相互衔接、特色鲜明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

1.1教学内容要注重解决部队难点问题

专题教学是为了提高任职学员的能力水平,根本目的是完成好部队运输保障任务。因此,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必须始终把部队建设、训练、演习和执勤过程中遇到的运输保障难点问题作为教学的主体,把部队遂行任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比如跨区远程机动中运输保障的组织、指挥、协调与评估,都是专题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贴近部队、贴近实际任务,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个别难点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带入课堂,通过与学员的共同研究讨论得以解决。即要解决在职学员在工作、履行任务时的能力瓶颈,使之在培训较短时间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满足其任职需求,真正实现为部队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1].

1.2教学内容要注重解决部队缺项问题

即针对部队军交运输建设和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欠缺问题设置教学专题。围绕总部机关重新修订的军交运输法规制度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设计教学专题,阐明法规制度制定的背景、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法规制定带来的变化和操作方法,提高学员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围绕军交运输前沿理论和新技术等内容,设计教学专题,讲授新技术、新科技在军交运输保障过程中的应用;围绕当前部队军交运输建设和训练中个别课目程序繁杂、棘手难做的问题,设置教学专题,规范程序动作,严格方法步骤,消除操作不确定性;围绕部队军交运输建设和训练中做法不统一的各类问题,设置教学专题,依据总部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细化、规范相应程序与方法,给学员提供参考。总之,专题讲授要着眼于解决部队技术力量相对偏弱、开展运输保障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消除部队“缺项”,切实解决部队需求。

1.3教学内容要注重解决学员疑惑问题

参加任职教育的学员大都来自基层部队,有一定的部队实践经验,但在工作中也遇到过难题,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因此,任职教育专题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员头脑中的困惑梳理出来、分析透、解决好。教员在开设专题教学前,要进行广泛地调研、座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员在现实工作中通常会遇到的难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其存在的普遍规律。在准确找到疑点、找准疑点的基础上,教研室要组织相关人员把那些共性的问题整理出来,以案例、想定或其他方式设计教学专题,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2].

同时,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把学员脑中的疑虑、不解、困惑讲清楚、说明白,切实解决部队实际问题。

2准确把握教学全过程

专题教学对教员和学员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双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又需要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课后学员要及时进行知识内容的巩固学习。因此,专题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课堂教学,而是要全面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2.1课前要备实教案

首先,要以召开教学准备会的形式,召集各类典型部队学员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了解部队的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掌握学员来校学习的心态和特点,并就课堂教学对学员提出具体要求。其次,要明确教学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反复研读教材内容,认真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融入科研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最终将这些内容按照课堂讲授、集体讨论、案例分析、想定作业、现地实践等方式进行有效组织实施。同时,课前要预先设想课堂互动的时机和方法,并要撰写课堂互动的教案。通过这些做法,切实“吃透”教学内容,把内容备实、备厚、备细[3].

2.2课上要精心施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员要从学员最关心的、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出课程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员的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部队军交运输保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员还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既要注重满足学员岗位任职的需要,又要避免只顾解决眼前问题的导向;既要针对部队的现实问题展开教学,又要提高学员的理性认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员构建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为其在今后岗位任职上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积累能量。

2.3课后要加强沟通

课后,教员可以采取私下咨询学员或将学员请到办公室聊天的'形式,及时与学员沟通,了解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辅导等。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员不仅要关注如何提高教法,还要多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加强对学员学法的指导。即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帮助学员认识学习特点与规律,掌握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定期组织学员开展学法研讨和经验交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员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3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实现专题教学的目标,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要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能力为标准,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任职教育专题教学的有效性。

3.1开展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学员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专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多数基层部队都担负一定的实践任务,要借助任职教育这个平台,采集大量典型案例,形成本专业的教学案例库,并不断补充更新。

课前,要结合专题教学需要,在案例库中精选案例,形成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并在案例中预设各类新情况、新现象,合理设置各种新问题;课上,要加强引导、鼓励交流,充分发挥案例对专题教学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员和学员的双向互动,挖掘案例潜在性问题,引导学员分析案例事件的行为与原由,探究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从而激发学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员自身的思维、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

3.2开展启发式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启发、开导的方法,使学员自发地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该教学方法适合于内容新、时代性强的教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员把握好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关注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在对基本理论的讲解过程中,逐步引导学员进行问题探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教学对象的自主思维上;建立学员与教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关注学员的思想和行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准确地找到提出问题的切入点、讲解问题的转折点、总结问题的落脚点,促使学员积极思考,产生好奇心,不知不觉进入问题之中,分析过程要注重问题落脚点,并要与切入点前后呼应,使学员感觉脉络清晰,学有所得[4].

3.3开展模拟演练式教学

在专题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实践教学,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场实践教学过程,要求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想定背景,组织学员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组织指挥和保障行动的演练。教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注重环境的模拟仿真,体现模拟演练的真实效果。此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在对相关部队进行大量的调研学习、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自身情况与培养对象的目标要求,制订模拟演练基本想定、参考答案、业务流程、实施计划等文书资料。该方法通过创设一种学员接受新知识与以后运用知识十分相似的背景,来促使和鼓励学员激活原有知识,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获得大量应用性知识,收到近似实战或实际的效果。

4注重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任职教育学员入校后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多、内容广泛,再加上部分课程比较枯燥,学员一下子很难适应。因此,任职教育专题课程,需要注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

4.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教员与学员的情绪,两者的情绪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课堂上教员在严格要求学员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合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员情绪的有效方法。学员长时间听课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员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就能缓解学员的疲劳,从而加深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见解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记忆。除此之外,教员要充分认识学员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体。

4.2综合选择运用教学手段

教学是教员的教与学员的学之间的互动,如果任职教育专题教学只是纯粹的理论讲授,很容易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合理运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员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突出想定作业、现地演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综合和有效运用。比如:在讲到运输计划、运输方案制订等内容时,多采取想定作业形式;在讲到理论部分在实践中运用时,可多采取现地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全程互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形、文本、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短时间内集中释放事件信息,使各类信息“扑面式”地刺激学员的全部感官,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其认知能力,从而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

4.3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

专题教学在课前、课中和结束前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军用车辆管理课程为例,课前根据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重难点问题创设一两个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听。课中,当课前创设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而时间已过大半、学员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员应结合所授内容有重点地设置教材上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把学员重新引入到思考的情境中,重新燃起学员的求知欲望,使其精力集中、注意力回升。课堂结束前,教员要对所授内容和创设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此时应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即使学员答错了,也要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解释,避免打击学员的积极性[3].

5结语

为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效果,必须深化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改革。不仅要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还必须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探索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方法,妥善处理好教员与学员的关系,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建立起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吟。对深化武警任职教育院校教育理念转型的思考[j].武警学术,(增刊):11.

汽车学术论文篇三

论文关键词: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基本索质

论文摘要:专业教员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中重要的组织部分,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不断发展,对教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军任职教育专业教员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员是指在教育中教授某一具体军事专业学科的教员。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首先应是促进专业教员素质的转型,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专业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是专业教员对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它常作为一种无意或先验的假设,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专业教员的行为,对于专业教员提高施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专业教员施教能力,必须先转变专业教员的教育观念。要使专业教员进一步从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上认清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理解任职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属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任职教育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教育培训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强,培训时间更短、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等特点,逐步形成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培训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和指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施教能力提高。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求专业教员在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等观念的同时,应确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新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

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既重视向学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又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其高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问题中心课程观

善于创造性地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界限,重组内容体系,突出问题性、研究性、案例式课程教学,努力创新战法训法。

(三)树立启发引导教学观

以学员素质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员的学历、经历、经验等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启发内容的结构性,启发主题的问题性,启发情境的互动性,启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员理解学习过程,通过学会达到会学、会用、会创造。

(四)树立实战标准质量观

衡量任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是结业考试成绩,而是能否经得起实战考验。因此,必须着眼实战需求,服务作战部队,贴近岗位实际,提高培训质量。

二、军事专业素质

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教员要了解军事历史知识,掌握通用战争理论;要通晓备军兵种作战理论,包括敌我双方备军兵种体制编制、作战运用原则、主要作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知识,包括敌我双方主战获器装备性能,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2、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

教员要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以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

3、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

真知来自于实践,教员应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王作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部队的作战、训练、管理贯穿于其中,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部队需要,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知识结构具有极强的复合性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教员要在任职教育中成功地开展教学,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员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前沿知识。任职教育不是“知识传授型”教育,而是“能力培养型”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各种基础的、专业的、技能的知识转化为学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上融合

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从事高等学科、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为专业工作打基础,而任职教育是各级各类军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军事任职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教育目的直指岗位。专业教员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熟悉部队训练、作战等情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

(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专业教员在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上交汇

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高度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淡学科界限,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学员发展本位转变。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专业教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教员已经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不仅是某一学科的骨干,某一专业的尖子,而且更要通晓其它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湖出版社,2008.

汽车学术论文篇四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已走过十来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范性”处于下风,实践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偏颇,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对今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实践就是实践教学。事实上,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技能训练,也不仅指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二者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师范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就是实践学习。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时数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在高师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普遍表现为只掌握理论,而教学实践技能较差。而仅有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和次数也十分有限,每次时间短且安排分散,学生往往学不到什么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了镶嵌在其他课程中的点缀。对于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很多学生也因为面临找工作而使实习得不到保证。在四年的学习中,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

2.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被简单地认为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被简单地认为教育见习、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于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行政、教育调查、教研活动等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特色来设计和加工的成分被极大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使得师范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教师教育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支撑系统不够健全

1.实践教学“无处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实践基地小学。而学生要获得关于小学的全面体验,这就必然要注意实践基地的选取和开发。目前,实践基地普遍较少,类型单一且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出现了实践“无处去”的现象且实践活动很难深入。

2.实践教学“无人教”。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孤军奋战,虽然高校和小学都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出现了实践教学“无人教”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导教师要忙于教学及科研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到实习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实习学校都会为每一名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忙于备课、教学、管理班级等,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优良品德和教师的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创新了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增加了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由综合实践-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课题研究五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全程性——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阶段性——五个环节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一块,但它们相互间有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递进性——五个环节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1)从教能力训练模拟化。通过微格教学培训和强化实践训练两个途径,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2)教师角色体验全程化。将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长期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

(3)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二)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调研中,许多小学校长有这样一个共识,如今小学非常缺乏活动课程教师,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见,高师强化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极为重要,而且为他们提高日后到小学开设活动课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素养在现代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劳动充满创新性,对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所以在高师增强艺术实践课程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期盼。

3.开发学校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倡导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在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交际、协调、创业、具体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设置项目,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把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专业技能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完成各项测试,使专业技能显性化、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化。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与讲课、钢琴弹唱、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他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学期统一安排考核时间,把考核结果与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相挂钩。

(四)建立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市区小学、民办小学和特殊学校等五类不同类型学校中选取部分作为实践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定期安排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教育见习、认识性实习、规范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基地成为学生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的舞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求每位学生与基地小学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从第二学期开始至毕业,学校将有组织、有步骤地为每位学生联系一名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每位指导教师带3—5名学生,每学期对“师徒结对”进行考核。整个过程分为观摩、协助、体验、模仿、总结等五个环节。

“师徒结对”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接触儿童提供了广阔舞台,它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实践证明,“师徒结对”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了高师教育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合理解决,提出可行方案,还需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依托于整个专业的发展,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整体下进行研究。只有专业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彼此促进,才能最终促进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倪小敏.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和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1):22.

[2]黄俊.课程设置之于实践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1):118.

[3]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4):7.

[4]吴东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4):157.

汽车学术论文篇五

摘要:一门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知识、能力需求,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任课教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以《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职教育;不同层次;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而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之上的。由于任职教育的受教育者在经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加上岗位任职需求各不相同,任职教育是一种层次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岗前职业教育。这种层次性体现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同一门课程要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本文以《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为依托,分析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特点,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付之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特点分析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大范围、多层次、多阶段岗前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既包括依托国民教育“4+1”学员、“分流”生长干部学员、轮训的在岗干部学员、拟任职、拟转岗的干部、士官学员等。层次之多、需求各异给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我们按学习能力将各层次学员粗略地划分为“初、中、高”三个梯次:一是直招士官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大专起点无部队经历,定为初级学员;二是士官大中专、轮训班、短期培训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高中(职)起点有部队经历,定为中级学员;三是生长干部“4+1”、硕士和博士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本科后起点其中一些有部队经历,定为高级学员。

(一)初级学员的特点

直招士官学员多为职业技术院校大专毕业。这类学员军事文化基础和军事素质薄弱,接受能力偏弱,少数学员学习自觉性较差,求知欲不强,惰性较大,更有甚者对新知识、新技能因畏难心存抵触。但是,直招士官多数学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加之对航空反潜(水中兵器)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故对军事知识有学习的渴望,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中级学员的特点

士官学员均来源于部队,有一定部队的工作阅历,有的虽然并非专业对口,但熟悉部队,熟悉装备,对部队生活和各种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学员学历都为高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装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些学员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对专业学习积极性高。有些学员因文化基础较差,在部队工作阅历较浅,对岗位需求较为模糊,存在学不学无所谓颓废倾向,只求过得去不求学得好,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高级学员的特点

“4+1”合训分流学员,其军事素养和基础知识扎实,其本科所学专业大多为电类基础或机电结合专业。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了本专业所需求的基本知识,如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等。该层次学员特点是:起点高,功底厚,接受能力强,但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非航空反潜专业出身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此类学员特点是知识面宽广,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理论探究能力。

二、不同层次教学对象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使课程运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耦合而呈现教学高效益,就必须对课程教学各要素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航空反潜概论》是航空反潜鱼雷和水雷直招士官、士官大中专、培训班(短训班),以及兵种战术学非反潜专业出身的航空反潜战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采用“双主线”构建:一方面是充分体现教员主导作用,精心安排与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设计学员学习活动。所要完成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航空反潜作战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整个航空反潜作战系统及其涉及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相应的岗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初、中级学员,强调“干什么学什么,能学什么教什么”,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为目的,只要求知道航空反潜“是什么?”和“有什么?”,不要求“为什么?”。针对这一层次学员教学内容设计尽量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例如第六章内容、第三章第七节等内容不作要求;对每章节的概述、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典型武器设备介绍、发展趋势四大部分,工作原理作为一般了解,有关理论公式以及推导均被弱化,发展趋势仅作为课外感兴趣所了解的内容。对概述中的武器设备的定义(概念)、发展过程、特点和现状等,发展过程不作学习要求。二是注重理论与实际装备有机结合。如第五章航空反潜指控系统没有过多的讲解概念和系统,而直接讲解我海军航空兵现役的四型火控设备,以便于学习掌握。对于高级学员,强调“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以传授理解性内容为重点,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战术问题为目标。一是关注教学内容岗位性。要求学员不仅知道航空反潜“是什么?”和“有什么?”,而且要明白航空反潜武器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多分系统组成,如果分系统出现问题“怎么办?”来选择内容。二是关注教学内容先进性。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遴选部分国外反潜战的战术思想、反潜装备以及战术运用。注重问题的设置,采取有简单到复杂、有局部到整体逐步递进。

(二)学员学习活动设计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员的支点。对于初、中级学员来说,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小疑”,让学员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出简单的回答,通过质疑和释疑,使教员和学员产生共鸣。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实物、图片和动画等形象直观手段,激发学员学习积兴趣,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于高级学员来说,教员通过设置“大疑”引出教学内容,采取课前思考题、研究专题等形式,使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攻关等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通过小组“释疑——质疑——生疑”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营造活跃的专题研讨氛围,研讨结束教员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必要时可由专题讨论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课堂产生深层次互动效果。

三、不同层次教学对象教学实践

《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对于无部队经历的学员来说,是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对于有部队经历的学员来说,是一个克短治弱的过程。为此我们紧紧把握不同层次学员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以满足学员知识和能力需求和岗位任职需要为根本目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初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从地方入伍的员班(直招士官)等学员的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军事知识基础,更缺少航空反潜相关基础知识。准确把握士官教育的起点和教学深度,采用“启发和精讲”相结合教学模式,着重航空反潜武器装备概念的介绍,以及与实际装备的结合,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通俗、浅显、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把航空反潜的有关基本知识介绍清楚,使学员听得懂,记得住。在教学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员学习热情、增加感性认识和提高学习效果:一是组织到部队参观和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等;二是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用丰富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三是多写板书,让学员多记笔记,掌握重点。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员对航空反潜系统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航空反潜是干什么的、有哪些搜潜设备或手段,有哪些攻潜武器等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中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针对从部队来的士官大中专学员或各种短训班学员,其文化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但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的现状。课堂采用“问题和类比”相结合教学模式,弱化武器装备概念介绍,强化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与实际装备的结合,有条件的比较不同装备的结构与原理;在讲解反潜鱼雷工作原理和战技性能时,用一些技战术问题和部队使用中遇到的困惑引出讲解内容,通过“类比”方式比较不同鱼雷性能指标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员加深了对将来所使用武器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其他武器装备。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员在对航空反潜武器装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武器装备结构原理的理解,增强了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应用。使学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部队岗位任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对于该类学员,本着“学为战”和“练为战”的原则,采用“想定作业与专题讨论”相结合模式,以航空反潜平台知识为基础,以搜攻潜技术为核心,来选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以掌握和理解搜潜与攻潜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声纳搜潜、鱼雷攻潜为主,注重其他搜潜设计、技术的结合和联系,在掌握搜、攻潜工作原理的同时,建立航空反潜作战系统工作以及航空反潜武器系统总体结构的概念,为学习航空反潜装备奠定基础。教学实施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知识拓展、应用到实际航空反潜武器装备中去,给学员建立真实、具体的概念。以典型航空反潜平台武器系统为基础,沿着平台、搜潜、攻潜、指控和对抗的主线,逐层递进的展开其内容,其中应重点突出搜潜系统和原理。为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有相关专业基础的学员充当“小教员”,在学员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学员把已有基础知识和同学的知识转换为自己专业学习、应用能力。由于学时数的限制,部分内容应要求学员自学或通过专题研究等形式完成反潜战术课题内容。引导学员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提高学员的学习、研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航空反潜概论课程,则是以自学为主,提出目的和要求,分阶段、分章节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最后写出课程学习总结和专题论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和利用学员的多种感官,培养其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全面了解部队作战训练的背景、内容和特点,直观感受任职岗位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

四、不同层次教学实践效果

《航空反潜概论》是航空反潜工程专业一门任职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任职岗位课程提供了反潜知识铺垫。通过前期教学实践,初级学员通过航空反潜知识的学习,了解了航空反潜相关概念和我国航空反潜的实力,克服了航空反潜武器装备学习和使用的畏难心理,坚定了学好知识提升能力的决;中级学员通过学习,澄清了航空反潜方面一些模糊认识,填补了航空反潜武器系统理论知识的空白,强化了装备的系统概念和各分系统之间关系的认识,增强了武器设备之间的整体观念,提高了做好装备保障工作的自信心;高级学员通过学习,扩大了航空反潜知识面和研究领域,为到部队做好航空反潜装备保障和进行反潜装备技术革新增添了素材,明确了方向,同时为本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一步进行战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结语

任职教育下各层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航空反潜概论》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了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根据各层次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经历及课程目标的不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了具有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特色的、能够满足学员将来岗位任职需求的、逐层递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各层次学员都有一定收获。

参考文献:

[1]蔡惠福,切实增强任职教育中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4).

[2]张艳春,尚青,吴继承等.任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2(28).

[3]曾亮,邹强.构建满足任职需要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9).

[4]赵海涛,王向鸿,王亚航.围绕院校教育转型建设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8).

[5]王德义,韩飞.以问题牵引提升政治理论教学的铸魂育人功能[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15).

[6]葛玉,杨云飞,高婕等.想定作业教学方法在军队任职教育中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7]王晶.浅谈任职教育中的互动式教学法[j].继续教育,(1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