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0:49:51 作者:雅蕊 最新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篇一

(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为什么会少12人呢?

(3)有一只大船被当成小船会少出几人?

(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策略回忆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假设?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你会解答吗?

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篇二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四课时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单元小结(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小结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

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篇三

1、引导学生学习少年满怀坚定的信念,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2、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

4、学习朗读技巧,正确处理重音、停顿。

导入: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该如何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要翻过那座山》。

一、范读全文。

二、同桌互讲,再指名请同学们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一组画面?

第一幅:清晨,在被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一个少年正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

第二幅: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山顶往前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第三幅:少年继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座又一座山顶,然而前方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第四幅:少年猛地一_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惫不堪,他在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掠过,像一束亮光。

第五幅:少年蓦地站起来,望着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蓝色的天空,一片雪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双手中。

第六幅: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三、想一想,这些画面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1、这是少年清晨走路时心理活动的描摹,说明他是带着这个信念上路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

朗读:少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看大海,要读得自信、坚定。重读应是“山、大海”,语调稍慢。

2、这是少年的回忆。作用是为了引出插叙的内容——这是小时候奶奶哄他入睡时的`念叨,就是这念叨使他产生了要去寻找大海的梦想。

朗读:要读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语调要舒缓、轻柔,“大海”应重读。

3、这是少年在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仍不见大海踪影时,仍然反复默念这句话、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朗读:语气要坚决,富有力量,有战胜困难的决心。语速要稍慢。语调要稍重,“翻过”宜重读。

4、然而当少年翻过一座山,眼前仍是长长的山道,他又一次聚积起力量,这一句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朗读:在双腿打颤情况下,仍然坚持攀登,说明少年坚决的意志,因此,要读得更坚定,更有力量,“那座”要重读,意在强调克服眼前的这座山。

5、仍然没有看见大海,眼前仍是望不到边的山峦,这一句是在他多次失望之后,对这句话产生的怀疑,要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语气轻而快,重读“山”,“大海”,大海应读得稍微轻柔一些,表现出一种疑问。

6、当海鸥和海鸥的羽毛带给他大海的消息,他再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这一句少年终于战胜了彷徨和动摇。作用是照应开头,成为少年心中的一信念,又体现了少年的胸怀和感悟。

朗读:要舒缓、深情,富有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要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所以语速舒缓,“山”、“大海”重读。

四、请同学朗读全文。(全体齐读,一名读六句话)

五、象征意义:

大海:理想。

山峦:通往理想道路上种种困难。

海鸥: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六、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和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七、讨论:

少年看到了大海吗?为什么?

结尾看不看得到,并不重要。

因为只要他牢牢坚守“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信念,只要他为寻找大海征服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要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至于结果如何,又何必在乎呢?实现理想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作业:

写出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怀。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教学重难点:

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古城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二、新课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分析第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2、指名朗读。

3、学生提出问题(一边提一边问)

a:维也纳在什么地方?

b景色怎样?

c:哪个词语用的好?

d:“风韵”是什么意思?

e:与“风采”“景色”相比为什么“风韵”更好?

f:本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维也纳景色美那这座古城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

(2)、哪一句是总起句?起什么作用?

(3)、课文中交代了有哪些音乐家在这里生活过?

(4)、有哪些词语用得好?

(5)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自学

1、用一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3、4、5、6自然段。

2、分段提出问题并解答。

(1)学习课文第三段自然段。

a、找出总起句。

b、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c、哪个词用的好?

d、用“装饰”造句。

e、归纳本段段义。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a、找出课文的总起句。

b、为什么“天天离不开音乐”?

c、“飘溢回荡”为什么不用“飘扬回响”?

d、哪个词语用得好?用“几乎”造句?

e、引导学生归纳本段段义?

(3)第五段问题。

a、中心句是哪句话?

b、为什么被称为歌剧中心?

c、哪个词语用的好?

d、用“金光闪闪”造句。

e、归纳本段段义。

(4)学习课文第六段。

a、本段写了什么?

b、我国民族乐团哪年在这里演出?

c、说明了什么?

(四)、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概括总结文章最后自然段。

(五)、用导游的方式,再现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有关维也纳风景图片)

(六)、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只是地球上璀璨明珠的一颗,有更多更美好的风光等待着我们去赏析,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身临其境去体会世界各地的美,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七)作业

搜集有关世界名都资料。

板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音乐装饰的城市音

也天天离不开音乐乐

纳世界歌剧的中心之

举办一流音乐会都

小学六年级圆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