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

时间:2023-09-01 05:33:18 作者:WJ王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问题和安全供水成为热议的焦点。经济是国家的命脉,而安全供水则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两个问题的凸显,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关切和思考。面对挑战,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积极应对经济问题,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安全供水问题的关注,优化供水设施,提升供水质量,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一

现象:股市、房市的非理性涨跌。(黄光裕案)

实质:经济问题

分析:

一、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流通、消费;货币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丰富市场、调动积极性、遏制权力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及表现形式:股票(融资、分享成果)

四、当前市场的问题:物价(cpi)上涨,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不规范(无序)

五、原因:1经济全球化影响(伊拉克战争、美国自由经济过于投机本质、美国贫富差距---美国次贷危机---金融机构倒闭----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转嫁危机)

落后)

对策:

1、全球化中金融秩序的重建(中国的2万亿外汇储备)

2、市场化中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

3、市场经济的法治化(反腐败、政策法律规范市场、关注三农等)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二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开发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2月19日—20日,省环保厅检查组对经济开发区进行了现场检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开发区存在的环保问题高度重视,责成经济开发管委会配合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排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省环保厅检查时发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园区管网破损,导致污水未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厂,部分污水由雨水管线排入。

一是开发区以区域恒业五路中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污水处理厂输送污水的管线破裂,造成了管网污水向雨水管道泄露。

二是开发区以区域非法生产排污,由于园区污水管网破裂,导致污水流入园区管网。

一是园区所有污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二是对园区内违法生产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三是完成园区污水管网改造。

(一)实施园区雨污分流排查。对园区雨水、污水管网全面巡查,采取封堵等措施彻底解决雨污分流,对出现破损的管线进行修复,3月25日前完成。

(二)实施园区污水管网改造。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一企一管”工程,实现企业点源管理规范化。园区内建设3处污水排放监测站,每个涉污水企业实现排污始末两端智能化管理。目前,以西2处污水排放监测站已建设完成,3月底前完成对接调试;以东监测站已完成招投标,4月上旬完成基建工程,4月底完成对接调试,投入使用。

(三)加强重点企业监控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一是对海洋化工、中海化工、日科橡塑等直排企业加强监管,派工作人员定期到企业排污口查看水质,确保废水达标排放。二是以东企业已采取停产整顿措施,要求东企业完善预处理设施,全部实施一企一管工程,确保入管网水质达到污水处理厂要求。成熟一家对接一家,否则不得开工生产,5月10日前完成。三是对通过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的企业,督促企业规范污水预处理设施,防止超标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预处理不到位的`企业,一经发现偷排、漏排现象,坚决采取堵、关、停等措施。

(四)理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管理机制,推进提标工程建设进度。建设容量1万立方米的调节池,确保入水水质达标;通过聘用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采取逐步购买股权等措施,改变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现有的bot管理模式,使开发区管委会成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主体。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园区污水处理厂全负荷运转,实现废水达标排放,5月20日前整改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开发区相关班子成员和园区执法大队成员组成的整治工作组。整治工作组积极发挥督导、组织、协调等作用,认真落实整改方案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监察监测。提高开发区企业的环境监测频次,做到日常监测和暗访抽查监测相结合,并督促企业外排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或者达标排放。

(三)严惩违法行为。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干扰、阻挠集中治理的企业及连续超标或者超标较重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四)搞好综合治理。坚持立足治本,做到标本兼治,注意对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建立健全环保长效管理机制,通过集中整治全面提高环保监督管理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三

当前,农村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都需要经济做基础,而村集体经济发展又适应不了农村实际工作的经济需求,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调研,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有益的办法和有效措施。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我县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由于受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据2000年底对全县109个行政村统计,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量达756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441.2万元,固定资产3119.8万元,在建的各项工程涉及资金573.9万元,平均每个村拥有资产69.4万元。到2010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为6826万元,对比2000年经济总量减少735万元,下降幅度9.72%。经统计,2010我县各村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占总数的4.6%,5-20万元的村有17个,占总数的15.6%,0-5万元的村有59个,占总数的54.1%,无收入至负收入的村有28个,占总数的25.7%。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依然非常薄弱,其经济增长的潜力不足。而且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好的村,集体资产逾百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数十万。经济薄弱村无资产、净负债,村里没钱办事,人心涣散,干群紧张。

二、当前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

(一)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真正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带动群众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村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以我县富强乡为例,2010年全乡9个行政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1万元,去除村两委干部工资24万元,剩下的17万元无力支撑9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修路、吃水、项目争取等公益事业的支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主要靠各级政府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支撑。二是机动地。全县半数以上行政村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只有极少数村留有部分机动土地,可以说离开了“土地”这个平台,各村不知道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增加集体收入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差。

改革前遗留下来的,主要是未收回的农业税、“三提五统”等,由于时间跨度大以及人员的变更,很多账都已经是呆账、死帐。

(四)村干部考评奖惩机制需要完善。在村干部的考评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还没有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给大部分村干部造成“发不发展集体经济都无所谓”、“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不好与我没关系”的误导。此外,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偏低,月工资普遍500-700元,大部分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没有解决,仅在2010年有2名优秀村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进入乡镇公务员行列。这使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村干部在生活上没盼头,政治上没奔头,造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

(五)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对本村的优势把握的也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二是私心较重。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如在“双清”工作中,力度不够,怕因此得罪一些人,损害自身利益;三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个别村干部目光短浅,为了自身政绩,为了享一时之乐,将集体资产一包几年,形成了“前人花钱、后人还帐”的恶性循环;四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县有些村兴办了集体企业,但由于缺乏人才,都先后被市场所淘汰。另外,有些村集体组织开发的效益农业项目也往往因经营管理不善,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少政策引导和扶持。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村屯环境得到了迅速提高和改善,农村产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惠农资金也没有专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农村的产业增收强项没有一项是村集体的,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难得到改观。

三、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积极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确保实现集体经济的合理、快速、高效发展。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我县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地区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配致富能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双带作用乏力,又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轻则浪费有限的村集体收入,重则使多年积累的村集体财产化为乌有,搞垮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达的村,村干部的领导素质与经济管理能力都较强,都是“致富能人”。如我县绥东镇振东村村两委着力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工作公开透明。几年来,村集体从来未报销过一分钱的饭费和小车费,把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为百姓办实事上。先后为集体偿还债务70万元;投资100余万元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振东村由原来的贫困落后村,一跃而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振东村现有固定资产55万元,银行存款28万元。

(三)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发展

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指标细化、量化、层层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工效挂钩,动态管理。对于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没有任何起色的,视情况对村干部甚至相关包村乡镇领导干部予以调整或免职。二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对村干部的工资进行改革,推行以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为主的机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的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大提成比例,予以重奖。三是在县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为在职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考虑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农业产业规划,调整生产结构,多村、多乡联合,逐步建立一批规模化的蔬菜、稻米、水产、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商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二是包装项目争取投入。研究国家惠农资金流向,策划包装利民工程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侧重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在产业链上,以项目延伸产业链,以产业链壮大项目;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造血型”增收项目;支持村级组织与规模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大户携手共同发展。三是发展有偿服务。依托产业,走“支部+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创办经营性服务实体。鼓励村级组织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机械、仓储、运销、信息中介、物业、集散场地等有偿服务,实现经济增收。

(五)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走管理增值的路子。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要切实管好、用好、发展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机动地、林地及乡村干部、村民多占地,能收、该收的地一定要收回,并通过采取承包、租赁、公开招标拍卖等形式发包给农民,以此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针对乡、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债权债务清欠办法,对村民长期欠村集体的债务,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合法收回。在这当中,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防止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对收回的债务,在保证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及时偿还村集体欠村民的债务,增强广大群众对村级组织的信任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帐乡管”、村务公开制度。选优配强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村级组织要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发挥好村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的作用,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坚持公开透明,对群众的质询要及时予以答复,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费用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四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五是强化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群众参政意识。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严格完善“一询四议两公开”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作用,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禁止提供资金担保。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担任起主人翁职责,提高农民群众自治意识、参政意识,从而维护村级集体经济有序、稳定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四

甘肃是内陆大省,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处,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干旱多风,土壤侵蚀严重,仅中低产田面积就占90.1%,盐渍化耕地和退化草地比重极大[1]。受地域、交通、人文、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惠农政策,不断开辟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使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98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425元。201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了572亿元,粮食总产958.3万t,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4.7%[2]。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优化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形成了马铃薯、杂交玉米和瓜菜制种、高原夏菜、苹果等为特色的优势生产基地,草食畜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甘肃农业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依然存在不少制约甘肃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2.1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甘肃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3],70%的耕地为山旱地,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且极不稳定。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速了草原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2.2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政府推动下,“十一五”期间甘肃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形成了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有效地提高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加快了局部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但中东部地区发展仍较为缓慢,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发掘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有较大难度。

2.3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难以达到规模效应,而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能接纳的劳动力极为有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全省农业出现季节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现象,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科技知识推广难度加大,难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需要。

2.4持续发展乏力

虽然“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8%,且由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机制,全省农业未来增收后续发展乏力。

3、建议

3.1转变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要从粮食生产入手,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投入提升甘肃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4]。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包括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通过引进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和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如临夏州、兰州市、白银市等沿黄河灌溉区,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条件便利等优越条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城郊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好,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水平较高的优势,充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陇东和陇南地区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可以充分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立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

3.2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兴建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水利工程,修复病险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增加灌溉面积,对中低产田进行大规模改造,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田生产能力[5]。其次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范围。通过推广节水技术、新型施肥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膜覆土技术;在河西灌区推广垄膜沟播技术;在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于一些机械化难度稍大的丘陵山地地区,研究推广适用于当地情况的小机械化、半机械化等,大力推广复式作业机械,推进农机合作机制,避免农机重复投资,使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第三,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从而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3拓展增收渠道

一是针对甘肃农业家庭式经营的特点,进一步挖掘潜力,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养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建立多途径、多形式的产销机制。二是基于现有劳务结构,进一步转变劳务经济模式。开发全省劳务产业,如通过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重点项目培育,优化现有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三是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发展蔬菜、花卉制种,中药材,水果,酿酒原料等生产业;发展黑白瓜籽、食用菌、黄花菜等特色产品生产;建立天祝白耗牛、早胜牛、河曲马、陇东黑山羊、河西绒羊等地方畜种资源标准化、规模化繁育体系;加快发展鲑鳟鱼、鲟鱼等特色渔业。四是依托特色产业建设,建立农产品现代精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3.4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甘肃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强专项规划,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尤其要把新农村建设摆在优先和重要位置,充分考虑利用城镇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实现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要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并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五

学生姓名:* *

号:********

院:计算机学院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级:******** 2016年1月1日

目录

一、引言

从最近几年的天气状况来看,雾霾天气的增多不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从雾霾产生的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优化工业结构入手,减少或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合理布局工矿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雾霾天气。从最近几次爆发的大规模雾霾天气来看,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有正确的判断,将无法消除雾霾对经济的制约。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达到治理雾霾、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介绍

2.1 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升级,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官方给出的数据,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雾霾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分别为 18.6、23.7、13.6、5.8 亿元,共计 61.7 亿元。而2013年1月雾霾事件造成全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约230亿元,民航航班延误直接经济损失为2.7亿元,高速封路导致的收费损失近1.88亿元,雾霾事件导致的急/门诊疾病成本达226亿元。雾霾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呈逐步上升趋势。

频繁出现高污染的雾霾天气,实质上就是“经济活动中超过环境自净化能力的污染排放及其累积”的一个切实写照,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后果之一。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追求不受“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因为,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污染排放量的多少,“经济产出”与“污染排放量”是经济活动的同时产生的。现实中,各个经济主体往往只考虑到给社会成员带来正效用的“经济产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给社会成员带来负效用的“污染排放”。在这样一种“gdp至上”的发展观念下,突破“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增长是必然的选择,超自净化能力的污染排放和累积也是必然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雾霾对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但由于普遍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学界恐难以对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做出确切答复。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雾霾等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经济学界的分析框架里。

2.2 意义介绍

只有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宏观经济指标的先决性约束,经济活动中的污染排放量才有可能限制在环境自净化能力范围之内,超量排放的长期累积形成的“雾霾”才有可能逐渐消散。要根治“雾霾”,必须在宏观层面、消费者层面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果说经济是社会发展中的“脉搏”,那生态就是社会发展的“血液”,如果我们避而不谈生态,那么经济发展将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济和生态保护应该协调发展,应该按照生态经济的路线发展,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好起来,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做好雾霾治理工作,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3.1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对“雾霾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这一题目有很多细致研究,并有数以万计的专著、论文集、论文、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莹在其论文《“雾霾”下的生态经济发展分析》中提到:解决雾霾的方法——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两个矛盾: 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中的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与生态环境中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非可再生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中废弃物的无限性的增长和生态环境中的可容纳量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处理好这两个矛盾,生活中出现的雾霾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具体方式是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态经济平稳发展;发展新能源,减少煤炭的燃烧与排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新能源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调整产业布局,加速产业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于2015年2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做了题为“治理雾霾:经济和金融政策的作用”的演讲。在其演讲中,他提到治理雾霾也一定要靠经济和金融手段。我国未来今后5年当中,要达到减排的目标,年均至少有2万亿以上的绿色投资的需求。但是政府预算只能拿出3千亿左右投入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领域,也就是政府能拿出来的钱是我们差不多每年绿色投资的10%--15%,还有85--90%需要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没有足够激励情况下不愿意进去,怎么办?就需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这种体系会创造一种激励,让企业减少对污染型行业的投资,增加对绿色行业的投资。十八大三中全会强调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绿色金融体系就应该是这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发展了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股权基金、绿色债券等、绿色保险、绿色银行在内的各种绿色金融产品、融资渠道和绿色投资机构,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金融有很多政策手段可以用,有一些是财政的,有一些是金融的,有一些是法律的。许多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3.2 启示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四、分析

4.1 短期求平衡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总之,短期内需要权衡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应循序渐进,把握治理重点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可民主投票方法来评价、平衡各项治理措施,决定是否实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暂时放弃某项治理工作。但是,此种情况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则会偏离雾霾治理原有轨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以上原理和方法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优方案。另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众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4.2 长期求发展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展经济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通过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治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

第一,环保金融创新。雾霾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力求创新,可尝试发行环保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资力度。

第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治霾潜力股。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如将其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

与经济粗放发展对应的是经济集约发展,区别在于经济集约发展已经主要不是靠要素投入驱动,而是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实现。19世纪后期,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主要依靠物资资本的积累和资源投入驱动向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的提高驱动的转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kuznets)称这样的经济发展为“现代经济发展”,舒尔茨(schuhz)认为:“技术进步来源于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同,它乃是递增报酬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经济集约发展方式不是靠大量的能源投入,从而切断了污染排放源。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地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

4.4 走新型工业化路线

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集约发展方式实施的路径是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率高的工业化。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城市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依然坚持旧的工业化路线,一些城市热衷发展重化工业。因此,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加强与科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物流等领域的应用,使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建立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减少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的影响。

4.5 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快扭转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发展方式,从追求经济增速和规模转向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建设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生态健康的新型城市,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生态化设计与改造,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中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倡导勤俭节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五、研究总结

总而言之,雾霾治理工作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雾霾治理工作,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工作中必须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格外注重解决雾霾治理工作。雾霾治理的好坏对公众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有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参考文献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六

1.        试论经济法中的社会本位原则在各部门法中的体现

2.        税收滞纳金的比率、时效、交纳程序等(相关知识点)

3.        根据05年新公司法谈一谈公司资本原则

4.        根据05年新公司法-论述公司强制要约收购的要件

5.        投资基金的概念、种类以及权利义务关系

6.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7.        试论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8.        试论-公益诉讼制度的合理性

9.        从部门法的角度谈一谈召回制度

10.        试论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

11.        “王海打假”是否适用消法的双倍赔偿规定

12.        金融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13.        试评价经济法是现代商法这一说法

14.        列举中央银行调控房地产的措施

15.        税收统筹(相关知识点)

16.        比较税法中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17.        概述税务机关到银行查账的程序

18.        概述投保人的义务

19.        论述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20.        论述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中免责情形

21.        概述金融体系

22.        评价“民法更能体现人文关怀”

23.        试论社会中间层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例如消费者协会)

24.        试论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及其法律地位

25.        概述存款转账的八种方式

26.        比较公司兼并与公司合并的异同

28.        回答什么是商业贿赂行为

29.        概述你对一人公司的看法

30.        概述格式合同与经济法的关系

31.        论述税法是宏观调控法的理由

32.        论述新公司法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33.        根据《消法》讨论如何处理“苏丹红事件”

34.        概述经济法的概念

35.        概述公司与合伙的区别

36.        简述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37.        简述企业法的性质

38.        金融监管(相关知识点)

39.        论述劳务是否能作为出资的方式

40.        论述证券法的公开原则

41.        论述“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42.        概述累计投票制

43.        概述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转让的规定

44.        论述以购买商品的数量来确定赔偿的数额是否合理

45.        比较合伙企业与个人合伙的区别

46.        消法和民法的区别

48.        概述关联交易以及新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49.        概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50.        从税法角度谈关联关系

51.        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搭售行为

52.        论述经济法的科学发展观

53.        比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54.        比较虚假广告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异同

55.        论述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关系

56.        概述监事会的职权

57.        概述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特殊性

58.        概述05年公司法的公积金制度及你的评价

59.        概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制度

60.        概述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

1.介绍你自己

这个问题通常是一个面试的开始的第一个问题,要额外的小心不要滔滔不绝。尽可能的让你的回答在一分钟,最多2分钟的时间内结束。你的回答应该包含以下4个主题:早期生活,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以及最近的工作经验。要着重强调最后的那个主题。要牢记这个问题通常是一个热身的问题,不要把你的最重要的观点浪费在这个问题上。

2.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样的了解

你必须能够谈论关于这个公司的产品,服务,收入,业界声望,形象,目标,存在的问题,管理风格,职工,历史和企业文化等问题。但是不要表现出你对这个公司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让你的.回答能够体现出你对该公司做了一些研究,但是不要让面试官被你打败(overwhelm),并表现出你希望能够了解关于公司更多的情况。

你可以用这样的态度来开始回答问题:“在我的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我调查研究了很多公司,出于如下的理由,贵公司是我感兴趣的公司之一:”。

用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要这样说:“每个人都告诉我这个公司处于困境中,有各种样的麻烦,这就是我来这儿的原因”,即是那的确是你在这儿的理由。

3.为什么你希望来我们公司工作?

最糟糕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喜欢人”。要是你喜欢的是动物,那你去哪工作呢?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并且贯穿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一个优秀的答案总是来自于你所作的调查研究,这样的话你可以从公司的需要那个方面来回答。你可能说你的研究表明这个公司所做的工作正是你说希望参与的,并且他们做这个工作的方式极大的吸引了你。例如,如果这个公司由于强大的管理而著称,纳闷你的答案可以提到这个事实,并表示你希望成为这个小组的一员。如果这个公司着重强调研发,那么就强调你希望创造你的事物,而你知道这个公司非常鼓励这样的行为。如果这个公司强调经济控制,你的答案就应该包含对数字的热爱。

如果你觉得你必须捏造一个答案,例如如果这个公司强调研发,但是你觉得你必须提到这一点而实际上你对这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你可能根本不应该参加这个面试,因为你可能根本不会考虑在这个公司工作。

4.你可以为我们完成哪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问题上,你有权利或者是义务来自吹自擂。谈论一些你完成工作的记录,提到你简历中的独特之处,或者列出你职业生涯中的成就。告诉别人,你的技能和兴趣在获取这些结果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使得你很有价值。提到你能够合理的安排工作优先顺序,找出问题,并利用你的经验和精力来解决问题。

5.你觉得这个职位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吸引你的地方又是什么? 列出3到4个这个工作吸引人的方面,然后提出一个简单的不重要的不吸引人的问题。

6.为什么我们应该雇佣你?

参见问题4,考虑你的能力,你的工作经历和你的干劲。

7.你希望在工作中能够获得什么?

话,这种情况可能也是有道理,可以理解的)。

不要很快就把你自己卖掉:),但是要继续的强调这个工作本身才是你最看重的东西。面试官可能会去判断你希望从这个工作的待遇是多少哦。不要给面试官留下金钱对你来说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的感觉。把薪水的问题和工作本身挂钩 但是无论合适可能的话,在你到面试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之前,少谈论薪水的问题。到那个阶段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这个公司对你有很大的兴趣,这个时候在谈论薪水待遇的话就会有很大的余地了。

24.你长期的目标是什么?

25.你目前位置在工作中是多么的成功?

你要回答,总的来说你对你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是很高兴很满意的。列举一些生活中普通的琐事,你觉得你完成的很好,没有怨言。

要想别人展现一个积极和自信的面貌,但是不要夸大其词。例如这样的回答“所有的事情都特别的好!我不能想象一个更好的事情了!我非常的开心。”,会使得面试官觉得你是不是在愚弄他或者你自己。最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通常都是相当自信的。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的问题篇七

调研报告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处

2008-6-2

为深入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我处对全市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从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规范工作运行角度,提出了有关共性的建议、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靖江经济开发区未列入),其中:市直1个,四个县级市和海陵、高港两区共6个。

泰州经济开发区于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个县级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均于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海陵工业园区、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均于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至2007年底,我市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辖区总面积为399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8.8568亿元,财政总收入45.568亿元,自营出口总额9.5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0.27亿元。

除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外,其余六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规格均为副处级。各经济 开发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不尽相同,其中: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为正科级,靖江、泰兴、兴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均为副科级,姜堰经济开发区、海陵工业园区、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均为股级。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的设臵数5-11个不等。

至2007年底,我市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核定各类编制749名,其中:行政编制294名,地方自定编制118名,行政附属编制24名,各类事业编制559名。实有在编人员891人,其中:公务员328人,事业人员420人(其中参照管理事业人员49人),聘用制干部87人,工人56人。

开发区主要负责人的配备,主要有有两种:一是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均由副市长担任;二是管委会主任与党工委书记分设,副市长任管委会主任,党委一名常委兼任党工委书记。

开发区管理层级的设臵主要有三种:一是一区多园模式,所辖的乡镇、办事处与园区为同一管理层级,如泰州、靖江、泰兴、高港开发区;二是不分设园区,如兴化、姜堰、海陵开发区。

开发区内办事处的职能赋予有两种模式:一是经济建设与社会事务一体化管理,如泰州、泰兴经济开发区;二是开 2 发区内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职能切块剥离,如靖江经济开发区。

各开发区内的人员管理,均为混岗使用。

部分开发区设有企业性质的开发公司或资产经营公司,部分未设。

二、存在问题

(一)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国家至今没有颁布关于开发区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容易导致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受到旧体制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管委会的性质缺乏明确国家层面的立法界定,其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在司法实践上受到质疑,这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权限不到位。由于开发区在国家法律层面上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开发区管委会究竟拥有哪些审批权和多大的审批权,只能由各地自行把握。有的通过地方立法或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授权、委托,有些委托本身就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同时,近年来开发区管委会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被收缩,主要是一些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开发区的权限被有关部门的行政规章和条条红头文件强 3 调的纵向集中所分解,一些原本下放给开发区行使的职能权限逐步上收。

(三)开发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有的是“几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发区管委会具有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在政府行政框架内,以行政权力为主体实施资本、资产运作,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有的开发区内的拆迁实施、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组织可以承担的工作也由其相关机构负责,造成开发区内的事务越做越多。

(四)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重。开发区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经济工作方面。随着开发区开发建设规模的扩张,区域边界成倍扩大,社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开发区管理机构要面对大量的社会事务。除了要管理和服务城市居民、外来人口,还要管理和服务农村人口。社区文化教育、区域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民政福利、公共环境、社会治安、非公企业党建、民兵武装等社会性工作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各部门要求开发区象其他行政区一样,参加统一开展的各种活动,接受统一组织的各种检查评比,应酬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议,增设相应的对口工作机构,导致管理服务职能延伸,管理链条增长,财政负担增大,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面临膨胀的极大 4 压力,加剧了开发区编制本来就偏少的矛盾。由于事务多,人手少,管委会内部长期存在着多种性质人员混岗工作现象,影响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开发区管理体制已呈现出明显的“政府化”趋势。

(五)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和规格没有相对统一、规范模式。我市各地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数量、名称各不相同,少的5-6个,多的10个左右,内设机构挂牌名目繁多。内设机构的规格也不尽相同,县级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内设机构,有副科级,也有股级;地级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其内设机构为科级。与周边特别是苏中各开发区相比,南通是国家级开发区,其行政级别较高,扬州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其部门的领导岗位都已均为市委任命的副处职领导岗位。行政级别偏低,不利于调动区内干群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吸引市级机关业务骨干和全社会优秀人才来开发区工作。

三、几点建议

(一)重视解决开发区在法律层面上的相关问题。加快立法,明确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性质、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对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执法权问题,应有原则性的法律界定。

(二)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既要重视规范,又要注意因地制宜。全省省级开发区主要内设机构要相对统一规范,同时,允许各地可结合实际,增设一些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级别应考虑开发区自身级别,从有利工作的角度来确定。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问题,不可能照搬一种模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要区别对待,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例如按经济指标确定开发区行政级别,应考虑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同一区域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分类确定。开发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要有利于调动开发区现有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当地机关各部门业务骨干和全社会优秀人才到区内建功立业。

(三)对开发区的授权要相对充分。实践证明,赋予开发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开发区在管辖区域内自主进行改革创新,是促使开发区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应享有当地政府一级的管理权限,并代表当地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力避多头管理,充分发挥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系精简高效的优势。实行区域内的统一管理,并不排斥上级领导机关对开发区工作的指导、监督。6 为此,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可将其拥有的审批管理权限,下放或委托开发区行使。

(四)充分发挥市场、中介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开发区管委会只负责制定政策、行政审批和监督。实行政资分开,把开发区资产运营管理职能从管委会中剥离出来,建立专门的园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开发区的建设、运行和服务。加快金融、信息、法律、会计、审计等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创造更为完备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与服务,避免走“政府办社会”的老路,根据本地情况,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因地制宜地建立社区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社区服务组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社区服务设施缺乏的新建区,要对社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投入,并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建设步伐。

(五)对开发区的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职能实施体内、体外切块剥离。一是撤销开发区所在地乡镇,并改为开发区管理办事处,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办事处重点抓好区内社会事务和“三农”工作,实行区内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与社会事务的区内切块剥离,保证开发区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开发工作。二是适度剥离开发区的城市建设职能。按照省政府关 7 于开发区应定位于“经济发展的集聚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现代化的新城区”的要求,对具有拓展城市功能的开发园区,可把主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从工业和商业用地开发中分离出来,由城市公共事业部门负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