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读书作文 走进秋天的散文实用

时间:2023-04-25 19:33:12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一

雨,急不可耐似的,刚离开夏,就连续几天,飘飘洒洒,绵绵不绝的,让人莫名落寞,烦躁,忧伤。

夜雨无眠,“嘀嗒、嘀嗒”地敲打紧闭的轩窗,汹涌地要钻进我的耳膜、胸腔,占据我的思绪、灵魂。

辗转反侧,我打开平时最爱听的古诗词朗诵,想抹开心底的那份苦闷,那份幽怨,却觉得噪音扰耳。那么,听听古筝吧,却不像往常一样,静听叮咚泉水,淙淙溪流,沉浸于啼啭鸟鸣,悦耳虫吟,把自己带入空旷的境界,怎么着都觉得聒噪。索性做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吧,盘腿,闭目,调整意念,无奈心绪不宁,难以放松进入禅定状态。再试着虔诚默念心爱的佛歌,仍无济于事。

子夜时分,雨一定是没得到我的回应,自觉无趣;亦或是累了,终于停息。

晨起开门推窗,连续几天的蒙蒙秋雨,又经半夜的冷雨冲击,心爱的花草怎不绿肥红瘦?“秋雨不解人意,吹落花”。那绿意盎然的君子兰,几日不见,怎就蔫了呢?忒难伺候的长寿花也歪在一边。唉,我一声叹息,几多愁绪。幸而我的如意,在庭院的一角,正精神抖擞地昂着头,点缀着蝴蝶斑的美丽叶片泛着油油光亮回望着我。我稍稍得到几许安慰,忙蹲下身轻轻梳理,拨开已伸及其地盘的紫罗兰。

咦?好友刚送的,我如获至宝的,那黛中泛绿、花叶宽阔、置于客厅花架上的墨兰,怎么也在这里?一定是不喜欢花草的先生嫌放在家里占地方,趁我到大姐家小住的几日移过来的。其实,兰花虽有“深在幽谷亦自香”的坚韧,但也是有脾性的,需要精心打理,尤其喜燥厌湿。否则,你是无缘嗅到其馥郁花香,无缘欣赏到其旖旎花容的:几株粗壮花茎上顶着淡绿色花苞,花苞上隐约可见零星的紫色条纹,怎不令你浅浅沉醉。

看着如意、墨兰,我的眉头稍稍舒展。但仍然慵懒,无心像以往一样,每天晨起习惯到屋后弄点自种的时令新鲜蔬菜佐以早饭。

早饭后,清洗碗筷时,误把煮蛋器摁到水里。最近总是心不在焉,每每出错,我摇头,自责。

出门上班,门口墙角的艾草倒伏下来,自作多情地吻着我的脚,湿了我的鞋;石榴和桂花树伸展着的枝条,牵绊着我的手臂,迁延着我的视线。

丝丝寒意拂面,一场秋雨一场寒啊,秋天真的到了。

花草树木被秋雨浸润得苍翠欲滴,但因笼罩在淡淡晨雾里,似以无精打采的暗淡面容迎接我。

走出圆门,到达中央大道,西边餐厅大楼下的花圃里,一株含着水珠的月季,兀自怒放。你执拗出来,与谁漫步谈心?又一个不识时务,不知察言观色的,我恼怒着。

大道旁,三两个男孩,拿着笤帚,在玩耍嬉闹。“应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龄啊。”我心里感叹。若是以前,我定会走上前去善意提醒其抓紧时间完成值日,早点回到教室晨读。但今天就睁着眼闭着眼吧。一路上遇到几个上班的同事,互相打着招呼,尽管彼此脸上显现着笑意,但我注视了他们的脸,有的亦如我,一脸的疲惫和倦怠。

这一学期,学校在以前指纹签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脸识别考勤机。一定是学校在开学初才临时起意购买的,否则不会在九月一日正式上班这一天,才手忙脚乱开始操作,使得诸多老师拥挤在不大的教导处焦急地等待,几乎一个星期皆如此。其实,能被关着的永远只是那些自己愿意呆在里边的。

候课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读背单词短语,跟了我两年的学生了,掌握了我上课的风格,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都是默写前一节课的重点内容。何况,那天我并不平和,双臂交叉抱胸,冷着脸。几个平时调皮的小男生,这时也捧着书,在低着头认真朗读。胆大一点的几个学生一边声音提高了八度,一边时不时地从课本的上端用眼角的余光,在我脸上不停地搜寻,以窥视我的内心,遇到我瞪视的目光,垂下眼睑。偏有大大咧咧、不识趣的,那个瘦弱的小个子男生宇,拿着书本,到讲台前询问默写的重点,我不耐烦,“都跟我两年了,还问这样的问题?!”被呛得赶忙退回座位。看着他失望的表情,我心一软,于是走下台阶,到他面前,帮他把书翻开,并指出重点。还未直身,脸蛋白里透红的女生琪,轻拽着我裙子的后摆,“老师——老师……”轻声叫着。我转身,她满脸灿烂,问着与宇同样的问题,我告诉其重点时,她还拿出红笔,要我帮她划出来。“老师——老师……”北边组的活泼女生芹,也大声叫着,并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走近,她塞给我一张纸条,我狐疑地展开,一张温馨的粉红色便笺上“老师,要快乐哦。”跃入眼帘,旁边还配了几个笑脸表情图。原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是故意的,提问题是想让我开心啊。

记得几年前,那会儿我的母亲刚过世不久,别在发梢上的一朵纽扣大小的白花还未摘下。正好要授的那节课是关乎母爱的内容,“子欲养,而亲不在”,我动情,悲伤不已,几欲强抑眼中的.泪花,想继续将课文讲下去,但无奈哽咽着说不出话。在我到包里取餐巾纸擦泪水前,一个平时比较灵活的大个子女生已抢先跨上讲台,递上她自己的给我,并小大人样给了我轻轻的拥抱。顿觉我是孩子,她是大人,给了我心理上极大的安慰。我的眼泪滂沱过后,一边向学生道歉,一边饱含深情地讲起课来。那是我,我猜想,也是学生们难忘终身的一节课。自那天起,他们好像突然长大了,也懂事了,有的还告诉我,放学回家都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了。

此时,学生们纯净的爱再次温暖地扣动了我的心弦。望着学生们洋溢着幸福的青春笑脸,努力的模样,我突然得到参悟:爱可以包容一切,彼此要多一层理解。我眼里的世界也随着心境在流转。

下课了,打开手机,“嘟”的信息到来,是久盼的问候,吾心暖暖。

天空放晴了,高远而辽阔。阳光收敛起夏天的酷热,暖暖地照耀着大地。

学校东边,连绵的稻海,清翠了一夏,现披上了一层浅浅的嫩黄。

教学楼前的大道两旁,香樟,梧桐,青枫,虽飘落了些许黄叶,但丝毫不影响它们高大挺拔的风采;假山上,石楠的树冠,在秋天里,火一般热烈的红,女贞、栀子,碧水般的绿;操场跑道南边,垂柳曼舞;北边,紫藤架上,硕果累累,一派祥和。

下楼晒晒久违的太阳吧,让阳光蒸发掉心中的雾霾,让风儿带上心灵飞翔。

校园一角,那株月季,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熠熠光辉。我近前,双手轻轻托起花瓣,深深吸了一口,淡淡的香。

最是那西墙下,平时不被人留意的葱兰,一大片的白,挺拔的细弱花柱,卑而不微,纤而不弱,给人青翠朴素之极致的震撼。

在这个如诗,如梦,如画的清秋里,我浮想联翩,思绪悠远。

前世今生我是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或绚烂,或沉静;或浓烈,或淡漠;或沉重,或轻盈,一切终会归于沉寂,茫茫白雾掩不住桂子飘香。

人生是一场负重前行,站在自己的雨季,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独坐溪边任水流。以淡定的心态,过好自己的日子,悦赏怡人的风景,而不是百般为难、折磨自己,迁怒他人。

珍惜当下,静守我心,时光不欺,努力让人生摇曳生风,明媚自己,温暖他人。

热情美丽的夏悄然而去,站在初秋季节的端口,静享恬淡时光,亦安好。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二

走进书的世界,这是个没有边际的宇宙。

读书其实就是以灵魂周游世界。坐地日行八万里,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突破时空的限制,到你想去的时间,想去的地点,只要你的灵魂是健康的、自由的。

读书所周游的世界,遍地珍宝,有些是你需要的,拿一些以做川资,以助前行;有些是你不需要的,别凑热闹,冷眼旁观,让别人去抢,以轻身,以静心;有些是水中月镜中花,远而敬之,权作霎时烟云,不做飞蛾扑火,不似太白捞月。

读书所周游的世界,遍地陷阱,有些以鲜花引之,花可赏,枝万万不可折;有些以美女诱之,可多回头,不可冷落了美女,记得回家就是了;有些以桃园美景吸引之,可赏美景,可悦身心,可忘忧域外,留心路标,童心迷失尚可怜悯,可关爱,成人亦然则不可谅,难回头。

读书所周游之世界,珍宝、陷阱亦真亦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怎生复杂了得?因之,周游之前不可不强健“体魄”;因之,不可不结伴而行;因之,不可不导游引路;因之,不可不防身有术、食物充足,不贪恋不恐惧,有毅力不放弃,礼赞天地,歌颂并张扬生命的伟大。

读书所周游的`世界,有些风景是要细细品味的,乃至物我为一,宛如山之于五岳,河之于长江黄河;有些风景一目十行,大致品味其意思即可,宛如清秀之小山,蜿蜒之溪水;有些风景大致领略知其有,观一眼,听一言即可,宛如旅行车外,倒行之山山水水,虽不乏美妙醒目之处,亦无暇顾及。

在这个精神的世界周游,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机遇,有人浅尝则止,不思进取,有人浑浑噩噩,无所适从,而有人羁旅行思寻找一条朝圣的路;在这个精神的世界周游,有人以诱惑落入陷阱不可自拔,迷失了灵魂,甚至葬送了生命,有人虽坎坷万端绝不放弃,终究走入圣殿,站在灵魂的云端,悲天悯人,关爱生命,穿越今古与未来。

读书宜早,青春年少好出行,创出一条路,同化天地宇宙精神,便不再惧怕任何诱惑与陷阱,便不再惧怕任何艰难与险阻,终可冲破生命极限,创造恒久伟业。

走进书的世界,这个没有边际的宇宙,以灵魂碰撞灵魂,无论冤魂情鬼、三教九流,无论英雄豪杰、圣人先贤,别怕也别激动,淡然沉着,以我浩然正气,虽经沧桑,必为酬勤,这个没有边际的宇宙不仅仅有黄金屋,不仅仅有颜如玉。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三

认识字的人大都读过书,我也认得一些字,也读过一些书,而且还非常喜爱读书,喜爱书中排列的文字,喜欢在流淌的文字里寻找快乐,喜欢与书中跳动的文字对话。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所幸父母都识得几个字,知道拥有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对上学都比较重视。附近有很多同龄的玩伴念至初中就辍学回家,到煤矿下井或到建筑工地当力工谋生活去了。而我的家庭与他们相比,人口多,收入少,也就是说在生活条件不如他们的情况下,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的为我们筹集学费,让我们多上几年学,多学一些知识。父亲常说,只要你们能考上学校,我就有办法供你们上学。哥哥大我两岁比我高一级,身下还有两上弟弟,一个妹妹,几年之内都陆续走进了校门。可想而知那时候父母的经济压力有多大。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喜欢看书,但由于家境贫困,能上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无法再张嘴向父母要钱买那些所谓的闲书,所以,每当看到别人有好书,就会想方设法的借到手一饱眼福。

上小学时候,除了课本以外,家里没有任何藏书。那时候,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是我们的主要读物了。当然这些小人书大多是从同学手里借来的,也有的是用自己捡废品换来的区区几毛钱买来的。从《白毛女》、《红灯记》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始终伴随着我的童年生活,让我度过了美好快乐的时光。

上中学时候,学校没有图书室,但是同学们手上的课外书也不少,有武侠小说,有民间故事,有纪实文学,还有长篇小说,像《青春之歌》、《林海雪源》、《金陵春梦》、《红楼梦》、《西游记》等,凡是同学们手里有的书我总是想着办法借来挤着时间看,在家里起早贪黑的看不完,甚至上课时候也偷着看。有一次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把当时很流行的《第二次握手》放在书桌下面,津津有味的看着,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在上课。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急切,时而舒缓,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故事之中,老师发现后走到近前我都没感觉到。老师不但没收了我借来的书,还对我罚站。站在后面墙边的我也无心听课,一直在回味着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猜测着故事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上学时候荒废了许多学业,却品读了许多文学书籍,当时在学生中流行借阅的书我几乎都看过了。正是这些书,丰富了我学生时代的生活,伴我度过了艰苦而又难捱的中学生活;正是这些书让我知道了文字的奇妙,体验了文字的魔力。它可以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可以让人如坐针毡,如入冰室;也可以让人热血沸腾,壮志满怀。

上技工学校的时候,我们几名爱读书的同学在矿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经常逃课去那里借书借杂志。每次走进图书馆我都有一种眼花瞭乱的'感觉,一架架书籍,散发着无尽的书香,拿出哪一本都让我爱不释手。当然,那个年代远远没有现在书籍的种类多,无非是《暴风骤雨》、《三国演义》、《福尔摩斯》、《儒林外史》、《鲁迅全集》等一些老书,但就是这些书籍也让我乐不可支了。

喜欢看书,喜欢书里的文字。一直以来,都喜欢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喜欢跟书中的文字对话。那时候最羡慕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羡慕他们有看不完的书籍。参加工作以后,工作岗位从工厂到机关,手里的钳子搬手换成了钢笔油笔,工作由维修车辆变成了组合文字,于是,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尽情享受着文字带来的快乐,体会着文字里的美丽与哀愁,感叹着书写文字的作者的聪明与灵气。

在迷恋读书的同时,我喜爱上了散文。中学课本上的《白杨礼赞》、《荷塘月色》等是我非常喜爱的文章,鲁迅的《集外集》、《南腔北调集》,《朱自清散文集》等都是上学时候读过的。品读众多情感细腻、内容丰富的散文,往往让我醉入其中,难以自拔,尤其是情感展示的抒情文章,一行行文字,牵动着我的思想跟着文章的主线走下去,把自己的心情变得或愉悦、或伤感,或激情、或郁闷,不知是散文的感伤影响了我还是迎合了我骨子里的忧伤,也不知是散文的细腻改变了我还是塑造了我热爱生活的快乐。我也常常这样问自己:是读书误了我,还是我误了读书?忧伤的情结无法化解,内心的感怀时而抒发,于是便有了自己观察世界和外界对自己情感影响的一些心情的变化被我记录成了文字。很多的闲暇时间便被文字占领了,那么漫无目的的写着,怡然自得的欣赏着,独自在文字里迷醉。每当夜深人静时,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灯下,整理着迷乱的心绪,把所有的茫然都漫漫的释放,一个人在文字里独自舞蹈,一个人安静的与文字对话。常常就是在这样不经意间把心情流淌在纸张上,让自己凌乱的心情得以平静,让白日里所有的烦恼在这样痛快的倾诉里悄悄的消散,让躁动的心灵得以安宁。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手下的键盘代替了手中的笔,永远也写不完的稿纸本变成了电脑中一个独有的文档。每天总会在繁忙的空隙,在安静的时分,打开这个文档,留下一天的心情,留下一段或美丽、或伤感的文字。让文字在手指的飞舞里尽情绽放,让心情在文字的空间里悄然放飞。虽然现在笔下的文字还是那么幼稚,但自己总是在用心地写着,写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写着自己一路的足迹,写着人生路上不一样的风景。留下来的,也是一段段丰富的记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

读书的岁月一路走过来,现在不再看那些有一定厚度的长篇小说了,细细思量,主要是自己没有这样长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了那种耐力和引力,无法坐下来在灯下探索小说情节中男欢女爱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的最终结局,或在工作之余去研究黛玉葬花的伤感和多情宝玉在众姐妹中穿行交住的精彩片断了。我想,到了这样一个年龄,由于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没有多少人能再有这样的动力促使自己对一部书喜爱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了。是不是青春的岁月已过,激情不再了呢?曾经有一段文字形容和描述人生与文字体裁的几个阶段:儿童少年时期是色彩缤纷的童话,青年是曲折动人的小说,中年是含蓄隽永的散文,老年就是一部长长的回忆录了。我已经走入了人生的中年阶段,喜欢散文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人说读书是孤独的,但我以为,孤独时翻书,体味其中悠远而绵长的境界,此时的书不再是一本单纯的书,它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善解人意的知己。在阅读中,你会找到真实的自己,曾经品味过的甜蜜与伤感的往事,会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的浮上来;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并未丢失,只是因为在角落里搁置的太久,被世俗的尘埃蒙上了许多阴影。久在琐碎的工作中禁锢,干涸的心灵就会变得浮躁;久在精神的枷锁里缠绕,疲惫的思想就寻找不到依靠的境地。走入密密麻麻、魅力十足的文字之林,你会悠然而醉,境界大开,这时的文字如一缕裹着春意的清风,把我带入温润的精神家园;如薄暮里一泓悠悠的钟声,给我带来了远离世俗的召唤。我只想有一个属于自己最纯粹最自由的小世界,可以安安静静也可以热热闹闹。家里的墙壁不需要贴挂警世恒言,我不用劳心费神的给别人做出读书写文章的样子。疲倦的时候,厌烦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在自己的小天地间与书籍面对面地阅读着彼此的表情,触摸着沉静的书籍却难以抚平跳跃的文字,目光在一排排文字间奔跑着,时而停下来咀嚼、感受一番,心情就不会再寂寞,于是,便在酸甜和喜怒中涤荡着世间喧嚣的尘埃。当读完一本书抚案沉思时,你会感觉到一行行单纯的文字间散发着些许思索和让人追忆的无尽滋味,一个个踏实的日子,被我从读书中送走。

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就像人体汲取不同成份的营养。读一部历史书,会看到刀光剑影的碰撞,看到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的变革,看到历史车轮转动的痕迹;读一本地理类书籍,犹如一次坐地神游的旅行,能够领略到各地的景色和风俗;读一本文学书籍,就是与心灵进行一次对话,或是感动,或是愤怒,或是兴奋,或是忧伤,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不让世俗的尘土蒙蔽污染了我,让我永葆人生之初的真实和纯朴。快乐时读书,如歌伴舞,相得益彰;烦恼时读书,如饮美酒,世事皆弃;寂寞时读书,如遇知音,开怀畅谈;失意时读书,如遇智者,指点迷津。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治愚的良药。

我喜欢与书为伴,喜欢午后的阳光透过纱质的窗帘流泻进来,在地板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也喜欢午夜时分手指和书页的摩擦,喜欢咀嚼那些跳跃在记录和描写中的文字。不管窗外有微风还是有明月,我都喜欢躲在这样一个柔软的空间里,用阅读把无聊演绎出一种情调,把单调的生活品味出酸酸甜甜的味道。我喜欢与书为伴,尺幅之内,人生的风景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字里行间,飞扬的文采情韵脉脉,哲思悠悠。无论多少个世纪过去,无论多少个日月万变,只要打开一本书籍,总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像甘露一样浸润心田。

我在读书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在读书的岁月中一路走过,在读书的岁月中一路走下去,书中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书中更有牵动我情感抒展的一方乐园。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四

读书与漫游时期,你飘生吴越,闲情四射,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游齐赵,其间初绘泰山,一首《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以突现出泰山的宏伟与你人生的抱负。继而遇李白、高适同游于梁、宋结下深厚的友谊.正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啊!。

困居长安时期,你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由此你感叹而作《兵车行》、《丽人行》等评批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记录下了车辚辚→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凄惨;道旁过者问行人→被驱不异犬与鸡的征夫惨痛申吟;长者虽有问→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怨恨控诉;你这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深入人心。

安史之乱时期,潼关失守,你独投肃宗。途中被俘,押至长安。闻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感慨而作《月夜》《春望》《衰江头》《悲陈词》等诗篇。抒发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之后你潜逃到凤翔行在,做了左拾遗。当你忽闻官军胜利的收复蓟北时,涕泪满衣裳。激动与喜悦之情使你挥墨而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直抒胸臆。

西南漂泊时期,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以及关辅饥荒。自家的茅屋被秋风所破,大雨如柱,长夜难眠。你推己及人,联想到的是: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命运。你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如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正是你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与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你远大的抱负未能实现,极度愤慨之时,你正话反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抒发了一生的心事,毅然的选择弃官携家随民而去,于是乎发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人生感悟。一字一泪,感人肺腑。

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你卧病于此。用一首《登高》再次概括了人生的苦况,情怀深蕴,顾盼生辉。唤年你独登岳阳楼,虽然已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你心却依旧怀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博大情弦。在这生命即将燃尽的时刻,你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的安定,真的是令人感慨万千。

走进苍茫的浩野,只为寻你。是你将碧绿的溪流溶进了昏迷的旧梦,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书写那深深的“骨”字.走进流光的映影,只为懂你。是你将苍冥的**斟入了岁月的浓桨,独自一人苦咽那口溶泪的酒。走进历史的炊烟,只为悟你。是你将明月的清辉撒满了天空,却把暗淡的黑影留给了自己。

当时间湮没了河流,当历史暗淡了天空,在大唐由盛转衰的背景里,永远有你冲天的豪情。你用自己飞天的痕迹,阐释了你的人生。你飞入了史册,注定成其中夺目的一颗星星。。。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五

在生命中,我唯一要做的只有死亡:其余的一切只是选择。包括呼吸。

——权志龙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的听着gd。从此,不知不觉,念想簇拥着我悄悄走进了你。

第一次看见你,彩色斑斓的头发,数不清的耳钉耳环,款式奇异的着装,隐约可见的纹身。这种种无一不让我对你产生了兴趣,生来我就喜欢有个性的'人,而你集容貌、才能、时尚结合于一身,这惊艳了我的内心,使它泛起层层涟漪。于是我开始关注你,原来你这么优秀。“韩国十大作曲家之一”、拥有世界级的rap水平、完美的舞蹈、强悍的b-box,而且是唯一一个20岁就被评为作曲家的天才。才知道你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权志龙。

2013年5月4日,我们身处同一个城市,呼吸着同一片空气,尽管它有些浑浊。你住着拐杖,面带微笑的出现在记者发布会上,主持人是个资深的vip,。日本大阪演唱会上,你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却在网上向vip道歉,北京演唱会上你住着拐杖,边唱歌边跳舞,拐杖在你手里早已不是用来行走的工具,而是用来耍帅的。当全场合唱《那xx》时我第一次意识到:那襒口的韩文也不再是障碍;那些明星也放下了架子。原来gd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原来你的努力不再是荒芜。

后来才知道你还在sm公司做过5年练习生,加上yg的六年。如此漫长的时间才有了,才有了gd今天的成就。能爬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两种——雄鹰和蜗牛。gd本就是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可他却经历了蜗牛的前半生。这是命中注定的。如今最让sm社长后悔的便是当年放走了志龙这块肥肉。长时间的沉淀才奠基出如此优异的志龙。如今的志龙就是光在家里坐着,每年也会有450万的收入,当然这不光是他自己的努力也是vip的希冀,gd是韩国最著名的庆熙大学毕业的,这也无疑不在鼓励着vip。

志龙身上还有着八处纹身,其中我印象最深便是以中等速度,快了便不能享受生活,慢了就不能跟上生活的脚步。我也希冀这样享受生活,享受gd。

其实现在的权志龙还不到25岁,他是热情自负的狮子座;他是天才作曲家;他是heartbreaker。他身上围绕了太多的光环,其实他只是一个平凡的邻家大男孩。

从2009年到以后,我一步一步蹒跚走向你,再到你进入我的大脑,骨髓直至心脏。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但我早已选择悄悄走近你——权志龙。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六

春光,春天的阳光,也泛指春天的风光景色。每个人对春光的理解不一样,有内涵的近指,有外涵的延伸,大都对春光加以褒奖。古往今来,赞美春光的文人圣哲不胜枚举。记得诗圣杜甫在《腊日》诗曰:“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陆放翁在《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诗曰:“从戎昔在山南日,强半春光醉里销。”宋代杨万里《题广济圩》诗曰:“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清黄遵宪题《遣闷》诗曰:“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古今中外,不知穷尽多少诗人的咏叹;不知耗尽多少画家的彩笔。

就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对春光的赞美之词,如:“春光明媚、无限春光、春光好、春光无限好、满面春光……”不知有多少美好的字眼赞美春光,春光总是惹人爱,春光总会带给我们的是温暖和快乐,有春光的地方总是荡漾着朗朗的笑声,寓示着希望。

我从小就喜欢春光,常常沐浴在乡村的春光中,陶醉在那一片春光里,有时索性躺在坡地的田埂下,尽情地享受春光的抚慰,感到特别的舒适和惬意;我十几岁就开始赞美春光,把我对春光的赞美写进作文本里,听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捧着我的作文当范文读,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我是多么地感谢春光,因我这是跟春光沾的“光”,此时的我已沉浸在暖洋洋的春光里;我青年从军,沐浴在中原的春光里,地处中原的营房里,处处是春光映照下的军训景象,醉人的春光催人向上,我同战友们伴随着和煦春光一起成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春天,我奔赴了云南前线,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在云南边陲沐浴着不一样的春光,正是那明媚的春光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充满了胜利的希望,因而总忘不了那一段特殊而美好的春光;从部队转回家乡,重新回味和沐浴着家乡的春光,家乡的城乡春光虽然品味着有些不一样,但家乡的春光总是令人憧憬和向往。细细想来,在不同的时空里,感受的就是不一样的春光。

今年的春天又来了,春光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凡是春光走过的地方,万物都焕发了生机;凡是春光普照的地方,大地都充满了活力,这就是春光的力量,这就是春光的魅力。当我们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感受春光,感受的`是一种动态的春光,这是来自大自然不同角度的春光,一边在大自然中徜徉,一边享受美妙的春光;当我们驻足在某一个地方感受春光,静静地体验,细细地品味,感受到的是春光原来这么美好,如此灿烂辉煌;当我们在任一个地方坐下来感受春光,任春光温柔地抚慰脸庞,春光里就有了故事,思绪随春光荡漾;当我们春游的时候,不妨躺下来感受春光,尽情地沐浴在春光里,全方位接受春光的拥抱,享受春光的爱抚,体验到的是春光的温情,还有春光带来的希望。

与春光有个约定,接受春光诚挚的邀请,走进春天里,走进春光里,携一缕春光走在路上,与春光结伴一路同行,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置身于无限的春光里,与春光对话,把自己的所有放到春光里晾一晾,晒一晒,把整个的自己向春光敞开,完完全全融入春光里,接受春光的检阅,让春光直抵心灵深处,净化我们的心灵,也给我们疲惫的心灵放一次假;还要在温柔的春光里放松我们的身体,沐浴着春光的那片温馨,感受着春光那片温暖,欣赏着春光的那般美好,让春光给我们的身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走进春光所带来的。

春光是美好的,也是富有灵性的,当我们走进春天的时候,春光就会从一朵朵乌云中探出头来,向你张开了笑脸,热情地向你走来,给你拥抱,给你温馨,为你沐浴,为你增光。来吧,朋友们。让我们携一缕春光走在路上,走向人生的美好春天!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七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题记

所以,从现在起,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读书,将自己的治学方法写成对联,悬挂在自己的居室或书房里,用以自励或赠送给朋友互勉。这种对联也称中堂对。它字句凝练、寓意深刻,劝学励志,脍炙人口。

清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少年时代在书房里挂了这样一副自题对联:“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这副对联,充分反映出林则徐不顾家境贫寒,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书斋有这样一副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一个“咬”字,把人们钻研书本的情态及对事业的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孙中山曾手书一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志坚意刚,跃然纸上。

蔡元培书室联云:“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他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部长,辞官不做,到北京大学当校长,堪为一代师表。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的读书联,常常成为学术界的佳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显示了一个学者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联,题赠堂妹毛泽建,勉励她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联语撷取生活自然现象,且富哲理,言简而内涵深邃。

周总理青年时代撰写过一首读书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周总理一直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特别是“从无字句处读书”更为发人深省。它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读书亦然。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反映了他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然颇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终其一生,得过且过,别无建树。

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诱。

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相信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这一段时间,我学习了学校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留给我们教师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与教育有关的100个方面的内容。细细读来,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发现阅读是支撑苏霍姆林斯基语文教育基本观点的核心概念,阅读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书中的很多章节,他都阐述了阅读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加明白阅读对于自身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因此,我对《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一节中作者的观点非常赞同:“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一直以来,自己还是蛮喜欢语文教学的,也一直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曾拜读窦桂梅、薛瑞萍、孙双金等名师的随笔佳作,发现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试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道理都明白,但是,我是否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我是否做到了博览群书?扪心自问,显然没有,我惭愧至极。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读了多少书?我们的家长读了多少书?是啊,我的确该拿这样的问题问问自己。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怎么就不要求自己呢?作为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很少有过读书计划,全凭自己的喜好,想看时就翻翻,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也不成系统,更不能坚持,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在学校,我经常向学生和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力争在小学阶段完成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的要求。对于我的要求,学生们都完成得不错。毕业前夕的家长会上,我的学生们向家长展示了自己两年来的读书成果: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我不确定他们两年间读了多少书,但摆在面前的一摞摞厚厚的读书笔记让我深思;我的班上有62名学生,如果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我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呢?算算这个阅读量应该是惊人的。

作为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及论文也是我们常做的功课。这更离不开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我们读大师的教育随笔,总会被他们厚实的语言功底所折服,为他们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悠然自得而倾倒,他们渊博的知识、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教育乃至生命的哲学思考,无不折射出他们深厚的积淀。由此可见,阅读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最为重要的途径,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要能够写好文章,广泛阅读是必须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思维的火花才会闪现。

读书不但是我们职业的需要,更是我们内心丰润的源泉。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读书能让人穿越时空,突破有限,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生活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是人类一切成长的基础。面对忙碌与浮躁的生活,读书,能让我们的心性多浸染一些诗性的气质。因此,除了专业书籍,我们还需要常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很多时候,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会渐归平静。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无论是出于教师职业的需要,还是内心的精神需求,我们都应该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书,是我们必须的生活。我非常欣赏北师大教授肖川说的“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阅读,亦当如此。当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以从容淡定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便会荡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智慧!

书是人类的老师,也是一位你想见就见的朋友。如果说读书是一种享受,那么会读书便是一种乐趣。享受这种乐趣是幸福。

莎士比亚以前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显然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生活失去阳光,当鸟儿失去翅膀,那宇宙将会黯然失色,世界将不再精彩……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甚至对书爱不释手,我这么爱读书,为什么却没有进步呢?这个问题一向困扰着我。妈妈替我找到了原因:囫囵吞枣。读书就好比爬山,要一步一个脚印,迈着坚实的步伐攀登高峰。书,必须要从中获取自我不明白的新知识才能算是读了一本新书。读书并不是轻描淡写地看看书中的文字,而是深刻的体会到这本书中每个字的好处和它所代表的生命,让自我也融入故事情节中,就好像透过文字,身临其境看到了故事。读书不但要思考、体会和想象,还要把作者的精髓融入自已的脑海中,在写文章时能够随时应用;要一遍一遍毫不厌倦地读一本书,只有每读一遍才会发现新的资料,才会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有效地读书才能让你增长知识,感到快乐。于是我改掉了囫囵呑枣的坏习惯。

我很喜欢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对这一篇文章情有独钟,是因为文章中伟大的父爱让我深深地感动,怀着百感交集的情绪把文章读完。文章中父亲的背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他是矮小的、肥胖的,但他在我心中却是高大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他把一切都付出给了儿子;虽然自我体态肥胖,但在人口密集的车站爬上月台替儿子买橘子……我不觉沉浸在真挚的亲情中……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但文章中作者对他父亲背影的深刻描述却使我记忆犹新。

读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体会是——知识。“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仅仅丰富了我的大脑,还增长了我的见识。

如果读书是一条快乐的河,那么我愿做一叶舟,飘向未知的远方……

总有一些时候,想从纷乱中逃离,想从红尘中隐退。总有一些时候,喜欢在曲终人散后,独自观赏静静的夜空,渴望从书中寻觅尘埃落定的寂寞。

夜晚,沏上一壶普洱茶,点一盏心灯,醉于茉莉花的香味儿,手不释卷。经常看到精彩的时候,忍不住小声低吟几句。那时,你会在书香的美梦中洗却倦尘,开阔心胸。以书相伴,趣意横生,惟有这番寂寞的守望,使得心中的静虑缓缓流长。

有人说:倘若进入不了书中的故事,身心便无法远离喧哗。又有人担心,爱书的人是否受到过挫折,于是选择逃避现实?其实不然!读书需要安静,需要感悟,需要激|情,才能使人的境界得以升华,积攒心灵的收获。

读书之趣,贵在濯心。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读书可使人视通四海,思接千古,犹如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一个人的读书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读书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披衣伏案,咀嚼文字,恰似聆听纯净的天籁之声,细数着春天里吐出的新芽。与其浮燥于世,不如沉淀过滤,清心寡欲,让身心得以休整。以书相伴,便是世间最完美的栖居。

还记得《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临死前贪婪地抢金属十字架,正是这最后一抬手使他送了命。这样一个杯具,不禁让我思索,倘若最后他不是贪婪地抢十字架,而是让欧也妮给他读几页诗歌,不明白他的死相还会不会那么狰狞。同样是临终时刻,在临终前几小时,主席还起身,在护士的帮忙下,读了二十几页的《楚辞》。两相比较,我不禁要说:读书要与生命同行。

读书之于青年,意在使其成长,催其奋进。青年时期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就像大旱中的秧苗求水一样,书籍就像甘霖,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同时,书籍也为青少年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巴黎圣母院》里写的法国大革命,《套中人》中的沙皇俄国,《活着》中写的解放战争、“文革”时期,《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尽管你没有经历过这些时期,但是书籍能带领你遨游古今、纵横八方。有人曾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务必有一个在路上。”青年人,请快出发去寻找自我的路吧!

读书之于中年,意在使其沉稳。人到中年,经验阅历都较青年丰富许多,精力较老年也旺盛许多。这便造成了一个后果——悸动,抑或称为躁动。中年人往往是有精力去做一些事的,但是限于经验阅历,他却不会去做,心却在不停地躁动。这时便需要书香来平复心境。俗语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然而却没给中年人读书加以限制,这可能意味着太多书都适宜中年人阅读。一本书,一杯茶,些许午后的阳光,让中年人躁动的心得以平复、沉静下来。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之于老年,意在体味幸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儿孙事业学业尚未完成,老者形单影只,一份孤寂落寞油然而生。这时,一本书,一杯茶,陪老人度过一天的闲散时光,让老人体味书中人的幸福。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买菜做饭,等儿孙团聚,共进晚餐,体会一家人的幸福。“叮咚——”当幸福来敲门,儿孙归来,一份幸福感自然也就来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读书吧,让书籍与生命同行!

读书,翻译成英语是read。我认为,这就足以表现读书使人快乐,使人幸福。欲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返朴归真。每当双手捧起一片墨香,那淡淡的香味一丝一丝的钻进我的鼻孔、透过我的心灵时,心也轻轻地在充满墨香的纸张上舒展开。每当书香飘进心灵时,世界遗忘了我,我也遗忘了时间。心灵,在一次一次书香的浸染中,如闲云野鹤般飞离功利的世界,悠游于人本性的天空。

享受。谁也不能否认,读书是一种享受。人们常说的享受,大多指的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这并没有错。其实,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读书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满足精神方面的享受虽然不如物质方面享受那样直观、实惠,但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精神方面的享受对于人们更加来得珍贵。

优点。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就告诫读书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优点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在微观的粒子和宏观宇宙相结合的世界里,感受智慧的阳光,犹如在山路上行走一样,方才还是山重水复,以为没有道路可以前行,转眼间却又柳暗花明,能望见远处的村庄,这便是真正的读书。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书不只告诉你书中的知识,还会告诉你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驱散。读书能驱散你心头的疑惑。在书中感受到历史的云烟,世态的冷暖,人间的善恶,社会的美丑。读书至此,或迷雾陡去,云散日出;或略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灵感突现,文思泉涌;或数载迷茫,一朝释然。心中的重重疑惑在读书时瞬间烟消云散。

我们不能只断章取义,仅仅将其分别进行微观分析。从宏观上分析,读书就是快乐,读书就是幸福。读书的快乐,有声音、有色彩、有活力、而且有梦想,像五光十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再经过神秘的万花筒照射出来。于是快乐便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永不放弃,就成了对书的一种坚持,一种执着,一种崇尚,于漫漫人生中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伴随一生,坚如磐石。而快乐也就永远属于你了。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

体验读书,今天你快乐吗?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八

梦雪立于路边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一辆摩的愿意载她,她有些懊悔,买这么多的东西干嘛呢?老公打电话来,说婆婆给她煮好了午饭等了很久了,她没好气的说:她自己吃她的,不用等我。挂了电话,看到不远处有辆摩的过来,她赶紧用身子遮住那个最为显眼的皮箱,然后招手,有些意外,那辆摩的在她身边停了下来。很费力她才把所有的东西捆绑上了摩的,她看出了师傅脸上的一些懊悔,不过她也顾不得这些了,已经下午三点了,越往后越不好搭车了。路程有些远,又是乡间小路,再加上搭的东西实在有些多,摩的很费力的穿行在这些弯道上。

“你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是回来看婆婆。”

梦雪有些厌烦师傅的话多,可是想着只有他愿意搭她这事,也就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腔着。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的走了快两小时,一个原因固然是因为所载的东西过于沉重,二来也是因为这条小路实在够烂的,真不知道这些乡村干部是做什么的,每年都要集资钱来修路,可每次的路不到一年就惨不忍睹了,以至于后来一说修路,乡民们就开始害怕。

梦雪在心里咒骂着这些贪钱的官员,也埋怨自己当初怎么就嫁到这么贫瘠的地方来了。摩的只能到婆婆所居住处旁边的一条公路上,她掏出事先讲好的二十元钱,可那师傅转眼便变脸了,“不行哦,你这么多东西,而且这地方这么远,怎么也得三十元才行”,揉揉尚在疼痛的腰部,梦雪有些没好气的说“不是讲好的吗?”看着师傅不依不饶的样子,她实在没精力再争吵了,还是给了三十元车费。看着摩的绝尘而去,看着身边堆满的物件,她又开始埋怨起来。

这里叫不应婆婆,即使叫应了又能怎样呢,她可不指望婆婆会来接她,去年婆婆中风,经过治疗虽然好了很多,可是仍然有些行动不便。一咬牙,她把东西分成两份,先提着一份走一段,放下后,又跑回来提另一份,就这样来回跑了三趟,终于站到了婆婆老屋前,不过,还得下很陡的一段坡道。她也看到了立于院内的婆婆,“来帮我提一下啊”。婆婆杵着一根木杖,欣喜的朝她走来,一步一拐的,看着都让人有些揪心,“算了,你还是别来了,”梦雪还是用刚才的方法慢慢的朝下移动,以前和老公在一起的时候,这段路都是他搀扶着她才可以走下去的,如今,却要靠自己,更糟糕的是还要拿那么多的东西,都怪自己贪心,梦雪在心里骂着自己。

其实,一直以来,梦雪是怨恨婆婆的,当初被老公领进这个家门,婆婆还很硬朗,公公也还健在,家境虽然是很贫寒,可她始终以为婆婆不至于连一座饭菜都准备不出来,没有宴席,也没有红包,她傻乎乎的就做了她家的儿媳。后来女儿出生,梦雪央求婆婆帮着照看,好和老公出去打工,可是婆婆回绝的那么坚定。一气之下,固执的梦雪便带着老公和女儿回到了她的家乡,在那个高原小镇上,她也是一无所有,幸好,她的家人给予了帮助,后来,他们便顺理成章的离开这个老宅,去了她自己的家乡定居。

梦雪唠唠叨叨的交代着,语气中透着职业性,其实她心里并不是这样的,她也很想带着感情,可是往日的那些埋怨根深蒂固的扎在脑海里,她不过是在替老公尽点孝道。还有一桶清油,一袋米,一些可以存放的菜,“这些家里还有呢,多花钱啊!”婆婆说道。“你要托人去买,终究是不方便的,这些米面估计也能吃上一些日子,下次他回来时再给你买,免得去求别人嘛。”最后,梦雪从一个袋子里拿出肉馅和抄手皮说“今天给你包点抄手吃”,婆婆转身进屋里,一会端来一碗稀饭,“你先吃点吧,很早就做好的,有点凉了,我才热好的,”“我还想早点呢,这么多东西,车都打不到,你怎么就住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啊,真是麻烦”梦雪没好气的说道。

看着婆婆手中那热过一次显得有些黏糊的稀饭,一点胃口都没有了,挥挥手不客气的说“不吃,这还能吃吗?”婆婆一时僵在了原地。梦雪心里有些内疚了,站起来,拉着婆婆坐下,然后端起那碗稀饭进了厨房,她实在吃不下,只好倒回锅里。看着那间有些幽暗的厨房,一个土灶,土块都开始脱落,几个长期被烟雾熏黑的锅无力的摆放在地上,一张老式的方桌搁置在屋子的角落,上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碗,盘子,盐罐,腌菜缸……居然很有规则的摆放着,用一块布遮挡着,这就算是碗柜了吧,没有菜板,桌子的一个角落被洗干净了充当了菜板的角色,柴刀一看就很多年了,虽然没有锈迹,可是刀口已经卷曲,梦雪的鼻子有些发酸,愧疚在一点点的驱散心里的那些怨恨。

这个梦雪是知道的,因为谈恋爱后,她就把老公的钱收起来了,除了逢年过节的就没寄钱回去了的。“后来你们回来了,那时候手边的确有两千多元钱,也是老三陆续寄回来的,可你公公吧,怎么也不愿意拿出来了,说老三也结婚了,以后就没有人再会给我们寄钱了,这些钱得留着养老呢,他固执,我也没有办法,况且那时候他的身体也已经不好了,我私底下跟老三商量过的,他同意不办,说你不会怪我们的。”“他怎么没跟我说过?回去再跟他算账。”梦雪已经不怎么生气了。

天差不多暗下来了,在那个昏暗的厨房,梦雪很费力的才点燃了那个土灶,放上一个锅,再用一个很成旧的水桶去隔壁房间提来一桶水,舀上一勺水掺进锅里,再赶紧的添上一把柴,回过头来,一会水开了,准备下抄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满手都是锅烟,漆黑漆黑的,又得找水洗手去,“这算什么怎么回事啊,麻烦。”婆婆立于旁边,脸上带着一种很抱歉很抱歉的神情,“你不习惯,我习惯了的,也没觉得怎么样子,要不还是我来吧?”梦雪摆摆手,继续着她的晚饭。“去年中风过后,我半边手脚不听使唤,很多时候我都无法坐在凳子上烧火,就这样子斜靠在草堆上烧的火,”梦雪望着灶前这一堆柴火,想象着婆婆斜靠上去的样子,眼泪在眼里打转着。

乡村的夜总是来得很快,静悄悄的,没有城市的喧哗声,除了远处的几声狗吠,便是死一样的沉寂。梦雪躺在婆婆的另一头,疲倦袭击着她,尽管她很想努力的保持清醒听婆婆那不停的唠叨,可是眼睛实在不争气。孤寂得太久的婆婆尚不知儿媳已经睡熟,还在讲述着那些成年旧事。

吃过早饭,天才大亮,还有半天的时间,还有什么该做的呢?“我想洗洗头,这头发啊,还是去年,你二姐在家照顾我的时候洗的,今年春节她没回来,我就一直没有洗,痒得难受着呢。”梦雪有些诧异,居然半年多了没有洗头,老公的发质跟他母亲一样,属于油性发质,两天不洗就难受得要命,她居然能半年不洗。想归想,梦雪赶紧走进厨房,烧水准备给她洗头,中风后的婆婆身体有些僵硬,洗头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她抬了一张长条凳到院子的一边,婆婆直直的坐在上面,腰不能弯,只能让水顺着脖子往下流,洗的时候好办,可以尽量不让洗发膏的泡沫流到眼睛里去,可是清的时候就麻烦了,一大股的水带着那些泡沫肆意的侵袭着她的每个部位,婆婆不哼声,紧闭着眼睛,满脸都是微笑,似乎在享受。

家里没有吹风,梦雪用干毛巾使劲揉搓也弄不干那些湿哒哒的头发,想了想,她说;“干脆我帮你剪了吧,以后你用水稍微擦擦也会比不洗的好啊。”“好的。”婆婆如同一个听话的孩子,任由着梦雪的摆弄。回到屋里,她先替婆婆脱下所有的衣服,然后打来一盆热水,给她好好的擦洗了一遍身子,还上干净的衣服后,婆婆吐了口气说道“真是舒服,人老了啊,想爱干净都不行了,满身都是汗味,现在觉得出奇的轻松。”然后再回到屋檐下,安顿好婆婆坐下,梦雪开始找起剪刀来,婆婆很长时间没有用过,也就记不清在哪儿了,终于在那个木箱的底下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来,来到一个石磨边,梦雪此生第一次开始了磨剪刀,锈迹倒是去掉了,可是剪刀还是不够锋利,算了,试试吧。

那一头花白的头发,懒懒的垂到肩部,兀自滴着水珠,梦雪拿着剪刀不知道从何下手,“随便剪剪就行,不用怕的,一老太婆也不讲究那些,再说我还要戴帽子的呢。”婆婆看出了她的犹豫,鼓励着她。左手手指穿过头发紧贴着头皮,右手拿着剪刀沿着左手的指缝剪下了那丝丝白发,不一会就是满地的头发,剪刀有些钝,不时的牵扯着婆婆的头皮,弄得梦雪心里一阵阵的发憷,可是婆婆完全像是感觉不到,这时候的梦雪有一种想要拥抱她的冲动,多么可爱的老人。

此时的梦雪心里对婆婆没有了埋怨,收拾好院内的碎发,已经快十点了,想想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她便赶紧把婆婆换下来的衣服和床单装进一个背篓里,这里洗衣服很不方便,要去一百米外的河边洗,下过雨后的山路格外的打滑,在城市里长大的她,从来就不会走这样的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河,浅浅的静静的流动着,河边的石头布满了青苔,梦雪找了一块稍微干净点的石头,然后放下背篓,取出里面的衣物,衣服在水里一搅动,原本清澈的溪水便被搅动着浮起不少黄沙,梦雪懊恼的蹲在原地,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洗完这些,婆婆的衣服因为长时间没有换洗,有一股浓重的汗味,需要反复的揉搓和清洗,不管了,先洗了再说,洗完后再背去另一次溪水较深的地方清干净吧。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梦雪准备出门了,婆婆巍颤颤的从里屋出来,手里捧着一大袋东西,梦雪很好奇,几乎一贫如洗的婆婆还会有什么东西给她呢?接过来,沉沉的,打开一看,居然是好多的鸡蛋,“这是我自己喂的那只母鸡生的蛋,它是吃粮食长大的,生的蛋很有营养的,你们那儿保证买不到这样的蛋,我都没吃,知道你要来就一直存着的”。

梦雪想要推让,可是婆婆自顾自的开始帮她拾掇起行李来,“赶紧走吧,不然该买不到票了哦,还得去等摩托,中午一过,这儿连过路的摩托都难找了。”婆婆杵着一根木棍,一拐一拐的跟着梦雪走到了公路边,在一家废弃的屋前坐下,“就在这儿等吧,估计用不了一会就会有车过来的,我很多时候都会来这里等,想要买点什么东西的话就在这里等看有没有人路过,好顺便去集市上给我带回来,所以熟悉呢。”婆婆用清淡的语气说着这些梦雪几乎无法承受的事情。挨着婆婆坐下,梦雪突然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走进了老人迟暮的冬天。

梦雪眼睛有些酸酸的,不想再问什么了,拿出自己身上的钱,除了留下回去的路费,她全部塞给了婆婆,“我不要,上次给的都还没有用呢”婆婆坚决不肯要。梦雪固执的塞到她口袋里,“有钱好办事,找人带东西和洗衣服都好说话,没钱,我看你怎么办。”“其实,其实我不需要钱的,”梦雪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这老人,“那么,你想要什么呢?”“我就想,就想和哪个儿子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我吃什么都可以的”婆婆吞吞吐吐的说着。

梦雪心里狠狠的痛了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孤寂的老人,这又是一群多么没有良心的孩子,包括她自己。摩的来了,梦雪连忙提起行李,甚至来不及擦去婆婆眼角的那一滴泪水便上车了,也不敢回头,她实在害怕,害怕看到那个孤独的老人。沿着来的路行进着,摩的师傅问:“你是她的三儿媳妇吧,不错,这些年多亏了你们寄钱,不然老人更可怜哦。”梦雪突然对这样的话语分不出究竟是夸还是在骂了,她算是好吗?寄回一些钱不闻不理的,如果没有这次回乡,她估计永远不知道老人会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着的,如果没有这次回乡,她也会一直活在抱怨中。“你昨晚和她睡的吗?”师傅不依不饶的问道。梦雪说“是啊,怎么啦?”“老人家以前可是很爱干净的哦,在这里是出名了的,只是如今病了,又自己一个人住着,所以才会那样子的”摩的师傅好像也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分,连忙住了口。

其实梦雪是不怪他的,他也是好心,是在为老人解释。应该汗颜的究竟是谁?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成家了的孙子都四个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大媳妇和婆婆一直关系不好,大儿怕她自然不能接老母亲同住,甚至不能邀请老母亲过一个春节,二儿还算孝顺,时不时的寄些钱,打个电话问候,可是他的钱扔进了赌桌,也不可能接老母亲去自己的岳父家住着。三儿呢,又在梦雪的怨恨中远离了家乡,虽然有能力接母亲同住,可老母亲已经无法进行长途跋涉去那么远的地方了,思及于此,梦雪有很深很深的自责。

夜间十二点,梦雪终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放好行李,她靠着车窗上,望着窗外漆黑的一片,毫无睡意,掏出手机,拨通了老公的电话:“镇上的那房子,我已经办好了所有手续,你抓紧时间回来装修一下,然后把回来接上你母亲,陪她住些日子吧。”说完,她便挂了电话,泪沿着脸颊流到嘴角边,有丝丝的涩味。

走进秋天的散文篇九

这个题目是来自一个书店门口,刻在一块石头上的字。

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窗口,读书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源泉,我们古人尚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而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知识的时代里,我们又是怎么看待读书的意义呢?当然,我是不赞成古人功利性的读书目的,这样写,我是赞扬古人一种读书的精神,我想,这是我们今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崇尚读书,好读书的社会氛围,必然成为我们国人的需要,可是据一些资料统计,我们国人的读书是落后,尤其青少年读书更令人堪忧。

至今,我走过的城市不多,但是所到之处有个习惯,我总会抽出时间到这个地方的书店看看,也许我不能是一个纯粹的读书典范,但是,我想我会不断的改进我对读书的认知。读书的目的且不用具体说,其志向不只是提高自己人生的价值,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一连串的考,这岂能说大家不重视读书?这样的读书会发生在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的身上,可能有多少人会像喜欢打麻将一样去喜欢读书呢?也许我的比喻不恰当。

三月的风从耳旁略过,微微的凉意,一样能叫人感受到一份冬天不曾离开的苦楚,我木讷的如同是被冬风耗尽的'树木,在等待着一场春天的甘露。

我眼前的城市,早已是高楼大厦,而眼前的书店居然愈来愈在这些楼中显得矮小,难道是老了吗?书店的门面改过许多次,而这块石头也是在这城市的改造中竖起来的,我想这意义不仅只是装点书店的门面,强调读书的分量恐怕成为我们面对这块石头人最多的想法。石头不会发光,立在哪里,我感觉自己如同是在照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多看看,我们就会多想想,多想想,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困顿,我们就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因此,立在这块石头面前,我在心里对竖立这块石头人格外的仰望起来,试想,他最初的意义或许没有想到这么久远,可他为我们崇尚读书风气,改变自我人生树起一棵树,春天染绿了它的书一样的枝条而他却绿满了我们读书人的心田。

想到这些,我真想在这块石头上寻找竖立石头人的名字,但是,在这个偌大的石头上居然没有,我有些不相信,便围着石头转圈,好几圈都没找到,心里不免想,有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人们永远都记不住他;有的人从来不留自己的名字,而他的好却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里。那为这书店竖立石头的人,或许就属于后者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不断读书的人才能像树一样读懂自己,把自己变成一根有用的栋梁之才,造福社会,造福人们,为振兴民族梦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直到手机响起,我才发现自己在这块石头面前站了许久,不过这增加了我走进这个书店的信仰——毕竟这里是写着知识的殿堂美誉。

书店是上下两层楼,可书店里不断更新的书还是学生们的学习书籍,至于一些书不断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之举,新的经典书却很少,在书店里溜达一圈,最后还是读了几篇梁实秋先生写的几篇短文,如《女人》、《孩子》、《衣裳》,大家就是大家,他们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感知到一份人生的哲理,好的作家就是一个哲人,像是劝导你、引导你、说服你、鼓励你。

生活中有许多影响我们的文字,在匆匆的人生中,只是我们疏忽而已。读书就是这许多中的一种,通过读书不但能增强我们适应是会的能力,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认知,让自己成为这美好生活的栋梁之才,这于自己于社会都是双赢的。

走出书店已是下午五点多,在回家的路上,只感到一股股春天的暖流从身边拂过,是呀如今我们这里虽然还残留着一片片冬日的凄凉,我相信,只要心存一份信仰,眼前的春天一定会变成一片片的绿意,将我们的梦变成花一样的春色!

2014.3.19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