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机的依赖(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0 21:50:08 作者:纸韵

手机的普及让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眼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挑选的热门手机排行榜。

手机依赖症英语作文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机依赖症,做做下面的测试吧,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如果超过一半以上的答案是“是”,持机者应注意从依赖症中寻求解脱。

中小学生最好不配手机。

吕宝才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机“奴役”,关键在于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吕宝才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吕宝才建议说,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功能太多的手机,最好的就是那种只能简单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这样可以人为地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手机对孩子们的影响。

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成年人,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吕宝才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试着不带充电器。

你可以尝试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结语:你是手机依赖症患者吗?手机固然好,但是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行,试着把手机放在一边,多和家人朋友外出交流吧!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详见下图分析)。

第八题。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第8题)。

针对依赖性,我们又设计了第14题,有70.1%的人在发信息的时候侃侃而谈,而面对面的时候却无话可说,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有手机他们会感到更踏实,从而与人交往的情况也更少了,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的缺陷,手机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直接沟通,甚至助长了孤独感。

十四题。

a61%。

(第14题)。

对于手机在充电的时候(第7题),57.5%的人偶尔玩手机,34%的人经常玩,而且,在上课的时候,70.7%的人偶尔玩手机,18.3%的人经常玩。对于以上的情况,手机成了他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他们的部分生活空间,让原本忙碌的大学生更懒于或挤不出时间来升级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更有甚者是沉迷于虚拟的网上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七题。

a

(第7题)。

现代社会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而不仅仅单纯的便携式通讯工具了。在本次对手机的认识的调查中(第2题),44.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38.5%的则把手机界定为具有通讯功能的娱乐设备,认为手机是便携式的通讯工具的仅占22%。可见,手机已经慢慢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了,把手机当作娱乐消遣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也因此助长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第二题。

ac。

37%。

(第2题)。

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生活用品开销的。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每个月一部分的生活费养手机,那必将会对学生本人还有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第十题。

d

b52%。

(第10题)。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手机依赖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健康的手机依赖现象,并开始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个人与手机依赖作斗争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手机依赖是如何威胁到我的生活和工作的。过去,我总是无法在不检查手机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或享受与朋友和家人的沟通。我的手机成了我生活的中心,我觉得如果没有手机,我会错过重要的信息和社交活动。然而,痛苦的经历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手机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事实上,我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都因为手机的干扰而受到了影响。通过经历个人和工作上的困惑,我认识到了摆脱手机依赖的迫切性。

其次,我开始采取行动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我制定了一些策略来限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首先,我决定每天设定固定的手机使用时间,将其限制在一小时以内。在这个时间之外,我将手机放在远离我身边的地方以减少干扰。其次,我开始学会更好地管理我的工作和社交媒体。我设定了专门的时间来回复邮件和处理工作事务,并且设定了与朋友和家人视频通话的特定时间。这样,我能够更好地控制我的时间,避免手机的干扰。

除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我还开始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成长。我发现,手机成为我分散注意力的主要来源,使我无法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因此,我决定抽出每天固定的时间来阅读书籍、学习新的技能或者锻炼身体。在这个时间中,我将手机关机,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的专注力,也让我更加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

在面对手机依赖的挑战时,最重要的是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相支持。我发现,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受手机依赖问题困扰的人。通过与朋友、家人和同事分享我的困境,我获得了许多有关如何克服手机依赖的建议和支持。有时候,我也会与他们一起参加电子禁用计划,共同努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这种团队的努力和支持使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克服手机依赖的困扰。

总结起来,手机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现代问题,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让它控制我们的生活。通过认识到手机依赖对生活和工作的威胁,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关注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与他人交流和互相支持,我们可以成功克服这个问题。手机应该成为辅助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主导我们生活的主心骨。通过克制手机的迷惑,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掌控力。

手机依赖症的倡议书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我今天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是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同学们携带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今“手机依赖症”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人养成了“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来第一件事都在玩手机”的坏习惯。

移动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确实方便我们通过手机快捷查询资料,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乐趣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不知何时,我们不再追随前辈思想的深度,而是热衷于网络上粗俗浅薄的段子。在课堂上,刷一刷微博,摇一摇微信,随便找个陌生人聊天来打发时间,殊不知身边同学老师们真情实意的关心,远比网上漂浮浅薄的友谊更真实、更有意义。昔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是“qq声,短信声,游戏声,声声不息”。此外,从健康角度讲,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有利无害。从礼貌上讲,上课不玩手机,安静听课也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充满朝气的一代,我们是不断向上的一代。学校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殿堂,是我们扬帆起航的地方。学校为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在上课时间已经在教学区关闭了无线网络,旨在督促大家认真学习,纯净课堂。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大家行动起来,从今天做起,从自我做起,合理使用手机,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此我向广大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请上课时间不准携带手机和电话手表;

2.请在教学区域和公共场所将电话手表装在每班教室门前的手机盒子里,放学后领走;

3.请在晚上就寝9点以后不要使用手机和电话手表;

4.其他时间合理使用手机,不打游戏,不浏览无用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文明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身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谨记的道德规范。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合理使用手机,让文明之风、好学之风传遍我们美丽的校园!

xxx。

20xx年xx月xx日。

手机依赖症

作为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依赖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专家黄怀钧教授提供了一些作为心理测试的资料: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和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发现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是全体在校大学生,既包括本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也包括其他地域、其他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本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共有80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2份,对其中的72份进行整理分析。

大学生使用手机价格的结构分析。

就目前大学生而言,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价格主要在500-1000元之间,而1000-1500之间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手机都是由父母出钱为其购买,因此,大学生使用手机价格主要由父母决定,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愿意让学生使用中等价位的手机。

大学生的手机花费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费用主要集中在30-60元之间,而30元以下和60-90元也占据较大比例,这些费用在大学生月生活费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也就是说,大学生花费在手机话费上的花费影响到大学生该月的生活状况。如果大学生花费在手机上得费用过多,则可能影响到大学生该月的生活状况。

重大于女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一使用目的中占得比重不同;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和上网搜资料也占了相当大一个比重。

我们可以看出,一大半的学生都会有下意识的看手机的反应,这明显可以看出,手机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对手机已经形成了依赖。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40%的大学生忘带手机时会感觉讲话不褂12.67%的学生会觉得担心,因此,当大学生忘带手机时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会觉得不安,这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有相当程度的依赖。

对手机的依赖

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主要是指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比如说如果手机没有带在身边就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一段时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等等,这些类似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约有60.8%的大学生平时必须把手机带在身边,仅有约2%的大学生平时几乎不带手机在身边。在面对“您在走到离家约100米的地方突然想起手机没有带,您会回去取吗”这个问题时,仅有10%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回去取;更多的人则选择了“不一定,看情况”和“一定”的选项。而在面对“如果让您克制不用手机,您能坚持多长时间”的问题时74.5%的大学生只能坚持半天或一天。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约4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会超过3小时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手机媒介产生了依赖性。

通过深度访谈法我们也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手机铃声,尤其是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其次,无论是在课间喧闹的走廊、食堂还是安静的图书馆,都会很容易看到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被访者坦诚如果手机忘在寝室就会有心里发慌的空落感,有时候还会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和振动当成自己的手机响声进而去看手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大的依赖性?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有不少大学生会出现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2%的大学生会在躺在床上的时候玩手机,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在面对“为什么躺在床上了还会想玩手机”这个追问时坦诚:寝室其他同学几乎都会在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自己也玩。

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6%的被访大学生认为玩手机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影响的,仅有4%的被访者认为玩手机对学习毫无影响。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也坦承虽然明明知道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在图书馆上自习时玩手机会浪费学习时间,但是他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玩手机。所以自控能有限也会成为许多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生黄金时期,所以大学生们大多都是热爱交际、爱表现自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胆怯于表现自我。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飞信、微信、人人等强大的人际交往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这些沟通方式降低了他们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所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也成为不少大学生产生对手机媒介产生依赖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确实为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也的确给有“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时固定的身体姿势和重复、机械的运动,会引起躯体不适症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分场合的在上课、自习等时间玩手机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降低,影响大学生的学业;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所以,大学生应当正视自己对手机媒介过度依赖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控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此外,学校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也应当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手机依赖症英语作文

现如今,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其蓬勃的生命力闯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其无比的威力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微博”账户。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平板电脑,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更甚者,有不少人边走路边玩手机而摔倒进医院,也有司机开车玩手机导致车祸。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3.你的同学小明就是“低头族”一员,长期沉迷网络,以致学业荒废,你能劝劝他吗?

【答案】1.材料一: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材料二:低头族对手机依赖成瘾。材料三:“人机”不仅搞砸“人际”,还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危害。

2.我爱你网络,因为你让我遨游世界;我恨你网络,因为你让我玩物丧志。(在标语中要能够体现出网络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3.示例:小明,网络是虚拟的,虚拟不能变为现实,现实才是生活。趁着现在我们年轻,应该为学习打拼才对,莫等“玩”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记住,沉迷于网络游戏永远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块绊脚石。

人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妈妈给我买来手机,我第一件事是下载360手机助手和手机卫士。

有了360助手,哈哈,先去看看游戏榜,愤怒的小鸟、会说话的汤姆猫、3d摩托等等有趣的游戏就随时好玩了。

不过游戏下多了会被妈妈唠叨,看看别的吧。

qq不能少,微信也得要,这是我和好朋友的绿色通道,尤其是视频和语音聊天,帅呆了。

我还爱玩漂流瓶,唱首歌扔出去,有人会唱首歌再扔回来,还说:“美女,你在吗?”我这么粗的嗓门,开始我听了这话还能乐半天,后来就有点郁闷了。

我还装了pps影音,可以看视频;viva畅读,里边有很多免费漫画、时尚杂志,我爱看《猫和老鼠》、《少年科学画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旅游》等。

手机自带的软件也很好用。

词典可以随时检索我不认识的单词;导航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且帮我找到想去的目的地;相机可以拍照,用paperartist可以给照片做出各种效果,我经常玩自拍,然后把照片做成水彩、铅笔、油画等效果,看起来特有范儿;日历可以添加事件做备忘;还有计算器,我偷偷地用来做口算训练,正确率百分百!

还有许多软件和功能,我还没试过。

有空我就拿出手机琢磨,它会成为我看待世界的一种新方式,成为一只混合着真实与虚拟,连接了电磁波和数据流的新眼睛。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能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手机俨然已成为一个当红的新信息载体,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甚至已经超过了报纸等其他的载体,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第四媒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

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8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5.15亿,而大学生在其中占了相当大份额。

当手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必备品时,我不否认,手机作为新时代的新信息载体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通讯史上的变革,但也不同程度的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手写上网方便快捷的同时,让不少大学生网游到凌晨三四点钟,接着第2天继续旷课沉溺在网络的世界里,导致落下大量功课,考试不及格;攀比之风下,大学生这个无收入的纯消费群体比拼高消费,高价格的手机服务,在手机消费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大学生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还有现在所说的大学生拇指一族,即用短信形式进行联络的巨大群体。

因为短信的价廉,快捷,简短,互动性和隐蔽性强等特点,让不少大学生把发短信当成了一种习惯,更有甚者就是一种生活依赖。

“短信文化”本该说是一种信息时代的进步表现,因为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功能的福音,还为相继产生的图文信息,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以及现在智能手机,3g手机的功能延伸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短信在大学生中的满溢,这种文化的泛滥也成了老师家长的“头疼病”,因为这种文化在有形无形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始滋长成一种不利因素。

平时明知没有短信或来电,会时不时的翻出手机看一下;手机一不在身边,就心烦意乱;当一段时间手机不响,会感到不适应;手机无法拨通,或收不到信号时,焦虑不安。

出现上述种种状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而恰恰是这种“拇指”文化促成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应该说,手机在学生群中的大范围兴起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当手机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众多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采取些措施,避免大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手机依赖的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依赖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每天用手机沉浸在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和各种应用中,导致我们对手机产生了严重依赖。在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手机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努力改变自己过多依赖手机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了过度依赖手机对我的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过多地使用手机,我发现我与身边的人和事物产生了疏离感。一次家庭聚会中,我痴迷于手机游戏,完全忽略了周围亲人的眼神和询问,直到被亲人提醒才发觉自己的过失。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我渐渐感到自己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除此之外,我发现我对于纸质书籍的兴趣也逐渐减少,转而更喜欢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虽然电子书籍更加便捷,但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时总是心不在焉,容易分散注意力。手机依赖也影响到了我的睡眠质量,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直到深夜成为了常态,而充满蓝光的手机屏幕则影响了我的睡眠。

其次,我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手机依赖。首先,我设定了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我将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这样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和家人交流,与朋友约见面,做一些我喜欢的运动和读书等。其次,我选择在某些特定时间段不使用手机,例如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和早晨起床后的一个小时,这样可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并帮助我更好地开始和结束一天。另外,我开始逐渐适应纸质书籍,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纸质书,可以帮助我提高专注力和集中注意力。最后,我尝试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坚持每天运动和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减少时间待在手机前。

最后,通过努力减少手机依赖,我体验到了一些积极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发现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和朋友,与他们进行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此外,我发现我对于周围的事物更加敏感和关注。不再通过手机屏幕去观察和了解世界,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周围的人们,深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独特。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然而,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我收获了更加充实、丰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手机依赖不仅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使我们与亲人和周围的人们疏远。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并积极寻求减少手机依赖的方法,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手机依赖的心得体会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名手机使用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机依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谈谈我对手机依赖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沉迷手机的危害。

手机的发明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沉迷手机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首先,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容易导致颈椎病和近视等健康问题的产生。同时,过度使用手机还容易让我们失去与他人的亲密联系,沉迷社交网络也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手机的过度使用容易引起分心,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手机的过度依赖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

要摆脱手机依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我的一些实践经验,我发现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首先,设定自己合理的使用时间,比如每天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使用手机,并要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其次,将手机的通知设置为静音,选择合适的时机查看信息和回复。此外,争取每天都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远离手机。最后,增强自控能力,将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以避免心生欲望。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减少了对手机的依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摆脱手机依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们能够更专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与家人、朋友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其次,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其他有益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等,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此外,摆脱手机依赖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为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总之,摆脱手机依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好处。

第五段:总结。

手机依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和不便,但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克服手机依赖,使手机成为我们工具和伙伴,而不是主宰我们生活的“敌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付出努力,摆脱手机依赖的困扰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让我们拿起行动起来,跟随这个步伐去摆脱手机依赖,过上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选取淮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情况,研究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探究手机依赖给大学生本人和学校带来的危害,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供依据。调查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情况、年级和性别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家庭所在地、性格偏向和专业对手机依赖情况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手机依赖问题;危害。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受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校级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的资助。

[作者简介]陈健(1993d),男,安徽宿松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级在读本科生;周瑶佳(1994d),女,安徽广德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2级在读本科生。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现在智能手机的特点在于功能丰富,除了通话、短信等传统的通信功能外,还具备上网、游戏、音乐、照相等新的功能。我们走进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学生。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猛增,人均使用手机的时长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手机的频繁使用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表现出烦躁、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不良情绪,更有甚者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严重问题。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二)调查目的。

手机依赖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而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本小组进行了题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情况,研究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探究手机依赖给大学生本人和学校带来的危害,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统计。

本研究选取淮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实施抽样调查。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前者样本容量确定为192人,后者为64人。为减小抽样误差,我们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将调查对象先后按年级和专业分层,然后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92份,回收192份,有效率为100%;访谈64人,访谈成功60人,有效率94%。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年级和院系分布。

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和院系分布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二)访谈调查对象的年级和院系分布。

访谈调查的年级和院系分布情况如表3和表4所示。

三、调查结果和结论。

根据调查,87%的在校大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对手机有依赖,82%的学生上课都会携带手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学生占27%,2d6小时的占69%,6小时以上的占4%;经常在上课时或睡觉前使用手机的学生占67%,无固定时间、随时使用手机的学生占38%;经常用手机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学生占19%。与此相比,玩qq、msn、微博、飞信、微信、拍照,看电子书,玩游戏,听音乐,学习,使用闹钟、备忘等功能的达到80%,其他的占1%。认为手机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生占86%,认为手机仅仅是生活用品的占10%,认为手机可有可无的人占4%。牺牲睡觉时间熬夜玩手机的学生也很多,有多次熬夜玩手机经历的学生占73%。有58%的学生时常看手机是否有电话或短信,42%的学生偶尔看手机是否电话或短信。当自己忘带手机时,78%的学生都会想方设法取回手机。不仅如此,根据调查,在那些不去立即取回手机的学生中,空虚感增加或安全感降低的学生占69%,感觉不方便或感觉无所谓的仅占31%。

(一)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分析。

我们最初假设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会与自身的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但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中,89%的人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来自城市的学生中,86%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月生活费在500以下的学生中,只有21%的人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月生活费在500至900的学生中,90%的人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月生活费在900以上的学生中,65%的人也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

综上得出结论:家庭所在地(农村或城市)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很小;但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小,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较为宽裕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感觉生活压力比较大,大学期间的时间安排得比较紧,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还会从事一些兼职,而且他们为了以后能争取到一个好的就业机会,也都很努力地在社团或学生会等组织里面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们的生活都很充实,这使他们对于手机依赖的程度比较低。相反,由于有的学生家庭较为宽裕,他们身上的压力较小,大学生生活比较散漫,容易感到空虚,这导致他们大部分人会不由自主地通过玩手机来娱乐和打发时间。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中24%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偏于内向,36%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偏于外向,40%的学生认为自己兼具内向和外向的性格。不同性格偏向的人手机依赖情况如表5所示。综上得出结论:性格偏向会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但差异不明显。这打破了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人越内向,对手机就越依赖的观点。这表明性格偏向对手机依赖没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中有85%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中有88%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所以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业对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影响不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一年级的学生中98%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二年级的学生中90%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三年级的学生中83%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四年级的学生中69%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情况如表6所示。

根据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年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比较大。大一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刚进入大学,对新生活还不能适应,经常感到空虚和无聊,从而通过玩手机来排解苦恼、打发时间。随着年级升高,有手机依赖的学生比例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逐渐形成,而且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客观上来说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减少,主观上来说他们内心的空虚感减少,所以手机依赖的状况有所好转。

根据调查,男生中80%的人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女生中94%的人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不同。女生偏向一对一的交往和交谈,使用手机的社交软件可以很好地满足她们的这种需求;男生偏向一对多的人际交往方式,面对面的交往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除此之外,男生更喜欢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这使得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减少,从而减低了手机依赖问题在这个群体中出现的比例。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造成的危害分析。

严重的手机依赖可能导致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瘾”,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中有多方面体现。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受到过度使用手机给自己的身体和学习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详见图1)。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造成的危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危害。过分依赖电话和短信,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不知怎样面对面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疾病。过度依赖手机上网、手机电子书、手机词典等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到影响。第二,生理危害。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电磁波以及躯体固定、机械、重复的活动,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长期依赖手机,心里过分焦虑紧张,则导致出现手脚发麻、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症状。第三,学业危害。对手机过分依赖,电话、短信不断,使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

四、反馈与建议。

本次调查旨在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提高大学生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下面是我们就此次调查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关于学校。

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严重的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种心理疾病,要充分重视其危害性,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要通过有效手段使大学生认识到手机依赖症的存在的危害,积极宣传并大力提倡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应通过心理咨询等手段帮学生解决困惑;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坚持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二)关于学生。

手机依赖症具有网络依赖症类似的特点,根治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个人的努力,特别是手机使用者群体共同的改善。所以,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合理利用手机,拒绝诱惑,提高自律能力。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手机作为生活和学习的助手,但是应该控制手机费用,不要让高额的手机费用影响生活水平;将手机作为联系家人和朋友、上网学习的工具,尽量少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尽量不要带手机进教室,上课时不要玩手机,不要让手机影响听课状态;不要过度依赖手机,应该尽量多和家长、教师、朋友面对面地交流。

参考文献:

[1]董海军,杨荣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需求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4).

[2]郭少卿,陈军,张喜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

[3]杨云,张倩,刘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4(7).

[4]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4).

[5]晏健俊,周.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