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潮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10:29:57 作者:MJ笔神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一

引言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藏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存在,作为藏族文化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舞蹈文化同样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藏族舞蹈多姿多彩,独居魅力,藏族舞蹈就是以它独特的艺术性和宗教性,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藏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信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藏族的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是相依相存的,宗教文化不断影响藏族舞蹈,藏族舞蹈充分反映、表达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在藏族舞蹈的表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族舞蹈包含了很多丰富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研究藏族舞蹈和宗教文化。以下通过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的分析,来促进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的共同发展。

一、藏族舞蹈的历史发展概况

传统的舞蹈艺术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产生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舞蹈这种文化已经印刻在人们心中并且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丰富人类生活以及从古至今的精神文化。藏族舞蹈是形态鲜明的民族舞蹈,是在藏族五千年发展史上发展下来的,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藏族舞蹈是传统的五大舞蹈之一,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文化以及信仰,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小型社会缩影。在中华民族的所有舞蹈分类中,本身少数民族的文化就是相对特殊的,在这种情况下,藏族文化的底蕴以及表现形式都是令人惊艳的,并且藏族相对来说对于宗教是信奉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影响较大的,因此藏族舞蹈发展至今,宗教文化对其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二、宗教信仰影响舞蹈

在封建社会,人类对于大自然有许多的敬畏之情。自然界许多奇幻的景象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恩赐同时也有惩罚,因此人类认为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并且认为这种自然的力量是可以支配生活、支配人的意识想法,对于大自然,古时的人们是怀揣着敬畏之情,认为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可以预知操控着整个世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在人的意识依赖下被创造。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对过去的忏悔以及对未来的希冀,在藏族的生活以及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藏族的信仰当中,佛教不仅仅是唯一的信仰,只是大多数人都信仰佛教,宗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藏族舞蹈的传承以及发展。

在舞蹈的表现上,藏族人民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在藏族的舞蹈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向左方向进行旋转然后再向右方向旋转,方向的变动是以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变化,这些顺时针不仅仅体现在舞蹈方面,在生活当中,顺时针无时无刻不在藏族人民当中体现,例如寺庙的右旋以及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东西都是依靠右旋,其实这些表现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含义。在佛教的有关文化当中,佛教是推崇方向的顺时针变动,因此藏族人民出于对佛教的崇拜心理,在生活等方面也都是在右旋的基础上,在藏族舞蹈方面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对于佛教的尊重以及推崇正是表现了藏族人民对于佛教的信仰,想要依靠佛教来表现对于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发展中,藏族舞蹈与宗教信仰结合,所要表现的是人民对于生活幸福的向往,宗教信仰正是给人以期待。

三、推崇宗教思想影响舞蹈

对于宗教的信奉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藏族人民,藏族舞蹈更是如此。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有一部分寄托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因此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很大一部分是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藏族舞蹈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表现的,一种被称为“民间舞蹈”,另外一种被称为“藏族舞蹈”。虽然分为两类,但是宗教思想在这两种舞蹈中都有所体现。

民间舞蹈顾名思义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这种舞蹈的起源是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在这种舞蹈方面,表现的是历史的源远流长,是从古至今的人们思想境界的变化。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各有各的特点,藏族舞蹈是特点尤为鲜明的一种舞蹈。“卓”“谐”“热巴”等舞蹈都是属于藏族的民间舞蹈,却因为地理位置等的差异,所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这几种舞蹈当中有的舞蹈注重的是动态的效果,热情奔放,有的舞蹈注重的是柔情的效果,在轻柔静态的音乐中体现舞蹈的静美。有的舞蹈是简约大方,但是有的舞蹈注重的是跳舞的艺术节奏感,因此动作也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和复杂的。在“民间舞蹈”的“卓”舞蹈当中,宗教意识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在“卓”当中,动作豪迈,大多数舞蹈者不拘小节,是藏族人民用来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即兴表演的形式是“卓”的表现特色。在藏族人民中,大家都是以自己表演的出众引以为豪的,并不拘泥于畏畏缩缩的表演,这些出众的思想是在宗教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人民是一种激励式的一种存在,它激励着藏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

众所周知舞蹈产生于祭祀等活动中的仪式,在祭祀等活动中,舞蹈的加入让原本的活动会显得更加神灵化以及具有仪式感。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在古时的西藏,祭祀巫术等活动都是运用舞蹈,渐渐地发展出了一种新的藏族舞蹈—羌姆。羌姆是藏族舞蹈中的一种重要的舞蹈,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羌姆是表现驱鬼降魔的一种宗教化的舞蹈。每次到了庙会或者法会的时候,羌姆这种表演形式的舞蹈都会表演一两天,这种形式的舞蹈是受到教徒喜爱和推崇的。在羌姆当中的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服装道具的模板都是按照佛教里面的形象所打造的,羌姆的表演氛围相较于其他的舞蹈来说是比较严肃的,甚至会让人觉得恐惧。由此可以发现的是,宗教意识对于舞蹈的表现是有很大影响的。

四、宗教文化影响舞蹈

在古时社会,舞蹈是在对于神明请求时所表演的,用舞蹈的形式来祈福。请求神明对于未来生活的照顾,请求神明可以保佑五谷丰收,保证人民生活幸福,并且也是为了可以供奉神明,由此才产生了最古老的舞蹈。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公元八世纪时佛教就在藏族当中被传承至今,因此传统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舞蹈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虽然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藏族人民的宗教意识略微淡薄了一些,但是宗教文化意识对于藏族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舞蹈是藏族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种,在舞蹈当中加入宗教文化使得藏族舞蹈在舞蹈行列中变得独特。在文化的发展当中,不仅仅是宗教文化影响着舞蹈,舞蹈也间接地影响着宗教文化,同时舞蹈也让藏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人民也乐于相信宗教可以带给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五、现代藏族舞蹈的宗教文化发展

随着時代的发展,现代藏族舞蹈并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发展行列,信息的全球化使得舞蹈的发展也面向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发展当中,藏族舞蹈不应该仅仅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结合其他文化元素的发展,在原有的宗教文化当中加入更加新颖的元素,但是不能丢弃原有的宗教文化。藏族文化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的,舞蹈只是反映文化的一个小小的方面,随着国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藏族文化方面受到很大的关注,藏族舞蹈更是在关注的首要行列。古老藏族舞蹈融入了新的元素产生新的现代舞蹈。在现代舞蹈的创作过程当中,藏族舞蹈的造型方面并没有摒弃原有的造型,还是传承着最古老的藏族文化,将古老文化与新文化相结合所创建的藏族舞蹈将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六、结束语

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意义重大,藏族舞蹈所具有、所表达的文化信仰,都是藏族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舞蹈也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安康幸福的向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藏族舞蹈在现如今的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样的藏族舞蹈,不仅贴近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两种文化的碰撞产生了现在独特的藏族舞蹈。

参考文献:

[1]石胜.论藏族宗教舞蹈艺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二

在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作用下,近年来以“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文化新生事物逐渐在整个社会中扩展开来,并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对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甚至是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群体,可以说基于大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个性化特点明显的特征,无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微事物的主要受用者。为此,我们有必要就微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起高度的重视,将微文化因素纳入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当中去,在对社会微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探究微文化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以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三

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论文【1】

摘要英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经过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之后,英国文学用蕴含在文学之内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着各种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所影响。

而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也深深地影响着英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试以英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希腊文化英国文学浪漫主义传承

古希腊是一个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国家。

希腊神话所蕴含的古希腊思想渗透到了英国文化的每个角落。

尤其在文学方面,作为西方文化开始和发展的源头,古希腊神话为英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很多英国文学家都是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一英国文学的发展

根据现代历史学家对英国文学的研究来看,英国文学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而古希腊文化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登上文化舞台的。

第一个阶段,中世纪文学,又称古英语文学。

这个阶段是英语作为语言的形成时期,更多是以诗歌的形式对文学来进行记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诗人乔叟和他著名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

这部作品从音步、节律到韵式,从诗行到诗节,都为英诗诗艺打下了基础,为英语诗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被誉为英语文学传统的奠基之作。

第二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

希腊文化在这个时期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而以戏剧为代表的英国文学达到了巅峰。

这段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马洛和莎士比亚。

第三个阶段,17世纪文学。

这个时期英国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英国文学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逐渐趋于多样化,作家们在诗歌以及散文方面不仅从古代作家那里学到一些东西,而且在实际创造中也加以应用。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学家的感情愈加丰富多彩,主要作品以约翰・德莱顿《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为代表。

第四个阶段,18世纪文学――维多利亚时期。

小说开始登上文学舞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如狄更斯的小说《巴纳比・拉奇》和《双城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小说的新颖构思。

第五个阶段,19世纪文学――现代主义时期。

各个小说流派占据了英国文学的舞台。

作品多是描写现实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批判资产阶级的罪恶。

如司各特的《威弗莱》以18世纪苏格兰詹姆斯党人起义为题材,歌颂了高地人民的英勇,哀悼了苏格兰氏族社会必然衰亡的命运。

第六个阶段,当代文学。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现代派文学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描写的多是现代都市居民的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更偏向于快餐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文学。

如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被认为是当代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言情小说。

对于英国文学来说,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直接影响到英国的文学流派。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文化就大量被翻译成英文,在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大批的英国作家,如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都明显受到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

下文将进行深入论述。

二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古希腊思想文化主要通过大量的神话故事来体现,而英国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希腊神话的影响。

本文认为,古希腊思想文化对于英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英国文学内容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

英国文学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内容方面,尤其在文艺复兴之后,古希腊的思想文化被重新发掘出来,其影响日渐深刻。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英国文学作品中关于古希腊神话内容的直接引用。

如英国文学家拜伦的代表作《唐璜》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哀希腊》,其中就有“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的诗句。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美男子,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在出生之前,天后因为嫉妒而派出大蛇虐待他的母亲,并不允许女神为其接生,最后他出生在一个叫做狄洛斯的岛上,并与孪生妹妹阿耳忒弥斯一起杀死迫害他母亲的巨蟒皮同以及羞辱他母亲的尼俄柏及其子女。

在古希腊的神话当中,狄洛斯是阿罗波的出生地,阿波罗既是人类的保护之神,也是光明之神和预言之神,同时被认为是希腊文化的守护神,具有消弥灾难的能力。

在诗歌《哀希腊》中,光神和守护之神阿波罗的崛起,象征着希腊的光辉明天即将到来。

诗人正是以饱满的热情,借助于阿波罗的故事预言希腊的美好明天,鼓励希腊人民奋起反抗,抵御外来的侵略,用努力斗争来换取民族的解放。

2英国文学创作意识和思维模式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并不是直接体现的。

英国的文学家们在创作时引用大量的希腊神话,而引用的内容往往是为表达文学家的个人思想感情而服务的。

希腊神话反映着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模式和行为模式,它直接影响到英国文学的创作意识和思维模式。

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

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因其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却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火种,因此触怒宙斯。

宙斯把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边上,派出一只鹰每天去啄食他的肝脏,但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再度被啄食,反复不息。

在《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一个怪物,并赋予其生命。

这个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他却处处受到创造者以及众人的嫌恶和岐视,最终走上极端,与创造他的科学家同归于尽;如同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却受到天神宙斯的惩罚。

这两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在感情上具备内在的共同点,作者正是借助这种共同点来表达其哲学思维――人性中具有双重的性格,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哈姆雷特》中就有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故事的体现。

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并迎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后。

俄狄浦斯一词的本义是脚踝,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在出生时就被刺穿脚踝丢弃;在后世的流传中,俄狄浦斯逐渐成为恋母的代名词,并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一词,即恋母情结。

在剧作《哈姆雷特》的开端,主人公哈姆雷特遭受数项打击:父亲的死亡,叔父的篡位,自己丢失王位并被流放等,其中最大的打击,是母亲的改嫁,即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

之后复仇的过程中,他再三延宕,一再错失杀死仇人的良机,也是出于俄狄浦斯情结,因为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弑兄娶嫂的仇人优秀,直到剧情最后,母亲误饮毒酒身亡,他才终于刺出复仇之剑。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很多对于希腊神话即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引用,都是用来表现一种精神状态。

仍以普罗米修斯偷取天火的故事为例,如拜伦的《普罗米修斯》、雪莱《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以及朗费罗的《普罗米修斯,或诗人的先觉》等,都取材于这个古老的希腊神话。

在他们的作品中,普罗米修斯虽然也是以悲剧的形象而存在,但却不同于《弗兰肯斯坦》,他并非以一种不容于世的形象存在,而是以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的英雄形象而存在,是被世人所传颂和膜拜的。

这些著名的文学家借助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向世人传达了一种浩然正气,一种敢于反抗专政和暴制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作品所着重传达和表现的,是古人不肯向命运低头、甚至改变命运的的顽强意志。

其它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诸如英国诗人雪莱的《阿多尼斯》等。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天生美貌动人,爱情之神维纳斯和冥后珀耳塞福涅都对他心生爱慕,然而他却在外出狩猎时被野猪咬死。

诗人借助神话表达了天妒英才以及对友人济慈的悼念之情。

这些都是英国文学家们对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利用与再加工。

3英国文学取向也受到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

英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其创作内容和思想感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样,在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当中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太阳神阿波罗是奥林匹斯山里最受尊重的一位天神,他庄严、稳重,十分理性;而酒神狄俄尼索斯则截然相反,他无忧无虑、整日和朋友饮酒作乐,反应人潜意识里的反常、变异等非理性成分。

而英国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流派,分别主张不同的文学理念:阿波罗式注重理性的传统创作;狄俄尼索式偏向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化。

尤其是狄俄尼索斯式的文学主张,在20世纪英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其显著。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更强调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将秘密、肮脏、难以启齿的生活细节坦率、朴素地通过诗歌描述出来,把自己感情和情绪上痛苦、失常等不理性的情感灌输在诗歌中。

如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

在讽刺喜剧《幸运的吉姆》一书中,作者艾米斯采取第三者的叙述手法,以幽默的笔法对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加以描述,甚至将社会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等严肃问题也寓于轻松、浅显的幽默当中。

在作品当中,主人公吉姆希望能过最低限度的舒适生活,可是人们给他的却是虚伪的理想主义。

它所表达的是阿波罗式高雅文化与狄俄尼索斯式通俗文化的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以及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造就出新时期的新文化,吉姆以狄俄尼索斯式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状况下社会的种种不满与批评。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众多文学家如莎士比亚、邓恩、马洛、斯宾塞、弥尔顿都是在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化的倾向,即狄俄尼索斯的文学流向;但在17世纪中期开始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家则认为艺术是在逻辑、秩序、确切以及情感控制的基础上来进行表达的,是阿波罗神代表的传统创作方式的代表。

至19世纪初期出现了最众所周知的浪漫主义时期,这是狄俄尼索斯文化思想的最完美的体现,华兹华斯、雪莱、拜伦、济慈等浪漫主义者更强调通过诗歌来表达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用诗歌来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

但19世纪50年代后又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即阿波罗式文学倾向,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家强调要用理性的思想来评价现实社会,例如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简・爱》,虽然具备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但却处处充满了理性的思考痕迹。

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两种不同流派不停地碰撞和交流,促进了英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结语

英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杰出代表,而古希腊思想文化则是欧洲文化的发源,英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创作思维,甚至在文学流派方面都受到古希腊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英国的文学作品当中,经常可以见到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文化,但这些并不只是简单的引用,而是加入了作者的思维与感情,是一种文学上的创造与再加工,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因此,我们在欣赏英国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所引用的古希腊文化,更要跳出古文化的框架,去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岂深、孙铢:《selectedreadingsinenglishliterature》,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2]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版。

[3]王发德:《谈希腊罗马神话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7期。

[4]吴文泉:《小议希腊神话之〈奥德修纪〉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时代文学》,第8期。

[5]辛玉茹:《希腊神话对英国文学的科学性影响》,《科技经济市场》,20第9期。

[6]屈峰:《希腊神话在英国文学中的文化积淀》,《文教资料》,20第9期。

[7]李晶、薛媛:《浅析希腊罗马神话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方式》,《科技信息》,20第23期。

古希腊神话对英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2】

摘要:古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古希腊神话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英国语言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中西方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中西方的交际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方面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具有差异性,加之文化具有历史性,是人类长期发展所积累下的物质,不同民族与区域都有着各自特色化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社会礼仪与习俗方面。关注文化差异对交际活动的影响,通过有效认知文化促进交际活动有效性的提高,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活动;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日常交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际,更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在语言中,中西文化的不同,会让中西方的语言交际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对于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称呼上的差异西方国家在称呼上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英美国家,小朋友可以直呼爷爷与奶奶的名字,而不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同时,长辈对晚辈称呼时在其姓名前加个“小”字,表达对晚辈的疼爱,这在英美国家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同样,“老”字在中国的称呼中也是经常使用,一些关系亲密的朋友不分年龄会称对方为“老张”、“老王”等,年龄较大的人也会这样称呼,在中国,这样的称呼会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但在英美国家却不是这样的。在中国,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邻居,都可以用哥哥,姐姐进行称呼,但是英美国家,无论性别、年龄,都可以直呼其名。

(二)寒暄上的差异中西方国家在传统寒暄的交际中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打招呼方面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中国人见了面,会有意无意地寻问对方“你吃过了吗?”或者“你这是去哪儿啊?”,以此作为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正期待对方给自己一个高质量的答复。在寒暄中,也经常会问到对方的年龄、婚姻以及个人薪酬问题。但是,这在英美国家都是被人极其反感的聊天内容,如果和他们谈及这些,他们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不太相关的事物打招呼。他们见了面,都会聊一聊天气或者政治问题,总之与个人问题无关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寒暄。这就使得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误解。

(三)赞扬上的差异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大多比较委婉,经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直接说出来。在得到他人的赞美时,中国人比较谦虚,虽然内心接受了这份赞扬,却不会当面大方地承认。在接受赞美时,中西方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且在用词方面存在差异。当中国人受到他们赞美时,会在第一时间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而西方人听到他人的表扬,都会大方地说“谢谢”。在中国人眼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西方人眼中,被人赞美是一种乐事。

(四)道别上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尽相同的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他人道别时,都会送一段距离,将客人送到自己爱门口,甚至送到更远的地方。被送人的会说“请留步”,主人会说“慢走或者经常来”。在西方人眼里,这些礼貌用语都会被理解为邀请,如果对西方人说“再来”,他们会认为自己得到了邀请。英美国家的人在道别时,一般都是用微笑或者手势说再见,没有太多的礼节与语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作用于交际原因

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五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精髓,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哲理感悟。茶文化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继承弘扬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当代青年生活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茶文化中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有助于当代青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茶文化;哲学思想;当代青年;影响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的道德、人文等观念却在日趋下降。当代青年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主体,青年一代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要关注的重点。中国茶文化是将三教文化精髓合为一体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茶文化包含丰富的思想、精神、人生哲理,尤其是茶文化的精髓“和”,它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还包括以和为贵的民族社会精神,这些精神正是当今社会和当代青年需要学习和吸收的文化精髓。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融儒家、道家、法家的文化精髓为一体,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利益、道德和情操融入茶道中。茶文化中融合的儒家的思想观念是“中庸和谐”,中庸是儒家为人处世的信条和准则,是儒家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倡导的是人要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要自我约束,在与人交往中要重视礼节,以和为贵,儒家的这种中庸和为贵的思想在茶道精神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茶文化融合的道家思想是“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后阴阳两面相互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生存状态,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恩赐,吸取天地灵气,茶性清纯淡雅质朴,蕴含道家淡泊名利、追求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与人性追求的静清淡有着高度的一致。同时茶道中融合的道家强调的“和”和儒家思想强调的“和”有共同点,两者可以共通互补,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茶文化中还包含佛家的“普渡众生”慈悲济世的思想,佛家以慈悲济世普渡众生为宗旨,讲究清寂、和敬、明心境、洁身自好。茶文化思想可以与禅学共同,禅学强调自身领悟,重视日常修行,要求胸襟开阔,茶能使人平心静气,戒骄戒躁,还能提神醒脑,有利于修行。佛学思想核心是纯和,即不追求物质,不被世俗物质牵绊,在绝对虚静的状态下静思、领悟,顿悟成佛,茶性清纯淡雅质朴与佛教思想也可以相同。茶文化追求的摒除杂念,心地纯和等思想与佛教的思想一致。

茶在整个世界都十分受欢迎,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英国、日本等国家也有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精神内涵,中国的茶文化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2.1中国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哲理

中国茶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精神和礼仪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加工包装、保存以及茶叶、水、茶具的选择等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茶文化的茶事内容。精神层面是指将物质茶事活动的茶文化上升带一种精神活动,即茶事活动中的精神享受和思想感悟等,就是人们常说的茶道、茶德等精神,以及饮茶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和审美情趣等的感悟和思考,这一部分也是茶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礼仪层面界于物质和精神之间,是饮茶人从物质升华到精神的过渡点,通过饮茶的礼仪形成一种独特的茶文化特征。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特征,强调的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人的价值观。茶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在结构划分上是一致的,茶文化以文学艺术等形象、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让人们在欣赏学习艺术和审美中领悟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涵,通过饮茶的传统将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尤其是人文精神继续继承、发展和传播,可以说,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茶文化渗透到了社会中的每个领域和层次中,茶文化没有一定的对象,它以整个社会的问题为中心,通过茶事活动雅俗共赏。这也是茶文化能从古至今,延续不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原因正是它以人为本的核心,茶文化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包含的是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精神文化,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2.2中国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对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种植、加工、饮用和商业贸易的国家,中国茶道历史悠久,茶文化中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通过茶事活动和学习茶道可以学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民族特色文化。例如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象征“天、地、人”的三才之道可以上升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茶德的“廉、美、和、敬”是中国茶文化的观念,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茶文化通过它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独特的融合力,刺激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少数民族在传统饮茶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民族的思想、习俗和文化,使得茶文化具有多民族性。人们往往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思想有较高的认同感,而茶文化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饮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茶事活动能有效凝聚文化传播的力量。

3.1当代青年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多数的青年缺乏对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艺术的认知欠缺,导致整个社会中的青年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下降。当今世界网络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政治文化交流密切,当代青年本应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丰富自身的学识,培养高尚的人格,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进步做出贡献。但现实却是,在青年群体之间流行着外来的节日,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渐渐被忽略遗弃,追求国外的生活,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背景下,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出现,其中不乏一些低俗、色情等文化。有的人在衣着上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西方服饰风格,追求西方有刺激的大片和一些泡沫剧,而那些具有教育和时代意义的文化影视作品往往受到当代青年的漠视。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很多青年可以在网络上与没见过面的网友聊天,畅所欲言或者在自己的房间内对着电脑成天成夜地玩,却不愿走出来与人交谈交往。

3.2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当代青年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茶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茶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影响力和教化、审美功能能让当代青年获得思想、道德和文化等全方面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核心,当代很多青年对茶道的起源都没有概念,所以,对提高当代青年继承和弘扬茶文化的意识任重而道远。中国茶文化与儒家、道家、佛教、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学、书法、美术、歌谣等都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学习茶文化能带动当代青年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茶文化中还涉及中国传统艺术、服饰、图案诗词书画等,具有实用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茶叶本身也是一种美,茶叶色彩丰富,香气宜人,味道甘甜,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茶艺的每个动作,每个物件都具有很高的鉴赏领悟能力,这些都为茶文化增添了审美和艺术感。茶的独特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很多,因此通过学习茶道可以让当代青年之间增进交流和情感沟通,提高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和自身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理可以让当代青年学习修身养性,缓解自身的生存、工作、生活压力,在饮茶过程中领悟人生真谛,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减少情绪激烈波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身心。中国茶文化包含了文学、政治、史学、宗教、经济、艺术等全方面的文化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饮茶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学习继承和弘扬茶文化能有效提高当代青年的知识面和深度,有助于当代青年更好地发展自己,也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网络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当代青年不断地追寻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崇洋媚外,道德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冷漠,中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重视,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茶文化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饮茶之一习俗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是还是受到很多人的热,推行茶文化,让当代的青年学习茶文化,领悟茶文化中的思想哲理,对更好地完善自身和构建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有益。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43.

[2]陆羽.茶经[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陈戍国.四书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19.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