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模板5篇)

时间:2023-10-09 13:51:53 作者:碧墨 最新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篇一

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2、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3、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停顿准确无误;查阅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

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

1、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主要人物: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和鲁肃是吴国的将领,鲁肃比吕蒙年长且地位高。

教师展示课件资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而有韵味;

2、学生听读,标划生字注音和节奏;

3、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划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疑难,做好记录;

初:当初。今:现在。

岂欲:难道想。但:只是。

孰若:谁比得上。即:就。

遂:于是。

3、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当涂:当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见往事:了解历史。其中“往事”的今意是过去的事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4、全班集体解决疑难,通译课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的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5、整理古文翻译本。

四、品析语气

教师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二,学生诵读课文,品读古文的语气特点。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五、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变化,你得到哪些启示?

2、你知道文中有哪些成语吗?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1、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为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而说明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大意正确即可)

2、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六、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

2、完成《语文同步学习与探究》。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篇二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块一:激趣揭题

板块二:风采展示

(1)学法交流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2)预习检测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3)我有我风采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

板块三:感悟文本

(1)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2)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

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关心下属

吕蒙——就学——知错就改

鲁肃——赞学——赏识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篇三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两课时

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篇四

《孙权劝学》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讲授内容。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奉劝下“乃始就学”,其本领很快就有惊人的上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本文注意以对话体现人物,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重复朗读,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语言时的口气、样子容貌形状和神态。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东西书明白根本内容。背诵好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尺度对初中文言文讲授的根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中,夸大初中阅读讲授的重点是“造就学生具有感觉、明白、欣赏和评价的本领”。文言文讲授作为阅读讲授的重要部分,应与当代文讲授配合《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简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聚文言知识,造就阅读文言文本领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翰墨,本性光显的对话,极富特色。从课本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位中,紧扣住单元讲授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风格、态度与精力这一要求,同时新课本将文言文疏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学生循规蹈矩地学习与积聚文言知识,进步本身的文言阅读本领。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讲授目简直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内容。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通过质疑、小组讨论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拓展延伸”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节课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拓展延伸”,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教师由《三国演义》说起,引出孙权,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采用说书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1、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情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2、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3、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同时让学生给学生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4、友情提示,归纳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字的方法。

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参照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把预习中的疑难交由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小组代表提出组内的疑难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补充。

3、通过翻译句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友情提示,归纳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通过思考问题,完成从疏通文意到分析课文的过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明确重点,进入品味人物语言的过程。

2、抓住本文的切入点,《孙权劝学》中的“劝”,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文中孙权劝吕蒙的语句,并读一读,体会语气。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难点,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品味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学生模仿人物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读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细细品味文章语言。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1、文中出现的这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谈谈自己所得到的启示。通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总结。

(一)、你知道本文有哪两个成语吗?请解释并造句。

(二)、想象一下吕蒙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他怎样学有所成的?写一个简短的想象文。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教法。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5、说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涵,汲取有益启示,培养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字词的训练和朗读的培养,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理解故事内涵。教学难点为: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由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的主要教法为: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资源教育法及想象体验法等作为辅助教法。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故事(全篇只有119个字),且故事性强,文言词句方面的障碍少,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了以下学法:

1、朗读理解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质疑提问法。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又顺势而导的引出吕蒙,启发学生思考:为何吕蒙由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听配音朗读、赏教师背读、学生齐读等形式多样,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学生获得对文章最初的印象和认识,能做到读准字音,读出挫顿。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四、品读:读出语气,质疑探究。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把握了重点语句的朗读要求。教师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读出古韵古味。

五、悟读:读出情味,拓展延伸。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口吻、情态、语气、身份、地位等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边演读,边细细品味,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轻松的突破了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了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文中有多处留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教师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着力探求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即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等,进行再创作活动。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用欣赏的眼光予以学生鼓励和肯定,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基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对《孙权劝学》的解读,我不揣冒昧,填词一阙,与诸君共勉--《减字木兰花》江东旧梦,士孕三秋飞彩凤。抱乘明公,里社陈平赫赫功。大河才舞,聚墨齐书兰蕙圃。始唤蒙吴,虎踞龙盘锦绣图。

谢谢各位专家的指导!

侯晓旭

[《孙权劝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