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全7篇)

时间:2023-09-29 08:46:44 作者:紫薇儿 2023年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全7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一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服务性机构,帮助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其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近年来社会在进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从而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时代变化需求来逐渐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善于并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存在欠缺。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起点,属于基础性工作。预算工作直接关系着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及其评价工作,以为只要财政拨款就不需要进行良好有效的预算管理,从而在项目预算支出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以及自目性。这些都是因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引起的。在工作中也发现了存在费用支出审批制度不健全问题,有些事业单位出现随意更改现有资金用途,随意增加开支范围,或者不经过审批就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并且专用款项用途不清晰问题也经常出现。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编制及管理审批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明确资金使用全过程,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概括总结,不利于今后支出预算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的不足之处。事业单位中财产物资不能及时进行结算处理,容易影响财产物资,从而出现坏账、呆账。例如有些事业单位把本单位不经常使用或者陈设着的物资拨给有需要的事业单位,之后财务部门没有对该事做好记账结算工作,长期挂应收账款,长期如此从而导致变成呆账坏账。

(三)财务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问题。事业单位部分财务工作者存在身兼数职现象,加上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重视相应的业务培训工作及后续教育活动。进而影响现代先进管理措施的实行,导致财务日常工作限制在帐表处理环节,没有充分发挥财务参与决策、监督作用。问题所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财务记账不准确:表现在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内容混乱,使用的会计科目名称不符合,相应的业务处理工作不及时。有些事业单位在月末进行结账工作时,出现会计科目与原始平整内容不相对应情况,并且相应的业务记录不准确。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在年终进行结账过程中没有做收入和支出结转处理,而是采用对转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从而造成会计核算结余工作不完整、不准确。(2)存在会计原始凭证不合理、不规范情况: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没有经过财务工作者的审核,书写内容不清楚,比如有些原始凭证出现单价信息以及数量信息缺失情况,有些发票内容不明确、缺少销售单位盖章等问题。从而导致原始凭证不规范、内容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会计凭证的'真实性。(3)会计工作中往来帐管管理不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拨款行为,部分上级事业单位没有事先做好相应的核查论证工作,从而为不良分子提供专项资金他用的机会,影响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

二、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力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预算编制工作,因此预算编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制度,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合理筹集分配资金,确保全部拨款资金都能使用在指定且明确的项目中。此外,事业单位应提高预算工作的管理,根据制定好的相应预算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并执行,对于上级已经确定并同意审批的预算决定及资金用途,不能随意更改这些决定。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管理、监督人员应做好经费开支使用跟踪工作,以便及时帮助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不断提高预算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帮助建立良好的预算控制、监督制度,形成科学的预算使用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二)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完善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整套完备、严格统一的财务手续经办流程,从而确保会计基础工作严密、规范,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事业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物资管理相关制度,积极做到责任到人。财务人员应根据会计制度建立好基础数据存档工作,认真记录账簿,对于原始票据应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并且在年末结账时需对各种往来款项做好分类处理工作,结合事业大单位实际情况逐渐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不影响会计工作正常开展。需要完善会计制度比如说财产清查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资金专款使用制度等等,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得到保障。

(三)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物资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重视国有资产、物资的管理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做起,不断提高认知,加强实物管理力度。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逐渐划入事业单位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行列,从而进一步起到督促员工重视并自觉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健全事业单位物资购买、安放、保存以及使用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玩啥思念的资产物资登记管理体系。积极做到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以及科学化,不断规范不想工作流程。

(四)加强事业单位员工对于财务控制的认识,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事业单位内部应对员工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充分认识财务控制及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财务控制意识。使员工了解到即使不是财务工作者也要认识、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控制制度,并在本岗位上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针对财务工作者专业知识脱节、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事业单位应鼓励这些财务工作者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能力。从而确保自己能更好的胜任财务方面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五)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财务预算环节中的两大主要职能是财务管理以及财务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以预算管理作为主导线路的财务管理体系,将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结合起来,做到预算合理、科学,从而帮助提高工作效率。财务预算时应确保预算贴近实际、严肃,杜绝出现资产没有计划的使用及滥用。良好的财务预算工作能清楚的掌握每一笔物资的用途,从而不会出现物资使用不明确等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不断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也应随着时代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改善,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视并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二

题目:浅论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根据观察,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由此,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师往往只采取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很不相符。要解决这一局面,在授课时教师就需要着重加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很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感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加以重视,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动物疫病的控制》时,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有哪一些吗?你们知道这些疫病应该如何去控制吗?这便是我们在本章节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前的一系列引导,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允许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会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有趣。此外,如果学生在问题回答过程中出现疑惑或回答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确保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2.营造生态化教学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态化教学模式运用其中,促进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资料来加强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生物理论知识与生活资源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道具,如酸奶、酸菜面包等,并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所见到的这些食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列举一些发酵食品吗?”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此外,为加深学生对发酵食品的认知,教师还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将相关信息展示给学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构建多样化课程评分机制

在传统教学考核中,教师通常是以笔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教师应将单一的评分机制摒除,将多样化的课堂评分机制运用其中,确保考核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糖类相关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践能力来布置任务,并合理指导学生,适当鼓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

4.构建问题型情境

所谓构建问题型情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构建一个可以将学生原本知识及需要学习的知识加以融合,激发学生思想冲突的情境,进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渗入到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与情境,激发学生找出并处理问题的兴致。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且真实的情境与故事不单可以迅速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其还可对学生的感情与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仅仅通过理论传授,生物学科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夯实基础知识,同时积极接收新的教学理念与知识,保持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为高效生物课堂的建立贡献力量。

三、结语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麻智春,刘海珠.浅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02).

[2]刘锋.例谈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难点及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42).

[3]陈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高考,2017,(33).

[4]张云.导入生活,延伸课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读与写,2017,(14).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三

自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被高检院列入七项公诉改革内容以来,各地检察机关改革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两高”、司法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若干意见(试行)》(下称《意见》),表明了高层对这一改革举措的充分肯定,但是从运行实际情况看,该项改革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定位模糊

首先应明确,无论是称普通程序简化(简易)审,还是称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方式其实质含义并无二致。目前对简化审有两种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是介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之间的一种新型审判模式1;一种观点认为只不过是一种刑事案件法庭审理方式或技巧而已2。显然后者更趋保守,两种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各地探索改革方法时在能不能破法、在多大程度“破法”上做法差异巨大,由此引发的争议也很大。如果将简化审作为探索新的刑事案件审判方式来对待,则似乎应当允许个别地区有选择的制定不同于普通程序的规则。自《意见》发布后,其用意显然比较谨慎,虽然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终结,但是目前实行简化审大范围突破刑事诉讼法的现象应该终止,认真地贯彻适用该《意见》。因为凭借各自理解一哄而上五花八门的改革措施确实存在着破坏法制统一,自行造法的弊端。基层司法机关不能超越法律借此为自己减压解负。

推行简化审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如何将其溶于目前的法律环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庭审的规定已经十分粗疏,这就为简化改革提供了一个“宜减则减、宜繁则繁”的法律空间,简化可以理解为法中本来应有之意。之所以简化,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庭审中存在着人为的不科学和复杂化做法,故改革的对象不是法条,而是在条文允许的空间改革长期以来刑事审判由不规范带来的积弊。在简化改革中决不能为简化而简化,不能伤及现有的刑事诉讼法条文,某种程度上讲,简化改革中甚至不是规定可以不做什么,而是规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简化审应该视为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的科学化操作改革。认为简化审是介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之间新的庭审方式是不准确的。改革不应该与刑事诉讼法有任何冲突,其重点是对庭审中原有的不必要的烦琐、混乱做法进行科学规范,目标应放在建立科学高效的一系列庭审调查、辩论规则,所以不是一味“简化”,而是着眼于“优化”。

二、追求效果单一

推行简化审的初衷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缩短诉讼周期。大部分的基层法院在论及推行简化审的效果时都讲到此举明显效果是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间,从而缓解了法院的案件压力、提高了诉讼效率。但是决定诉讼效率的显然不只是庭审效率,完整的`庭审时间与目前大量繁杂的庭外诉讼时间相比是极其有限的。一个案件的庭审时间由一天减为2-3小时,可以说对整个诉讼时限影响甚微。达到这个目的决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因此,提高诉讼效率的着眼点应放在整个诉讼环节。目前缩短庭审时间后并未达到缩短审理期限的现象大量存在,可以讲,缩短审限的预期目标大半是落空了。况且,在目前将简化的目光盯在刑事诉讼最关键的庭审环节大加删减,实为不智之举,与刑事诉讼中突出庭审作用的方向是相悖的,将越发加重庭审流于形式的弊病。所谓缓解法院压力,究其实是缓解了法院开庭的压力。我国的普通程序本来就比几乎所有法制发达国家更为简单和粗疏。这种视开庭为压力的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司法人员不习惯于规范化庭审,不愿受庭审规则约束的随意化心态。开庭不重视,庭前庭后看案卷,此种做法与新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的法官居中裁决的方向背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当简易化审理以缓解法院压力而不是以满足当事人的程序正义为出发点时,效率的价值就可能覆盖和损害简易化审理应当具有的价值和功能3。

三.操作规范繁杂而不实用

[1][2][3]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四

引言:园林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园林正在各大城市建设中逐渐显露锋芒。园林工程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花,而是要将植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在一起,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给人们带去美的感受。但是我国当前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工程的建设水平,因此需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我们园林建设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增添力量。

一、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工程设计不完善且缺乏重视

我国园林工程的发展时期较为短暂,在南方城市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一些北方城市,园林工程也是近年提倡城市文明建设之后才开始的新课题,这就导致了一些设计师由于对城市的规模、文化、生态环境等基础要素了解不全面,从而使得园林工程设计的可实施程度不高、容易产生大面积施工失败的现象,再加上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做详细的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很多工程在施工时具体的操作流程,全靠工人的摸索,导致了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情况的偏离,影响了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园林的养护和后期修剪工作不到位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后期的绿化养护和修剪工作占据了大量的工程时间,但由于一些城市对园林建设的重视不够,其用于后期绿化养护的工作人员和资金也不足,就导致了很多园林景观被破坏后难以复原、植物进一步生长破坏景观外形的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在施工管理中需要严加注意。

(三)施工队伍和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规模巨大,所需的劳动力也较为繁多,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施工方施工人员不足时,就会招聘一些临时的劳动力进入施工现场,而这些人员对园林工程施工的认识不高,只凭现场的施工进行模仿施工,就很容易造成某一环节施工质量低下,在使用初期就出现质量安全的问题。

(四)反季施工且施工过程过短

为加快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步伐,很多园林工程建设都只做政绩工程,只为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好的效果,这就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出现反季施工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植物的成活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出现了诸多施工工期过短的现象,在植物还没有出现存活或者死亡的症状时就已完成施工,这对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不利。

二、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探讨

(一)完善对园林景观外形及施工的设计

完善对园林工程的外形建设,是提高城市形象的根本。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首先要对城市的布局和文化有所了解,设计景观的外形时不仅要满足美的要求,还要在其中融入城市的文化要素,这样的景观外形才能更加具有代表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资格;其次,还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多加关注,根据城市的温度和降雨情况设计相应的适合生长的植物,才能更好地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价值并节约建设成本。如在北方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中如果采用喜潮湿的植物,为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就要不断地为这些植物进行人工灌溉,这无疑增大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利。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对每个工程或者项目的施工方法、流程、操作顺序等做出详细的设计,以便施工工人可以有据可依,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二)制定全面的园林养护和修剪方案

针对城市园林工程中所用的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习性和特点,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和修剪方案,如种在道路两边的法桐、白蜡等树木,在生长初期需要定时浇水以增长成活率,在后期需要根据安全、道路行车等问题对树木进行修剪,以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状态。

(三)建设高素质、高技术的施工人才队伍

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队伍,用于园林长期的种植、养护、修剪、更换等工程任务。针对这些施工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园林植物生长规律、修剪技术、植物造型、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责任心和施工技术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能力。

(四)控制施工成本并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特性

为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景观效果,需要适当的延长施工时间,但是这个延长时间不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施工时间能够确认大部分植物的生长状态即可,避免过多的延长时间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其次,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植物成活率高的季节进行施工,避免出现植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而造成资源浪费。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园林建设的概念还存在混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施工步骤和方案的问题,导致了我国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现象。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水平时,可以从提高设计施工图纸的详细程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各方面下手,全面提升我国园林工程建设水平。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五

摘要:中国的桥梁建设日趋完善,采用的桥梁形式越来越丰富。大跨径、超大跨径的桥梁建设越来越多。在注重桥梁建设的同时,我们只关注了桥梁的景观效果,却忽略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许多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的安全事故,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的问题

桥梁的安全性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通车使用后的安全及出现自然灾害之后的安全。其中施工中的安全是保证后两者安全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许多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的安全事故值得我们反思。文章通过分析桥梁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产生的原因,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文章的研究对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我国建设城市、公路桥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材料,但对于目前我国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而言,钢筋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本就是一个普遍现象。排除一些混凝土本身的物理特性缺陷,另外一方面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才是城市、公路桥梁出现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表现在:第一,照搬其他工程的经验。在施工之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完全是凭借以前的工程的经验随意配比;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拌合的力度及方式有问题,使水泥、粗细骨料等不能得到充分混合或混合不均匀,这样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在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中的质量;最后,在混凝土拆模阶段,没有做好必要的养护工作,没有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最终使混凝土长期处在暴晒阶段,导致表面出现干裂。这些施工操作及实验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本身造成缺陷,往往是混凝土产生缺陷的根本原因。

1.2城市、公路桥梁中的钢筋容易被腐蚀。钢筋是支撑城市、公路桥梁的主要受力材料。一旦城市、公路桥梁的钢筋出现锈蚀状况后,就会严重危害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引起桥梁发生安全事故,当然也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钢筋锈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的选择、环境因素恶劣、施工不够严谨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施工现场往往看到新近的钢筋就会有锈蚀的现象,主要原因是:(1)生产厂家的问题,生产厂家生产一批钢筋之后没有进行良好的防锈措施所引起的锈蚀问题。(2)运输问题,在钢筋从厂家运送至施工现场过程中受到雨水阳光的作用引发的锈蚀现象。(3)在施工现场没有进行覆盖处理,在雨水的作用下引发的锈蚀现象。以上的这些原因都不是因为钢筋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

1.3城市、公路桥梁铺装层容易出现脱落、裂缝缺陷。在城市、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是城市、公路桥梁铺装层的.脱落、裂缝缺陷的问题。虽然铺装层是桥梁的附属结构,铺装层所占的体积并不是很大,但是它确是桥梁的最上边的一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行车使用的顺畅性。由于施工监管不严等问题,道路桥梁的铺装层往往就只是表面功夫、面子工程,导致铺装层很早就会出现裂缝、脱落的情况。桥梁铺装层的质量对于桥梁质量来说极为重要。

1.4城市、公路桥梁防撞体质量不过关。经常发现桥梁的防撞体出现松动、变形的现象。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预埋钢筋没有按照施工图上边的要求进行预埋处理。导致后期防撞体功能丧失,会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因此防撞体在桥梁整个施工工程中都是尤为重要的。我们施工方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1.5施工质量不过关问题。质量是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城市、公路桥梁赖以生存的基础。质量不过关的工程不仅会浪费很多的金钱及时间,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甚至桥梁的安全性直接代表国家形象的公信力。因此,桥梁有关部门曾经颁发文件明确规定,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必须严抓施工质量问题,对那些大桥、特大桥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1.6施工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国家一直秉承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珍惜生命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的。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现今社会,有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想节省成本或管理漏洞,而忽视了人员安全问题,酿成种种不可挽回的悲剧。一旦施工人员受到威胁后必然会对工程的进度以及人员的凝聚力产生重大影响。

1.7施工进度管理出现问题。每一个城市、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进度,这就产生了工程的进度管理问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道路桥梁,这个问题的本身是值得每一个工作人员去思考的问题。进度管理必须全面综合的进行,而不能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忽视其他环节,城市、公路桥梁建设决不允许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针对以上施工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2建设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因为外界环境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原因产生不认真应对施工的钟种情绪,其中所说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劳动管理方法等。所以,要对施工人员在不同环境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疏导,要疏导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情绪,这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要深入施工人员周围,经常收集施工人员情况,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动向,从而降低因施工人员的情绪问题导致的操作安全问题。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防止施工人员过劳。因为工程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大,因此就要合理、适时的安排人员的休息时间。

3建设完善的施工质量体系保障

3.1完善奖罚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项目经理应该要完善工程质量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建立工程质量监理奖惩制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隐瞒质量、弄虚作假、擅离职守等施工人员行为所造成的事故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工作积极认真,事前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或班组要给与经济表彰奖励,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认真工作的责任心。

3.2做好施工单位的机械保养与维护。机械的维护工作要通过相关的专业机修人员在计算机的辅助管理下给与维护,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配合、监督工作,在日常操作中要对机械认真观察,做到一日三查,对设备进行基本保养,谨慎操作。

参考文献

[1]周靖宇.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重点分析[j].路桥施工与管理,(11).

[2]陈浩,马冬雨.关于桥梁施工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j].公路施工资讯,(01).

[3]张强,刘炜.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安全生产,(11).

[4]白晓晖.强化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青春岁月,(03).

[5]曾永平.新时期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及存在问题研究[j].门窗,2013(12).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六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片面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

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现象:

1、教材地位被弱化

有的教师讲究片面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课本而大谈从网上下载资料,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大量增加乡土文化内容,片面删除了教材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把“生活世界观”作片面理解。

2、为情景而设置情景

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3、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教师便让学生收集材料,即使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要收集材料,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另外,只重搜集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对教师而言,素材的选择和收集是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提高发展自身数学素养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尽可能收集丰富、广泛的信息和资料,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帅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使所选择的素材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数学文化”的数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形式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新的完整的界定。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问题,表现为:

1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米,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学生之问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倡导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的问题,必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后方可进行。

2对话变成问答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它要求改变过去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对话教学是对独白教学的否定,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

3有活动无体验,有温度无深度

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活动是随意的,缺乏明确目的,学生忙这忙那,却美其名日“动中学”。新课程提倡的活动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意在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4板书让位于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成了电教的播放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有偏差,实施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课改的方向有问题。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篇七

1、逆反心理。

随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要求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由于要求独立与发展的缺失形成了不一致,导致他们对家长、老师产生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如果家长、老师不能正确的加以引导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焦虑抑郁心理。

青少年心理问题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为青少年焦虑、抑郁症。如果青少年在一段时期内较长时间的体验到心情不愉快、烦闷;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迟钝,记忆力、思考能力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动力,变得懒散;失眠、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等症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虚荣心强,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

青少年时期爱慕虚荣,讲面子,各方面互相攀比,自己什么东西毒药炫耀一番为满足这样的虚荣还不记后果!某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一旦出现某些挫折,就变得大发脾气,逐步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

4、自卑自闭心理。

家长的过高要求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实际情况不符,家长又居于很强势的位置,加之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青少年成长中的迷失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使其陷入自我评价过低,觉得周围的人都瞧不起自己,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变得自卑封闭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