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乡随笔高中 故乡老屋记忆散文随笔(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4:18:12 作者:LZ文人 最新故乡随笔高中 故乡老屋记忆散文随笔(优质8篇)

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总结经验是人生智慧的体现。要写一篇完美的人生总结,首先需要有一颗真实而客观的心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参考。

故乡随笔高中篇一

独自一人,踩着曾被践踏而今又绿意丛生的草地。远处,幽深的院落,墙上爬满了青苔,你依旧孤独耸立,似一幅遗世独立的黑白旧画。

我轻轻地将锈迹斑斑的大门推开,“吱呀”,一阵风尘。阴凉的风掠过院子里那棵从来都不会结果的菠萝蜜树。是啊,它还在。轻飘飘地掉下一片泛黄叶片,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唤醒了我旧时的梦。

轻轻踏进老屋,阳光伴随我将黑暗化开。屋里已蒙尘黯淡的那张小靠椅还在。小心地躺下,闭上眼睛朦朦胧胧地又听见了:

“很久很久以前,山神……”在烛光的渲染下,奶奶的脸闪动着神秘的光彩。每当我被闪电所惊,她都会搂着我,点上几根白色的蜡烛,带领着我在神话中遨游畅想。窗外风雨夜,屋内馨人心。树在闪电中疯狂摇曳,我躺在老屋中安稳无比。老屋不大的窗户,阳光洒进来告诉我日出……时光渐行渐远,回忆却还在继续!

我轻轻抚摸着那棵枝叶已稀疏的老树,抚摸着那被岁月所侵蚀的砖瓦。亲爱的老屋,你伴我走过了孤独,虽然你仍停留在原处,孤独且悲壮地老去。

儿时的回忆和美好随着铁锁“咯吱”而尘封。“虽有一花一草恒远,独醉半缕天青。”雨悄悄地来了,清烟袅袅升腾。行至远处回望,你依旧,遗世独立,似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

故乡随笔高中篇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转至2034年,此时的我已经成立了一家大公司,当上了大老板,生意兴隆,家庭和美。

尽管这样,我还是思念家乡,因为那儿是我的家,有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有我快乐无邪的儿时生活。工作之余,思乡情结愈来愈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国庆节,我安排好工作,为机器人保姆设定好看家程序,便风风火火出发了。

我架着叠式的飞机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乡。啊!我回来了,终于回来了。这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丝丝暖流淌在心头。家乡还是那么的温暖和亲切!

路经金州广场,这里已是绿树成荫,时尚、环保、人性化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学在这里追逐、嬉戏、打闹……那是多么天真、快乐的时光啊!哇,远处还新建了很多新型娱乐设施,有水上溜冰场、水中冲浪、海盗船、弹力蹦极床等,真想再去玩一把,但怕路人笑话,毕竟都这般年纪了。

回到家,妈妈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过了一会儿,我们边看电视边聊天:“宇凝,你知道吗?现在生活环境好了,街边的那些乞丐,经政府帮助,个个都做起生意来,生活的'不知多好!还有,现在经济好了,再没人偷东西了。”“真是太好了!”我高兴地说。

“还有家门前的那条小河,用了你3年前寄来的河水净化剂,现在干净多了,鱼虾成群,夏天不少人来这儿游泳、捉鱼,热闹极了,咱们这里乡村游火得很,左邻右舍都发财了呢!”妈妈高兴地说,我会心地笑了笑,说:“看来你儿子没白发明这种环保产品啊!”

母校我是一定要去的。吃过晚饭,我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她的怀抱。走进熟悉的教室,咦!课桌上有一台电脑、一副耳机,可是课本书包却不见了踪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课本里的内容都被收集到电脑里去了,学生只需点击课本内容,屏幕上就会出现丰富的画面与精彩的课本内容,学生也不必用作业本写家庭作业了,只需在电脑上做好,编成信息,发送给老师就“ok”了!

教室的地面还是那样干净,但不同的是现在有了高科技,教室的四个角都装有一个微型吸尘器,它们每天都默默地通过地下管道吸走灰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学校出来,夜幕降临,天空繁星点点,好一派美丽的安康夜景图啊。左右环顾,原来的普通楼房都被如今雄伟壮观的智能高楼大厦所代替。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没想到在短短的20年里,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回到这里,带给我的永远都是别样的温馨。我爱我的故乡,我要尽我所能,让家乡更美好!

故乡随笔高中篇三

向北,再向北,北方的中条山腹地是我的故乡。

故土,故居,故人,是我对故乡的追忆,挂念,还有难以释怀的眷恋。

故乡就是一棵沧桑的老树,或是国槐,或是皂角,或是银杏,岁月的年轮爬上枝桠稍头,把乡村的历史刻进皱褶得没有纹路的树皮,故乡便在心中高大厚重起来,像砚池的墨色,渐深渐浓,像一幅水墨画,矗立在村口,像一面旗帜,是在外游子回家的标记。

故乡更是一眼深不见底的井啊,徐徐流过多少清流,多少记忆,无论炎热还是浮躁,随着轱辘转悠,清凉的井水便能洗去半日浮尘。

对我而言,故乡就是一把把泥土,黄土、白土、砂石土,或湿润,或干燥,堆在亳清河畔,堆在山坡沟壑之间。

那遗存了上千年的古城墙,是夯土而建,虽己沧桑,但攻防御守,抵挡着当年的金戈铁马,岿然不动。

更多的是那一块块改造后的良田,黑坳坳的泥土,犁耙得细密松软,阳光漫射过去,温温的,暖暖的,坐在地里,攥一把泥土握在手里,圆润滑爽,泥土的芬香便沁入心脾,脚下的地气从心底里泛起。

那怕再陡峭的山壁,也能沉积下泥土的尘埃,那怕再贫瘠的土地,也能落下植物的`种子,只要播下绿的希望,既使在贫瘠的石缝里,在天涯,在海角,照样也能萌芽扎根,长出参天的树林。

只要有泥土,就能用土捏出生命;只要有泥土,就能在泥土上长出乡村,长出思念

只要泥土在,家园就在;只要泥土不消失,乡村就永远不会消失。

那怕在古老的山村里,一个个老乡都背井离乡走出封闭的乡村,那怕一代代村民都融入到了车水马龙般的都市,一个个土砌的庭院都在加速的灭失,一个个古朴的村落变成一座座空城,一个个废墟,那也只能说明乡村在漂泊,村民在迁徙。

再破再烂,家都还在,再空再废,村也还在,就像南山那片杂乱的灌木林,树还在,根还在,出门在外的游子,故乡就是生命的根须。

一座座四合院落,一孔孔简陋的土窑,篱笆小院,碾盘磨坊,那一块块贫瘠的坡地上,一丛丛荆棘野莿下,隐秘着我对故乡多少追忆。

在故乡,多少情和景己物是人非,多少人和事己成过眼烟云,多少热闹的场景己变成亘古的寂寥,多少平凡事已伸展出想像的羽翼。

三十年前,我也曾讨厌过山径的崎岖,埋怨过村道的泥泞,倦怠过累人的农忙,恐惧过青春的悸失。为了逃离这片生我养我的泥土,为了逃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厄运,我曾发奋的读书,靠分数改变命运,改变农字号身份,一张技校通知书,使我屁颠屁颠地连蹦带跳地走出故乡,脱离故土,像一片风筝一样,好不容易的飘出那片田野,走出那片金色的麦芒。

一转身,三十年过去了。

生活在城里久了,在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火柴盒”般的建筑里,上不挨天,下不接地,记忆里芬香的泥土味淡薄了,心里便空落落的,像失去什么宝贵的东西一样,麻木不仁,精神家园如同废墟一般,远不如在乡村时那般踏实,那般宁静。

在多日徘徊的彷徨中,在忐忑不安的思念中,我又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故乡还是原来的故乡,虽通了水泥路,盖了新楼房,但炊烟少了,显得更空虚,更沧桑。我又走到记忆里的那片土地,使劲攥起一把肥沃的泥土,细细品味,又精包细装,带进城内,带回家里,养在花盆里,栽上文竹、平安树及花花草草,摆在客厅里,摆在阳台上,每天轻嗅着泥土的味道,看着枝延叶长,花开花落,心情就格外静怡。

故乡,就是一掬泥土。

想家,就攥把泥土。

故乡随笔高中篇四

在故乡,我向往着远方。总是以为远方的天空更蓝,那种蔚蓝如大海般吸引着我,海水漾起浪花的地方我看到了白云朵朵像花一样开放;总是以为远方的花儿更红,在梦中那娇艳的牡丹粉面带露,扬着满身的诗意。真应了那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总是以为远方的山更高,水更深,溪儿更清,空气也别样的清新;总是以为远方有我的梦,身在北方却以为江南的月儿更圆。那清一色的烟雨在低诉,小桥流水淘洗着油纸伞下的梦。那里的女子腹内诗书万千,她们的语言就是诗歌。在雨巷深处她们就成了一首首诗,碎花的旗袍裹着优雅。不管她们为谁在打开的木窗前蹙眉,清风看到也会因她而遗落。轻摇的桨击碎了一水月光,晚游的人啊,你看到了什么?我一定要去看一看吆,在皎洁的圆月下看一看,也许能拾得太白的一缕碎梦。不要任何人相陪,独自去远方拾一缕梦。

在远方,我思念着故乡。春天我思量着故乡的野山菊开满了山坡,那黄色,淡紫色的小花托着小脸望着太阳。恋人们躲在花下悄悄地唱着情歌,蝶儿追逐着飞过;夏天沉甸甸的麦穗闪着金色的光芒等待着收割,布谷从山谷深处飞来,一路唱着嘹亮的歌。故乡的布谷啊,你一声叫我的心就醉了。布谷啊,我愿做你的一根羽毛,带我飞吧!我要把故乡全装进我的眼睛。我能看到故乡的小河,它浅浅的清澈着;秋天,家乡的野山枣涨红了脸膛,孩子们提着自己做得布袋,满山满野的跑,看谁摘得多。那酸甜的山枣解了多少孩子的馋嘴。夕阳下的山路怎么少了一个姑娘,她在何方?冬天故乡该下雪了吧!那些冬夜里偷偷降落的雪花,陪着梦里几声犬吠,房子里温暖的柴炉,和我一起度过了多少岁月。不等天亮就爬起来,在飞雪里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打滚,奔跑。

思念就回到故乡,回到故乡看几眼再奔向远方。

我的故乡,我的远方。

故乡随笔高中篇五

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镇子,我的故居就在城墙根澄槽沟胡同里,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近3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镇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了近20倍。高层楼房拔地而起,光彩夺目的霓虹灯夜市,川流不息的车流……,无不显示出现代化。城镇的扩展,历史的痕迹逐步消失,但儿时的故乡深深落在我的脑海里。

爷爷说,解放初期,这里只是个只有万名居民镇子,居民大部聚居在石头城墙内,城内只有3眼甜水辘轳井,就能供全镇的人畜饮水。澄漕沟胡同的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还称城墙里的人为“城里的”。那时,人们生活虽然很苦,但充满古朴大自然景色的故乡,使留恋忘返。

胡同口有棵三个小孩才能围住的老槐树,树心已经空了,它伴随了几代人的岁月,上辈人谁也说不清,大炼钢铁的时代,被人们疯狂地伐掉做了引火柴。还记着在那枯老的树干上吐着嫩枝,喷发的槐花香招蜂引蝶“嗡嗡”不断。

家乡的人称月亮是“明奶奶”,空气没有污染,大明月亮地里玩耍,往往不知道回家。胡同里20多户人家,家家院里种着石榴树,五月石榴花开了,红红的。

站到高处望去,城里的民宅被一片树林遮盖着,镇里像是一个树林子。早晨布谷鸟在树上欢唱,麻雀叽叽喳喳一群群起飞落下,呈现了娴静的大自然美;我家的屋里住着一窝小燕子,它们的把巢筑在正方的梁上,窗户上留着小洞让它们出入,大人说有小燕子住到家里,会给房主带来吉祥。

在胡同的北头楼阁下,孩儿们听老一辈的人讲神鬼的故事,但神鬼并没有吓倒大胆的孩子,出了阁,就是原野。那时上学的孩子们好似没有家庭作业,他们经常聚到镇外的打谷场上玩耍,抓迷藏,点野火,打群架;桑梓没熟的季节,顽皮的男童就争先爬上桑树摘取。每逢打谷场上演公演电影,大人小孩像是过节日那样欢乐,孩子们提前就去站位。

农历四月十五和九月初九是武安镇庙会,卖日用百货的`、农具的站满了街道,但最让我们孩儿忘怀的是耍猴的、魔术、马戏团、拉洋片。

秋季万物收获的季节,镇外的山岗、沟壑、卵石滩等处,野树挂满了野枣、野葡萄、荆棘皂荚,孩子们三五结伴到那里采摘,也有大人加入行列;在现在南环路的玉带桥下,过去是一片柳树园,夏季,这里蝉声起伏,南大河流淌着清澈的河水,顽童在老玉带桥附近的河畔扎乌龟、捞鱼虾、挖泥鳅……但即便是在饥荒年,那时的人都不吃这些生物,孩子们只是猎奇扑抓,大人总是让孩子们将扑到的乌龟放生,说他们的生命都带着生灵。

过去的虽然没有了,但我经常有一种遐想,如果让逝去的先辈能看一眼现代化的建设该有多好呀!

故乡随笔高中篇六

那时的故乡,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时的山,一定清秀如女孩的眉毛,不是现代女孩,是古代仕女的,用黛画的,翠绿翠绿的,一个皱褶一个皱褶地皱起,更显得秀气了。

这绿,就是茶林。

因为,这儿,将来要作为全县的茶叶基地。

三月采茶过清明,

哥在远处牵妹心。

妹子一心挂两地啊,

哥哥啊,

赶着清明回家中——

《采茶歌》唱了一年又一年,有了茶的时候,清明前后,出外的“哥哥”一定也会回来,帮着采茶:茶叶不等人,一天一个样,每一枚茶芽送进厂,那都是钱啊。

那时故乡的水,也一定如女孩的眼睛一样,清亮亮的。

故乡的山,这几年是光的,如谢顶了一般,东边一块被开荒,西边一块被挖空。平时,河里没水,一旦下雨,山洪滚滚,泥浆直扑下河。河里,顷刻之间,就是一条泥龙,奔腾着,咆哮着,声势骇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基:这河里流的不是土,是山里人的粮食啊。

到那时,茶绿了,山青了,山上的土也就不会再这样流走了。再下雨,河里的水一定会涨,但一定不会变成泥浆,不会怒吼如狮。

天晴了,水一定也不会消失,因为,山清水秀,细水长流嘛。水清清一脉,缓缓流着,再也不会耍着泼,抖着威,一副河东狮吼的样子,她温柔,含蓄,通情达理,如山里的女孩子一样,很有人情味,白天映着白云;到了晚上,映着星星,映着月亮,还回应着声声虫鸣。

有水,就少不了那些可爱的精灵。

鱼儿是应当有的,虽然很小,粗仅一线,可是身上的斑点还是看得清清楚楚,那对大大的眼睛还是很灵动,轻轻地甩着尾儿,甩不出水花,但是,能甩出一丝丝的波纹。

到了夏天,蝌蚪出现了,一个个顶着一颗硕大的脑袋,一会儿游入青苔里去了,一会儿又甩一下尾,游进云的影子中去了。

水边,有艾蒿,有苇草,密密丛丛的,在水的润泽下,格外青嫩,格外翠绿,给河镶着两道边儿,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的拐弯处。

姑娘和小媳妇们细细的身影,在夏日的'早晨或黄昏会出现在河边,那嘻嘻哈哈的笑声,清亮如水洗过一样。洗衣机再好,哪有流动的水好啊?洗衣服放得开手脚,也洗得净。再说,就是不洗衣服,这么净的水,把脚伸进去,让白净的水吻着脚面儿,让小小的鱼儿在脚趾边唼喋着,也是一种享受。

山里那条公路,到时也该下岗了。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啊,沿着山脚绕来弯去,鸡肠子一样。晴天还好说,一下雨,一脚下去,就是一脚泥。摩托车陷入水塘中,只是“呜呜”地吼,就是爬不出来。最后,虽然出来了,人和车都糊满了泥。

那时的路应该是水泥铺的,对,一定的。

这么美的山,这么清的水,也只有这样的水泥路才能相配啊。不然,到时候,远处有人突生逸兴,想来茶乡走走看看,背着相机,跑来一看,一路泥坑,一路水塘,一定游兴顿渐。

山里那时,一定会办起茶厂。那时的故乡

那样的话,年年到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就不用再出远门了,不用一过正月初六,就提着行李,挥别父母,挥别故乡,扔下孩子,一步一步,走向远方。故土难离,每一次远行,对村里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煎熬。更何况,将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年幼的孩子,都一股脑儿扔在家里,他们也实在不放心啊。

如果真那样,那么,村里就没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

到时,再回到山中,在绿绿的山风中,在清亮亮的水声中,拐一个山湾,走进刚刚修建好的移民小村中,面对着一座座楼房,面对着孩子和老人的微笑,再听到远山上传来一阵阵采茶歌声,像我这样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一定会醉透了心,醉透了灵魂吧。

我想,尤其是在三月,在花红柳绿山青时,更会如此吧。

故乡随笔高中篇七

散文,汉语词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乡的中秋经典散文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近中秋,父亲说要去二妹家,和母亲一起。我是义无反顾的支持的,这么多年,我们姐妹陆续离开家,从来没有在一起过一个中秋节。前些年父母还有体力,是他们忙农事;这些年,又是我们所谓的忙。端午节的时候,我强烈地邀请父母到我家里来,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我知道,父亲今年总是腿疼,他是怕他的旧疾影响了他走路,能走就去走走,不然这农忙季节,他才不会去串门。不能下地干活儿,还得帮助弟弟看家护院呢。父亲年近古稀,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干什么都得有样儿,走路一阵风,我跟父亲走路得带小跑儿的。小时候跟不上,现在还是跟不上,其实我已经够快的了,在病房工作腿脚不快怎么行?竟然还是跟不上父亲的步伐。

那一年的中秋节,因为跟不上父亲干活儿的速度,我痛下决心,我要走出去,到外面看看,不再跟在父亲后面干农活儿。当时是全家人一起收葵花籽,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了田里,家离收割的田有四五里的路,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家里仅有的小马车父亲是不让坐的,怕累坏了他的宝儿马。父亲打头,然后是母亲,我和妹妹,一人一条垄,我们用镰刀割下葵花的头儿,然后放进筐里。装满筐再倒进旁边跟我们一起走的马车上,弟弟看着马车。那年的葵花丰收,头儿如小锅盖大,女孩子是没力气的,不一会儿,我就汗水淋漓了,父亲落下我50米,再抬头父亲落下我100米以外了。原以为父亲能回头接我一下,可是他却坐下来抽烟了,我心里这个不乐意,但是慑于父亲的威严,我是不敢说的。倒是母亲和妹妹不时地接我,我才算跟上他们的进度。这时我想到了表哥,他是不用再干农活儿了,去年已经考入省城的一所水利学校了。那我为什么不能效仿一下表哥?省得每天看父亲严厉的目光。

中午,母亲急急忙忙地回家包饺子,我们还留在田里。大约饺子要熟了,我们也到家了。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饺子,一到过节每家都会称上二斤肉,中秋节的中午必须吃饺子的,月饼是留到晚上吃的。中午饭就像抢一样,风卷残云般吃完,又回到田里。忙乎一天,所有的葵花都收回家了,堆在院子里跟小山一样。父亲说月圆的日子干活不用灯光,匆匆吃完晚饭,我们披上大衣,坐在“小山”周围,开始打葵花籽了,就是把葵花头儿上的籽儿用木棍敲打下来,然后晾干收藏或出卖。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大如圆盘,银辉四射,恍如白昼。母亲拿出月饼,我们姐弟四人每人一块儿,那时候的月饼是那么香甜,简直是人间美味。我家有个习俗,吃好东西的时候,必须每人给父母先品尝,然后我们才能吃的,我们一小口儿一小口儿地吃,兴奋地叽叽喳喳,我说吃到青红丝了,妹妹说吃到花生了,弟弟说还有芝麻,似乎白天的劳累一扫而光了。我们不敢吃快了,因为每人仅有一块儿,每年只吃一次,一旦吃快了就品不出过节的味道了。

月上中天,夜晚愈加更加明亮了。“小山”也渐渐变小了,葵花籽儿铺满院子。这时三姑父来了,他兴匆匆的`脚步,感觉有喜事要说。他对父亲说,他家有彩色电视了,台湾的老叔给邮寄过来的。父亲说,失散了四十年的亲人,在台湾有消息了是好事,可喜可贺。我知道三姑父是来分享他的快乐的,亲人找到了,还有贵重的物件寄来,在这月圆的日子,是多么难得啊。弟弟妹妹一溜儿烟地跑了,去三姑家看电视了。那时村里还没有几家有电视,都是黑白的,十二寸的。彩色电视啥样,大家都特别新奇。不一会儿,妹妹们跑回来了,兴奋不已,说彩色电视十七寸的,像小电影一样,里面的人都穿鲜艳的衣服,花草树木像真的一样,可好看了。

那个夜晚,父母是高兴的,因为金秋的收获;小孩子是快乐的,因为吃到了月饼,还看到了彩电;我也励志了一回,我发誓要好好学习,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故乡随笔高中篇八

独自坐在返家的客车上,车窗外的金黄与翠绿交衬着,犹如浩瀚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稻田。

深秋的季节里,邻居晒在家门口前的大片稻谷,刚刚割过稻谷的稻田,闻着竟有一种香味,这香味似乎关乎着耕耘的收获,关乎着稻谷本身的香味,同时也关乎着故乡的气息!记忆中,我曾经也有过那样的亲身经历,不过,那是几年前了。

那时候我上小学,稻谷是用镰刀割的,割起来后,把稻谷弄在脚踩的机器旁,把稻谷放在机器上面,脚一踩,谷子就到了谷斗里了,当然,这是少数,大多数只接用谷斗打,即费力又时,而且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如今科技发达了,不用脚踩了,直接烧油,把割好的稻谷,放在机器上,机器运作,高效,迅速。农民伯伯得加快步伐,才能赶得上机器的节奏,只不过在这个偏远的山村,田地分布不均,地势崎岖不平,人们还不能用自动收割机,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几分钟就可以收割一亩田,他们连拿袋子收稻谷的都被机器囊括了。

还记得在前些年,爸爸妈妈在田里,人可多了,哥哥、姐姐、姑姑,这些人都在里面,那时候妈妈身体可硬朗了,我用镰刀割稻谷都没有他用普通的刀快,于是爸爸就让我和妈妈比赛,我和妈妈一个人割一条道,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了!年少的我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哪怕知道结果也要跃跃一试的那种,结果我只割到了一半,妈妈就把我这条道上剩下的都割完了,不出所有人的意料,赢的是妈妈。那时候,还有我和姐姐一起赛跑,那时候打谷子的是哥哥和爸爸,他们一人站在一边,我和姐姐一人跑一边,这时候的我们赛跑,会你争我赶,甚至有时候抱两三捆稻草在一起,这时候,家长会夸我们聪明呢!

那些往事,那些回忆,至今仍历历在目啊!应该是我这一生中干农活的经历吧!再后到后来,我很少去稻田里干活,而是去了县城里上学,在上学的时间里,一到国庆节,我仍然会回来帮爸爸收谷子,偶尔想起那些年前的记忆,那热闹的收谷子的场面,如今,就只剩下回忆,也只有回忆了。

如今,在故乡,看看那收割机的运转,听听那谷斗的声音,看吧,那已经收割完的稻草,有一些农民伯伯会捆起来,给牛补给冬天的食物,也有一些农民伯伯会选择燃烧那些稻草,那浓浓的燃烧稻草的味道也是够呛鼻的,使我不耐烦的埋怨几句,才肯离开田里。

割稻谷,收稻谷是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最辛苦的时候,当然也是笑容最甜的时候,因为熬过了这艰难的岁月,把晒好的稻谷卖了,当钱花是最实际的,当然大多数是自己种来自己享用,那就足够了。

金秋九月,我举目环视着田野,像刚出笼的包子一样充满了生机!看着硕果累累的果实,我的内心不由自主的充满了喜悦,这都是我们播种的结果啊,没有春天的辛勤工作,没有春天的汗水,就没有秋天的丰硕果实,我看着眼前充满诱惑力的稻谷,我笑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